一種大跨度智能溫室的防風、防雨、除雪、遮陽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卷曲組件和簾狀體,所述卷曲組件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上,所述簾狀體與所述卷曲組件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裝置結構簡單、組建及維護方便,采用分體式結構,可隨時更換損壞部件,使用方便,同時自動化程度高,集多種功能于一體,可根據使用情況靈活調整,輕松應對各種不利環境因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農業設施體系,具體涉及一種大跨度智能溫室的防風、防雨、除雪、遮陽裝置。
技術介紹
我國大棚溫室目前主要有兩大類型,一種為簡易塑料棚,在土質墻體上固定支撐桿,然后覆蓋塑料,其搭建成本低、投入低、維護方便、運營費用低,是現在農業生產主要使用的一種溫室大棚,另一種為連跨玻璃溫室,采用鋼結構搭建,利用玻璃代替塑料實現保溫與光照,成本高、投入高、維護麻煩、運營費用高,只有少數地區建設有此類溫室大棚,是目前科技及觀光農業所使用的大棚。但簡易塑料棚由于設施簡陋,不能在寒冷氣候條件下提供適宜種植的條件,而連跨玻璃溫室在寒冷氣候條件下維持植物生長條件能耗高,另結構支撐柱較多不適合規模化生產。溫室大棚的使用壽命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強光照、雨水、大風、積雪都會影響溫室大棚的使用壽命,強光會使大棚內溫度過高,過高的溫度不適合作物生長疑惑導致作物萎蔫,大風會對大棚表面材料造成撕扯損壞,積雪會使整個溫室大棚載荷增加,容易壓垮溫室大棚。
技術實現思路
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大跨度智能溫室的防風、防雨、除雪、遮陽裝置,能有效的解決自然環境中強光、雨水、大風、積雪對溫室大棚造成的損害。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大跨度智能溫室的防風、防雨、除雪、遮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卷曲組件和簾狀體,所述卷曲組件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上,所述簾狀體與所述卷曲組件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底部支架、頂部支架與支撐鋼絲,所述底部支架分別設于溫室兩側并與溫室間隔一定距離放置,所述頂部支架設置于溫室頂部正中位置,所述支撐鋼絲與所述卷曲組件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架、頂部支架與支撐鋼絲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底部支架與所述頂部支架沿溫室長度方向等距離排布。進一步的,所述卷曲組件包括卷曲桿、卷曲桿座與驅動電機,所述卷曲桿安裝到所述卷曲桿座中,所述卷曲桿座上設有軸承用于與所述卷曲桿連接,所述卷曲桿座沿溫室長度方向與所述底部支架和頂部支架的頂端連接,所述卷曲桿為整體式或多段桿件結合組成,所述卷曲桿座為整體式或多段座體拼接組成,所述卷曲桿兩端與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所述驅動電機驅動所述卷曲桿轉動。進一步的,所述頂部支架上的卷曲桿座與溫室兩側底部支架上的卷曲桿座之間連接有支撐鋼絲,所述支撐鋼絲沿溫室長度方向等間距排列。 進一步的,所述簾狀體長度大于溫室跨度的二倍。進一步的,所述簾狀體覆蓋到所述支撐鋼絲上,所述簾狀體兩端分別卷曲到位于溫室兩側底部支架上的卷曲桿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裝置結構簡單、組建及維護方便,采用分體式結構,可隨時更換損壞部件,使用方便,同時自動化程度高,集多種功能于一體,可根據使用情況靈活調整,輕松應對各種不利環境因素。【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一底部支架與卷曲組件連接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一頂部支架與卷曲組件連接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二底部支架、卷曲組件與升降組件連接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二頂部支架、卷曲組件與升降組件連接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相反,本技術涵蓋任何由權利要求定義的在本技術的精髓和范圍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進一步,為了使公眾對本技術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對本技術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術。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4所示,一種大跨度智能溫室的防風、防雨、除雪、遮陽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卷曲組件和簾狀體8,所述卷曲組件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上,所述簾狀體8與所述卷曲組件連接,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底部支架1、頂部支架2與支撐鋼絲3,所述底部支架1、頂部支架2與支撐鋼絲3數量為多個,所述底部支架1分別設于溫室兩側并與溫室間隔一定距離放置,所述頂部支架2設置于溫室頂部正中位置,所述支撐鋼絲3與所述卷曲組件連接,多個所述底部支架1與所述頂部支架2沿溫室長度方向等距離排布,所述卷曲組件包括卷曲桿5、卷曲桿座6與驅動電機7 (圖中未示),所述卷曲桿5安裝到所述卷曲桿座6中,所述卷曲桿座5上設有軸承用于與所述卷曲桿5連接,所述卷曲桿座6沿溫室長度方向與所述底部支架1和頂部支架2頂端連接,所述卷曲桿5可以為整體式,也可以為多段桿件結合組成,所述卷曲桿座6可以為整體式,也可以為多段座體拼接組成,所述卷曲桿5兩端與所述驅動電機7連接,所述驅動電機7驅動所述卷曲桿5轉動,所述頂部支架上1的卷曲桿座6與溫室兩側底部支架1上的卷曲桿座6之間連接有支撐鋼絲3,所述支撐鋼絲3沿溫室長度方向等間距排列,所述簾狀體8長度大于溫室跨度的二倍,所述簾狀體8寬度可根據使用需求自行選擇,所述簾狀體8覆蓋到所述支撐鋼絲3上,所述簾狀體8兩端分別卷曲到位于溫室兩側底部支架1上的卷曲桿5上,所述頂部支架2的卷曲桿起輔助轉動作用,所述簾狀體8包括不同的功能片區:防風功能區、防雨除雪功能區和遮陽功能區,例如防風功能區采用防風材料,所述防風功能區、防雨除雪功能區和遮陽功能區依次連接,防雨除雪功能區采用防水的柔性材料防雨、積雪,遮陽功能區采用遮陽網或其他具有遮陽功能的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根據環境,通過卷曲組件帶動卷曲簾狀體8,使對應的功能片區工作,多個功能區構成一個整體,不會造成雨水、雪從空隙中落到大棚頂部,同時使用時方便切換工作面。【實施例2】如圖5-6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支撐組件與所述卷曲組件之間還設有升降組件,所述升降組件為電動升降桿4,通過升降組件對溫室兩側及頂部的卷曲組件調節,使簾狀體角度發生變化,可調整光的入射角度以及利于積水、積雪靠本身自重自行滑落。在使用時,由支撐組件支撐卷曲組件與所述簾狀體,簾狀體本身具有防雨及防風的功能,根據實際環境情況使對應的功能片區工作,例如陽光照射太強烈的時候,通過卷曲裝置帶動簾狀體使簾狀體遮陽功能區工作,進行遮陽,當下雪時積雪達到設定厚度時,通過卷曲組件控制簾狀體向左(或右)移動一個溫室跨度,使積雪從簾狀體表面脫落除雪,待下一次達到設定厚度時向相反方向重復除雪動作。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裝置結構簡單、組建及維護方便,采用分體式結構,可隨時更換損壞部件,使用方便,同時自動化程度高,集多種功能于一體,可根據使用情況靈活調整,輕松應對各種不利環境因素。【主權項】1.一種大跨度智能溫室的防風、防雨、除雪、遮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卷曲組件和簾狀體(8),所述卷曲組件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上,所述簾狀體(8)與所述卷曲組件連接; 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底部支架(1)、頂部支架(2)與支撐鋼絲(3),所述底部支架(1)分別設于溫室兩側并與溫室間隔一定距離放置,所述頂部支架(2)設置于溫室頂部正中位置,所述支撐鋼絲(3)與所述卷曲組件連接; 所述卷曲組件包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跨度智能溫室的防風、防雨、除雪、遮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卷曲組件和簾狀體(8),所述卷曲組件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上,所述簾狀體(8)與所述卷曲組件連接;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底部支架(1)、頂部支架(2)與支撐鋼絲(3),所述底部支架(1)分別設于溫室兩側并與溫室間隔一定距離放置,所述頂部支架(2)設置于溫室頂部正中位置,所述支撐鋼絲(3)與所述卷曲組件連接;所述卷曲組件包括卷曲桿(5)、卷曲桿座(6)與驅動電機(7),所述卷曲桿(5)安裝到所述卷曲桿座(6)中,所述卷曲桿座(5)上設有軸承用于與所述卷曲桿(5)連接,所述卷曲桿座(6)沿溫室長度方向與所述底部支架(1)和頂部支架(2)的頂端連接,所述卷曲桿(5)為整體式或多段桿件結合組成,所述卷曲桿座(6)為整體式或多段座體拼接組成,所述卷曲桿(5)兩端與所述驅動電機(7)連接,所述驅動電機(7)驅動所述卷曲桿(5)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鳴,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加中綠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