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集中潤滑設備,包括減速電機和設置于減速電機頂面的油室,所述減速電機還包括凸出于所述減速電機頂面的電機輸出軸,所述電機輸出軸的一端穿過設置于所述油室底面上的通孔設置于所述油室內,所述油室底部側壁還設有柱塞副,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油室內且套接于所述電機輸出軸上的增壓裝置。增設了增壓裝置,并且該增壓裝置設置于油室內,又因與電機輸出軸套接,因此當電機輸出軸旋轉時可帶動增壓裝置旋轉。在工作過程中,當電機輸出軸帶動增壓裝置旋轉后,增壓裝置可對油室內的油脂進行攪動,增強了油脂的流動性,并且在增壓裝置旋轉的過程中,產生一定向下壓的壓力,迫使油脂向下運動到達柱塞副處,這就避免了柱塞副抽空的現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集中潤滑
,特別是涉及一種集中潤滑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使用時間過長或者使用環境的變化,集中潤滑設備內的油脂粘度會越來越高,油脂的流動性能降低,阻力增加。現有的集中潤滑裝置很難滿足粘稠油脂的栗送要求,通常會出現柱塞副抽空現象。甚至因為油脂阻力偏大而出現電機堵轉、燒損現象。并且,在高速、重載、劇烈沖擊、高頻震動等惡劣條件下,機械設備的潤滑部位對潤滑油脂的粘度有更高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集中潤滑設備,能夠有效的避免出現柱塞副抽空現象。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集中潤滑設備,包括減速電機和設置于減速電機頂面的油室,所述減速電機還包括凸出于所述減速電機頂面的電機輸出軸,所述電機輸出軸的一端穿過設置于所述油室底面上的通孔設置于所述油室內,所述油室底部側壁還設有柱塞副,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油室內且套接于所述電機輸出軸上的增壓裝置。優選地,所述增壓裝置包括第一增壓件,所述第一增壓件通過設置于其中心軸上的通孔套接設置于所述電機輸出軸上,所述第一增壓件側壁還固接設有第一壓油撥片。優選地,所述增壓裝置還包括第二增壓件,所述第二增壓件通過設置于其中心軸上的通孔套接設置于所述電機輸出軸上,所述第二增壓件側壁還固接設有第二壓油撥片;所述第二增壓件設置所述第一增壓件底部,且所述第二增壓件頂面與所述第一增壓件底面具有一定距離。優選地,還包括用于將所述油室分隔成上油室和下油室的配油盤,所述配油盤上設有多個通孔;所述第一增壓件設置于所述上油室內,所述第二增壓件設置于所述下油室內。優選地,包括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設置于所述減速電機頂面與所述油室底面之間。優選地,所述加熱裝置包括加熱環和用于調節所述加熱環溫度的控制模塊。優選地,所述電機輸出軸穿過所述加熱環中心孔設置。 優選地,所述油室底面外壁設有凹槽,所述加熱環設置于所述凹槽內。本技術所提供的集中潤滑設備,增設了增壓裝置,并且該增壓裝置設置于油室內,又因與電機輸出軸套接,因此當電機輸出軸旋轉時可帶動增壓裝置旋轉。在工作過程中,當電機輸出軸帶動增壓裝置旋轉后,增壓裝置可對油室內的油脂進行攪動,增強了油脂的流動性,并且在增壓裝置旋轉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向下壓的壓力,在壓力的作用下,迫使油脂向下運動到達柱塞副處,這就避免了柱塞副抽空的現象。【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做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所提供的集中潤滑設備工作原理圖;圖2為本技術所提供的集中潤滑設備一具體表現形式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所提供的集中潤滑設備另一具體表現形式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為減速電機,11為電機輸出軸,21為下油室,22為上油室,31為第一增壓件,32為第二增壓件,4為柱塞副,41為偏心輪,5為配油盤,6為加熱裝置,61為封堵圈,62為旋轉油封。【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范圍。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技術所提供的集中潤滑設備工作原理圖;圖2為本技術所提供的集中潤滑設備一具體表現形式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所提供的集中潤滑設備另一具體表現形式結構示意圖。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集中潤滑設備,包括減速電機1和設置于減速電機1頂面的油室,所述減速電機1還包括凸出于所述減速電機1頂面的電機輸出軸11,所述電機輸出軸11的一端穿過設置于所述油室底面上的通孔設置于所述油室內,所述油室底部側壁還設有柱塞副4,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油室內且套接于所述電機輸出軸11上的增壓裝置。其中,本
人員可以理解的是,電機輸出軸11上還固接設有偏心輪41,所述偏心輪41用于帶動所述柱塞副4內的活塞跟隨所述電機輸出軸11做橫向的反復運動,使油室內的油脂通過所述柱塞副4運送到潤滑點。其中,增壓裝置因與電機輸出軸11套接,因此當電機輸出軸11在減速電機1的帶動下做旋轉運動時,同時也會帶動增壓裝置進行旋轉。在工作過程中,油室內灌注有油脂,當減速電機1開始工作后,電機輸出軸11會帶動增壓裝置進行旋轉,旋轉的增壓裝置會對油室內的油脂進行攪動,通過攪動油脂,增強油脂的流動性,并且當增壓裝置在旋轉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向下的壓力,在壓力的作用下,迫使油脂向下運動到達柱塞副4的吸油口處,這就避免了柱塞副4抽空的現象,最后柱塞副4通過設置其內的活塞做橫向反復的運動,將油室內的油脂運送到潤滑點。在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中,還提供了增壓裝置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所述增壓裝置包括第一增壓件31,所述第一增壓件31通過設置于其中心軸上的通孔套接設置于所述電機輸出軸11上,所述第一增壓件31側壁還固接設有第一壓油撥片。其中,通過在第一增壓件31其中心軸的位置上設有通孔,并且通過該通孔將第一增壓件31固定于電機輸出軸11上,使電機輸出軸11在旋轉的時候能帶動第一增壓件31共同旋轉。又通過在第一增壓件31的側壁上固接設置第一壓油撥片,首先第一壓油撥片在第一增壓件31的帶動下旋轉的過程中,會對油室內的油脂進行切割,以增強油脂的流動性,并且第一壓油撥片在旋轉的過程中,會對切割后的油脂進行向下的擠壓,同時也會產生向下的壓力,從而迫使油脂向下運動到達柱塞副4的吸油口處。當然,其中第一壓油撥片的數量可為單個或為多個,并均勻分布于第一增壓件31側壁上,相鄰的第一壓油撥片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實施例,所述增壓裝置還包括第二增壓件32,所述第二增壓件32通過設置于其中心軸上的通孔套接設置于所述電機輸出軸11上,所述第二增壓件32側壁還固接設有第二壓油撥片;所述第二增壓件32設置所述第一增壓件31底部,且所述第二增壓件32頂面與所述第一增壓件31底面具有一定距離。其中,其通過在第二增壓件32其中心軸的位置上設有通孔,并且通過該通孔將第二增壓件32固定于電機輸出軸11上,使電機輸出軸11在旋轉的時候能帶動第二增壓件32共同旋轉。又通過在第二增壓件32的側壁上固接設置第二壓油撥片,第二壓油撥片在進行旋轉的過程中,可再次將第一壓油撥片切割過的油脂再次進行切割,進一步增強油脂的流動性,避免油脂重新變得粘稠,其次第二壓油撥片在旋轉的過程中,會對再次切割后的油脂再第一次壓力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向下的擠壓,給予更強的壓力,使油脂能以更快的速度到達柱塞副4的吸油口處。當然,第二壓油撥片的數量也可以為單個或為多個,在多個時并均勻分布于第二增壓件32側壁上,相鄰的多個第二壓油撥片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其中,優選的第一壓油撥片和第二壓油撥片為交叉狀態放置,如圖2所示,這樣第二增壓件32能在第一增壓件31對油脂進行下壓的基礎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集中潤滑設備,包括減速電機(1)和設置于減速電機(1)頂面的油室,所述減速電機(1)還包括凸出于所述減速電機(1)頂面的電機輸出軸(11),所述電機輸出軸(11)的一端穿過設置于所述油室底面上的通孔設置于所述油室內,所述油室底部側壁還設有柱塞副(4),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油室內且套接于所述電機輸出軸(11)上的增壓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常云廣,王慶剛,張智鵬,魏恒,李元帥,李海安,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盛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