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新型多功能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包括車廂,手術室,夾層,監護室,設備動力室,車廂門一,車廂門二,支撐架,設備支持系統,梯子,推拉門,藥物器械室,康復床,監護儀,監控攝像頭,手術床,遠程醫療顯示屏,手術操作臺和洗手盤,所述的車廂的中部設置手術室;所述的車廂的側壁設置夾層;所述的監護室通過推拉門與手術室相連設置;所述的設備動力室通過夾層與監控攝像頭和遠程醫療顯示屏相連;所述的車廂門一設置在手術室的側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夾層,支撐架和監控攝像頭的設置,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維護管理便利,機動靈活性好,保障急救應急需要,便于市場推廣和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醫療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新型多功能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在災害、局部戰爭或意外發生時,第一時間內現場死亡人數是最多的。據統計,國內外歷次戰爭數據表明,傷后死亡率構成中,傷后即刻占40%,傷后5min占25%,傷后5?30min占15%,傷后30min以上20%。另據統計,創傷傷員第一死亡高峰在傷后lh之內,此時死亡數量占創傷死亡數的50%,而第二死亡高峰出現在傷后2?4h,其死亡數占創傷死亡數的30%,所以對于現場急救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傳統的急救觀念往往使得處于生死之際的傷員喪失了最寶貴的“救命的黃金時間”,因此,提倡和實施現代救護的新概念和技能勢在必行。創建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步驟。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 202426755 U,專利技術創造的名稱為一種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位于流動急救車車廂內,所述的車廂沿縱向分成左右兩室,右室為層流手術室,左室為ICU病房,所述的ICU病房內安裝有康復床、急救式呼吸機和監護儀,所述的ICU病房開有側門和后門,側門與層流手術室相通,后門是ICU病房的出入口,通過梯子上下車;所述的ICU病房內空氣潔凈度為百級,采用獨立的層流超凈裝置以垂直層流方式輸送空氣,空氣從I⑶病房正上方垂直吹送入I⑶病房內,回風口設在I⑶病房內底部的四角,空氣以均勻的流速向回風口輸送;所述的ICU病房內的角落全部為弧形結構。但是現有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存在著占地面積大,管理維護困難,機動靈活性和應急性差的問題。因此,專利技術一種新型多功能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新型多功能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以解決現有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存在著占地面積大,管理維護困難,機動靈活性和應急性差的問題。一種新型多功能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包括車廂,手術室,夾層,監護室,設備動力室,車廂門一,車廂門二,支撐架,設備支持系統,梯子,推拉門,藥物器械室,康復床,監護儀,監控攝像頭,手術床,遠程醫療顯示屏,手術操作臺和洗手盤,所述的車廂的中部設置手術室;所述的車廂的側壁設置夾層;所述的監護室通過推拉門與手術室相連設置;所述的設備動力室通過夾層與監控攝像頭和遠程醫療顯示屏相連;所述的車廂門一設置在手術室的側部;所述的車廂門二設置在監護室的側部;所述的支撐架與車廂門一和車廂門二相連;所述的梯子安裝在支撐架的上部;所述的設備支持系統安裝在設備動力室;所述的藥物器械室設置在監護室與手術室之間;所述的康復床或者監護儀安裝在監護室;所述的手術床和手術操作臺安裝在手術室;所述的洗手盤安裝在設備動力室。所述的設備支持系統包括通信裝置,制氧裝置,發電機,控制面板和導線,所述的通信裝置或者制氧裝置與發電機相連;所述的控制面板通過導線與通信裝置和制氧裝置相連。所述的控制面板采用觸摸屏工控機;所述的控制面板通過導線與發電機相連,操作方便便捷,控制穩定可靠。所述的夾層設置有寬度為3厘米至10厘米的矩形夾縫,有利于安裝導線和管道,結構緊湊,便于管理維護。所述的監控攝像頭采用20萬至50萬像素的點陣紅外攝像頭,照射距離遠,畫質細膩清晰,使用壽命長,便于遠程監控。所述的支撐架采用寬度為1米至1.5米的角鋼焊接架,有利于支撐穩定,安全可靠,提尚患者運輸效率。所述的推拉門的四周的側面上安裝有三元乙炳膠條,占地面積小,氣密性好,保障良好的密封條件,操作方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術的一種新型多功能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廣泛應用于醫療設備
同時,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本技術設備支持系統的設置,操作方便便捷,控制穩定可靠。2.本技術的推拉門的設置,占地面積小,氣密性好,保障良好的密封條件,操作方便。3.本技術的夾層的設置,有利于安裝導線和管道,結構緊湊,便于管理維護。【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設備支持系統結構示意圖。圖中:1-車廂,2-手術室,3-夾層,4-監護室。5-設備動力室,6-車廂門一,7-車廂門二,8-支撐架,9-設備支持系統,91-通信裝置,92-制氧裝置,93-發電機,94-控制面板,95-導線,10-梯子,11-推拉門,12-藥物器械室,13-康復床,14-監護儀,15-監控攝像頭,16-手術床,17-遠程醫療顯示屏,18-手術操作臺,19-洗手盤。【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如附圖1至附圖2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新型多功能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包括車廂1,手術室2,夾層3,監護室4,設備動力室5,車廂門一 6,車廂門二 7,支撐架8,設備支持系統9,梯子10,推拉門11,藥物器械室12,康復床13,監護儀14,監控攝像頭15,手術床16,遠程醫療顯示屏17,手術操作臺18和洗手盤19,所述的車廂1的中部設置手術室2 ;所述的車廂1的側壁設置夾層3 ;所述的監護室4通過推拉門11與手術室2相連設置;所述的設備動力室5通過夾層3與監控攝像頭15和遠程醫療顯示屏17相連;所述的車廂門一 6設置在手術室2的側部;所述的車廂門二 7設置在監護室4的側部;所述的支撐架8與車廂門一 6和車廂門二 7相連;所述的梯子10安裝在支撐架8的上部;所述的設備支持系統9安裝在設備動力室5 ;所述的藥物器械室12設置在監護室4與手術室2之間;所述的康復床13或者監護儀14安裝在監護室4 ;所述的手術床16和手術操作臺18安裝在手術室2 ;所述的洗手盤19安裝在設備動力室5。所述的設備支持系統9包括通信裝置91,制氧裝置92,發電機93,控制面板94和導線95,所述的通信裝置91或者制氧裝置92與發電機93相連;所述的控制面板94通過導線95與通信裝置91和制氧裝置92相連。所述的控制面板94采用觸摸屏工控機;所述的控制面板94通過導線與發電機93相連,操作方便便捷,控制穩定可靠。所述的夾層3設置有寬度為3厘米至10厘米的矩形夾縫,有利于安裝導線和管道,結構緊湊,便于管理維護。所述的監控攝像頭15采用20萬至50萬像素的點陣紅外攝像頭,照射距離遠,畫質細膩清晰,使用壽命長,便于遠程監控。所述的支撐架8采用寬度為1米至1.5米的角鋼焊接架,有利于支撐穩定,安全可靠,提尚患者運輸效率。所述的推拉門11的四周的側面上安裝有三元乙炳膠條,占地面積小,氣密性好,保障良好的密封條件,操作方便。工作原理本技術通過車廂門一 6將患者送入手術室4,患者經過手術室4的手術處理后,通過推拉門11進入相連的監護室4 ;發電機93為通信裝置91和制氧裝置92提供電能,操控人員通過控制面板94進行維護和監管,通過通信裝置91實現遠程治療和監控。利用本技術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新型多功能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其特征在于,該新型多功能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包括車廂(1),手術室(2),夾層(3),監護室(4),設備動力室(5),車廂門一(6),車廂門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多功能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其特征在于,該新型多功能流動急救應急重癥監護系統包括車廂(1),手術室(2),夾層(3),監護室(4),設備動力室(5),車廂門一(6),車廂門二(7),支撐架(8),設備支持系統(9),梯子(10),推拉門(11),藥物器械室(12),康復床(13),監護儀(14),監控攝像頭(15),手術床(16),遠程醫療顯示屏(17),手術操作臺(18)和洗手盤(19),所述的車廂(1)的中部設置手術室(2);所述的車廂(1)的側壁設置夾層(3);所述的監護室(4)通過推拉門(11)與手術室(2)相連設置;所述的設備動力室(5)通過夾層(3)與監控攝像頭(15)和遠程醫療顯示屏(17)相連;所述的車廂門一(6)設置在手術室(2)的側部;所述的車廂門二(7)設置在監護室(4)的側部;所述的支撐架(8)與車廂門一(6)和車廂門二(7)相連;所述的梯子(10)安裝在支撐架(8)的上部;所述的設備支持系統(9)安裝在設備動力室(5);所述的藥物器械室(12)設置在監護室(4)與手術室(2)之間;所述的康復床(13)或者監護儀(14)安裝在監護室(4);所述的手術床(16)和手術操作臺(18)安裝在手術室(2);所述的洗手盤(19)安裝在設備動力室(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夢亞,
申請(專利權)人:李夢亞,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