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船舶建造期間或其他行業在大中小型軸系、管系連接安裝期間相鄰兩法蘭螺栓孔找正對中時所用的法蘭螺栓孔自動調整對中液壓裝置,包括裝置主體1、校正板2、密封圈3、快插接頭4、固定螺帽5等。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法蘭螺栓孔自動調整對中液壓裝置簡化了大中小型軸系、管系連接安裝時,法蘭各個螺栓孔調整對中的施工過程,極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時保證了施工質量,使用時方便靈活,省時省力,為軸系及管系的連接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調整對中裝置領域,特別涉及,船舶建造期間或其他行業在大中小型軸系、管系連接安裝期間法蘭螺栓孔找正對中時所用的法蘭螺栓孔自動調整對中液壓裝置。
技術介紹
船舶在建造期間,軸系和管路在連接前,為了保證其安裝質量,需要將相鄰法蘭的螺栓孔調整對中后,再用螺栓連接。特別是軸系,由于其螺栓孔和螺栓是緊密和過盈配合,所以其法蘭螺栓孔的對中就尤為重要了。傳統的調整對中方法是使用膨脹螺栓配合液壓拉伸器完成的,首先根據螺栓孔的直徑加工表面光潔度非常高的錐形套。將錐形套套在膨脹螺栓上,然后一起放入螺栓孔內,在配合液壓拉伸器的一端安裝錐形套定位環,用液壓拉伸器拉伸螺栓,由于膨脹螺栓和錐形套的配合面是正反向配合,因此在拉伸螺栓時會使錐形套膨脹將兩個法蘭的螺栓孔對中。傳統的對中方式存在以下缺點:1、所用的工裝工具較多,工序比較繁瑣,費工、費時;2、在使用液壓拉伸器時,需要較大的操作空間。因此此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3、不同的孔徑就需要制作不同的錐形套,造成浪費;4、拆卸不方便。綜上所述,這種傳統的對中方法不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費工、費時、浪費材料,而且拆卸也不方便。對施工進度、建造成本帶都來不良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宗旨是為了簡化了大中小型軸系、管系連接安裝時,法蘭各個螺栓孔調整對中的施工過程,在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提供一種相鄰兩法蘭螺栓孔自動調整對中液壓裝置,為軸系及管系的連接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法蘭螺栓孔自動調整對中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圓柱形裝置主體,所述主體中部沿軸線方向,圓周均布六條校正板插槽;所述校正板插槽底部與所述主體內部油道連通;下端固定有密封圈的校正板固定于所述校正板插槽內,使插槽底部與油道密封;所述校正板頂部為弧面;所述主體內部油道進油口設置在所述主體的一端,并配合設置有快插接頭插口 ;快插接頭一端螺紋固定于所述快插接頭插口內,另一端設置有油管接頭;所述主體兩端為固定端,設置有外螺紋;所述固定端配合設置有固定螺帽。優選方式下,為增強所述校正板使用時的效果,所述校正板頂部弧面的弧度與所述主體外表面弧度一致。優選方式下,所述校正板下端設置有兩條密封槽,并配合固定有所述密封圈。優選方式下,為方便所述固定螺帽旋緊固定所述主體,所述固定螺帽為棱柱,所述棱柱截面為沿圓周方向均布的小六角面與大六角面;所述小六角面側壁設置有轉動孔,并配合設置有條形轉動扳手;所述轉動扳手手持端設置有防滑凸點。所述快插接頭具有通用性,能和任何一根標準高壓油帶相連接;所述校正板移出裝置主體最大位置時的直徑要大于需要校正法蘭螺栓孔的內徑,以防止密封圈超出裝置主體失去封油效果。使用階段,將密封圈套在校正板的密封槽內;再將所述校正板緩慢放進所述主體的校正板插槽中;將組裝好的裝置放進需要調整的兩個相鄰法蘭螺栓孔內,將固定螺帽旋進裝置兩端;接好高壓油帶和液壓栗。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本專利技術的法蘭螺栓孔自動調整對中液壓裝置簡化了大中小型軸系、管系連接安裝時,法蘭各個螺栓孔調整對中的施工過程,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時保證了施工質量,使用時方便靈活,省時省力,為軸系及管系的連接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裝置主體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校正板的主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校正板的側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密封圈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快插接頭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固定螺帽的主視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固定螺帽的俯視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旋轉扳手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裝置的組裝后示意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裝置的組裝后A-A剖面圖;圖11是本專利技術裝置的操作原理圖;圖12是本專利技術裝置的操作時A-A剖面圖;圖13是本專利技術裝置的使用示意圖。圖中,1是裝置主體,11是校正板插槽,12是主體固定端,13是油道,14是快插接頭插口 ;2是校正板,21是密封槽,22是校正板弧面;3是密封圈;4是快插接頭,41是插口連接螺紋,42是油管接頭;5是固定螺帽,51是主體固定用內螺紋,52是旋轉孔,53是小六角面,54是大六角面;6是旋轉扳手,61是手持端;7是法蘭;8是高壓油帶及液壓栗。具體使用方式:圖1?8為本專利技術各零部件的結構示意圖,圖9、10是本專利技術組裝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法蘭螺栓孔自動調整對中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圓柱形裝置主體1,所述主體1中部沿軸線方向,圓周均布六條校正板插槽11 ;所述校正板插槽11底部與所述主體1內部油道13連通;下端固定有密封圈3的校正板2固定于所述校正板插槽11內,使插槽底部與油道13密封;所述校正板2頂部為弧面22 ;所述主體內部油道13進油口設置在所述主體1的一端,并配合設置有快插接頭插口 14 ;快插接頭4 一端設置有插口連接螺紋41,快插接頭4通過螺紋連接固定于所述快插接頭插口 14內,另一端設置有油管接頭42 ;所述主體1兩端為固定端12,設置有外螺紋;所述固定端12配合設置有固定螺帽5,螺帽設置有與所述固定端12配合的主體固定用內螺紋51。為增強所述校正板2使用時的效果,所述校正板頂部弧面22的弧度與所述主體1外表面弧度一致;所述校正板2下端設置有兩條密封槽21,并配合固定有所述密封圈3。為方便所述固定螺帽5旋緊固定所述主體1,所述固定螺帽5為12棱柱,所述棱柱截面為沿圓周方向均布的小六角面53與大六角面54 ;所述小六角面53側壁設置有轉動孔52,并配合設置有條形轉動扳手6 ;所述轉動扳手6手持端61設置有防滑凸點。所述快插接頭4具有通用性,能和任何一根標準高壓油帶相連接;所述校正板移出裝置主體最大位置時的直徑要大于需要校正法蘭螺栓孔的內徑,以防止密封圈超出裝置主體失去封油效果。如圖9、10所示,首先將密封圈3安裝在校正板2的密封槽21內,然后將校正板2緩慢放入主體1中的校正板插槽11內,最后將快插接頭4旋緊在主體1 一端的快插接頭口14內即完成組裝,且在未損壞的情況下無需拆卸。如圖11、12所示,當主體1油槽內充滿液壓油且達到一定壓力時,校正板會逐漸移出校正板槽。如圖13所示,先將本裝置放入相鄰兩法蘭7的螺栓孔內,將固定螺帽5旋進裝置兩端,并接上高壓油帶及液壓栗8,開啟液壓栗,當主體1油槽內充滿液壓油且達到一定壓力時,校正板會逐漸移出校正板槽并強行將兩法蘭的螺栓孔校正,最后把緊固定螺帽,使兩法蘭之間沒有間隙。固定螺帽上設置有大六角面54和旋轉孔52,即可用扳手6把緊,也可使用液壓拉伸器把緊。使用后,只要將栗閥松開,就可將裝置輕松拿出。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專利技術披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專利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法蘭螺栓孔自動調整對中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圓柱形裝置主體(1),所述主體(1)中部沿軸線方向,圓周均布六條校正板插槽(11);所述校正板插槽(11)底部與所述主體(1)內部油道(13)連通; 下端固定有密封圈(3)的校正板(2)固定于所述校正板插槽(11)內,使插槽底部與油道(13)密封;所述校正板(2)頂部為弧面(22); 所述主體內部油道(13)進油口設置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法蘭螺栓孔自動調整對中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圓柱形裝置主體(1),所述主體(1)中部沿軸線方向,圓周均布六條校正板插槽(11);所述校正板插槽(11)底部與所述主體(1)內部油道(13)連通;下端固定有密封圈(3)的校正板(2)固定于所述校正板插槽(11)內,使插槽底部與油道(13)密封;所述校正板(2)頂部為弧面(22);所述主體內部油道(13)進油口設置在所述主體(1)的一端,并配合設置有快插接頭插口(14);快插接頭(4)一端螺紋固定于所述快插接頭插口(14)內,另一端設置有油管接頭(42);所述主體(1)兩端為固定端(12),設置有外螺紋;所述固定端(12)配合設置有固定螺帽(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立強,王景東,江凌,李安戈,張明文,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