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鞋底,包括耐磨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貼合在中底下方或從底面和側邊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對應位置或/和腳掌對應的位置處灌注有彈性體,所述中底上設有若干以形成蜂窩狀結構的凹陷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耐磨大底可以保護PU中底,防止中底水解,延長鞋底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中底通過設置凹陷部形成蜂窩狀的中空結構,即減少了耗材又大大減輕鞋底的重量;并且中底中的受力點灌注了彈簧,增加了回彈力和平行力,使鞋底成中空狀且不堆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鞋類配件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鞋底及其制作模具。
技術介紹
鞋子最早是人們保護腳的一種工具,但是在當代社會,鞋子的功能已經遠遠不止于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鞋子的要求也原來越高,除了其對鞋子的保護作用,還更多關注在鞋子的舒適度、外觀的時尚度等方面。為了提高鞋子的舒適度,適用于人們長時間行走的需要,目前許多鞋子的鞋底都有一定的減震功能。目前,在制鞋行業中,由于PU具有可降解、彈性好等優點,因此發泡鞋底是目前是鞋底中運用比較普遍的。除了上述有優點,發泡PU的低密度和低硬度的特性可以減輕鞋底的重量,增加鞋底的彈性;但是,這種材質的鞋底在較短的時間內會出現褶皺、下沉和變形;因此,怎樣才能達到減輕鞋底重量和增加彈性的目的又能保證鞋底的質量不受影響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鞋底,以增大鞋底的彈性、減輕鞋底重量并滿足耐穿不褶皺?!N新型鞋底,包括耐磨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貼合在中底下方或從底面和側邊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對應位置或/和腳掌對應的位置處灌注有彈性體,所述中底上設有若干以形成蜂窩狀結構的凹陷部。進一步的,所述中底上還設有貫穿底部的通孔。具體地,所述大底的材料為耐磨橡膠、TPR、TPU、TR等耐磨材料中的一種。具體地,所述中底為發泡材料。具體地,所述彈性體為彈簧圈或灌注有彈簧圈的透明彈性件。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鞋底的制作模具,該制作模具包括大底模和中底模;所述中底模包括底座和上蓋,所述底座設有用于發泡中底的型腔,上蓋或底座上設有以形成中底的凹陷部的凸柱體。進一步的,所述型腔中對應于腳跟或/和腳掌的位置處設置有彈性體的凹位或凸位或磁鐵。進一步的,所述的大底為薄片狀或帶容納腔的中空鞋底。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術中,采用耐磨大底可以保護中底,防止中底水解,延長鞋底使用壽命;2.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中底通過設置凹陷部形成蜂窩狀的中空結構,即減少了耗材又大大減輕鞋底的重量;并且中底中的受力點灌注了彈簧,增加了回彈力和平行力,使鞋底成中空狀且不堆跟。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靖綀D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鞋底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鞋底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其中,1、大底;2、中底;21、凹陷部;3、彈性體?!揪唧w實施方式】—種新型鞋底,包括耐磨大底1和中底2,所述大底1貼合在中底2下方或從底面和側邊包裹在中底2外表面,所述中底2在后跟對應位置或/和腳掌對應的位置處灌注有彈性體3,所述中底2上設有若干以形成蜂窩狀結構的凹陷部21。在本技術中,凹陷部形成蜂窩狀的中空結構,即減少了耗材又大大減輕鞋底的重量。進一步的,所述中底上還設有貫穿底部的通孔。設置通孔的目的在于可以進一步減輕鞋底的中量,并且可以增強鞋底的透氣性。具體地,所述大底的材料為耐磨橡膠、TPR、TPU、TR等耐磨材料中的一種。具體地,所述中底為發泡材料。具體地,所述彈性體為彈簧圈或灌注有彈簧圈的透明彈性件。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鞋底的制作模具,該制作模具包括大底模和中底模;所述中底模包括底座和上蓋,所述底座設有用于發泡中底的型腔,上蓋或底座上設有以形成中底的凹陷部的凸柱體。進一步的,所述型腔中對應于腳跟或/和腳掌的位置處設置有彈性體的凹位或凸位或磁鐵。彈性體可以通過凹位或凸位或磁鐵固定在型腔中,防止彈性體(如彈簧)在灌注制作中底時發生偏移。以下是本技術具體的實施例。實施例1—種新型鞋底,包括耐磨橡膠大底和發泡中底,所述大底從底面和側邊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對應的位置和腳掌對應的位置處均灌注有彈性體,所述中底上設有若干以形成蜂窩狀結構的凹陷部。該新型鞋底通過以下方法制作,采用本技術所述的制作模具,步驟如下:1)制作大底:將大底在大底模具中制作成型,并在大底中形成容納中底的容納腔;2)制作中底:將上述帶有容納腔的大底放入到中底模具底座的型腔中,在大底內對應腳后跟和前腳掌受力點處放置彈性件(如彈簧圈),然后將PU發泡材料注入到大底的容納腔中,蓋上模具的上蓋,至發泡完成后,打開上蓋,修整邊角,即獲得新型鞋底。進一步的,大底也可以做成片狀,此時則無須有容納腔。加工時是把大底放入中底模具中,按照上述步驟2)把中底生產出來后,再把大底和中底貼合成一個鞋底。進一步的,也可以不把大底放入中底模具中,用步驟2)的方法生產出中底,再把中底和大底貼合成一個鞋底。實施例2—種新型鞋底,包括耐磨橡膠大底和HJ發泡中底,所述大底從底面和側邊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對應位置處灌注有彈性體,所述中底上設有若干以形成蜂窩狀結構的凹陷部。在該實施例中彈性體也可以灌注于腳掌對應的位置。該實施例所述的新型鞋底的制作方法與上述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彈性體放置于腳后跟受力點對應的位置處。實施例3—種新型鞋底,包括耐磨橡膠大底和發泡中底,所述大底貼合在中底下方,所述中底在后跟對應位置的位置處灌注有彈簧圈,所述中底上設有若干以形成蜂窩狀結構的凹陷部。該新型鞋底通過以下方法制作,采用本技術所述的制作模具,步驟如下:1)制作大底:將大底在大底模具中制作成型;2)制作中底:將上述大底放入到中底模具底座的型腔中,在大底內對應腳后跟受力點處放置彈性件(如彈簧圈),然后將PU發泡材料注入型腔中,蓋上模具的上蓋,至發泡完成后,打開上蓋,修整邊角,即獲得新型鞋底。上述實施例1-3中所述的彈性體可以進一步為彈簧圈,也可以是在彈簧圈外部灌注了透明凝膠形成的彈性件,或者其他具有彈性且能受力的部件。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的,也可以不把大底放入中底模具中,用步驟2)的方法生產出中底,再把中底和大底貼合成一個鞋底。實施例4—種新型鞋底的制作模具,該制作模具包括大底模和中底模;所述中底模包括底座和上蓋,所述底座設有用于發泡中底的型腔,上蓋或底座上設有以形成中底的凹陷部的凸柱體。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于本技術所要求保護的范圍?!局鳈囗棥?.一種新型鞋底,包括耐磨大底和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貼合在中底下方或從底面和側邊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對應位置或/和腳掌對應的位置處灌注有彈性體,所述中底上設有若干以形成蜂窩狀結構的凹陷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上還設有貫穿底部的通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材料為耐磨橡膠、TPR、TPU、TR中的一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為PU發泡材料。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為彈簧圈或灌注有彈簧圈的透明彈性件。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底為薄片狀或帶容納腔的中空鞋底。7.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鞋底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該制作模具包括大底模和中底模;所述中底模包括底座和上蓋,所述底座設有用于發泡中底的型腔,上蓋或底座上設有以形成中底的凹陷部的凸柱體。8.根據權利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鞋底,包括耐磨大底和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貼合在中底下方或從底面和側邊包裹在中底外表面,所述中底在后跟對應位置或/和腳掌對應的位置處灌注有彈性體,所述中底上設有若干以形成蜂窩狀結構的凹陷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柏明,
申請(專利權)人:方柏明,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