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加熱鍋爐二次風的二次再熱汽輪機抽汽過熱度利用系統,包括鍋爐、汽輪機單元及空氣預熱單元,空氣預熱單元包括空氣預熱器及汽氣換熱器,空氣預熱單元的一次風通過空氣預熱器進入鍋爐,空氣預熱單元的二次風依次通過空氣預熱器及汽氣換熱器進入鍋爐,汽氣換熱器還與汽輪機單元連接,以利用汽輪機單元的高溫抽汽對空氣預熱單元的二次風進行加熱。如此,對預熱后的二次風進一步加熱,將現有技術中由給水帶入鍋爐的熱量改由二次風帶入鍋爐,替代了一部分鍋爐燃料熱量,從而降低最終給水溫度,降低了系統造價的同時,也提高了燃煤機組的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燃煤火力發電二次再熱機組,具體涉及一種加熱鍋爐二次風的二次再熱汽輪機抽汽過熱度利用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采用二次再熱汽輪發電機組的給水溫度能夠超過315°C,二次再熱蒸汽的初溫達到甚至超過600°C,汽輪機部分級段的抽汽溫度具有很高的過熱度,通常采用外置式蒸汽冷卻器降低抽汽過熱度,進一步提高給水溫度。根據火力發電機組回熱循環的理論,提高回熱系統最終給水溫度能提高汽輪機發電機組的熱效率,故存在著最佳的給水溫度,但現有的回熱系統最終給水溫度遠低于該最佳給水溫度,因此,理論上回熱系統的最終給水溫度越高越好。但是,對于鍋爐來說,提高回熱系統的給水溫度同時提高了省煤器的出口水溫,會導致水冷壁溫度過高,從而導致水冷壁需選用更高等級的材料,且水冷壁的建設階段需要特殊的設備焊接,如此增加了水冷壁的材料費用和施工費用,此外,給水溫度的提高也意味著鍋爐排煙溫度的提高,從而降低了鍋爐的效率。為解決該問題,現有設計中不得不人為增大第一級抽汽壓損來降低最終給水溫度,但如此會增加汽輪機熱耗率,降低熱力循環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設計中通過人為增大第一級抽汽壓損來降低最終給水溫度,導致汽輪機的熱耗率增加,熱力循環效率降低的問題,提供一種不用人為增大第一級抽汽壓損來降低最終給水溫度,且提高汽輪機的回熱程度、提高鍋爐效率的加熱鍋爐二次風的二次再熱汽輪機抽汽過熱度利用系統。一種加熱鍋爐二次風的二次再熱汽輪機抽汽過熱度利用系統,包括鍋爐、汽輪機單元及空氣預熱單元,所述鍋爐用于為所述汽輪機單元提供蒸汽,所述汽輪機單元與所述鍋爐連接,以利用所述鍋爐提供的蒸汽做功發電,所述空氣預熱單元包括空氣預熱器及汽氣換熱器,所述空氣預熱單元的一次風通過所述空氣預熱器進入所述鍋爐,所述空氣預熱單元的二次風依次通過所述空氣預熱器及所述汽氣換熱器進入所述鍋爐,所述汽氣換熱器還與所述汽輪機單元連接,以利用所述汽輪機單元的高溫抽汽對所述空氣預熱單元的二次風進行加熱。上述加熱鍋爐二次風的二次再熱汽輪機抽汽過熱度利用系統,對預熱后的二次風進一步加熱,將現有技術中由給水帶入鍋爐的熱量改由二次風帶入鍋爐,替代了一部分鍋爐燃料熱量,從而降低最終給水溫度,降低了系統造價的同時,也提高了燃煤機組的效率。此外,在低負荷運行時增強著火的穩定性,改善鍋爐燃燒狀況,增大汽輪機的回熱程度,減少機組的冷源損失。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汽氣換熱器為兩個,兩個所述汽氣換熱器串聯或并聯于所述空氣預熱器的出口與所述鍋爐的爐膛的入口之間。在其中一實施例中,當兩個所述汽氣換熱器串聯于所述空氣預熱器的出口與所述鍋爐的爐膛的入口之間時,兩個所述汽氣換熱器的抽汽壓力呈階梯式升高,所述空氣預熱單元的二次風依次通過抽汽壓力較低的汽氣換熱器及抽汽壓力較高的汽氣換熱器,以使所述空氣預熱單元的二次風通過兩個所述汽氣換熱器逐級加熱。在其中一實施例中,當兩個所述汽氣換熱器并聯于所述空氣預熱器的出口與所述鍋爐的爐膛的入口之間時,所述空氣預熱單元的二次風按一定比例分別進入兩個所述汽氣換熱器進行加熱。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汽輪機單元包括汽輪機發電機組及汽輪機回熱組件,所述汽輪機發電機組包括依次相連的超高壓缸、高壓缸及中壓缸,所述汽輪機回熱組件包括依次設于給水管路的第一高壓加熱器、第二高壓加熱器、第三高壓加熱器及第四高壓加熱器,其中一所述汽氣換熱器與所述高壓缸連接,其中另一所述汽氣換熱器與所述中壓缸連接,所述第一高壓加熱器與所述超高壓缸連接,且最終使給水進入所述鍋爐,所述第二高壓加熱器與連接于所述高壓缸的所述汽氣換熱器連接,所述第三高壓加熱器與所述第四高壓加熱器分別與所述高壓缸的抽汽口連接,以對給水加熱。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汽輪機回熱組件還包括小汽輪機及除氧器,所述除氧器通過給水栗與給水管路連通,且與所述第四高壓加熱器連接;其中,與所述中壓缸連接的汽氣換熱器分別與所述小汽輪機及所述除氧器連接,以對給水加熱和/或驅動所述小汽輪機做功。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空氣預熱單元包括一次風機及二次風機,所述二次風機產生的二次風通過所述空氣預熱器進入所述汽氣換熱器單元。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空氣預熱單元的二次風通過所述空氣預熱器進入所述汽氣換熱器的殼側,所述汽輪機單元的高溫抽汽進入所述汽氣換熱器的管側。【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中的加熱鍋爐二次風的二次再熱汽輪機抽汽過熱度利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中的加熱鍋爐二次風的二次再熱汽輪機抽汽過熱度利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便于理解本專利技術,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專利技術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專利技術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專利技術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專利技術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圖1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中的加熱鍋爐二次風的二次再熱汽輪機抽汽過熱度利用系統10。該加熱鍋爐二次風的二次再熱汽輪機抽汽過熱度利用系統10包括鍋爐12、汽輪機單元14及空氣預熱單元16,該鍋爐12用于為汽輪機單元14提供蒸汽,該汽輪機單元14與該鍋爐12連接,以利用鍋爐12提供的蒸汽做功發電。該空氣預熱單元16包括空氣預熱器162及汽氣換熱器164,該空氣預熱單元16的一次風通過空氣預熱器162預熱后最終進入鍋爐12,該空氣預熱單元16的二次風依次通過空氣預熱器162及汽氣換熱器164進入鍋爐12,該汽氣換熱器164還與汽輪機單元14連接,以利用該汽輪機單元14的高溫抽汽對空氣預熱單元16的二次風進行加熱。在以具體實施例對該加熱鍋爐二次風的二次再熱汽輪機抽汽過熱度利用系統10進行說明之前,在此對本專利技術的部分技術術語進行說明。再熱:將汽輪機內做了部分功的蒸汽引出進行再次加熱,然后引回汽輪機繼續做功,通過合理的再熱,可以降低排汽濕度,提高熱力循環效率。本實施例中,采用的是二次再熱的方式。高溫抽汽:從汽輪機各汽缸排汽前的中間級抽出的溫度較高的蒸汽。對于溫度為600°C的主蒸汽和再熱蒸汽,高溫抽汽的溫度通常為450度?550°C。其中,°C是指攝氏度。具體地,該汽氣換熱器164為兩個,兩個汽氣換熱器164串聯于空氣預熱器162出口與鍋爐12的爐膛的入口之間。本實施例中,該汽氣換熱器164包括汽氣換熱器1642a及汽氣換熱器1644a,汽氣換熱器1642a及汽氣換熱器1644a串聯連接,且抽汽壓力呈階梯式升高,使空氣預熱單元16的二次風逐級加熱。其中,位于上游的汽氣換熱器1642a的溫升大,下游的汽氣換熱器1644a溫升小,但下游的汽氣換熱器1644a被冷卻后的蒸汽溫度依然較高,應當高于對應的抽汽壓力下飽和蒸汽溫度。如此,對預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加熱鍋爐二次風的二次再熱汽輪機抽汽過熱度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鍋爐、汽輪機單元及空氣預熱單元,所述鍋爐用于為所述汽輪機單元提供蒸汽,所述汽輪機單元與所述鍋爐連接,以利用所述鍋爐提供的蒸汽做功發電,所述空氣預熱單元包括空氣預熱器及汽氣換熱器,所述空氣預熱單元的一次風通過所述空氣預熱器進入所述鍋爐,所述空氣預熱單元的二次風依次通過所述空氣預熱器及所述汽氣換熱器進入所述鍋爐,所述汽氣換熱器還與所述汽輪機單元連接,以利用所述汽輪機單元的高溫抽汽對所述空氣預熱單元的二次風進行加熱。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若珉,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粵能電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