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防治家禽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根據家禽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辯證特點,以養陰生津的麥冬與涼血滋陰的地黃共為君藥,以瀉火解毒的三顆針為臣;以益氣固表的黃芪、健脾益氣的白術,以及補脾益氣的甘草共為佐使,一方面緩解君臣之藥的寒性,另一方面起到固本培元之功效,適應于家禽幼雛生長發育階段臟腑稚嫩的前提下,有效防控大腸桿菌感染的需要。本中藥組合物經大量禽病臨床應用表明,具有效果確切、無毒副作用、無藥物殘留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
本專利技術屬于獸藥制劑生產和應用領域,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種防 治家禽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介紹
家禽育雛期是家禽整個養殖周期中最敏感,也是非常關鍵的培育期。雛禽從出殼 到10日齡,其消化系統迅速發育,并逐漸形成相對穩定的微生態平衡。臨床實踐中,育雛期 最主要的細菌性疾病是大腸桿菌的感染,并且這一時期的感染與成年家禽大腸桿菌病明顯 不同。感染源最初主要源自卵黃的垂直傳播,隨著卵黃被吸收,大腸桿菌直接進入血液發生 感染。在雛雞開料環節,病原隨著胎糞的排泄,又形成水平傳播。因而,家禽育雛期大腸桿 菌病的發病特點與成年家禽迥異,往往在感染的3-5天出現批量死亡。目前,控制育雛期細 菌感染絕大部分依賴抗菌藥物。但是,抗菌藥物的使用無疑會干擾幼雛消化道微生態的建 立。在抗菌藥物的壓力下,只有攜帶耐藥基因的菌株才能順利地在消化道內定植,從而使耐 藥性日益增強。因而,避免育雛期大量使用抗菌藥物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大腸桿菌的感染, 是減輕家禽養殖整個周期中耐藥性發展,確保養殖成功的關鍵。 由于大腸桿菌血清型很多,不同血清型之間交叉保護力有限,細菌疫苗的應用短 期內尚難以有較大的突破。另一方面,育雛期大腸桿菌發病較早,滅活疫苗的免疫反應往往 來不及起到保護作用。因而,選用合適的中藥組方成為有效控制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有 效途徑之一。 近年來,關于中藥對家禽大腸桿菌等細菌性感染的防治方面也已經有了很多報 道。但目前防治家禽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中藥組方尚存在一些問題。按中獸醫辨證理論, 一般將禽大腸桿菌病理解為濕熱壅積腸道引起的里熱證,宜清熱解毒、燥濕止痢。對于成年 家禽大腸桿菌病,此辯證未嘗不可,但對于幼雛大腸桿菌病則不適合。如前所述,垂直傳播 的大腸桿菌病,病原由卵黃直接入血;水平傳播的環節,由于幼雛臟腑稚嫩、藩蘺稀疏、營衛 不固,外邪極易入血化熱而影響營陰。因而育雛期大腸桿菌病的感染表現得尤為兇險,往往 數日內大量死亡。所以,育雛期大腸桿菌病的辨證應為邪熱內陷營陰,并漸次累計臟腑,以 心、肝、腎為主。這一辯證與死亡幼雛以心、肝、腎的病變為主,而鮮見腸道病變的剖檢癥狀 相吻合。由此,育雛期大腸桿菌病的中藥組方應以清營涼血為基本治則,而并非清熱解毒、 燥濕止痢。其次,目前已報道的以清熱解毒為基本治則的組方,多選用黃連、黃柏、黃芩等苦 寒之藥,勢必損耗幼雛本就相對虛弱的陰津,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細菌感染的死亡, 但往往嚴重影響了幼雛的生長發育,導致后期生產性能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根據雛禽發育的生理特點,通過對傳統 中藥藥理進行研究后重新組方,提供了一種防治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中藥組合物。該組 合物作為一種純中藥制劑,對有效防治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以及減少家禽養殖過程中抗 菌藥物的使用、延緩細菌耐藥性發展,減少藥物殘留等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解決
技術介紹
所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種用于防治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備 而成:麥冬30-60份,地黃25-45份,三顆針15-30份,白術15-30份,黃芪10-25份,甘草 10-20 份。 優選地,所述的用于防治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活 性成分制備而成:麥冬30-50份,地黃25-35份,三顆針15-25份,白術15-25份,黃芪10-20 份,甘草10-15份。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用于防治家禽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 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備而成:麥冬30-45份,地黃25-30份,三顆針15-20份,白術15-20份, 黃芪15-20份,甘草10-15份。 本專利技術按獸藥散劑的一般生產工藝生產制備的中藥散劑,通過拌料飼喂或開水沖 燜、煎煮后飼喂家禽,以防治家禽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 本專利技術按獸藥口服液的一般生產工藝生產制備成口服液,也可根據獸藥顆粒劑生 產工藝流程生產制備成中藥顆粒劑。 因此,所述的用于防治家禽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中藥組合物,它為散劑、顆粒劑 或口服液。所述的家禽為蛋雞、肉雞、火雞、蛋鴨、肉鴨、鵝以及鵪鶉。 根據中醫藥文獻(中華本草)記載,上述6味中藥材具有如下藥理活性和功能主 治: 麥冬: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Ophiopogonjaponicus(Thunb. )Ker-Gawl.的干 燥塊根。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功能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1^111]^11111381111:;[11083(6361'1:11.)的根莖。味甘,苦,性寒; 歸心,肝,腎經。功能清熱涼血;生津潤燥。 三顆針: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葉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莖皮。味苦,性寒,歸 肝、胃、大腸經。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濕熱痢利;腹瀉。 黃苗: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苗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的根。性甘,微 溫。歸肺、脾、肝、腎經。具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氣 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等病癥。 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莖。性苦、 甘,溫。歸脾、胃經。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等癥。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脹果甘草 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性甘、平,歸心、 肺、脾、胃經。功能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 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涉及的用于防治家禽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中藥組合物 具有如下優點和顯著進步:①本專利技術的組方根據家禽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辯證特點,以 養陰生津的麥冬與涼血滋陰的地黃共為君藥,以瀉火解毒的三顆針為臣。三味藥物雖然均 是味苦性寒之藥,但避免了黃連、黃柏等藥物大苦大寒之性苦燥傷津、易傷脾胃的缺點。② 本專利技術公開的中藥組合物,以益氣固表的黃芪、健脾益氣的白術,以及補脾益氣的甘草共為 佐使,一方面緩解君臣之藥的寒性,另一方面起到固本培元之功效。③本專利技術公開的中藥組 合物由6味中藥材按君臣佐使的原則組成,原料簡單易得,成本較低,經濟適用。④本專利技術 為純中藥制劑,對家禽養殖過程中有效減少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減少藥物殘留具有重要意 義。【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作描述,但是本專利技術 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 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一:中藥散劑的制備 中藥組合物由麥冬40份,地黃30份,三顆針15份,白術20份,黃芪15份,甘草 10份組成。所述各味中藥均為符合《中國獸藥典》有關標準的中藥飲片,各比例均為重量 份。將各中藥混合粉碎,過60目旋振篩,較粗的中藥顆粒再次粉碎、過篩,總混中藥細粉,分 裝為lkg/袋,即得。按本方法生產的中藥散劑,一般通過拌料飼喂的方式用于肉雞、蛋雞等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治家禽育雛期大腸桿菌感染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備而成:麥冬30?60份,地黃25?45份,三顆針15?30份,白術15?30份,黃芪10?25份,甘草10?20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宗柱,劉建華,陳茂林,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漢河動植物藥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