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橋梁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拱圈支架模具結構。
技術介紹
:人行橋拱圈采用滿堂支架上現澆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搭設、普通鋼管加固,同時采取穩妥的加固措施保證支架基礎穩定,而現有的支架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多不夠好;為了保證支架強度、剛度和穩定性,這里滿堂支架采用縱、橫向間距均為60cm×60cm,步距為120cm,沿橋縱向軸線每隔4跨設置一道剪刀撐,沿橋橫向軸線設置3排滿斷面剪刀撐(分別設置在外立面和縱向軸線處);考慮該工程現澆拱圈底部8.5m范圍內弧線角度較陡,施工時采用雙面模板支撐體系,同時配合斜向鋼管支撐進行加固;此外,為確保混凝土澆筑質量,雙面模板區段拱圈混凝土施工時分兩次澆筑;拱圈頂部1.5m范圍內拱圈混凝土施工時采取加設木夾板的方法進行澆筑。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拱圈支架模具結構,可以有效的解決現有支架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的不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拱圈支架模具結構,其創新點在于:包括河道原狀土、碎石基層、砼墊層、雙拼鋼管、方木、竹膠板、對拉螺栓、施工槽口、混凝土、分配梁、寬木夾板、連接支撐雙拼鋼管、斜向支撐桿、U型頂托、背墻、木楔子、墊板、調平底托和滿堂支架;所述河道原狀土上面設有碎石基層;所述碎石基層上面設有砼墊層;所述背墻設在砼墊層上面兩側;所述墊板為若干個,所述墊板均勻分布在砼墊層上;所述調平底托為若干個,所述調平底托連接在墊板上面;所述滿堂支架底部與調平底托相連;所述U型頂托為若干個,所述U型頂托分別固定在滿堂支架上側;所述方木為若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拱圈支架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原狀土(1)、碎石基層(2)、砼墊層(3)、雙拼鋼管(4)、方木(5)、竹膠板(6)、對拉螺栓(7)、施工槽口(8)、混凝土(9)、分配梁(10)、寬木夾板(11)、連接支撐雙拼鋼管(12)、斜向支撐桿(13)、U型頂托(14)、背墻(15)、木楔子(16)、墊板(17)、調平底托(18)和滿堂支架(19);所述河道原狀土(1)上面設有碎石基層(2);所述碎石基層(2)上面設有砼墊層(3);所述背墻(15)設在砼墊層(3)上面兩側;所述墊板(17)為若干個,所述墊板(17)均勻分布在砼墊層(3)上;所述調平底托(18)為若干個,所述調平底托(18)連接在墊板(17)上面;所述滿堂支架(19)底部與調平底托(18)相連;所述U型頂托(14)為若干個,所述U型頂托(14)分別固定在滿堂支架(19)上側;所述方木(5)為若干個,所述方木(5)分別固定在U型頂托(14)上面;所述竹膠板(6)為兩個,所述竹膠板(6)固定方木(5)上面,所述竹膠板(6)之間設有混凝土(9);所述斜向支撐桿(13)為若干個,所述斜向支撐桿(13)內側分別均勻固定在滿堂支架(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拱圈支架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原狀土(1)、碎石基層(2)、砼墊層(3)、雙拼鋼管(4)、方木(5)、竹膠板(6)、對拉螺栓(7)、施工槽口(8)、混凝土(9)、分配梁(10)、寬木夾板(11)、連接支撐雙拼鋼管(12)、斜向支撐桿(13)、U型頂托(14)、背墻(15)、木楔子(16)、墊板(17)、調平底托(18)和滿堂支架(19);
所述河道原狀土(1)上面設有碎石基層(2);
所述碎石基層(2)上面設有砼墊層(3);
所述背墻(15)設在砼墊層(3)上面兩側;
所述墊板(17)為若干個,所述墊板(17)均勻分布在砼墊層(3)上;
所述調平底托(18)為若干個,所述調平底托(18)連接在墊板(17)上面;
所述滿堂支架(19)底部與調平底托(18)相連;
所述U型頂托(14)為若干個,所述U型頂托(14)分別固定在滿堂支架(19)上側;
所述方木(5)為若干個,所述方木(5)分別固定在U型頂托(14)上面;
所述竹膠板(6)為兩個,所述竹膠板(6)固定方木(5)上面,所述竹膠板(6)之間設有混凝土(9);
所述斜向支撐桿(13)為若干個,所述斜向支撐桿(13)內側分別均勻固定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任付偉,程祖輝,吳文林,王云同,葉禮鋼,章玉柱,周輝,李興勇,王云松,王杰,章棋,孫本山,張俊良,倪照燕,何宏亮,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湖濱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