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墨水瓶,用于給噴墨打印機注墨,墨水瓶包括:本體、墨水供給嘴和注墨口蓋。本體用于容納墨水,本體上設置有開口;墨水供給嘴設置在本體上且覆蓋開口,墨水供給嘴上具有允許墨水流出的注墨口;注墨口蓋用于密封注墨口。墨水供給嘴在靠近注墨口的位置具有第一螺紋,注墨口蓋具有能夠與第一螺紋匹配的第二螺紋。當墨水瓶啟用后,注墨口蓋與墨水供給嘴可螺紋連接,從而防止在開閉注墨口蓋時,附著在注墨口蓋或墨水供給嘴上的墨水飛濺,此外,防止注墨口蓋從墨水供給嘴上脫離以及注墨口蓋的丟失。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打印機
,具體地,涉及一種墨水瓶。
技術介紹
噴墨打印機通過從記錄頭向記錄介質(例如打印用紙張)噴出墨水來進行打印。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已有的噴墨打印機的一個示例。圖1為噴墨打印機1的立體圖,其中,噴墨打印機1包括墨容納單元和打印機本體2,墨容納單元固定地安裝在打印機本體2的某一側面上(例如,圖1所示的右側面上)。如圖1所示,墨容納單元具有框架部3和相對于框架部3在關閉位置(未圖示)和打開位置(圖1)之間樞轉的蓋體4。墨容納單元中包括被框架部3覆蓋的墨容納部(因被框架部覆蓋而未圖示),其上形成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部(因被密封部件覆蓋而未圖示)。通常,使用墨水瓶對墨容納部內進彳丁注墨。如圖2所不,現有的墨水瓶10包括本體11、墨水供給嘴12以及注墨口蓋14。本體11用于容納墨水,所述本體11上設置有開口(因被墨水供給嘴12遮擋而未圖示)。墨水供給嘴12設置在本體11上且覆蓋該開口,墨水供給嘴12上具有允許墨水流出的注墨口(因被注墨口蓋14遮擋而未圖示)。注墨口蓋14用于密封注墨口。注墨口蓋14與墨水供給嘴12—體成型,并具有開口朝上的上部。當購得該墨水瓶并啟用時,可將注墨口蓋14從墨水供給嘴12分離,并在注墨完畢后墨水瓶10中仍有墨水存留時,將其原本開口朝上的上部倒扣在注墨口上,由于該上部的開口內徑比注墨口略小,而且和注墨口一樣都具備一定的彈性,故而可以在外力下向下移動并套在注墨口的外部而形成密封。然而,這樣的密封方式會導致在從注墨口上打開注墨口蓋14時,同樣必須使用足夠大的力氣,以克服注墨口與注墨口蓋14之間的卡合力,才能打開。這給開啟帶來不便。此外,在注墨后,注墨口常常存有墨水,注墨口蓋14同樣也會沾染墨水,因而當需要用該墨水瓶10再次注墨(一■次注墨)時,這種用力的開啟方式也容易造成存留在注墨口或注墨口蓋14的墨水飛濺而導致遺灑或污染。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墨水瓶,以至少部分地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以上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了克服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墨水瓶,以防止在開閉注墨口蓋時,附著在注墨口蓋或墨水供給嘴上的墨水飛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墨水瓶,用于給噴墨打印機注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瓶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用于容納墨水,所述本體上設置有開口 ;墨水供給嘴,所述墨水供給嘴設置在所述本體上且覆蓋所述開口,所述墨水供給嘴上具有允許墨水流出的注墨口 ;以及注墨口蓋,所述注墨口蓋用于密封所述注墨口 ;所述墨水供給嘴在靠近所述注墨口的位置具有第一螺紋,所述注墨口蓋具有能夠與所述第一螺紋匹配的第二螺紋。由此,當墨水瓶啟用后,注墨口蓋與墨水供給嘴可螺紋連接,因而開啟和密封都較現有墨水瓶便利,并可防止在二次注墨中打開注墨口蓋時,附著在注墨口蓋或注墨口上的墨水飛派,此外,也可防止注墨口蓋從注墨口上脫尚以及注墨口蓋的丟失。可選地,所述注墨口蓋具有連接部和與所述連接部連接的螺紋部,所述第二螺紋設置在所述螺紋部上,在所述墨水瓶的未啟用狀態下,所述連接部與所述注墨口一體成型以密封所述注墨口。由此,一體成型的結構降低了制造難度和工藝,并且在未啟用墨水瓶時可更好地密封注墨口,確保產品在出售前完好無誤,從而便于物流運輸和販賣。可選地,在所述墨水瓶的未啟用狀態下,所述第一螺紋與所述第二螺紋匹配,使得所述注墨口蓋密封所述注墨口。由此,在首次使用墨水瓶時,只需要將注墨口蓋從墨水供給嘴旋擰下即可,而不需要其他操作。可選地,所述第一螺紋為內螺紋,所述第二螺紋為外螺紋。可使用具有外螺紋的注墨口蓋與具有內螺紋的墨水供給嘴螺紋連接,從而在墨水瓶使用后仍存留墨水時提供良好的密封。可選地,所述第一螺紋為外螺紋,所述第二螺紋為內螺紋。可使用具有內螺紋的注墨口蓋與具有外螺紋的墨水供給嘴螺紋連接,從而在墨水瓶使用后仍存留墨水時提供良好的密封。【附圖說明】從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示意性實施方式的描述中,本技術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將變得更明顯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圖中:圖1為現有的一種噴墨打印機的立體圖;圖2為現有的一種墨水瓶的立體圖;圖3為根據本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墨水瓶的立體圖,其中,墨水瓶為未使用狀態;圖4為圖3所示的墨水瓶的爆炸視圖;圖5為圖3所示的墨水瓶啟用后的立體圖,其中,注墨口蓋覆蓋注墨口;圖6為根據本技術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墨水瓶的正視圖,其中,墨水瓶為未使用狀態;圖7為圖6所不的墨水瓶的立體圖;圖8為圖6所不的墨水瓶的爆炸視圖;圖9為圖6所不的墨水瓶啟用后的立體圖,其中,注墨口蓋覆蓋注墨口;圖10a為根據本技術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墨水瓶的立體圖;圖10b為圖10a所示的墨水瓶的蓋的正視圖;圖11a為根據本技術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墨水瓶的立體圖;以及圖lib為圖11a所示的墨水瓶的蓋的正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噴墨打印機2:打印機本體3:框架部4:蓋體10、100、200、300、400:墨水瓶11、111、211、311、411:本體12、112、212、312、412:墨水供給嘴113、213:注墨口14、114、214、314、414:注墨口蓋115、215、315:第一螺紋116、216、416:第二螺紋117、217:螺紋部118、218:連接部119、219:開口120、220:螺紋【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上”、“下”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非限制。在本文中,本申請中所引用的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數詞僅僅是標識,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義,例如特定的順序等。而且,例如,術語“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術語“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參考圖3和圖4,其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墨水瓶100。墨水瓶100包括本體111、墨水供給嘴112以及注墨口蓋114。具體地,本實施方式中的本體111大致為圓柱形,其內部具有用于容納墨水的空腔,本體111可由諸如橡膠或塑料的彈性材料制成。本體111的頂部設置有開口 119。墨水供給嘴112設置在本體111上且覆蓋該開口 119。在圖示實施方式中,本體111的頂部靠近開口119處可設置有外螺紋120,墨水供給嘴112可具有內螺紋(未示出)。由此,墨水供給嘴112可以以諸如螺旋連接的常規的方式與本體111連接。這樣,當注墨時,容納在本體111內部的墨水可經由開口 119流入墨水供給嘴112中。參考圖4,墨水供給嘴112的頂部具有允許墨水流出的注墨口 113,墨水可經由注墨口 113流出墨水供給嘴112。在本實施方式中,墨水供給嘴112在靠近注墨口 113的位置具有第一螺紋115。注墨口蓋114用于密封注墨口 113。注墨口蓋114具有能夠與第一螺紋115匹配的第二螺紋116。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螺紋為外螺紋115,第二螺紋為內螺紋116。由此,如圖5所示,當啟用(即初次使用)墨水瓶100之后,可以將注墨口蓋114的第二螺紋116與墨水供給嘴112的第一螺紋115螺紋連接,從而使得注墨口蓋114與墨水供給嘴112之間的連接牢固和密封良好,注墨口蓋114不會輕易地丟失或與墨水供給嘴112分離,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墨水瓶,用于給噴墨打印機注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瓶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用于容納墨水,所述本體上設置有開口;墨水供給嘴,所述墨水供給嘴設置在所述本體上且覆蓋所述開口,所述墨水供給嘴上具有允許墨水流出的注墨口;以及注墨口蓋,所述注墨口蓋用于密封所述注墨口;所述墨水供給嘴在靠近所述注墨口的位置具有第一螺紋,所述注墨口蓋具有能夠與所述第一螺紋匹配的第二螺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清水誠至,
申請(專利權)人:兄弟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