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建筑外墻漆,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鈦白粉10-15份、白乳膠20-25份、羧甲基纖維素鈉5.8-8.6份、去離子水9.8-10.6份、三聚磷酸鈉2.5-6.4份、乙二醇丁醚2.4-6.5份、桂醛2.4-6.2份、二苯乙基復酚聚氧乙烯醚1.4-3.7份、聚氨酯成膜劑3.5-7份和白炭黑2.5-4.2份。本發明專利技術與現有的產品相比,品防霉抑菌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生產成本低、氣味柔和,以白乳膠和羧甲基纖維素鈉為基料,對各種內墻基面提供極好的附著力,降低被涂基層的吸水能力,有助于面漆的色彩均勻,節省面漆的消耗量、提高光澤度,降低涂裝整體成本,使墻面涂刷效果更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屬于建筑涂料領域。
技術介紹
房屋內墻涂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劣質的內墻涂 料在長時間使用或者長時間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會發生霉變,在墻壁上滋生細菌并產生 刺鼻的氣味,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同時其裝飾效果和美觀效果也大大降低,重新粉刷又 增加了人們的經濟負擔。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建筑外 墻漆及其制備方法,防霉抑菌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生產成本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建筑外墻漆,由以下重 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鈦白粉10-15份、白乳膠20-25份、羧甲基纖維素鈉5.8-8.6份、去離子水 9.8-10.6份、三聚磷酸鈉2.5-6.4份、乙二醇丁醚2.4-6.5份、桂醛2.4-6.2份、二苯乙基復酚 聚氧乙烯醚1.4-3.7份、聚氨酯成膜劑3.5-7份和白炭黑2.5-4.2份。 優化的,上述新型建筑外墻漆,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鈦白粉12份、白乳膠 22份、羧甲基纖維素鈉6.7份、去離子水10.2份、三聚磷酸鈉3.4份、乙二醇丁醚4.2份、桂醛 4.7份、二苯乙基復酚聚氧乙烯醚2.8份、聚氨酯成膜劑4.7份和白炭黑3.2份。 -種新型建筑外墻漆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鈦白粉和白乳膠按配方量投入高速混合機中,再加入去離子水,密封后開 啟攪拌,轉速控制在1500-2000轉/分,利用物料的自摩擦熱或高速混合機的輔助熱將物料 加熱到溫度50-60°C,停止攪拌; 2)再加入配方量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和三聚磷酸鈉,攪拌均勻并高速分散至細度為 15-18微米; 3)降低攪拌速度后依次加入乙二醇丁醚和桂醛,攪拌均勻; 4)將二苯乙基復酚聚氧乙烯醚和聚氨酯成膜劑加入步驟3)的混合物中,在高速混 合機中繼續混合,控制轉速1500-2000轉/分,攪拌8-10分鐘; 5)最后加熱至100°C,保持恒溫30min,冷卻后即為成品。 本專利技術與現有的產品相比,品防霉抑菌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生產成本低、氣味柔 和,以白乳膠和羧甲基纖維素鈉為基料,對各種內墻基面提供極好的附著力,降低被涂基層 的吸水能力,有助于面漆的色彩均勻,節省面漆的消耗量、提高光澤度,降低涂裝整體成本, 使墻面涂刷效果更佳。【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專利技術為一種新型建筑外墻漆,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鈦白粉10份、白乳膠 20份、羧甲基纖維素鈉5.8份、去離子水9.8份、三聚磷酸鈉2.5份、乙二醇丁醚2.4份、桂醛 2.4份、二苯乙基復酚聚氧乙烯醚1.4份、聚氨酯成膜劑3.5份和白炭黑2.5份。 -種新型建筑外墻漆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鈦白粉和白乳膠按配方量投入高速混合機中,再加入去離子水,密封后開 啟攪拌,轉速控制在1500轉/分,利用物料的自摩擦熱或高速混合機的輔助熱將物料加熱到 溫度50°C,停止攪拌; 2)再加入配方量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和三聚磷酸鈉,攪拌均勻并高速分散至細度為 15微米; 3)降低攪拌速度后依次加入乙二醇丁醚和桂醛,攪拌均勻; 4)將二苯乙基復酚聚氧乙烯醚和聚氨酯成膜劑加入步驟3)的混合物中,在高速混 合機中繼續混合,控制轉速1500轉/分,攪拌8分鐘; 5)最后加熱至100°C,保持恒溫30min,冷卻后即為成品。 實施例2 本專利技術為一種新型建筑外墻漆,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鈦白粉15份、白乳膠 25份、羧甲基纖維素鈉8.6份、去離子水10.6份、三聚磷酸鈉6.4份、乙二醇丁醚6.5份、桂醛 6.2份、二苯乙基復酚聚氧乙烯醚3.7份、聚氨酯成膜劑7份和白炭黑4.2份。 -種新型建筑外墻漆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鈦白粉和白乳膠按配方量投入高速混合機中,再加入去離子水,密封后開 啟攪拌,轉速控制在2000轉/分,利用物料的自摩擦熱或高速混合機的輔助熱將物料加熱到 溫度60°C,停止攪拌; 2)再加入配方量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和三聚磷酸鈉,攪拌均勻并高速分散至細度為 18微米; 3)降低攪拌速度后依次加入乙二醇丁醚和桂醛,攪拌均勻; 4)將二苯乙基復酚聚氧乙烯醚和聚氨酯成膜劑加入步驟3)的混合物中,在高速混 合機中繼續混合,控制轉速2000轉/分,攪拌10分鐘; 5)最后加熱至100°C,保持恒溫30min,冷卻后即為成品。 實施例3本專利技術為一種新型建筑外墻漆,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鈦白粉12份、白乳膠 22份、羧甲基纖維素鈉6.7份、去離子水10.2份、三聚磷酸鈉3.4份、乙二醇丁醚4.2份、桂醛 4.7份、二苯乙基復酚聚氧乙烯醚2.8份、聚氨酯成膜劑4.7份和白炭黑3.2份。 -種新型建筑外墻漆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鈦白粉和白乳膠按配方量投入高速混合機中,再加入去離子水,密封后開 啟攪拌,轉速控制在1800轉/分,利用物料的自摩擦熱或高速混合機的輔助熱將物料加熱到 溫度55°C,停止攪拌; 2)再加入配方量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和三聚磷酸鈉,攪拌均勻并高速分散至細度為 16微米; 3)降低攪拌速度后依次加入乙二醇丁醚和桂醛,攪拌均勻; 4)將二苯乙基復酚聚氧乙烯醚和聚氨酯成膜劑加入步驟3)的混合物中,在高速混 合機中繼續混合,控制轉速1700轉/分,攪拌9分鐘; 5)最后加熱至100°C,保持恒溫30min,冷卻后即為成品。 將上述實施例1-3中生產的涂料成品與現有技術中涂料成品對比,檢測結果如下:施工性的評價以肉眼觀察發生厚涂時明顯下垂和薄涂時難以抹平的涂覆厚度為 標準; 透水性評價參照JIS A6909進行試驗;[00411耐水性評價在50°C的溫水中浸泡,以出現明顯的白化時間為標準;耐凍融性評價是將涂層在-20°C環境下凍結2h后在10°C水中浸泡1小時,如此反 復,以出現明顯的開裂回數為標準;硬化收縮率是在涂層靜置干燥30天后測量的。與現有的 產品相比,本專利技術防霉抑菌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生產成本低、氣味柔和,以白乳膠和羧甲基 纖維素鈉為基料,對各種內墻基面提供極好的附著力,降低被涂基層的吸水能力,有助于面 漆的色彩均勻,節省面漆的消耗量、提高光澤度,降低涂裝整體成本,使墻面涂刷效果更佳。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專利技術。 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 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專利技術 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 致的最寬的范圍。【主權項】1. 一種新型建筑外墻漆,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鈦白粉10-15份、白 乳膠20-25份、羧甲基纖維素鈉5.8-8.6份、去離子水9.8-10.6份、三聚磷酸鈉2.5-6.4份、乙 二醇丁醚2.4-6.5份、桂醛2.4-6.2份、二苯乙基復酚聚氧乙烯醚1.4-3.7份、聚氨酯成膜劑 3.5-7份和白炭黑2.5-4.2份。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外墻漆,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鈦白粉12份、白乳膠22份、羧甲基纖維素鈉6.7份、去離子水10.2份、三聚磷酸鈉3.4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建筑外墻漆,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鈦白粉10?15份、白乳膠20?25份、羧甲基纖維素鈉5.8?8.6份、去離子水9.8?10.6份、三聚磷酸鈉2.5?6.4份、乙二醇丁醚2.4?6.5份、桂醛2.4?6.2份、二苯乙基復酚聚氧乙烯醚1.4?3.7份、聚氨酯成膜劑3.5?7份和白炭黑2.5?4.2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曲少春,
申請(專利權)人:曲少春,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