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屬于線纜及材料技術領域,尤涉及一種電力系統(tǒng)用電纜,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第一導體、第一絕緣層、第二導體、第二絕緣層、第三導體、位于第三導體之外的屏蔽層、擠塑包覆在屏蔽層外的外護層;從第三導體向外護層方向依次為第一云母帶層、鋁帶層、第二云母帶層;外護層的材料為聚氯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煙無鹵聚乙烯。本發(fā)明專利技術還揭示了該電纜的制作方法。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電纜加工非常簡單,設備投入極少,節(jié)省了設備投入及減少了場所占用;而且制得的電纜結構緊湊、成本低、易施工、耐高壓/耐火/阻燃/屏蔽性能更優(yōu);制作方法簡單、易掌握。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本申請是名稱為:、申請日為:2014年12月18日、申請?zhí)枮?201410787983.8的專利技術專利的分案申請。
本專利技術屬于線纜及材料
,尤其是涉及。
技術介紹
隨著各行各業(yè)的飛速發(fā)展,電線電纜被大規(guī)模地應用,電線電纜已經成為國家經濟中繼汽車產業(yè)后的第二大支柱產業(yè)。現(xiàn)有技術中的電纜通常是由多根單芯電纜構成,傳輸單相電時,需要兩根電纜;傳輸三相電時需要三根電纜或三根相線附加一根中性線;在三相五線制的場合,需要五根電纜;故敷設相當麻煩。為此,行業(yè)內將電線電纜進行了集成,兩相電傳輸時用平行線,即將兩根電線單元平行放置,然后在外面包覆護套層;在三相電傳輸時,將三根電線單元通過絞合或平行放置的方式結合,然后在外部包覆護套層;等等,這些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制造、管理麻煩,成本偏高,使用時對外界具有較大的輻射。名稱為:二芯電纜及其制作方法、公開號為:CN102842387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二芯電纜,包含第一導體、第二導體、護套層;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位于中央且為圓柱形的填充體、第一隔離條、第二隔離條;第一導體、第二導體、第一隔離條、第二隔離條都緊貼填充體;第一隔離條、第二隔離條將第一導體及第二導體隔離開,且第一隔離條、第二導體、第二隔離條、第一導體依次相連;隔離條與護套層為一體成型的;第一隔離條、第二隔離條從護套層的內壁向填充體方向凸出;護套層包覆住導體;在任一橫截面上,第一隔離條、第二隔離條、第一導體、第二導體各自與填充體外表相貼的表面的曲率相等。名稱為:三芯電纜及其制作方法、公開號為:CN102842389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三芯電纜,包含第一導體、第二導體、第三導體和護套層;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根位于中央的填充體、第一隔離條、第二隔離條、第三隔離條;三根導體、三根隔離條都緊貼填充體;三根隔離條將三根導體隔離開,且第一隔離條、第二導體、第二隔離條、第三導體、第三隔離條、第一導體依次相緊貼;三根隔離條與護套層為一體成型的;三根隔離條從護套層的內壁向填充體方向凸出;護套層包覆住第一導體、第二導體和第三導體;在任一橫截面上,三根隔離條、三根導體各自與填充體外表相貼的表面的曲率相等。名稱為:四芯電纜及其制作方法、公開號為:CN102280172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四芯電纜,包含有四根導體、護套層;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位于中央的填充體、四根隔離條;四根導體、四根隔離條都緊貼填充體且沿填充體外側圓周分布;第一隔離條位于第一導體與第二導體之間;第二隔離條位于第二導體與第三導體之間;第三隔離條位于第三導體與第四導體之間;第四隔離條位于第四導體與第一導體之間;四根隔離條與護套層為一體成型的;四根隔離條從護套層的內壁向填充體方向凸出;任一橫截而上,隔離條、導體與填充體外表相貼的表面的曲率是相等的;護套層包覆住四根隔離條、四根導體。它們都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產品護套層的耗用少,外徑更細,各項成本更低,生產工序更簡單、速度更快;但是,申請人認為,還存在進一步減少材料耗用、可使外徑更細等等。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揭示,它們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實例中,一種電力系統(tǒng)用電纜,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第一導體、將第一導體包覆住的第一絕緣層、位于第一絕緣層之外且圓環(huán)柱狀包覆住第一絕緣層的第二導體、位于第二導體之外的屏蔽層、擠塑包覆在屏蔽層外的外護層;第一導體的橫截面積與第二導體的橫截面積的比值為,第一導體由多根直徑為的金屬絲絞合而成,第二導體由多根直徑為的金屬絲編織而成,第一絕緣層的厚度為,屏蔽層為復合帶層,從第二導體向外護層方向依次為第一云母帶層、鋁帶層、第二云母帶層;外護層的材料為聚氯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稀或低煙無鹵聚乙稀。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實施實例中,一種電力系統(tǒng)用電纜,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第一導體、將第一導體包覆住的第一絕緣層、位于第一絕緣層之外且圓環(huán)柱狀包覆住第一絕緣層的第二導體、將第二導體包覆住的第二絕緣層、位于第二絕緣層之外且圓環(huán)柱狀包覆住第二絕緣層的第三導體、位于第三導體之外的屏蔽層、擠塑包覆在屏蔽層外的外護層;第一導體的橫截面積與第二導體的橫截面積的比值為,第一導體的橫截面積與第三導體的橫截面積的比值為,第一導體由多根直徑為的金屬絲絞合而成,第二導體由多根直徑為的金屬絲編織而成,第三導體由多根直徑為的金屬絲編織而成,第一絕緣層的厚度為,第二絕緣層的厚度為,屏蔽層為復合帶層,從第三導體向外護層方向依次為第一云母帶層、鋁帶層、第二云母帶層;外護層的材料為聚氯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稀或低煙無鹵聚乙稀。本專利技術的第三至第五實施實例中,一種電力系統(tǒng)用電纜,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第一導體、將第一導體包覆住的第一絕緣層、位于第一絕緣層之外且呈弓環(huán)柱狀的多根第二導體、位于相鄰的第二導體之間且呈弓環(huán)柱狀的隔離條、將第二導體及隔離條包覆住的屏蔽層、擠塑包覆在屏蔽層外的外護層;隔離條的內緣及第二導體的內緣緊貼第一絕緣層外緣,隔離條的外緣及第二導體的外緣在同一圓柱面上;第一導體的橫截面積與任意一根第二導體的橫截面積的比值為,第一導體由多根直徑為的金屬絲絞合而成,第二導體由多根直徑為的金屬絲編織而成,第一絕緣層的厚度為,屏蔽層為復合帶層,從第二導體向外護層方向依次為第一云母帶層、鋁帶層、第二云母帶層;外護層的材料為聚氯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稀或低煙無鹵聚乙稀。上述所述的一種電力系統(tǒng)用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絕緣層按重量份計,由以下各原材料構成:聚乙稀樹脂:80?90份、乙稀一醋酸乙稀共聚物:10?15份、環(huán)氧樹脂:6?8份、聚乙稀錯:1?3份、聚丙稀酸錢:1?2份、納米氮化娃或納米碳化娃或納米氧化錯或納米氧化鋁:15?25份、乙二酸二辛酯:15?20份、鄰苯二甲酸二甲酯:12?18份、偏苯三酸酐:4?5份、氫氧化鎂或氫氧化鋁:25?35份、云母粉:20?40份、炭黑:8?12份、市售型號為1010的抗氧化劑:1?2份。上述所述的一種電力系統(tǒng)用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母帶層按重量份計,由以下各原材料構成:長度為0.03?0.30mm、直徑為0.01?0.10mm的玻璃纖維增強塑料:20?40份、云母粉:50?70份、環(huán)氧樹脂:20?30份、聚乙稀樹酯:15?25份、聚乙稀酸乙稀酯:5?10份、甘油:3?5份、四氯甲烷:5?10份。上述所述的一種電力系統(tǒng)用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云母帶層按重量份計,由以下各原材料構成:長度為0.03?0.30mm、直徑為0.01?0.10mm的玻璃纖維增強塑料:20?40份、云母粉:50?70份、環(huán)氧樹脂:20?30份、聚乙稀樹酯:15?25份、聚乙稀酸乙稀酯:5?10份、甘油:3?5份、四氯甲烷:5?10份。上述所述的一種電力系統(tǒng)用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鋁帶層的厚度為0.05mm?0.30mmo本專利技術中第一、第二導體及整個電纜的結構,使得電纜加工非常簡單,設備投入極少,節(jié)省了設備投入及減少了場所占用;而且制得的電纜結構緊湊、成本低、易施工;制作方法簡單、易掌握。本專利技術中的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不僅符合電線電纜絕緣層材料的各項性能要求,而且具有更優(yōu)良的耐高壓性能、耐火與阻燃性能;經測試其大范圍配方的0.2mm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力系統(tǒng)用電纜,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第一導體、將第一導體包覆住的第一絕緣層、位于第一絕緣層之外且圓環(huán)柱狀包覆住第一絕緣層的第二導體、將第二導體包覆住的第二絕緣層、位于第二絕緣層之外且圓環(huán)柱狀包覆住第二絕緣層的第三導體、位于第三導體之外的屏蔽層、擠塑包覆在屏蔽層外的外護層;第一導體的橫截面積與第二導體的橫截面積的比值為[0.95,1.05],第一導體的橫截面積與第三導體的橫截面積的比值為[0.95,1.05],第一導體由多根直徑為[0.01mm,1.25mm]的金屬絲絞合而成,第二導體由多根直徑為[0.01mm,1.00mm]的金屬絲編織而成,第三導體由多根直徑為[0.01mm,0.80mm]的金屬絲編織而成,第一絕緣層的厚度為[0.2mm,1.2?mm],第二絕緣層的厚度為[0.2mm,1.2?mm],屏蔽層為復合帶層,從第三導體向外護層方向依次為第一云母帶層、鋁帶層、第二云母帶層;外護層的材料為聚氯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煙無鹵聚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絕緣層按重量份計,由以下各原材料構成:聚乙烯樹脂:80~9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0~15份、環(huán)氧樹脂:6~8份、聚乙烯蠟:1~3份、聚丙烯酸銨:1~2份、納米氮化硅或納米碳化硅或納米氧化鋯或納米氧化鋁:15~25份、乙二酸二辛酯:15~20份、鄰苯二甲酸二甲酯:12~18份、偏苯三酸酐:4~5份、氫氧化鎂或氫氧化鋁:25~35份、云母粉:?20~40份、炭黑:8~12份、市售型號為1010的抗氧化劑:1~2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凌衛(wèi)康,
申請(專利權)人:凌衛(wèi)康,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