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臥式氧氣瓶組框,旨在提供一種氧氣瓶氣管連接方便的臥式氧氣瓶組框,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組框本體,所述組框本體的豎直面設有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設有集氣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氣瓶組框,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氧氣瓶氣管連接方便的臥式氧氣瓶組框。
技術介紹
在工業生產制造中,有許多領域涉及使用氧氣,通常氧氣是按照一定的體積規格采用氣瓶灌裝,其優點是使用方便、便于運輸和移動,但在用氣量較大的時候,由于氣瓶灌裝的氧氣有限,必須頻繁的更換氣瓶以保證正常的生產用氣,十分繁瑣,生產效率低下。目前,申請號為201120250949.9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立式的氫、氧氣瓶集中集氣架,它由立柱、加強桿、底板、安裝桿等構成,立柱呈對稱狀設置,立柱之間通過上連接桿和下連接桿連接固定,立柱下端的下連接桿上設置有底板,立柱上端的上連接桿上通過安裝桿設置有連通管,連通管的圓周表面兩側對稱安裝有連接管。該集中集氣架結構簡單,可同時集裝多個氣瓶通過連通管和連接管實現集中集氣、送氣,解決了現有大用氣量工場頻繁地更換氣瓶顯得十分繁瑣,致使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由于該氫、氧氣瓶集中集氣架為立式結構,其集氣用的連通管和連接管安裝在集氣架的上部,由于氣瓶通常長度較長,將若干氣瓶立著放入集氣架后,操作人員進行氣瓶和連接管連接時會因為氣瓶長度過長雙手夠不到,很不方便,同時這種集氣架氣瓶放置的數量也有限。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氧氣瓶氣管連接方便的臥式氧氣瓶組框。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臥式氧氣瓶組框,包括組框本體,所述組框本體的豎直面設有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設有集氣管。優選的,所述集氣管為U型結構。優選的,所述集氣管上設有壓力檢測表和用于控制氣體流量的閥門。優選的,所述組框本體上端連接有用于固定氧氣瓶的固定桿,所述組框本體與開口相對的豎直面上設有防止氧氣瓶脫出的固定架。優選的,所述組框本體包括若干對稱設置的立柱、上連接桿、下連接桿,所述立柱之間通過上連接桿和下連接桿固定。優選的,所述相鄰的上連接桿和下連接桿之間設有加強桿。優選的,所述加強桿沿長度方向的橫截面為正三角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所述組框本體的豎直面設有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設有集氣管,氧氣瓶均橫放于組框本體內,氧氣瓶在組框本體內疊加,氧氣瓶的閥口均朝向組框本體的開口處,氧氣瓶可以通過氣管連接于組框本體開口處安裝架上的集氣管,實現數個或數十個氧氣瓶的集中集氣,解決了現有大用氣量工場頻繁地更換氣瓶顯得十分繁瑣,致使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由于氧氣瓶均橫放于組框本體上,其集氣管位于組框本體豎直面的開口處,氧氣瓶瓶口的高度和集氣管的高度均不會過高而導致工作人員夠不到或者干擾,工作人員可以站在地面上很方便的進行氣管的連接,操作方便、效率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氧氣瓶放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部的放大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氧氣瓶放置狀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組框本體;2、立柱;3、上連接桿;4、下連接桿;5、固定桿;6、安裝架;7、集氣管;8、壓力檢測表;9、閥門;10、固定架;11、加強桿;12、連接閥口; 13、開口。【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技術臥式氧氣瓶組框實施例做進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的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谒枋龅谋炯夹g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附圖1、3、4所示的臥式氧氣瓶組框,包括組框本體I,所述組框本體I包括若干對稱設置的立柱2、上連接桿3、下連接桿4,所述立柱2的數量為4根,立柱2豎直分布于組框本體I的四個角上,所述立柱2之間通過上連接桿3和下連接桿4固定,上連接桿3的數量為兩根,兩根橫向的上連接桿3呈平行設置,下連接桿4的數量為4根,4根下連接桿4將4個立柱2相連,形成矩形狀,氧氣瓶架在縱向的兩根下連接桿4上,所述組框本體I上端連接有用于固定氧氣瓶的固定桿5,固定桿5的數量為兩根,固定桿5通過螺母可拆卸的連接在組框本體I上,裝載完成氧氣瓶后將固定桿5固定可以固定氧氣瓶防止其亂動,所述組框本體I與開口13相對的豎直面上的設有防止氧氣瓶脫出的固定架10,氧氣瓶橫放入組框本體I中,通過固定桿5固定住,但是在搬運的過程中由于其左側沒有抵擋物,僅靠固定桿5固定不牢靠,當組框傾斜時氧氣瓶仍容易脫出,組框本體I的左側即氧氣瓶尾端裝設固定架10,將氧氣瓶的尾部托住,限制氧氣瓶橫向移動,增加氧氣瓶安全系數,所述組框本體I呈矩形體,所述組框本體I的豎直面開口 13處設有安裝架6,所述安裝架6上設有集氣管7,氧氣瓶均橫放于組框本體I內,氧氣瓶在組框本體I內疊加,其閥口均朝向組框本體I的豎直面開口 13,氧氣瓶可以通過氣管連接于組框本體I開口 13處安裝架6上的集氣管7,實現數個或數十個氧氣瓶的集中集氣,解決了現有大用氣量工場頻繁地更換氣瓶顯得十分繁瑣,致使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由于氧氣瓶均橫放于組框本體I上,其集氣管7位于組框本體I豎直面的開口 13處,氧氣瓶瓶口的高度和集氣管7的高度均不會過高而導致工作人員夠不到或者干擾,工作人員可以站在地面上很方便的進行氣管的連接,操作方便、效率高。所述集氣管7為U型結構,本實施例中的氧氣瓶橫排放置了5排,縱向疊放了4列,共放置有20個氧氣瓶,U型的集氣管7上設置有20個連接閥口 12供氧氣瓶連接,U型集氣管7將20個氧氣瓶連為一體,集中供氣,U型結構的集氣管7本身就是一根管,不需要很多管進行拼接組成一個集氣管7,不僅完成所有氧氣瓶的集氣工作,而且集氣管7結構簡單,不需經過繁瑣的拼接,同時U型結構的集氣管7中氧氣流通更加順暢。如圖2所示,所述集氣管7上設有壓力檢測表8和用于控制氣體流量的閥門9,通過閥門9可以控制集氣管7中氣體的流量,根據生產需要釋放相應量的氣體,可以根據壓力檢測表8判斷組框中氧氣的總量剩余多少,方便提前準備備用氧氣,提高生產效率。所述相鄰的上連接桿3和下連接桿4之間設有加強桿11,由于下連接桿4為承重桿,容易發生變形,故增加加強桿11,防止下連接桿4受到壓力后中部產生彎折,增強組框本體I的強度。所述加強桿11沿長度方向的橫截面為正三角形,S卩加強桿11為三棱柱狀,眾所周知,三角形的變形系數最低,抗變形能力強,使用三棱柱狀的加強桿11可以提高加強桿11的強度,更有利增加組框本體I的強度,滿足實際需求,降低安全風險。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示范性實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確定?!局鳈囗棥?.一種臥式氧氣瓶組框,包括組框本體,其特征是:所述組框本體的豎直面設有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設有集氣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氧氣瓶組框,其特征是:所述集氣管為U型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臥式氧氣瓶組框,其特征是:所述集氣管上設有壓力檢測表和用于控制氣體流量的閥門。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臥式氧氣瓶組框,其特征是:所述組框本體上端連接有用于固定氧氣瓶的固定桿,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臥式氧氣瓶組框,包括組框本體,其特征是:所述組框本體的豎直面設有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設有集氣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海偉,唐先兵,占旭峰,胡建軍,王海平,張文堃,趙林茂,李舟,張瑋,曾瓊,洪春華,鄭小從,陳剛,唐文龍,陶泉,
申請(專利權)人:臺州市五洲船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