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連接導管的接頭組件,包括管端對接的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每個所述第二管道接口通過一個導引管與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部對接,并且在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的對接位置通過雙向螺紋管鎖緊連接,在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管端之間設置有一個密封環,所述密封環套接在所述導引管的外部,所述的密封環寸由記憶合金、硼硅橡膠或全氟醚橡膠制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具有錐度的導引管將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進行導引連接,通過套接在所述導引管外部的密封環達到密封的作用;通過雙向螺紋管的雙旋向螺紋,對第二管道接口和第一管道接口進行旋緊密封,并且在旋緊密封的同時通過突起部對密封塊進行壓緊,使第一管道接口、第二管道接口和導引管之間的密封效果更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一種連接導管的接頭組件,用于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領域的氣體、液體輸送管路領域。
技術介紹
在交通運輸和石油化工領域,管道運輸是較為常用的一種輸送方式,在管道輸送的過程中,特別需要考慮到密封性、耐壓性以及管道的連續性設計。已知的專利申請,如CN201152409Y公開的《金屬骨架增強塑料復合管網》,其具體設計方案包括:有帶凸臺的內層套管,內層套管中至少外圓周與金屬骨架增強塑料復合管道端部的塑料內層熔融連接,管道連接件與金屬骨架增強塑料復合管道端部的塑料外層和內層套管的凸臺外圓周面熔融連接,管道連接件與內層套管熔融連接為一體并形成一環狀U型承插口,環狀U型承插口將金屬骨架增強塑料復合管道端頭的塑料外層和塑料內層及管道端面完全熔融包覆,復合管道與復合管道通過管道連接件連接而形成管網。該技術方案的問題在于,其內層套管與兩端的管道接口連接以后,內層套管的內徑小于管道接口的內徑,形成了管道內徑驟縮結構,使管道連接后內徑不連續,容易造成紊流,增大了管道內部的壓力,給密封性和管道的承壓能力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容易帶來管道爆裂和泄露。再如CN101248305B公開的《管道接頭》,其具體設計方案包括:具有尖銳的管道壓入邊緣的夾持部件,該壓入邊緣提供了在管道夾持部件和管道之間的密封。另一種這樣的接頭包括具有接頭體壓入邊緣的管道夾持部件,該壓入邊緣提供了在管道夾持部件和接頭體之間的密封。該技術方案的問題在于,管道接口結構復雜,并且內部管徑也存在驟縮部位,所以也存在著紊流、承壓和密封性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導管的接頭組件,通過與管道接口的內徑相同的導引管,實現管道對接后的內經連續,解決了紊流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具體實現:—種連接導管的接頭組件,包括管端對接的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所述第二管道接口通過一個導引管與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部對接,并且在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的對接位置通過雙向螺紋管鎖緊連接,在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管端之間設置有一個由記憶合金、硼硅橡膠或全氟醚橡膠制成的密封環,所述密封環套接在所述導引管的外部,所述的密封環寸由記憶合金、硼硅橡膠或全氟醚橡膠制成。進一步的,所述雙向螺紋管的內壁中間具有環狀的突起部,突起部兩端的螺紋旋向相反,并且分別與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鎖緊連接。更進一步的,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雙向螺紋管的螺紋的高度,并且所述突起部的寬度小于所述密封環的寬度的一半。進一步的,所述導引管的兩端的外表面分別為錐臺狀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和所述第二管道接口的端部內壁面也設置成與導引管的錐臺狀的表面相配合的內錐狀的表面。更進一步的,所述導引管與所述第二管道接口對接的一端的錐度大于所述導引管與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對接的一端的錐度。所述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面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端面上分別設有環切凹槽,環切凹槽與所述密封環相適配。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連接導管的接頭組件,通過具有錐度的導引管將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進行導引連接,并且通過錐面配合的方式達到一次密封的效果,而通過套接在所述導引管外部的密封環達到密封的作用,而由于密封環采用記憶合金、硼硅橡膠、全氟醚橡膠材料制造,所以可以起到耐高溫的作用特別是在高溫下導致硼硅橡膠、全氟醚橡膠膨脹,其密封效果更好;通過雙向螺紋管的雙旋向螺紋,同時對第二管道接口和第一管道接口進行旋緊密封,并且在旋緊密封的同時通過突起部對密封塊進行壓緊,使第一管道接口、第二管道接口和導引管之間的密封效果更好。【附圖說明】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所述一種連接導管的接頭組件的結構示意圖。1-第一管道接口,2_第二管道接口,3-導引管,4-雙向螺紋管,5-密封環。【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一種連接導管的接頭組件,包括管端對接的第一管道接口 I和第二管道接口 2,所述第二管道接口 2通過一個導引管3與第一管道接口 I的端部對接,并且在對接位置,第一管道接口 I和第二管道接口 2均與雙向螺紋管4鎖緊連接,在所述第一管道接口 I和第二管道接口 2的管端之間設置有一個密封環5,所述密封環5套接在所述導引管3的外部,所述的密封環寸由記憶合金、硼硅橡膠或全氟醚橡膠制成。進一步的,所述雙向螺紋管4的內壁中間具有環狀的突起部,突起部兩端的螺紋旋向相反,并且分別與第一管道接口 I和第二管道接口 2鎖緊連接。更進一步的,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雙向螺紋管的螺紋的高度,并且所述突起部的寬度小于所述密封環5的寬度的一半,這樣使雙向螺紋管4與第一管道接口、第二管道接口連接時,密封環5的兩端延伸出所述雙向螺紋管4的突起部,進而對突起部進行壓緊密封。進一步的,所述導引管3的兩端的外表面分別為錐臺狀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管道接口 I和所述第二管道接口2的端部內壁面也設置成與導引管3的錐臺狀的表面相配合的內錐狀的表面。更進一步的,所述導引管3與所述第二管道接口2對接的一端的錐度大于所述導引管3與所述第一管道接口 I對接的一端的錐度。所述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面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端面上分別設有環切凹槽,環切凹槽與所述密封環相適配。在安裝時,首先將所述導引管安裝在第一管道接口內,通過錐面與第一管道接口進行配合,在將導引管固定好以后,套接密封環5,使密封環5的一端與第一管道接口端部的環切凹槽配合,之后再同時將雙向螺紋管、第二管道接口套接在導引管的另一端,管口對準以后,旋轉雙向螺紋管,在雙向螺紋的作用下,同時將第一管道接口、第二管道接口旋緊連接,并將第二管道接口向第一管道接口處牽引,最后達到密封連接的作用。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連接導管的接頭組件,通過具有錐度的導引管將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進行導引連接,并且通過錐面配合的方式達到一次密封的效果,而通過套接在所述導引管外部的密封環達到密封的作用,而由于密封環采用記憶合金、硼硅橡膠、全氟醚橡膠材料制造,所以可以起到耐高溫的作用特別是在高溫下導致硼硅橡膠、全氟醚橡膠膨脹,其密封效果更好;通過雙向螺紋管的雙旋向螺紋,同時對第二管道接口和第一管道接口進行旋緊密封,并且在旋緊密封的同時通過突起部對密封塊進行壓緊,使第一管道接口、第二管道接口和導引管之間的密封效果更好。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及技術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仍可能基于本技術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種種不背離本技術精神的替換及修飾,因此,本技術保護范圍應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的內容,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技術的替換及修飾,并為本技術權利要求所涵蓋。【主權項】1.一種連接導管的接頭組件,包括管端對接的第一管道接口( I)和第二管道接口( 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接口通過一個導引管(3)與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部對接,并且在對接位置,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均與雙向螺紋管(4)鎖緊連接,在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管端之間設置有一個密封環(5),所述密封環套接在所述導引管的外部,所述的密封環由記憶合金、硼硅橡膠或全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接導管的接頭組件,包括管端對接的第一管道接口(1)和第二管道接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接口通過一個導引管(3)與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部對接,并且在對接位置,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均與雙向螺紋管(4)鎖緊連接,在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管端之間設置有一個密封環(5),所述密封環套接在所述導引管的外部,所述的密封環由記憶合金、硼硅橡膠或全氟醚橡膠制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旺峰,王玉會,顏孟奇,李野,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