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旋轉調節式拋光機,包括拋光機,拋光機的端部設有頂板,頂板設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設有驅動管,驅動管內套裝有驅動軸,驅動軸的下端設有拋光盤,拋光盤設置在拋光機內;拋光機設有載物片,拋光機的內底部設有支撐桿,載物片設置在支撐桿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將待拋光的物件安裝在載物片上,驅動電機可以控制驅動管實現旋轉,通過驅動管方便對拋光盤進行旋轉操控,從而方便對物件進行拋光處理,大大提高了拋光處理的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
本技術涉及一種機器,特別涉及一種旋轉調節式拋光機。【
技術介紹
】拋光機也稱為研磨機,常常用作機械式研磨、拋光及打蠟。其工作原理是:電動機帶動安裝在拋光機上的海綿或羊毛拋光盤高速旋轉,由于拋光盤和拋光劑共同作用并與待拋表面進行摩擦,進而可達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層、淺痕的目的。按拋光盤與拋光機的連接方式可分為以下三種:螺栓盤:適用于帶有螺栓接頭的拋光機。螺母盤:適用于帶有螺母接頭的拋光機。吸盤:適用于帶有吸盤的拋光機。即拋光機的機頭用螺釘固定有一個硬質塑料聚酯底盤,底盤的工作面可粘住帶有尼龍易粘平面的物體,這樣就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各種吸盤式的拋光盤,只需將此種拋光盤貼在底盤上即可,使用起來極為方便。現有的拋光機不方便對物件進行拋光處理,拋光處理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將待拋光的物件安裝在載物片上,驅動電機可以控制驅動管實現旋轉,通過驅動管方便對拋光盤進行旋轉操控,從而方便對物件進行拋光處理,大大提高了拋光處理的效率的拋光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種旋轉調節式拋光機,包括拋光機,拋光機的端部設有頂板,頂板設有第一驅動電機,第一驅動電機設有第一驅動管,第一驅動管內套裝有第一驅動軸,第一驅動管的下端設有第一旋管,第一旋管與第一驅動管的下端通過卡扣連接,第一旋管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第一驅動軸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第一驅動軸與第一旋管通過螺紋連接;第一驅動軸的下端設有第一拋光盤,第一拋光盤設置在拋光機內;頂板設有第二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設有第二驅動管,第二驅動管呈管狀結構,第二驅動管內套裝有第二驅動軸,第二驅動管的下端設有第二旋管,第二旋管與第二驅動管通過卡扣連接,第二旋管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第二驅動軸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第二驅動軸與第二旋管通過螺紋連接;第二驅動軸的下端設有第二拋光盤,第二拋光盤設置在拋光機內;拋光機的一內側壁設有第一載物片,拋光機的內底部設有第一支撐桿,第一載物片設置在第一支撐桿上,拋光機的另一內側壁設有第二載物片,拋光機的內底部設有第二支撐桿,第二載物片設置在第二支撐桿的端部;拋光機內設有第三載物片與第三支撐桿,第三載物片設置在第三支撐桿的端部。進一步地,所述拋光機設有進液栗。進一步地,所述進液栗設置在拋光機的端部外側壁。進一步地,所述拋光機設有出液栗。進一步地,所述出液栗設置在拋光機的底部外側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將待拋光的物件安裝在第一載物片、第二載物片以及第三載物片上,第一驅動電機可以控制第一驅動管實現旋轉,通過第一驅動管方便對第一拋光盤進行旋轉操控,第二驅動電機可以控制第二驅動管實現旋轉,通過第二驅動管方便對第二拋光盤進行旋轉操控,從而方便對物件進行拋光處理,大大提高了拋光處理的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拋光機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如圖1所示,一種旋轉調節式拋光機,包括拋光機1,拋光機I的端部設有頂板2,頂板2設有第一驅動電機3,第一驅動電機3設有第一驅動管4,第一驅動管4內套裝有第一驅動軸5,第一驅動管4的下端設有第一旋管6,第一旋管6與第一驅動管4的下端通過卡扣連接,第一旋管6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第一驅動軸5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第一驅動軸5與第一旋管6通過螺紋連接;第一驅動軸5的下端設有第一拋光盤7,第一拋光盤7設置在拋光機I內;頂板2設有第二驅動電機8,第二驅動電機8設有第二驅動管9,第二驅動管9呈管狀結構,第二驅動管9內套裝有第二驅動軸10,第二驅動管9的下端設有第二旋管11,第二旋管11與第二驅動管9通過卡扣連接,第二旋管11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第二驅動軸10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第二驅動軸10與第二旋管11通過螺紋連接;第二驅動軸10的下端設有第二拋光盤12,第二拋光盤12設置在拋光機I內;拋光機I的一內側壁設有第一載物片15,拋光機I的內底部設有第一支撐桿16,第一載物片15設置在第一支撐桿16上,拋光機I的另一內側壁設有第二載物片17,拋光機I的內底部設有第二支撐桿18,第二載物片17設置在第二支撐桿18的端部;拋光機I內設有第三載物片19與第三支撐桿20,第三載物片19設置在第三支撐桿20的端部;拋光機I設有進液栗13,進液栗13設置在拋光機I的端部外側壁,拋光機I設有出液栗14,出液栗14設置在拋光機I的底部外側壁。本技術拋光機,可以將待拋光的物件安裝在第一載物片15、第二載物片17以及第三載物片19上,第一驅動電機3可以控制第一驅動管4實現旋轉,通過第一驅動管4方便對第一拋光盤7進行旋轉操控,第二驅動電機8可以控制第二驅動管9實現旋轉,通過第二驅動管9方便對第二拋光盤12進行旋轉操控,從而方便對物件進行拋光處理,大大提高了拋光處理的效率。其中,拋光機I設有進液栗13,進液栗13設置在拋光機I的端部外側壁,拋光機I設有出液栗14,出液栗14設置在拋光機I的底部外側壁,所以還方便對拋光機I進行快速清洗處理。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權項】1.一種旋轉調節式拋光機,包括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拋光機的端部設有頂板,頂板設有第一驅動電機,第一驅動電機設有第一驅動管,第一驅動管內套裝有第一驅動軸,第一驅動管的下端設有第一旋管,第一旋管與第一驅動管的下端通過卡扣連接,第一旋管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第一驅動軸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第一驅動軸與第一旋管通過螺紋連接;第一驅動軸的下端設有第一拋光盤,第一拋光盤設置在拋光機內;頂板設有第二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設有第二驅動管,第二驅動管呈管狀結構,第二驅動管內套裝有第二驅動軸,第二驅動管的下端設有第二旋管,第二旋管與第二驅動管通過卡扣連接,第二旋管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第二驅動軸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第二驅動軸與第二旋管通過螺紋連接;第二驅動軸的下端設有第二拋光盤,第二拋光盤設置在拋光機內;拋光機的一內側壁設有第一載物片,拋光機的內底部設有第一支撐桿,第一載物片設置在第一支撐桿上,拋光機的另一內側壁設有第二載物片,拋光機的內底部設有第二支撐桿,第二載物片設置在第二支撐桿的端部;拋光機內設有第三載物片與第三支撐桿,第三載物片設置在第三支撐桿的端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調節式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拋光機設有進液栗。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調節式拋光機,其特征在于:進液栗設置在拋光機的端部外側壁。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調節式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拋光機設有出液栗。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旋轉調節式拋光機,其特征在于:出液栗設置在拋光機的底部外側壁。【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旋轉調節式拋光機,包括拋光機,拋光機的端部設有頂板,頂板設有驅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轉調節式拋光機,包括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拋光機的端部設有頂板,頂板設有第一驅動電機,第一驅動電機設有第一驅動管,第一驅動管內套裝有第一驅動軸,第一驅動管的下端設有第一旋管,第一旋管與第一驅動管的下端通過卡扣連接,第一旋管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第一驅動軸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第一驅動軸與第一旋管通過螺紋連接;第一驅動軸的下端設有第一拋光盤,第一拋光盤設置在拋光機內;頂板設有第二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設有第二驅動管,第二驅動管呈管狀結構,第二驅動管內套裝有第二驅動軸,第二驅動管的下端設有第二旋管,第二旋管與第二驅動管通過卡扣連接,第二旋管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第二驅動軸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第二驅動軸與第二旋管通過螺紋連接;第二驅動軸的下端設有第二拋光盤,第二拋光盤設置在拋光機內;拋光機的一內側壁設有第一載物片,拋光機的內底部設有第一支撐桿,第一載物片設置在第一支撐桿上,拋光機的另一內側壁設有第二載物片,拋光機的內底部設有第二支撐桿,第二載物片設置在第二支撐桿的端部;拋光機內設有第三載物片與第三支撐桿,第三載物片設置在第三支撐桿的端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雷,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布萊德爾研磨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