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天溝,包括左側部分、底面部分及右側部分,左側部分的內表面上設有向底面部分傾斜的緩沖板,所述左側部分包括上部的插槽部與下部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為一種兩端開口的雙層結構,所述雙層結構的內層上設有溢水口,所述底面部分包括上底面與下底面,上底面與下底面之間形成空腔,所述下底面的兩個側邊成圓弧形延伸至上底面兩側,所述天溝上底面內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在上底面內形成向下的凸起且貫設于整個天溝上底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天溝能夠有效的防止天溝外延的雨水浸染墻壁,延長了天溝壽命,同時也可以降低落水的噪音及加強天溝的底面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別墅建筑屋面排水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落水天溝。
技術介紹
天溝的主要作用是為屋面和屋面接連處或屋面和高墻接連處引泄雨水,目前天溝多使用檐溝與排水管直接連接形成,容易產生外延雨水浸染墻壁的問題,另外由于天溝長時間遭受雨水的沖擊,使用壽命不長。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下述技術方案:落水天溝,包括左側部分、底面部分及右側部分,所述左側部分的內表面上設有向底面部分傾斜的緩沖板,所述左側部分包括上部的插槽部與下部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為一種兩端開口的雙層結構,所述雙層結構的內層上設有溢水口,所述底面部分包括上底面與下底面,上底面與下底面之間形成空腔,所述下底面的兩個側邊成圓弧形延伸至上底面兩側,所述天溝上底面內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在上底面內形成向下的凸起且貫設于整個天溝上底面。作為優選,所述緩沖板與左側部分的夾角為30°-45°。作為優選,所述緩沖板與左側部分為一體成型結構。作為優選,所述溢水口為一種圓形溢水口。作為優選,所述上底面與下底面之間設有支撐板。作為優選,所述右側部分上部設有插槽部。作為優選,所述左側部分、底面部分及右側部分均采用PVC材料,且三者為一體成型結構。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的天溝能夠有效的防止天溝外延的雨水浸染墻壁,延長了天溝的使用壽命,同時也可以降低落水的噪音及加強天溝的底面強度。【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落水天溝,包括左側部分1、底面部分2及右側部分3,天溝左側部分I的水平高度高于右側部分3,左側部分I包括上部的插槽部與下部的弧形部,弧形結構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外濺,左側部分I的弧形內表面上設有向底面部分2傾斜的緩沖板4,緩沖板4可以防止雨水直接落到左側部分I上,分擔了雨水對天溝的沖擊力,能夠有效的延長天溝的使用壽命,緩沖板4與左側部分I的夾角最好設置為35°,這樣既與天溝的左側部分有一定的空間距離,不會由于雨水沖擊時候微小的形變而撞擊到天溝內表面,同時又不會因為夾角太大,而導致雨水外濺,緩沖板4可以與左側部分I設置成一體成型結構,弧形部為一種兩端開口的雙層結構,包括內層與外層,內層與外層之間形成了可以流水的空間,雙層結構的內層上設有溢水口 5,溢水口 5設置成圓形,當降雨量較大的時候,天溝內的雨水會蔓延至天溝外的墻壁上,腐蝕墻體,而溢水口 5恰好可以對即將蔓延的雨水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使部分雨水通過溢水口 5流入到內層與外層的空間內,然后通過兩端的開口流向下相應的管道中,左側部分I與右側部分3的上部均設有插槽部11,可用于插接連接裝置或者天溝端部的蓋子,底面部分2包括上底面6與下底面7,上底面6與下底面7之間形成空腔8,所述下底面7的兩個側邊成圓弧形延伸至上底面6兩側,底面采用雙層設計,不僅可以增加天溝的使用壽命,而且空腔8結構的設置,也可以降低雨水降落時候帶來的噪音干擾,此外,空腔8也可以作為連接其他裝置的插槽使用,所述天溝上底面6設有凹槽9,所述凹槽9在上底面6形成向下的凸起且貫設于整個天溝上底面6,凹槽9實際為一個引水槽,凹槽9的設置能夠有效的阻斷天溝外延的雨水,防止天溝外延的雨水浸染墻壁,同時也增加了天溝底面部分2的強度,增長了整個結構的使用壽命,上底面6與下底面7之間設有支撐板10,支撐板10把上底面6與下底面7之間的空腔8—分為二,其主要作用是對上底面6起到支撐作用,左側部分1、底面部分2及右側部分3均采用PVC材質且三者為一體成型結構。【主權項】1.落水天溝,包括左側部分(I)、底面部分(2)及右側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部分(I)的內表面上設有向底面部分(2)傾斜的緩沖板(4),所述左側部分(I)包括上部的插槽部與下部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為一種兩端開口的雙層結構,所述雙層結構的內層上設有溢水口(5),所述底面部分(2)包括上底面(6)與下底面(7),上底面(6)與下底面(7)之間形成空腔(8),所述下底面(7)的兩個側邊成圓弧形延伸至上底面(6)兩側,所述天溝上底面(6)內設有凹槽(9),所述凹槽(9)在上底面(6)內形成向下的凸起且貫設于整個天溝上底面(6)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落水天溝,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板(4)與左側部分(I)的夾角為30。-45。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落水天溝,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板(4)與左側部分(I)為一體成型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落水天溝,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口(6)為一種圓形溢水口。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落水天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7)與下底面(8)之間設有支撐板(10)。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落水天溝,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側部分(3)上部設有插槽部(Il)0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落水天溝,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部分(I)、底面部分(2)及右側部分(3)均采用PVC材料,且三者為一體成型結構。【專利摘要】落水天溝,包括左側部分、底面部分及右側部分,左側部分的內表面上設有向底面部分傾斜的緩沖板,所述左側部分包括上部的插槽部與下部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為一種兩端開口的雙層結構,所述雙層結構的內層上設有溢水口,所述底面部分包括上底面與下底面,上底面與下底面之間形成空腔,所述下底面的兩個側邊成圓弧形延伸至上底面兩側,所述天溝上底面內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在上底面內形成向下的凸起且貫設于整個天溝上底面。本技術的天溝能夠有效的防止天溝外延的雨水浸染墻壁,延長了天溝壽命,同時也可以降低落水的噪音及加強天溝的底面強度。【IPC分類】E04D13/064【公開號】CN205189277【申請號】CN201520951331【專利技術人】王節生 【申請人】杭州航達塑化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申請日】2015年11月25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落水天溝,包括左側部分(1)、底面部分(2)及右側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部分(1)的內表面上設有向底面部分(2)傾斜的緩沖板(4),所述左側部分(1)包括上部的插槽部與下部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為一種兩端開口的雙層結構,所述雙層結構的內層上設有溢水口(5),所述底面部分(2)包括上底面(6)與下底面(7),上底面(6)與下底面(7)之間形成空腔(8),所述下底面(7)的兩個側邊成圓弧形延伸至上底面(6)兩側,所述天溝上底面(6)內設有凹槽(9),所述凹槽(9)在上底面(6)內形成向下的凸起且貫設于整個天溝上底面(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節生,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航達塑化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