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包蟲病藏藥的制備方法,是由酸藤果、紫礦子、天仙子按一定重量配比采用混合粉碎法或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制成活性組分制備而成,可以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內服劑型。本發明專利技術藏藥為廣譜驅蟲藥,除用于治療鉤蟲、蛔蟲、鞭蟲、蟯蟲、施毛蟲等線蟲病外,還可用于治療囊蟲和包蟲病。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屬于藏藥領域。
技術介紹
包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蟲病。包蟲病又名棘球蝴病,是由棘球屬絳蟲的幼蟲棘球蝴(又稱包蟲)寄生引起的一種古老的人畜共患病。該病往往在動物與動物之間以及人與動物之間形成循環,成為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對于包蟲病的治療,仍然主要以外科手術為主,藥物治療為輔。目前,治療的藥物雖然很多,但療效仍不能令人滿意。因此,人們對療效更好的治療包蟲病的藏藥制劑存在強烈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有關本專利技術藏藥組合物的報道。本專利技術人經過反復研究,并通過大量動物實驗和臨床應用,終于找到了有更好療效的治療包蟲病的藏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從而完成了本專利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更為有效治療包蟲病藏藥的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是一種藏藥,是由活性組分制成或者是由活性組分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組分是由下列原料藥制成:酸藤果、紫礦子、天仙子。它選擇了酸藤果、紫礦子、天仙子進行組合作為原料藥,其中(I)酸藤果為紫金牛科植物葉酸藤果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l.的干燥成熟果實。具有殺蟲,提升胃溫的功效。用于絳蟲病,浮腫。(2)紫礦子為豆科植物紫礦Butea monosperma (Lan.) Kuntze的干燥成熟種子。具有驅蟲,干黃水,止瘙癢的功效;用于蟲病,黃水病,皮膚瘙癢。(3)天仙子前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干燥成熟種子。具有解痙、止痛、安神、殺蟲的作用。治癲狂,風癎,風痹厥痛,喘咳,胃痛,久痢,久瀉,脫肛,牙痛,癰腫,惡瘡。將這些原料藥組合使用使得各原料藥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包蟲病。本專利技術藏藥活性組分的用量也是經過專利技術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原料藥用量為在下述具體重量配比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療效: 酸藤果141.5?424.5g、紫礦子173.5?520.5g、天仙子190.5?571.5g。優選為:酸藤果226.4?339.6g、紫礦子277.6?416.4g、天仙子304.8?457.2g。進一步優選為:酸藤果283g、紫礦子347g、天仙子381g。專利技術人通過大量動物實驗和臨床應用,篩選出上述組分制成治療包蟲病的藏藥,各種組分直接協同作用,治療效果確切。本專利技術藏藥活性組分的制備可以是將上述用量的原料藥直接混合粉碎制成;也可以將上述用量的原料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方法如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參見曹春林主編的《中藥制劑學》第73?74頁,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制得。本專利技術藏藥的活性組分可以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如崩解劑、潤滑劑、粘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參見曹春林主編的《中藥制劑學》,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口服劑型,如散劑、丸劑、膠囊劑、顆粒劑、片劑等。本專利技術藏藥為廣譜驅蟲藥,除用于治療鉤蟲、蛔蟲、鞭蟲、蟯蟲、施毛蟲等線蟲病夕卜,還可用于治療囊蟲和包蟲病。本專利技術藏藥的用法用量為:口服;一次lg,一日I?2次。【【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藏藥的制備方法,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本說明書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實施例1】本專利技術藏藥散劑的制備: 稱取酸藤果283g、紫礦子347g、天仙子381g,混合后共同粉碎成細粉,混勻,分裝,即得散劑。【實施例2】本專利技術藏藥丸劑的制備: 稱取酸藤果141.5g、紫礦子173.5g、天仙子190.5g,混合后共同粉碎成細粉,混勻,用水泛丸,在60 °C以下干燥,打光,包裝,即得丸劑。【實施例3】本專利技術藏藥顆粒劑的制備: 稱取酸藤果424.5g、紫礦子520.5g、天仙子571.5g,混合后共同粉碎成細粉,混勻,加入輔料制成顆粒,在60 °C以下干燥,整粒,分裝,即得顆粒劑。【實施例4】本專利技術藏藥膠囊劑的制備: 稱取酸藤果226.4g、紫礦子277.6g、天仙子304.Sg,混合后共同粉碎成細粉,混勻,裝入明膠膠囊,分裝,即得膠囊劑。【實施例5】本專利技術藏藥片劑的制備: 稱取酸藤果339.6g、紫礦子416.4g、天仙子457.2g,混合后共同粉碎成細粉,混勻,加入輔料制成顆粒,在60°C以下干燥,整粒,壓片,分裝,即得片劑。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藏藥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該藏藥是由活性組分制成或者是由活性組分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組分是由下列具體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酸藤果141.5?424.5g、紫礦子173.5?520.5g、天仙子190.5?571.5g;混合,采用粉碎法或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制成活性組分。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藏藥的制備方法,其中稱取下列具體重量配比的原料藥:酸藤果226.4 ?339.6g、紫礦子277.6 ?416.4g、天仙子304.8 ?457.2g。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藏藥的制備方法,其中稱取下列具體重量的原料藥制成:酸藤果283g、紫礦子347g、天仙子381g。4.根據權利要求1一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藏藥的制備方法,它還包括下列步驟:將活性組分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成散劑、丸劑、顆粒劑、膠囊劑或片劑。【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是由酸藤果、紫礦子、天仙子按一定重量配比采用混合粉碎法或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制成活性組分制備而成,可以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內服劑型。本專利技術藏藥為廣譜驅蟲藥,除用于治療鉤蟲、蛔蟲、鞭蟲、蟯蟲、施毛蟲等線蟲病外,還可用于治療囊蟲和包蟲病。【IPC分類】A61P33/10, A61K36/81【公開號】CN105582160【申請號】CN201610041056【專利技術人】久美彭措 【申請人】久美彭措【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申請日】2016年1月22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包蟲病藏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該藏藥是由活性組分制成或者是由活性組分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組分是由下列具體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酸藤果141.5~424.5g、紫礦子173.5~520.5g、天仙子190.5~571.5g;混合,采用粉碎法或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制成活性組分。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久美彭措,
申請(專利權)人:久美彭措,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青海;6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