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小型飛機牽引車,包括車架(2)、牽引桿(1);車架(2)內部設置有升降裝置(3)且車架(2)尾部連接有牽引裝置;牽引裝置包括輔助輪(6a)、踏板(6)、驅動輪(7),驅動輪(7)對稱設置于車架(2)兩側且驅動輪(7)之間連接有轉軸,輔助輪(6a)與踏板(6)設置于車架(2)尾部,車架(2)內部還設置有緊固螺母(8)以及攝像頭(9),緊固螺母(8)設置于車架(2)與牽引裝置,攝像頭(9)對稱設置于升降裝置(3)兩側,牽引桿(1)頂端設置有控制顯示屏(4)與牽引把手(5)。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同時在飛機牽引過程中省事省力的小型飛機牽引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牽引設備
,尤指一種飛機牽引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小型飛機牽引車。
技術介紹
飛機牽引車作為重要的機場地面設備,主要用于機場跑道、滑行道和停機坪等處牽引飛機移動,現有的飛機牽引車一般用于牽引大型飛機。隨著通用航空業的發展,一些起飛重量在I噸以下的小型飛機也越來越多,現有技術對于小型飛機采用拖板車進行牽引,需要通過人工將機頭移動到拖板車上,費時費力,再者,只能通過人工推動,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技術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同時在飛機牽引過程中省事省力的小型飛機牽引車。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種小型飛機牽引車,包括車架、牽引桿,所述車架一側與牽引桿末端連接;所述車架內部設置有升降裝置且車架尾部連接有牽引裝置;所述牽弓I裝置包括輔助輪、踏板、驅動輪,所述驅動輪對稱設置于車架兩側且驅動輪之間連接有轉軸,所述輔助輪與踏板設置于車架尾部,所述車架內部還設置有緊固螺母以及攝像頭,所述緊固螺母設置于車架與牽引裝置,所述攝像頭對稱設置于升降裝置兩側,所述牽引桿頂端設置有控制顯示屏與牽引把手。具體地說,使用時通過踏板將牽引車移動至飛機下方,啟動升起升降裝置,通過攝像頭拍攝升起影像同時將影像通過攝像頭與顯示屏之間的連接數據線傳輸到控制顯示屏上,操作人員再通過牽引把手控制升起升降裝置與機頭底部接觸且不損壞,固定結束后,通過拉動牽引桿使之達到牽引效果。進一步優選,所述車架與牽引桿連接處設置有轉向臺,在移動過程中使得牽引桿能夠實現自由角度的牽引,牽引線路選擇多樣化。進一步優選,所述車架底部設置有動力源與導向輪,所述動力源設置于升降裝置下方,所述導向輪設置于轉向臺下方且與轉向臺軸連接。進一步優選,所述動力源分別與升降裝置和牽引裝置電連,所述牽引把手對稱設置于牽引桿兩側且分別與升降裝置和牽引裝置電連。這樣的設計使得動力源提供牽引車整體移動與升降功能,再者,動力源與牽引把手電連,操作人員只需要通過旋轉牽引把手即可控制升降裝置和牽引裝置。進一步優選,所述踏板一端設置為斜面,所述斜面與水平面之間夾角為銳角,便于操作人員踩踏。進一步優選,所述升降裝置設置于車架中部,所述升降裝置包括電動推桿、連桿、支架和舉升桿,所述電動推桿一端固定在車架上另一端與連桿連接,所述電動推桿與連桿連接處設置有電動機,所述連桿與車架連接處設置有銷軸,所述連桿端頭安裝有舉升桿。進一步優選,所述連桿包括下層桿與上層桿,所述上層桿端頭安裝有舉升桿,所述上層桿與車架連接處設置有銷軸,所述下層桿一端與上層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電動推桿鉸接,所述電動推桿水平設置,在使用過程中,當需要進行提升時,電動推桿推動下層桿使得下層桿與電動推桿之間角度逐漸變小,由于下層桿一端與上層桿固定連接且電動推桿水平設置使得下層桿對上層桿實現托舉,從而使得舉升桿實現提升,反之,則實現降落。進一步優選,所述電動機底部設置動力源且電動機與動力源電連。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方便高效的在機場內移動小型飛機,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具有較強適應功能,便于廣泛推廣普及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做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側視圖;圖4為本技術結構不意圖;圖5為本技術之升降裝置結構示意圖(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范圍。如圖1?圖5所示的一種小型飛機牽引車,包括車架2、牽引桿I,所述車架2—側與牽引桿I末端連接;所述車架2內部設置有升降裝置3且車架2尾部連接有牽引裝置;所述牽引裝置包括輔助輪6a、踏板6、驅動輪7,所述驅動輪7對稱設置于車架2兩側且驅動輪7之間連接有轉軸,所述輔助輪6a與踏板6設置于車架2尾部,所述車架2內部還設置有緊固螺母8以及攝像頭9,所述緊固螺母8設置于車架2與牽引裝置,所述攝像頭9對稱設置于升降裝置3兩側,所述牽引桿I頂端設置有控制顯示屏4與牽引把手5。具體地說,使用時通過踏板6將牽引車移動至飛機下方,啟動升起升降裝置3,通過攝像頭9拍攝升起影像同時將影像通過攝像頭9與顯示屏4之間的連接數據線傳輸到控制顯示屏4上,操作人員再通過牽引把手5控制升起升降裝置3與機頭底部接觸且不損壞,固定結束后,通過拉動牽引桿I使之達到牽引效果。所述車架2與牽引桿I連接處設置有轉向臺10,在移動過程中使得牽引桿I能夠實現自由角度的牽引,牽引線路選擇多樣化。所述車架2底部設置有動力源12與導向輪11,所述動力源12設置于升降裝置3下方,所述導向輪11設置于轉向臺10下方且與轉向臺10軸連接。所述動力源12分別與升降裝置3和牽引裝置電連,所述牽引把手5對稱設置于牽引桿I兩側且分別與升降裝置3和牽引裝置電連。這樣的設計使得動力源12提供牽引車整體移動與升降功能,再者,動力源12與牽引把手5電連,操作人員只需要通過旋轉牽引把手5即可控制升降裝置3和牽引裝置。所述踏板6—端設置為斜面,所述斜面與水平面之間夾角為銳角,便于操作人員踩踏。所述升降裝置3設置于車架2中部,所述升降裝置3包括電動推桿3b、連桿3f、支架3e和舉升桿3a,所述電動推桿3b—端固定在車架2上另一端與連桿3f連接,所述電動推桿3b與連桿3f連接處設置有電動機3c,所述連桿3f與車架2連接處設置有銷軸3d,所述連桿3f端頭安裝有舉升桿3a。所述連桿3f包括下層桿與上層桿,所述上層桿端頭安裝有舉升桿3a,所述上層桿與車架2連接處設置有銷軸3d,所述下層桿一端與上層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電動推桿3b鉸接,所述電動推桿3b水平設置,在使用過程中,當需要進行提升時,電動推桿3b推動下層桿使得下層桿與電動推桿3b之間角度逐漸變小,由于下層桿一端與上層桿固定連接且電動推桿3b水平設置使得下層桿對上層桿實現托舉,從而使得舉升桿3a實現提升,反之,則實現降落。所述電動機3c底部設置動力源12且電動機3c與動力源12電連。【主權項】1.一種小型飛機牽引車,包括車架(2)、牽引桿(I),所述車架(2)—側與牽引桿(I)末端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2)內部設置有升降裝置(3)且車架(2)尾部連接有牽引裝置;所述牽引裝置包括輔助輪(6a)、踏板(6)、驅動輪(7),所述驅動輪(7)對稱設置于車架(2)兩側且驅動輪(7)之間連接有轉軸,所述輔助輪(6a)與踏板(6)設置于車架(2)尾部,所述車架(2)內部還設置有緊固螺母(8)以及攝像頭(9),所述緊固螺母(8)設置于車架(2)與牽引裝置,所述攝像頭(9)對稱設置于升降裝置(3)兩側,所述牽引桿(I)頂端設置有控制顯示屏(4)與牽引把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小型飛機牽引車,包括車架(2)、牽引桿(1),所述車架(2)一側與牽引桿(1)末端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2)內部設置有升降裝置(3)且車架(2)尾部連接有牽引裝置;所述牽引裝置包括輔助輪(6a)、踏板(6)、驅動輪(7),所述驅動輪(7)對稱設置于車架(2)兩側且驅動輪(7)之間連接有轉軸,所述輔助輪(6a)與踏板(6)設置于車架(2)尾部,所述車架(2)內部還設置有緊固螺母(8)以及攝像頭(9),所述緊固螺母(8)設置于車架(2)與牽引裝置,所述攝像頭(9)對稱設置于升降裝置(3)兩側,所述牽引桿(1)頂端設置有控制顯示屏(4)與牽引把手(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磊,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翔澳航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