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停車支架的雙輪電動平衡車,包括水平設置的車身(10)、同軸連接于所述車身(10)兩側且支撐該車身(10)用的一對車輪(20)、設置于所述車身(10)頂部的一對踩踏板(30)、分別豎向設置于一對車輪(20)及一對踩踏板(30)之間的防護組件(40)、設置于車身(10)前端的轉向組件(50)及設置于所述車身(10)內的控制組件(60),在所述車身(10)上且與所述轉向組件(50)相反一端活動設置有停靠電動車用的停車支架(70)。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收放支架方便且外形美觀等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平衡車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停車支架的雙輪電動平衡車。【
技術介紹
】電動平衡車,又稱智能平衡車、體感車、思維車或攝位車。電動平衡車作為小型化輕便代步工具,非常適合作為短距離代步工具。其主要基于“動態穩定”(DynamicStabilizat1n)的工作原理,并利用車體內部的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來檢測車體的變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統,精確地驅動電機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持系統的平衡。傳統的電動平衡車采用站立式駕駛方式,并通過身體重心和操控桿控制車體運行。傳統的電動平衡車通常分為獨輪電動平衡車及雙輪電動平衡車兩種。目前雙輪自平衡車已逐漸被人們所接受,成為大眾喜愛的常用交通工具。然而,由于其獨特的同軸兩輪結構,現有的雙輪電動平衡車在停止行駛時因無法保持豎直的平衡狀態車身便會倒地,車體會自然向前或向后傾倒。因此,市場上迫切需要一種符合同軸兩輪自平衡車結構特點以保持車體直立平衡狀態,并滿足經常需要使用電動平衡車巡邏或隨身載物需要的雙輪電動平衡車。【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收放支架方便,外形美觀的具停車支架的雙輪電動平衡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具停車支架的雙輪電動平衡車,包括水平設置的車身、同軸連接于所述車身兩側且支撐該車身用的一對車輪、設置于所述車身頂部的一對踩踏板、分別設置于一對車輪及一對踩踏板之間的防護組件、設置于車身前端的轉向組件及設置于所述車身內的控制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車身上且與所述轉向組件相反一端活動設置有停靠電動車用的停車支架。所述轉向組件包括轉向倉、可折疊的轉向桿及一對手柄,所述轉向倉固定設置于所述車身頂部且位于一對踩踏板之間,所述轉向桿包括一長桿及一短桿,所述短桿的一端固設于轉向倉的敞口端內側,所述短桿的另一端與長桿活動連接,所述長桿的另一端的端部兩側固設有一對手柄。所述防護組件包括一對擋泥板及一對保險杠,所述保險杠為L形條狀體,其一端豎向連接于車身頂部且位于踩踏板及擋泥板之間,所述保險杠另一端延伸至車身外側且位于擋泥板上方;所述擋泥板為L形的板狀體,其包括車身連接部及遮擋部,所述車身連接部豎向連接于車身頂部且位于踩踏板及車輪之間,所述擋泥板則由車身連接部的上端向車身外側延伸且位于所述車輪上方。所述轉向桿頂部且位于一對手柄之間設置有照明燈,在所述車身后端下部設置有警示燈。所述控制組件包括電路板、驅動電機及鋰電池,所述電路板、驅動電機及鋰電池分別設置于車身內部,所述電路板分別與驅動電機、鋰電池、照明燈及警示燈電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的軸伸由車身兩側伸出并與車輪同軸連接。所述所述停車支架為U形條狀體,所述停車支架的連接端與車身活動連接,所述停車支架與地面接觸端的端部套設有防滑膠墊。所述車身后端的表面設有與所述停車支架的形狀相對應的凹陷,所述停車支架的連接端由車身的凹陷伸入并與車身活動連接,且當將所述停車支架向上抬起,并使停車支架完全落入凹陷中時,此時電動車為可行駛狀態;當將所述停車支架放下時,并使所述停車支架的地面接觸端與地面相接觸,此時電動車為停靠狀態。所述轉向組件的轉向倉上頂部還設置有顯示屏,該顯示屏與電路板電連接。所述車身的凹陷中央還固設有拉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有效解決了傳統的雙輪電動平衡車不具有停車支架或停車支架無法自由收放從而影響平衡車整體美觀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通過在平衡車車身上活動安裝有可收放用的停車支架,當不使用平衡車時可將支架放下實現定位;當需要使用平衡車時把支架調整至與之配合的凹陷內時即可正常騎行。本技術還具有使用方便,且支架與車整體搭配美觀等特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后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控制組件的結構框圖。【【具體實施方式】】下列實施例是對本技術的進一步解釋和補充,對本技術不構成任何限制。如圖1?圖3所示,本技術的具停車支架的雙輪電動平衡車,包括車身10,一對車輪20,一對踩踏板30,防護組件40,轉向組件50,控制組件60及停車支架70。如圖1,所述車身10與地面水平設置,所述一對車輪20分別同軸連接于所述車身10兩側且用于支撐該車身10,所述一對踩踏板30分別置于所述車身10頂部兩側,所述防護組件40分別豎向設置于一對車輪20及一對踩踏板30之間,所述轉向組件50設置于車身前端,所述控制組件60設置于所述車身內部。如圖1,圖2,更具體地,所述轉向組件50包括轉向倉51、可折疊的轉向桿52及一對手柄53。所述轉向倉51為一端敞口一端封閉的殼體,所述轉向倉51固定設置于所述車身1頂部且位于一對踩踏板30之間,其用于安裝轉向桿及裝設控制組件60。進一步,所述轉向桿52包括一長桿521及一短桿522,所述短桿522的一端固設于轉向倉51的敞口端內側,所述短桿522的另一端與長桿521活動連接,當不使用平衡車時,可將長桿向下彎折,以方便攜帶平衡車,當需要再次使用平衡車時,則將長桿向上拉伸,則可恢復使用。所述長桿521的另一端的端部兩側固設有一對供人手握持的手柄53。如圖1,圖2,所述防護組件40包括一對擋泥板41及一對保險杠42。所述保險框42用于保護使用者并減少由側面發生的撞擊而產生的傷害。所述保險杠42為L形條狀體,其一端豎向連接于車身10頂部且位于踩踏板30及擋泥板41之間,所述保險杠42另一端延伸至車身外側且位于擋泥板上方;所述擋泥板用于由車輪轉動而使異物,污漬及雨水等流入平衡車內而弄臟操作者的身體。所述擋泥板41為L形的板狀體,其包括車身連接部411及遮擋部412,所述車身連接部411豎向連接于車身10頂部且位于踩踏板30及車輪20之間,所述擋泥板41則由車身連接部的上端向車身外側延伸且位于所述車輪20上方。 如圖3,所述控制組件60包括電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停車支架的雙輪電動平衡車,包括水平設置的車身(10)、同軸連接于所述車身(10)兩側且支撐該車身(10)用的一對車輪(20)、設置于所述車身(10)頂部的一對踩踏板(30)、分別豎向設置于一對車輪(20)及一對踩踏板(30)之間的防護組件(40)、設置于車身(10)前端的轉向組件(50)及設置于所述車身(10)內的控制組件(6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車身(10)上且與所述轉向組件(50)相反一端活動設置有停靠電動車用的停車支架(7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金輝,
申請(專利權)人: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