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包括旋鈕,旋鈕包括帽蓋部和連接在帽蓋部上的螺桿部,還包括帶動所述旋鈕轉動的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源和可相對所述旋鈕軸向移動且可帶動所述旋鈕轉動的驅動銷軸,驅動銷軸的一端與驅動源傳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旋鈕傳動連接。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后,通過驅動源帶動驅動銷軸轉動,驅動銷軸帶動旋鈕轉動,旋鈕轉動的同時進行軸向移動,在旋鈕軸向移動的同時,驅動銷軸可以帶動旋鈕轉動,從而保證旋鈕的正常推進,如此通過驅動源代替手動旋轉旋鈕,其具有方便控制旋鈕、能夠提升生產效率的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
技術介紹
旋鈕通常包括帽蓋部和連接在帽蓋部上的螺桿部,螺桿部上設有外螺紋。在使用時,螺桿部配合至相應的螺孔中,通過轉動帽蓋部,在轉動帽蓋部的同時,帽蓋部和螺桿部會沿著螺桿部的軸線方向作相應的移動,螺桿部的端部可以起到頂壓作用,用以頂緊或者放松某些零部件,從而起到頂緊或者放松的作用。傳統的旋鈕通常采用手動進行旋轉,當旋鈕設置位置較為隱蔽,或者旋鈕的操作環境較為惡劣時,采用手工操作顯得很不方便;當旋鈕較多時,采用手工操作還存在效率較低的缺點。鑒于此,本案專利技術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自動帶動旋鈕轉動的裝置,以達到方便控制旋鈕、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種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包括旋鈕,旋鈕包括帽蓋部和連接在帽蓋部上的螺桿部,還包括帶動所述旋鈕轉動的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源和可相對所述旋鈕軸向移動且可帶動所述旋鈕轉動的驅動銷軸,驅動銷軸的一端與驅動源傳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旋鈕傳動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驅動源為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轉盤,所述驅動銷軸與轉盤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式,還包括過渡件,過渡件與所述帽蓋部固定連接,在過渡件上設有軸孔,所述驅動銷軸的一端與所述轉盤固定連接,另一端可活動地穿設在軸孔中。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驅動銷軸為四個,均勻布設在所述過渡件上,所述驅動銷軸位于所述帽蓋部的外周沿。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轉盤通過鍵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式,還包括支架和平板,支架包括橫板、第一縱板以及第二縱板,橫板與平板平行設置,第一縱板和第二縱板均與橫板垂直設置,第一縱板的一端與橫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平板固定連接,第二縱板的一端與橫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平板固定連接,所述電機固定在橫板上,所述旋鈕設置在第一縱板與第二縱板之間。采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后,通過驅動源帶動驅動銷軸轉動,驅動銷軸帶動旋鈕轉動,旋鈕轉動的同時進行軸向移動,在旋鈕軸向移動的同時,驅動銷軸可以帶動旋鈕轉動,從而保證旋鈕的正常推進,如此通過驅動源代替手動旋轉旋鈕,其具有方便控制旋鈕、能夠提升生產效率的作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本技術在印染設備乳輥壓力控制臺上驅動壓力調整旋鈕的應用示意圖。圖中:10-旋鈕11-帽蓋部12-螺桿部20-電機21-輸出軸30-驅動銷40-過渡件41-鎖定螺釘50-支架51-第一縱板52-第二縱板53-橫板60-平板【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進行詳細闡述。參照圖1和圖2,一種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包括旋鈕10,旋鈕10包括帽蓋部11和連接在帽蓋部11上的螺桿部12,還包括帶動所述旋鈕10轉動的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源和可相對所述旋鈕10軸向移動且可帶動所述旋鈕10轉動的驅動銷軸30,驅動銷軸30的一端與驅動源傳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旋鈕10傳動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驅動源為電機20,電機20的輸出軸21上連接有轉盤22,所述驅動銷軸30與轉盤22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式,本技術還包括過渡件40,過渡件40與所述帽蓋部11固定連接,具體是通過鎖定螺釘41將過渡件40與帽蓋部11固定在一起,在過渡件40上設有軸孔,軸孔采用光孔,所述驅動銷軸30的一端與所述轉盤22固定連接,另一端可活動地穿設在軸孔中。優選地,驅動銷軸30與轉盤22連接的部位設有螺紋,在轉盤22設有相應的螺孔,驅動銷軸30穿設在軸孔中的部位為光桿。驅動銷軸30與軸孔的配合優選間隙較大的松配合,當加工及安裝誤差較大時旋鈕10與驅動銷軸30依然可以保持相對移動,但間隙不宜過大,否則會有較大反向間隙,造成電機20控制誤差,具體配合間隙,應視旋鈕旋20轉角度精度要求,根據具體應用實例而定,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驅動銷軸30為四個,均勻布設在所述過渡件40上,過渡件40采用圓餅結構,在過渡件40上沿周向等間距地設有四個軸孔,四根驅動銷軸30對應穿設在軸孔中,所述驅動銷軸30位于所述帽蓋部11的外周沿,在電機20轉動的過程中,驅動銷軸30可以在軸孔中進行軸向移動,同時利用驅動銷軸30可以帶動過渡件40轉動。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電機20的輸出軸21與所述轉盤22通過鍵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式,還包括支架50和平板60,支架包括橫板53、第一縱板51以及第二縱板52,橫板53與平板60平行設置,第一縱板51和第二縱板52均與橫板53垂直設置,第一縱板51的一端與橫板5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平板60固定連接,第二縱板52的一端與橫板5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平板60固定連接,所述電機20的外殼固定在橫板53上,電機20的輸出軸31向下設置且與橫板53垂直設置,所述旋鈕10設置在第一縱板51與第二縱板52之間。參照圖2,其為印染設備乳輥壓力控制臺上驅動壓力調整旋鈕的應用示意圖,在圖中,旋鈕10為壓力調節旋鈕,通過電機20的轉動可以實現旋鈕10的螺桿部12的軸向移動,從而實現壓力調整。本技術的產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圖示和實施例,任何人對其進行類似思路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技術的專利范疇?!局鳈囗棥?.一種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包括旋鈕,旋鈕包括帽蓋部和連接在帽蓋部上的螺桿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帶動所述旋鈕轉動的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源和可相對所述旋鈕軸向移動且可帶動所述旋鈕轉動的驅動銷軸,驅動銷軸的一端與驅動源傳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旋鈕傳動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源為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轉盤,所述驅動銷軸與轉盤固定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過渡件,過渡件與所述帽蓋部固定連接,在過渡件上設有軸孔,所述驅動銷軸的一端與所述轉盤固定連接,另一端可活動地穿設在軸孔中。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銷軸為四個,均勻布設在所述過渡件上,所述驅動銷軸位于所述帽蓋部的外周沿。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轉盤通過鍵連接。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架和平板,支架包括橫板、第一縱板以及第二縱板,橫板與平板平行設置,第一縱板和第二縱板均與橫板垂直設置,第一縱板的一端與橫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平板固定連接,第二縱板的一端與橫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平板固定連接,所述電機固定在橫板上,所述旋鈕設置在第一縱板與第二縱板之間?!緦@勘炯夹g涉及一種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包括旋鈕,旋鈕包括帽蓋部和連接在帽蓋部上的螺桿部,還包括帶動所述旋鈕轉動的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源和可相對所述旋鈕軸向移動且可帶動所述旋鈕轉動的驅動銷軸,驅動銷軸的一端與驅動源傳動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實現螺旋式旋鈕自動旋轉的裝置,包括旋鈕,旋鈕包括帽蓋部和連接在帽蓋部上的螺桿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帶動所述旋鈕轉動的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源和可相對所述旋鈕軸向移動且可帶動所述旋鈕轉動的驅動銷軸,驅動銷軸的一端與驅動源傳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旋鈕傳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鵬,徐大偉,鄒炎火,
申請(專利權)人: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