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電熱管加工的管材傳輸裝置,包括底座、U型支架、管材夾具、支撐筒、頂出套筒、傳送支架和滾筒傳送裝置,所述的U型支架連接在底座上,所述的管材夾具是由上夾具和下夾具所組成,所述的上夾具和下夾具分別通過夾緊機構連接在U型支架的上下側壁上,所述的支撐筒是水平放置的,其一端穿過U型支架伸入至上夾具與下夾具之間,所述頂出套筒的側面呈圓環狀,所述的頂出套筒套裝在支撐筒的外側,所述的頂出套筒的內壁與支撐筒的外壁之間存在間隙,所述的頂出套筒通過平移板與液壓缸相連,所述的U型支架上相對于頂出套筒的位置開設有通孔。本設計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實用高效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熱管加工機械,特別是一種用于電熱管加工的管材傳輸裝置。
技術介紹
管狀電熱元件(電熱管)是以金屬管為外殼(包括不銹鋼、紫銅管),沿管內中心軸向均布螺旋電熱合金絲(鎳鉻、鐵鉻合金)其空隙填充壓實具有良好絕緣導熱性能的氧化鎂砂,管口兩端用硅膠密封,這種金屬鎧裝電熱元件可以加熱空氣,金屬模具和各種液體。電熱管在加工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金屬管外殼進行傳輸,但現有的傳輸裝置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無法滿足現代化工業生產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在滾筒的外表面上開設V型導向槽,使管材在運輸的過程中沿著V型導向槽運動,防止管材跑偏,提高了本技術的傳輸效率;提供一種用于電熱管加工的管材傳輸裝置。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結構包括底座,U型支架,所述的U型支架連接在底座上,管材夾具,所述的管材夾具是由上夾具和下夾具所組成,所述的上夾具和下夾具分別通過夾緊機構連接在U型支架的上下側壁上,支撐筒,所述的支撐筒是水平放置的,其一端穿過U型支架伸入至上夾具與下夾具之間,其另一端與支撐板相連,所述的支撐板豎直連接在底座上,頂出套筒,所述頂出套筒的側面呈圓環狀,所述的頂出套筒套裝在支撐筒的外側,所述的頂出套筒的內壁與支撐筒的外壁之間存在間隙,所述的頂出套筒通過平移板與液壓缸相連,所述的液壓缸固定連接在U型支架上,所述的U型支架上相對于頂出套筒的位置開設有通孔,傳送支架,所述的傳送支架固定連接在底座上,滾筒傳送裝置,所述的滾筒傳送裝置安裝在傳送支架上,所述滾筒傳送裝置的一端位于支撐筒一端的外側。進一步:所述的夾緊機構包括升降塊和氣缸,所述的上夾具和下夾具各連接有一塊升降塊,所述的兩塊升降塊分別連接有一個氣缸,所述的兩個氣缸與U型支架的上下側壁之間還設置有平移機構。又進一步:所述的平移機構包括水平軌道和平移小車,所述的U型支架的上下側壁上各設置有一條水平軌道,所述的兩個氣缸分別通過一輛平移小車12活動連接在兩條水平軌道上。有進一步:所述的滾筒傳送裝置包括10個或10個以上的滾筒、傳動軸、主動輪、從動輪、伺服電機和傳送帶,所述的10個或10個以上的滾筒依次安裝在傳送支架上,所述的伺服電機也固定連接在傳送支架上,所述的10個或10個以上的滾筒各連接有一根傳動軸,所述的與10個或10個以上的滾筒相連的傳動軸上各套裝有一個從動輪,所述的主動輪套裝在伺服電機的出軸端,所述的主動輪通過傳送帶與從動輪相連。再進一步:所述的10個或10個以上的滾筒的外表面上都開設有V型導向槽。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通過在滾筒的外表面上開設V型導向槽,使管材在運輸的過程中沿著V型導向槽運動,防止管材跑偏,提高了本技術的傳輸效率;而且本設計還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實用高效的優點。【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U型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用于電熱管加工的管材傳輸裝置,包括底座1、U型支架2、管材夾具、支撐筒4、頂出套筒14、傳送支架17和滾筒傳送裝置,所述的U型支架2連接在底座I上,所述的管材夾具是由上夾具8和下夾具9所組成,所述的上夾具8和下夾具9分別通過夾緊機構連接在U型支架2的上下側壁上,所述的支撐筒4是水平放置的,其一端穿過U型支架2伸入至上夾具8與下夾具9之間,其另一端與支撐板5相連,所述的支撐板5豎直連接在底座I上,所述頂出套筒14的側面呈圓環狀,所述的頂出套筒14套裝在支撐筒4的外側,所述的頂出套筒14的內壁與支撐筒4的外壁之間存在間隙,所述的頂出套筒14通過平移板16與液壓缸15相連,所述的液壓缸15固定連接在U型支架2上,所述的U型支架2上相對于頂出套筒14的位置開設有通孔,所述的傳送支架17固定連接在底座I上,所述的滾筒傳送裝置安裝在傳送支架17上,所述滾筒傳送裝置的一端位于支撐筒4 一端的外側。工作時把管材放置到滾筒傳送裝置上,傳輸的管材的外徑大于的U型支架2上通孔的直徑,啟動滾筒傳送裝置使管材向左運動套裝在支撐筒4上,當管材的一端頂住U型支架2時啟動夾緊機構,利用上夾具8與下夾具9對管材進行夾緊,然后啟動管材切斷裝置對管材進行切斷,再然后啟動液壓缸15使其帶著頂出套筒14向右運動,利用頂出套筒14使切斷后的管材與支撐筒4分離,從而使管材重新運動到滾筒傳送裝置上,最后反向啟動滾筒傳送裝置把切斷后的管材運輸出去。如圖1所示的夾緊機構包括升降塊10和氣缸11,所述的上夾具8和下夾具9各連接有一塊升降塊10,所述的兩塊升降塊10分別連接有一個氣缸11,所述的兩個氣缸11與U型支架2的上下側壁之間還設置有平移機構;所述的平移機構包括水平軌道13和平移小車12,所述的U型支架2的上下側壁上各設置有一條水平軌道13,所述的兩個氣缸11分別通過一輛平移小車12活動連接在兩條水平軌道13上。當管材的一端頂住U型支架2時,通過啟動第二平移小車12使其帶著上夾具8和下夾具9做水平運動,把上夾具8和下夾具9的左端運送到切斷位置,通過此設計防止管材在切斷過程中發生變形;然后啟動兩個氣缸11,通過兩個氣缸11使上夾具8和下夾具9做相向運動,利用上夾具8和下夾具9完成對管材的夾緊工作。本設計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實用高效的優點。[0022I如圖1所示的滾筒傳送裝置包括10個或10個以上的滾筒19、傳動軸20、主動輪、從動輪、伺服電機18和傳送帶21,所述的10個或10個以上的滾筒19依次安裝在傳送支架17上,所述的伺服電機18也固定連接在傳送支架17上,所述的10個或10個以上的滾筒19各連接有一根傳動軸20,所述的與10個或10個以上的滾筒19相連的傳動軸20上各套裝有一個從動輪,所述的主動輪套裝在伺服電機18的出軸端,所述的主動輪通過傳送帶21與從動輪相連,所述的10個或10個以上的滾筒19的外表面上開設有V型導向槽。當需要對管材進行運輸時,啟動伺服電機18使其通過主動輪、從動輪和傳送帶21的配合帶著傳動軸20進行旋轉,由于管材放置在滾筒19上的V型導向槽內,隨著滾筒19的轉動管材也會沿著V型導向槽進行水平運動。本技術通過在滾筒的外表面上開設V型導向槽,使管材在運輸的過程中沿著V型導向槽運動,防止管材跑偏,提高了本技術的傳輸效率。【主權項】1.一種用于電熱管加工的管材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U型支架(2),所述的U型支架(2)連接在底座(I)上, 管材夾具,所述的管材夾具是由上夾具(8)和下夾具(9)所組成,所述的上夾具(8)和下夾具(9)分別通過夾緊機構連接在U型支架(2)的上下側壁上, 支撐筒(4),所述的支撐筒4是水平放置的,其一端穿過U型支架(2)伸入至上夾具(8)與下夾具(9)之間,其另一端與支撐板(5)相連,所述的支撐板(5)豎直連接在底座(I)上, 頂出套筒(14),所述頂出套筒(14)的側面呈圓環狀,所述的頂出套筒(14)套裝在支撐筒(4)的外側,所述的頂出套筒(14)的內壁與支撐筒(4)的外壁之間存在間隙,所述的頂出套筒(I4)通過平移板(16)與液壓缸(15)相連,所述的液壓缸(I5)固定連接在U型支架(2)上,所述的U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電熱管加工的管材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U型支架(2),所述的U型支架(2)連接在底座(1)上,管材夾具,所述的管材夾具是由上夾具(8)和下夾具(9)所組成,所述的上夾具(8)和下夾具(9)分別通過夾緊機構連接在U型支架(2)的上下側壁上,支撐筒(4),所述的支撐筒4是水平放置的,其一端穿過U型支架(2)伸入至上夾具(8)與下夾具(9)之間,其另一端與支撐板(5)相連,所述的支撐板(5)豎直連接在底座(1)上,頂出套筒(14),所述頂出套筒(14)的側面呈圓環狀,所述的頂出套筒(14)套裝在支撐筒(4)的外側,所述的頂出套筒(14)的內壁與支撐筒(4)的外壁之間存在間隙,所述的頂出套筒(14)通過平移板(16)與液壓缸(15)相連,所述的液壓缸(15)固定連接在U型支架(2)上,所述的U型支架(2)上相對于頂出套筒(14)的位置開設有通孔,傳送支架(17),所述的傳送支架(17)固定連接在底座(1)上,滾筒傳送裝置,所述的滾筒傳送裝置安裝在傳送支架(17)上,所述滾筒傳送裝置的一端位于支撐筒(4)一端的外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莫兆根,
申請(專利權)人:揚中市通利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