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在保護殼體1內設有橡膠類彈性膜11,同時,在保護殼體1的蓋體5上設有將液體注入橡膠類彈性膜11內的液體流入孔19和使橡膠類彈性膜11內的液體流出的液體流出孔18,此液體流出孔18與管24相連。由于液體流入孔19與液體流出孔18呈V字狀設置在保護殼體1的鄰接位置上,所以保護殼體1易于收藏于袋等物內,便于攜帶。并且,因具有液體流入孔19和液體流出孔18,能夠邊持續供給液體邊將液體補充注入橡膠類彈性膜11內。(*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液體供給裝置,是將存于管狀橡膠類彈性膜內的液體在該橡膠類彈性膜收縮力的作用下持續供出的裝置。例如,是用于將藥液或輸液劑等持續供給人體或動物等生物,或者是將水、營養劑(液)、藥液(防蟲液)等持續供給植物,或者將抗生物等藥液、餌料(液體)或水草用營養劑(液)等持續供給養魚水槽等的液體供給裝置。以往作為將藥液持續微量地注入人體的藥液注入裝置已知有在殼體的相反側上設有藥液流入部與藥液流出部的結構,如在日本特開昭56-102252號公報等中所示,或是在罩的同一側設有藥液流入部與藥液流出部的結構,如本申請人早先提出的日本特開平6-121835號公報中所示的那樣。前一種的結構是,具有圓筒狀的保護殼體,密封于此保護殼體內、且其內部存放藥液的彈性材料制成的氣球(球形瓶),設在前述保護殼體一端面上且將藥液流入氣球內的流入部,設于此流入部內、由可密封的軟質橡膠等構成隔壁等的防止流出手段,設在前述保護殼體另一端面上且將所述氣球內的藥液流出的流出部,與此流出部相連的導管以及連在此導管前端的注射針。在使用中,將存放有藥液的筒管(注射器)前端插入到流入部后,推擠出筒內的藥液。這樣,藥液在使氣球膨脹的同時存放于氣球內。防止流出手段阻止存于氣球內的藥液從流入部的流出,而且,在氣球收縮力的作用下,通過導管,藥液能持續微量地注入人體。對于后一種方式,其結構是,具有圓筒狀的保護殼體,密封于此保護殼體內且其內部存放藥液的彈性材料制成的氣球,貫通所述保護殼體的一端面地插入到所述氣球內且其外端部具有止回閥的流入/流出管,與此流入/流出管相連且斷面開孔的形狀為異形、具有給定長度的由熱可塑性樹脂形成的管(流量控制手段),以及設在此管前端的注射針。使用中,將存放有藥液的筒管(注射器)的前端插入流入/流出管后,推擠筒內的藥液,這樣,藥液通過止回閥使氣球膨脹并同時存放于氣球內。藥液存放后,把筒的前端從流入/流出管上拔下,這次,將由熱可塑性樹脂形成的管的前端插入流入/流出管、打開止回閥后,打開設在管中途的閥門,這樣,存于氣球內的藥液就在氣球收縮力的作用下通過管持續微量地注入人體。對于前一種結構,因藥液流入部與藥液流出部設在保護殼體的兩端面(相對側)上,因而,例如,對于接受藥液注入的患者,在行動便利、能將保護殼體存放一于自身的袋內的情況下,也由于藥液流入部與藥液流出部是從保護殼體兩端面突出的,也有不易存放、攜帶不便的缺點。并且,因藥液流入部與藥液流出部處于保護殼體兩端面上,具有不能確認安全操作等、操作性不好的缺點。對于后一種結構,由于藥液的流入,流出能在保護殼體同一側進行,因而無前一種所具有的缺點,但是由于通過1個流入/流出管轉換進行藥液的流入/流出,故有不能一邊將藥液持續地注入患者體內一邊補充注入藥液的缺點。此外,對于上述兩者的任何一種來說,由于保護殼體的斷面形狀是圓形的,若通過藥液的存入使氣球膨脹下去的話,氣球會與保護殼體的內周壁整體接觸。由于與保護殼體的接觸面積大,因而不但會變成氣球膨脹時的阻力,而且收縮力也隨之變動,存在藥液注入量不穩定的缺點。另外,保護殼體上設有隨著氣球的膨脹、收縮允許空氣在罩內外流動的通氣孔。然而,若氣球與保護殼體內周壁整體接觸,由于氣球膨脹方向的罩內空間會被塞住,限制了氣球在其以上的膨脹,因而必須將通氣孔的安裝位置設在氣球膨脹方向側的殼體上。即,具有通氣孔安裝位置受限制的缺點。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克服上述以往缺點的、能夠便于存放、攜帶方便、而且能一邊持續進行液體供給一邊補充注入液體的液體供給裝置。本專利技術的其它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性好、能正確持續地供給液體,同時也不限制通氣孔的安裝位置的液體供給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液體供給裝置具有保護殼體,存放于此保護殼體內且其內部存有液體的管狀橡膠類彈性膜和液體供給管;在此橡膠類彈性膜的收縮力作用下,通過所述液體供給管,使存放于所述橡膠類彈性膜內的液體輸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護殼體上相鄰接地設置著把液體注入所述橡膠類彈性膜內的液體流入孔和將存于所述橡膠類彈性膜內的液體流出至所述液體供給管的液體流出孔。采用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當經液體流入孔將液體注入橡膠類彈性膜內時,注入此橡膠類彈性膜內的液體在橡膠類彈性膜的收縮力作用下經液體流出孔及液體供給管輸出。在此,液體流入孔及液體流出孔因相鄰接地設于保護殼體上,即由于液體流入孔及液體流出孔可不設在保護殼體的兩端面上,因而易于存放,攜帶方便。并且,由于具有液體流入孔及液體流出孔,能一邊持續進行液體輸送一邊補充注入液體。此外,液體供給管是由熱可塑性樹脂管構成且其斷面開口形狀為異形的并具有給定長度,從而通過這種具有導管功能與流量調節功能的管,能定量地控制液體的流量。此外,保護殼體由有底筒狀的筒體和嵌合于此筒體開口端的蓋體構成,易于組裝、分解。并且,采用蓋體上呈V字形配置于所述液體流入孔及液體流出孔的結構,即使將這些液體流入孔及液體流出孔相鄰接設置,也不會妨礙液體的注入、供給,故能使裝置整體小型化。再者,這些液體流入孔及液體流出孔的頸部以被夾住方式進行液體的注入操作,能容易操作。這時,在筒體的蓋體的任一方上設有突起而在另一方上設有與此突起相接合的接合孔,通過突起與接合孔的接合而將筒體與蓋體組裝,使用時兩者不易脫落,故安全性提高。此外,在蓋體上具有所述液體流入孔及液體流出孔和液體導入管呈Y字形設置的結構,液體導入管插入所述橡膠類彈性膜內且它具有大致等于橡膠類彈性膜收縮時內徑及長度的外徑和長度,同時導入管內部與所述液體流入孔及液體流出孔連通且它具有連通其內外的縫隙,由于橡膠類彈性膜能收縮貼靠在液體導入管外表上,因而能使供給結束時的液體殘量較少。這時,作為在貼靠到液體導入管外表面狀態下的橡膠類彈性膜的開口端緣緊固到液體導入管上的手段,采用金屬制的銷等是可行的,但采用管狀彈性帶緊固保持的方式,則能夠以均勻的緊固力緊固橡膠類彈性膜的開口端緣,從而也不會有液漏問題。另外,在所述液體流入孔上還設有允許所述液體流入而阻止其流出的止回閥,通過止回閥能使液體存于橡膠類彈性膜內,能容易地進行液體注入時的操作。作為止回閥,可以采用只能使液體朝一方向流動的結構中的任意一種,例如,具有閥筒、加強部件和閥桿的結構是較理想的,其中閥筒為兩端開口的筒狀且它的一端側內部具有閥座,加強部件搭架在此閥筒的另一端側內部,閥桿存于所述閥筒內、并相對于從所述閥筒一端側的開口的流體的流入朝離開閥座方向移動,并且相對于從所述閥筒另一端側開口的液體的流出朝與閥座相接方向移動。如此,即使將閥筒壓入液體流入孔,由于加強部件搭架在閥筒另一端側內部,能夠避免閥筒變形。這時,還設有覆蓋止回閥開口端的蓋件,在不將液體從液體流入孔供給時,因止回閥的開口端由蓋件蓋住,能防止從止回閥的開口侵入異物。此時,作為蓋件結構,采用具有接合并保持于蓋體上的固定片和通過帶狀合頁與此固定片連接并可裝卸地嵌合于止回閥閥筒一端開口端的蓋板的結構,能在帶狀合頁的作用下,打開蓋板時,此蓋板離開止回閥的開口端,而嵌合蓋板時正好嵌合到止回閥的開口端。此外,使筒體的斷面形狀制成橢圓形狀,相接類彈性膜因所注入液體而膨脹,與筒體內壁相接觸的面積能比保護殼體的斷面形狀為圓形時的要少,而且,能確保保護殼體內空氣流動。因而,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具有保護殼體、存放于保護殼體內且其內部存有液體的管狀橡膠類彈性膜和液體供給管,在橡膠類彈性膜收縮力的作用下,通過所述液體供給管使收藏于所述橡膠類彈性膜內的液體輸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護殼體上設有相鄰接的液體流入孔和液體流出孔,所述液體流入孔用于將液體注入所述的橡膠類彈性膜內,而液體流出孔用于將存放于所述橡膠類彈性膜內的液體流到所述液體供給管。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井雅弘,佐藤英哉,
申請(專利權)人:奧比克斯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