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灌流液溫控槽;離體肝保存槽;用于向所述離體肝臟的門靜脈輸送灌流液的門靜脈灌流通路;用于向所述離體肝臟的肝動脈輸送灌流液的肝動脈灌流通路;用于將從離體肝臟流出的灌流液回收至灌流液溫控槽中的灌流液回流通路;與離體肝保存槽相連、且用于收集膽汁的膽汁收集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兩個通路分別從門靜脈和肝動脈處對離體肝臟的進行灌流,適用于離體肝臟保存過程中存在的損傷防護,可顯著緩解肝臟再灌注損傷,具有較強的可靠穩(wěn)定性及重復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在低溫、亞低溫、常溫條件下對離體肝臟進行有效保存,改變了現有技術需要在低溫保存、不能滿足邊緣供肝保存要求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肝移植
,具體涉及一種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肝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隨著外科技術、新型免疫抑制劑及影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肝移植術后受者生存率不斷提高。雖然心臟死亡器官捐獻(Donationaftercardiacdeath,DCD)、劈離式供肝等應用擴大了供肝來源,但相對不斷增加的肝移植等候名單,供肝來源仍然嚴重不足(O’MahonyCA,GossJA.Thefutureoflivertransplantation.TexHeartInstJ,2013,39(6):874-875.)。目前臨床供肝保存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冷保存(Staticcoldstorage,SCS)方法(GuibertEE,PetrenkoAY,BalabanCL,etal.Organperservation:currentconceptsandnewstrategiesforthenextdecade.TransfusMedHemother,2011,38(2):125-142.),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使用安全、價格便宜及保存效果較好等優(yōu)點,但是該技術也存在諸如保存安全時限短,冷保存損傷等問題。這些應用缺陷嚴重限制了肝移植的供肝來源。如何進一步擴大供肝池,降低邊緣供肝如脂肪肝、老年肝移植風險,都受到缺乏完善器官保存技術這一瓶頸的制約。自1967年,Bezler教授首次提出機械灌注(Machineperfusion,MP)的概念(BelzerFO,AshbyBS,DunphyJE.24-hourand72-hourpreservationofcaninekidneys.Lancet,1967,2(7515):536-538.)。現已證實,MP相對于SCS能更好地保存離體肝臟,可將血管內紅細胞及無氧代謝產物沖出(MonbaliuD,VekemansK,DeVosR,etal.Hemodynamic,biochemical,and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duringpreservationofnormalporcineliversbyhypothermicmachineperfusion.TransplantProc,2007,39(8):2652-2658.),減少細胞損傷(SchlegelA,RougemontO,GrafR,etal.Protectivemechanismsofend-ischemiccoldmachineperfusioninDCDlivergrafts.JHepatol,2012,58(2):278-286.),維持血管張力(TaylorMJ,BaicuSC.Currentstateofhypothermicmachineperfusionpreservationoforgans;theclinicalperspective.Cryobiology,2009,60(3Suppl):S20-S35.),便于實時監(jiān)測肝臟功能(ObaraH,MastsunoN,EnosawaS,etal.Pretransplantscreeningandevaluationoflivergraftviabilityusingmachineperfusionpreservationinporcine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Proc,2012,44(4):959-961.)。MP技術為擴展保存時限和擴大供肝池,甚至挽救非標準供肝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及策略。目前,國際上正致力于供肝MP的研究開發(fā),但其灌注系統(tǒng)均未市場化,還未實現臨床應用;國內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而缺乏適宜的多功能離體灌流系統(tǒng)裝置,是對其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前臨床基礎研究的瓶頸。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解決了現有靜態(tài)冷保存技術不能滿足邊緣供肝保存要求的問題。一種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包括:用于盛裝灌流液的灌流液溫控槽;用于放置離體肝臟的離體肝保存槽;連接在灌流液溫控槽和離體肝保存槽之間、且用于向所述離體肝臟的門靜脈輸送灌流液的門靜脈灌流通路;連接在灌流液溫控槽和離體肝保存槽之間、且用于向所述離體肝臟的肝動脈輸送灌流液的肝動脈灌流通路;連接在灌流液溫控槽和離體肝保存槽之間、且用于將從離體肝臟流出的灌流液回收至灌流液溫控槽中的灌流液回流通路;與所述離體肝保存槽相連、且用于收集膽汁的膽汁收集器。本技術的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模擬了肝臟在活體內的生存環(huán)境,利用門靜脈灌流通路和肝動脈灌流通路這兩個通路分別從門靜脈和肝動脈處對離體肝臟的進行灌流,適用于離體肝臟保存過程中存在的損傷防護,可顯著緩解肝臟再灌注損傷,有效保證了離體肝臟的生命活性;通過收集從離體肝臟流出的灌流液進行活性檢測、或直接測定灌流液的生物活性變化或生化反應,可以進行藥理學研究或新型灌流液的開發(fā)研究,具有較強的可靠穩(wěn)定性及重復性。本技術的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可以在低溫(4~6℃)、亞低溫(20~25℃)、常溫(36~37℃,即體溫)條件下對離體肝臟進行有效保存,改變了現有技術需要在低溫條件下保存離體肝臟的局限性。本技術的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中設置有灌流液回流通路,如此可對灌流液進行回收利用,提高灌流液的利用率。本技術的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中設置有膽汁收集器,收集膽汁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可以實時反映肝臟的代謝功能,利于臨床醫(yī)師對離體供肝進行質量評價。作為優(yōu)選,所述門靜脈灌流通路包括連接在灌流液溫控槽和離體肝保存槽之間的門靜脈進液管,所述門靜脈進液管上設有:與所述灌流液溫控槽相連、用于除去灌流液中的氣泡的第一除泡模塊;與所述第一除泡模塊相連、用于驅使灌流液進入門靜脈進液管的門靜脈微泵;與所述門靜脈微泵相連、用于監(jiān)測門靜脈進液管內灌流液壓力和流速的第一監(jiān)測模塊;用于聯通門靜脈進液管和離體肝臟門靜脈的第一聯接件;所述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還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監(jiān)測模塊輸出的信號、并根據該信號調節(jié)門靜脈進液管內灌流液壓力和流速的第一控制模塊。在門靜脈微泵的作用下,灌流液溫控槽中的灌流液進入門靜脈進液管,經第一除泡模塊除泡后從第一靜脈留置針處進入離體肝臟門靜脈;在灌流液到達第一靜脈留置針前,第一監(jiān)測模塊檢測灌流液的壓力和流速,并將檢測到的信息發(fā)送給第一控制模塊,第一控制模塊將檢測值與預設值作對比,并通過控制門靜脈微泵的工作頻率實時調節(jié)檢測值與預設值相一致。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裝灌流液的灌流液溫控槽;用于放置離體肝臟的離體肝保存槽;連接在灌流液溫控槽和離體肝保存槽之間、且用于向所述離體肝臟的門靜脈輸送灌流液的門靜脈灌流通路;連接在灌流液溫控槽和離體肝保存槽之間、且用于向所述離體肝臟的肝動脈輸送灌流液的肝動脈灌流通路;連接在灌流液溫控槽和離體肝保存槽之間、且用于將從離體肝臟流出的灌流液回收至灌流液溫控槽中的灌流液回流通路;與所述離體肝保存槽相連、且用于收集膽汁的膽汁收集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盛裝灌流液的灌流液溫控槽;
用于放置離體肝臟的離體肝保存槽;
連接在灌流液溫控槽和離體肝保存槽之間、且用于向所述離體肝臟的
門靜脈輸送灌流液的門靜脈灌流通路;
連接在灌流液溫控槽和離體肝保存槽之間、且用于向所述離體肝臟的
肝動脈輸送灌流液的肝動脈灌流通路;
連接在灌流液溫控槽和離體肝保存槽之間、且用于將從離體肝臟流出
的灌流液回收至灌流液溫控槽中的灌流液回流通路;
與所述離體肝保存槽相連、且用于收集膽汁的膽汁收集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門靜
脈灌流通路包括連接在灌流液溫控槽和離體肝保存槽之間的門靜脈進液
管,所述門靜脈進液管上設有:
與所述灌流液溫控槽相連、用于除去灌流液中的氣泡的第一除泡模
塊;
與所述第一除泡模塊相連、用于驅使灌流液進入門靜脈進液管的門靜
脈微泵;
與所述門靜脈微泵相連、用于監(jiān)測門靜脈進液管內灌流液壓力和流速
的第一監(jiān)測模塊;
用于聯通門靜脈進液管和離體肝臟門靜脈的第一聯接件;
所述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還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監(jiān)測模塊輸出的信
號、并根據該信號調節(jié)門靜脈進液管內灌流液壓力和流速的第一控制模
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離體肝臟灌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聯接件為螺旋形管或靜脈留置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建輝,賈俊君,謝海洋,胡貴權,陳旭東,鄭駿,姜驪,周燕飛,張靜,周琳,鄭樹森,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