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及其構成的密封件,密封件包括密封圈,密封圈的密封唇口由非刃口部分以及與軸配合的刃口部分組成,在密封唇口的非刃口部分上設置有所述隨動環;隨動環包括設置在密封件唇口上的與唇口同心且與軸相配合的隨動環本體,隨動環本體由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密封圈的密封唇口上粘接隨動環,使得隨動環與密封唇口形成一個整體,在軸發生偏心或是跳動時,密封唇口隨著隨動環移動,利用隨動環套設在軸上時軸會對隨動環內壁產生一個反方向支撐力,進而使得軸與隨動環以及密封唇口之間保持相對的靜止,保證密封唇口的刃口部分始終與軸的外圓周壁貼合,隔絕密封唇口的油封與空氣側,實現穩定油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密封領域,具體涉及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及其構成的密封件。
技術介紹
在現有的密封圈中不能在大偏心量的工況下使用,也不允許總成裝配后再次調整偏心。然而油封偏心運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現有的油封由油封體和油封唇口構成,當軸偏心容易引起油封唇部刃口的波動,致使油封腰部承受強烈的曲撓,同時,油封腰部還要承受唇口與軸之間的摩擦阻力所引起的扭轉變形,破壞油封的密封性。過盈量過大,將會造成唇口過分拉伸,徑向壓力加大,磨損加劇,大量的摩擦熱,引起膠料的老化變硬,早期龜裂,最后發生泄漏;過盈量小,油封唇口與軸接觸間隙變大,形成的油膜厚度變大,油膜張力變小而泄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及其構成的密封件,保證密封圈在大偏心量工況下實現穩定密封。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包括設置在密封件唇口上的與唇口同心且與軸相配合的隨動環本體,所述隨動環本體由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針對現有技術中當軸出現大的偏心量工況或是總成裝配后再次調整偏心的工況時,此時油封的密封性容易受到破壞,即使得油封的油側與空氣側之間形成連通;而本技術在密封件的唇口上安裝隨動環本體,所謂的隨動環本體即為由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的環狀結構,隨動環本體與軸配合,且能夠與軸、密封件一起發生移動;具體的移動情況如下,即在軸發生偏心或是跳動時,隨動環本體隨著唇口移動,利用隨動環本體設置在在軸上時軸會對隨動環本體內壁產生一個反方向支撐力,進而使得軸與隨動環本體以及密封唇口之間保持相對的靜止,即保證唇口分始終與軸的外圓周壁貼合,隔絕唇口的油封與空氣側,實現穩定油封。所述隨動環本體與軸之間保持適當間隙。在軸高速轉動時,套設在軸上的唇口以及隨動環本體會與軸之間產生摩擦,進而造成密封唇口以及隨動環本體不同程度的磨損,然而對于唇口而言,其自身與油液直接接觸,轉動時軸與唇口之間能形成一層油膜以降低其損耗;對于隨動環本體而言,則無相應的潤滑物質,進而隨動環本體的磨損程度較為嚴重,而本技術中隨動環本體與軸之間保持適當間隙,且該間隙在保證軸與隨動環本體間隙配合的同時,能夠保證軸在偏心或是跳動時提供給隨動環本體的支撐力大小與軸施加至密封唇口上的作用應力大小相同,即保證唇口、隨動環本體以及軸三者之間的相對靜止。其中,所謂的適當間隙,是指在油封領域內密封件與軸之間所允許的間隙,即在軸上形成油膜的間隙,該間隙能夠允許軸在偏心或是跳動時,軸在隨動環本體內且在其徑向方向上具有一定活動空間,避免軸與隨動環本體的接觸部分產生過大的相互作用力而增加隨動環本體的磨損量。所述隨動環本體還包括骨架,固體自潤滑材料通過橡膠粘接或金屬扣壓在所述骨架上。針對不同的密封環境,隨動環本體的強度要求標準不同,本技術在隨動環本體內加設骨架,即在遇到大偏心量的工況下,軸與隨動環本體之間的接觸作用應力可完全被加設有骨架的隨動環所承受,避免隨動環本體過渡形變而受損。所述骨架與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的外形相匹配。在不同的密封環境下,隨動環本體的形狀可發生不同變化,即滿足密封環境的需求,而骨架的形狀與固體自潤滑材料所形成的形狀相適應,進而保證隨動環本體的強度以及穩定性,同時也進一步增加隨動環的應用范圍。所述固體自潤滑材料為氮化硅、聚四氟乙烯、聚甲醛、聚酰亞胺、聚對羥基苯甲酸酯、燒結石墨以及尼龍中的一種。作為優選,固體自潤滑材料的選擇可為氮化硅、聚四氟乙烯、聚甲醛、聚酰亞胺、聚對羥基苯甲酸酯、燒結石墨以及尼龍中的任意一種,可降低隨動環本體的加工成本。所述固體自潤滑材料是以銅或鐵為基材,且在其外壁鍍上或是附著氮化硅、二硫化鉬、聚四氟乙烯、聚甲醛、聚酰亞胺、聚對羥基苯甲酸酯、燒結石墨以及尼龍中的一種所形成的自潤滑材料。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密封件,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密封唇口由非刃口部分以及與軸配合的刃口部分組成,在所述密封唇口的非刃口部分上設置有所述隨動環。密封圈的刃口部分即為密封唇口與軸之間產生油膜的區域,而非刃口部分即為正對軸的外圓周面且不與軸接觸,同時不在與軸之間產生油膜的區域,在密封圈的密封唇口的非刃口部上設置隨動環本體,即使得隨動環本體與密封唇口形成一個整體,在軸發生偏心或是跳動時,隨動環本體隨著密封唇口移動,利用隨動環本體套設在軸上時軸會對隨動環本體內壁產生一個反方向支撐力,進而使得軸與隨動環本體以及密封唇口之間保持相對的靜止,即保證密封唇口的刃口部分始終與軸的外圓周壁貼合,隔絕密封唇口的油封與空氣側,實現穩定油封。所述隨動環通過橡膠粘接或金屬扣壓在所述密封唇口的非刃口部分上。作為優選,采用粘接的方式可方便針對不同型號的密封件進行加裝隨動環,增加隨動環安裝的靈活性。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1、本技術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及其構成的密封件,在軸發生偏心或是跳動時,隨動環本體隨著密封唇口移動,利用隨動環本體套設在軸上時軸會對隨動環本體內壁產生一個反方向支撐力,進而使得軸與隨動環本體以及密封唇口之間保持相對的靜止,即保證密封唇口的刃口部分始終與軸的外圓周壁貼合,隔絕密封唇口的油封與空氣側,實現穩定油封;2、本技術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及其構成的密封件,在隨動環本體內加設骨架,即在遇到大偏心量的工況下,軸與隨動環本體之間的接觸作用應力可完全被加設有骨架的隨動環所承受,避免隨動環本體過渡形變而受損;3、本技術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及其構成的密封件,采用粘接的方式可方便針對不同型號的密封件進行加裝隨動環,增加隨動環安裝的靈活性。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密封圈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1-內固定骨架、2-密封圈、3-密封唇口、4-軸、5-隨動環本體、6-外固定骨架、7-彈性連接件。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設置在密封件唇口上的與唇口同心且與軸4相配合的隨動環本體5,所述隨動環本體5由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所述隨動環本體5還包括骨架,固體自潤滑材料通過橡膠粘接或金屬扣壓在所述骨架上,所述骨架與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的外形相匹配。針對現有技術中當軸4出現大的偏心量工況或是總成裝配后再次調整偏心的工況時,此時油封的密封性容易受到破壞,即使得油封的油側與空氣側之間形成連通;而本實施例在密封件的唇口上安裝隨動環本體5,所謂的隨動環本體5即為由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的環狀結構,隨動環本體5與軸4配合,且能夠與軸4、密封件一起發生移動;具體的移動情況如下,即在軸4發生偏心或是跳動時,唇口隨著隨動環本體5移動,利用隨動環本體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密封件唇口上的與唇口同心且與軸(4)相配合的隨動環本體(5),所述隨動環本體(5)由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
【技術特征摘要】
1.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密封件唇口上的與唇口同心且與軸(4)相配合的隨動環本體(5),所述隨動環本體(5)由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其特征在于:所述隨動環本體(5)與軸(4)之間保持適當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其特征在于:所述隨動環本體(5)還包括骨架,固體自潤滑材料通過橡膠粘接或金屬扣壓在所述骨架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與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的外形相匹配。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用于大偏心量工況下的隨動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體自潤滑材料為氮化硅、二硫化鉬、聚四氟乙烯、聚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盛明蕾,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世紀陽光密封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