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安裝方便、更換容易、節約使用成本的拖把桿,包括外桿、內桿、轉動套、導向軸芯和拖把柄,轉動套設置在內桿的內部,外桿的下部套設在內桿的上部,導向軸芯的下端設置在轉動套內,拖把柄包括把柄上部和把柄下部,把柄下部套設在外桿的上端,把柄下部的內側面上設有第一凸緣,拖把桿還包括彈性裝置和連接件,連接件的外側面上設有第二凸緣,連接件的下部可拆卸的設置在外桿的上端,導向軸芯的上端穿過連接件上的通孔并與把柄上部固定連接,把柄上部的下端與把柄下部的上端通過螺紋連接,彈性裝置的上端與把柄上部固定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拖把桿安裝方便、更換容易、節約使用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清潔工具,尤其涉及一種拖把桿。
技術介紹
拖把是一種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清潔工具,其包括拖把桿和安裝與拖把桿端部的拖把頭,其中拖把桿包括內桿和套設在內桿上的外桿,外桿的端部固定設置有拖把柄,拖把在長時間使用后其拖把桿尤其是外桿容易損壞,而拖把柄與外桿之間的固定式設計使得操作人員不得不將其整體更換,造成了一定的浪費。
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拖把桿,使其更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裝方便、更換容易、節約使用成本的拖把桿。
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包括外桿、內桿、轉動套、導向軸芯和拖把柄,所述轉動套設置在內桿的內部,所述外桿的下部套設在內桿的上部,所述導向軸芯的下端設置在轉動套內,所述拖把柄包括把柄上部和把柄下部,所述把柄下部為管狀結構,并且把柄下部套設在外桿的上端,把柄下部的空腔的內側面上繞把柄下部的中軸的方向設有第一凸緣,所述拖把桿還包括彈性裝置和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為柱狀結構,連接件的外側面上繞連接件的中軸方向設置有第二凸緣,連接件上還設置有從連接件的上端面延伸至連接件的下端面的通孔,所述連接件的下部可拆卸的設置在外桿的上端,所述導向軸芯的上端從連接件的下端面穿過連接件上的通孔并與把柄上部固定連接,把柄上部的下端與把柄下部的上端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彈性裝置的上端與把柄上部固定連接,當把柄上部與把柄下部通過螺紋完全連接時,所述彈性裝置的下端與連接件的上端面接觸,并且所述第一凸緣的與第二凸緣的相對的面相互接觸。
進一步的,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所述彈性裝置為彈簧,所述彈簧套設在導向軸芯的上部。
進一步的,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所述把柄上部的下表面設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的內側面上設有內螺紋,所述把柄下部的上端的外側面上設置有與容納槽的內側面上的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導向軸芯的上端固定設置在容納槽內。
進一步的,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所述彈性裝置的下端固定設置有墊片,所述墊片的下表面與連接件的上端面相適配。
進一步的,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所述把柄上部的外側面和把柄下部的外側面上分別設置有防滑紋。
進一步的,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所述把柄上部的頂端設置有固定孔。
借由上述方案,本專利技術至少具有以下優點: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的拖把柄包括把柄上部和把柄下部,把柄下部為管狀結構,并且把柄下部套設在外桿的上端,把柄下部的內側面上繞把柄下部的中軸方向設置有第一凸緣,把柄上部與把柄下部通過螺紋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還包括彈性裝置和連接件,連接件為柱狀結構,連接件的外側面上設有第二凸緣,彈性裝置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把柄上部上,當把柄下部與把柄上部通過螺紋完全連接時,彈性裝置的下端與導向軸芯的上端面接觸,彈性裝置分別對把柄上部和把柄下部施加一定壓力,使得把柄下部向上移動,從而使得第一凸緣與第二凸緣相對的側面互相接觸,并緊密的貼合在一起,防止把柄下部相對于外桿移動,此外,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的設置能夠防止把柄下部從外桿上脫落。當拖把桿的外桿損壞后,可將把柄、連接件及彈性裝置從外桿上卸載下來,并更換新的外桿,從而無需對其整體進行跟換,節約了使用成本。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裝方便、更換容易、節約使用成本。
上述說明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專利技術拖把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桿;2:內桿;3:轉動套;4:導向軸芯;5:拖把柄;6:把柄上部;7:把柄下部;8第一凸緣:;9:彈性裝置;10:連接件;11:第二凸緣;12:通孔;13:容納槽;14:墊片;15:把柄中部;16:固定套;17:鎖緊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
參見圖1,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拖把桿,包括外桿1、內桿2、轉動套3、導向軸芯4和拖把柄5,轉動套3設置在內桿2的內部,外桿1的下部套設在內桿2的上部,導向軸芯4的下端設置在轉動套3內,拖把柄5包括把柄上部6、把柄中部15和把柄下部7,把柄中部15和把柄下部7為管狀結構,并且把柄下部7套設在外桿1的上端,把柄下部7的空腔的內側面上繞把柄下部7的中軸的方向設有第一凸緣8,把柄中部15的下端通過螺紋連接在把柄下部7的上端,拖把桿還包括彈性裝置9和連接件10,連接件10為柱狀結構,連接件10的外側面上繞連接件10的中軸方向設置有第二凸緣11,連接件10上還設置有從連接件10的上端面延伸至連接件10的下端面的通孔12,連接件10的下部可拆卸的設置在外桿1的上端,導向軸芯4的上端從連接件10的下端面穿過連接件10上的通孔12并與把柄上部6固定連接,把柄上部6的下端與把柄下中部15的上端通過螺紋連接,彈性裝置9的上端與把柄上部6固定連接,當把柄上部6與把柄中部15通過螺紋完全連接同時把柄中部15與把柄下部7通過螺紋完全連接時,彈性裝置9的下端與連接件10的上端面接觸,并且第一凸緣8的與第二凸緣11的相對的面相互接觸。
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當把柄下部7與把柄上部6通過螺紋完全連接時,彈性裝置9的下端與導向軸芯4的上端面接觸,彈性裝置9分別對把柄上部6和把柄下部7施加一定壓力,使得把柄下部7向上移動,從而使得第一凸緣8與第二凸緣11相對的側面互相接觸,并緊密的貼合在一起,防止把柄下部7相對于外桿1移動,此外,第一凸緣8和第二凸緣11的設置能夠防止把柄下部7從外桿1上脫落。當拖把桿的外桿1損壞后,可將把柄、連接件10及彈性裝置9從外桿1上卸載下來,并更換新的外桿1,從而無需對其整體進行跟換,節約了使用成本。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裝方便、更換容易、節約使用成本。
作為優選,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連接件10的數目為3個,并且3個連接件10上下堆疊設置,位于最底端的連接件10的下端設置在外桿的上端,其余兩個連接件10的上端位于把柄中部15內。
作為優選,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彈性裝置9為彈簧,彈簧套設在導向軸芯4的上部。
作為優選,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把柄上部6的下表面設有容納槽13,容納槽13的內側面上設有內螺紋,把柄中部15的上端的外側面上設置有與容納槽13的內側面上的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導向軸芯4的上端固定設置在容納槽13內。
作為優選,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彈性裝置9的下端固定設置有墊片14,墊片14的下表面與連接件10的上端面相適配。墊片14的設置,能夠使得彈性裝置9的下端能夠更好的與連接件10的上端面接觸,防止其接觸時發生歪斜。
作為優選,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把柄上部6的外側面、把柄中部15的外側面和把柄下部7的外側面上分別設置有防滑紋。
作為優選,本專利技術的拖把桿,所述外桿的外側面上套設有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包括固定套16和鎖緊套17,所述鎖緊套和轉動的與固定套連接。
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拖把桿,包括外桿、內桿、轉動套、導向軸芯和拖把柄,所述轉動套設置在內桿的內部,所述外桿的下部套設在內桿的上部,所述導向軸芯的下端設置在轉動套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把柄包括把柄上部、把柄中部和把柄下部,所述把柄中部和把柄下部為管狀結構,并且把柄下部套設在外桿的上端,把柄下部的空腔的內側面上繞把柄下部的中軸的方向設有第一凸緣,所述把柄中部的下端通過螺紋連接在把柄下部的上端,所述拖把桿還包括彈性裝置和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為柱狀結構,連接件的外側面上繞連接件的中軸方向設置有第二凸緣,連接件上還設置有從連接件的上端面延伸至連接件的下端面的通孔,所述連接件的下部可拆卸的設置在外桿的上端,所述導向軸芯的上端從連接件的下端面穿過連接件上的通孔并與把柄上部固定連接,把柄上部的下端與把柄中部的上端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彈性裝置的上端與把柄上部固定連接,當把柄上部與把柄中部通過螺紋完全連接同時把柄中部與把柄下部通過螺紋完全連接時,所述彈性裝置的下端與連接件的上端面接觸,并且所述第一凸緣的與第二凸緣的相對的面相互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拖把桿,包括外桿、內桿、轉動套、導向軸芯和拖把柄,所述轉動
套設置在內桿的內部,所述外桿的下部套設在內桿的上部,所述導向軸芯的下
端設置在轉動套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把柄包括把柄上部、把柄中部和把柄
下部,所述把柄中部和把柄下部為管狀結構,并且把柄下部套設在外桿的上端,
把柄下部的空腔的內側面上繞把柄下部的中軸的方向設有第一凸緣,所述把柄
中部的下端通過螺紋連接在把柄下部的上端,所述拖把桿還包括彈性裝置和連
接件,所述連接件為柱狀結構,連接件的外側面上繞連接件的中軸方向設置有
第二凸緣,連接件上還設置有從連接件的上端面延伸至連接件的下端面的通孔,
所述連接件的下部可拆卸的設置在外桿的上端,所述導向軸芯的上端從連接件
的下端面穿過連接件上的通孔并與把柄上部固定連接,把柄上部的下端與把柄
中部的上端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彈性裝置的上端與把柄上部固定連接,當把柄
上部與把柄中部通過螺紋完全連接同時把柄中部與把柄下部通過螺紋完全連接
時,所述彈性裝置的下端與連接件的上端面接觸,并且所述第一凸緣的與第二
凸緣的相對的面相互接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桂華,
申請(專利權)人:田桂華,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