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調型骨折護理固定帶,包括吊兜、一個腰部固定帶和兩個肩部固定帶,吊兜包括彈性底板和兩個柔性側部,兩個柔性側部內部設有連通的密閉內腔,柔性側部上設有氣閥;彈性底板的底部設有調節機構,調節機構包括托架、螺桿、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托架的兩端與腰部固定帶的兩端連接,螺桿的兩端設在托架上,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套設在螺桿上,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上分別設有一根與彈性底板對應兩端相連接的連接線,螺桿的一端設有防轉動固定件和轉動桿,通過轉動轉動桿帶動螺桿同步轉動,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在螺桿上相向或相背離運動,帶動彈性底板產生形變。通過搭扣、魔術貼和調節機構調整彈性底板的高度,達到調整吊臂松緊程度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輔助器械
,具體涉及一種可調型骨折護理固定帶。
技術介紹
人體任何部位的骨頭都可以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骨折,如直接的暴力行為、彎曲或扭曲、過分用力、用力按壓骨骼處的肌肉或一些會對骨骼造成傷害的疾病等。前臂是由橈、尺兩骨組成,兩者借助環狀韌帶、骨間膜、下尺橈韌帶以及三角纖維軟骨相連,構成上尺橈關節、前臂骨間膜和下尺橈關節。尺橈骨干雙骨折為前臂骨折中多見的一種,患者多為幼兒和青少年。現有手臂骨折后,外固定通常采用小夾板、上下兩塊木板或石膏固定,屈肘位懸吊與胸前,但懸吊的高度及位置一般難以調節,會引起部分使用者的不適感,甚至影響最終的愈合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型骨折護理固定帶,提高該固定帶的使用效果。
本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調型骨折護理固定帶,包括吊兜,還包括一個腰部固定帶和兩個肩部固定帶,腰部固定帶的兩端與吊兜的兩端連接,肩部固定帶與吊兜和腰部固定帶連接;所述的吊兜包括彈性底板以及連接在彈性底板相對兩側的兩個柔性側部,兩個柔性側部內部設有連通的密閉內腔,且柔性側部上設有與該密閉內腔連通的氣閥;彈性底板的底部設有用于調整其彎曲程度的調節機構,該調節機構包括托架、螺桿、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托架的兩端與腰部固定帶的兩端連接,螺桿的兩端與托架上設置的通孔間隙配合連接,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套設在螺桿上,且螺桿上分別設有與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相配合的左、右旋雙向螺紋段,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上分別設有一根與彈性底板對應兩端相連接的連接線,螺桿伸出托架的一端套設有固定在托架上的防轉動固定件,螺桿的該端的端部還連接有轉動桿,通過轉動轉動桿帶動螺桿同步轉動,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在螺桿上相向或相背離運動,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通過連接線帶動彈性底板產生形變。
進一步地,所述的防轉動固定件包括兩個彈性卡箍,兩個彈性卡箍的一端固定在托架的端部,兩個彈性卡箍的另一端通過螺釘相連接。
其中,兩個柔性側部的內壁均設有電加熱層。
其中,腰部固定帶上連接有用于調節其長度的搭扣,肩部固定帶上也設有用于調節其長度的搭扣。
本技術中,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的上端面均垂直連接有導桿,托架上設有與導桿滑動配合的滑槽。
本技術中,兩個柔性側部的其中一端連接在一起,且該端的端部設有一個吊環,兩個柔性側部的另一端分別設有一個吊環,兩個肩部固定帶的末端均固定在腰部固定帶上,且其中一個肩部固定帶的首端穿接在柔性側部一端的吊環中,另一個肩部固定帶的首端穿接在柔性側部另一端的兩個吊環中,兩個肩部固定帶的首端均設有魔術貼。
有益效果:患者在佩戴本技術的醫用吊臂時,吊兜包裹在前臂外,將兩個肩部固定帶搭設在其肩部,腰部固定帶纏繞在其腰部,在患者跑動、俯身等動作過程中,手臂被吊臂多方位固定,避免手臂隨著運動的慣性隨之擺動,提高愈合效果;其中,佩戴吊臂的松緊程度可通過搭扣、魔術貼進行調整;亦可通過調節機構調整彈性底板的高度,達到調整吊臂松緊程度的目的;通過扭轉轉動桿帶動螺桿同步轉動,使螺母在螺桿上往復移動得同時,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在螺桿上相向或相背離運動,通過連接線帶動彈性底板產生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的形變,改變彈性底板與托架之間的高度,達到調整手臂懸吊高度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示意圖;
圖2為調節機構和彈性底板的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其中一種運動狀態圖;
圖4為圖2中螺桿的托架的A向視圖。
附圖標記:1、彈性底板,2、柔性側部,20、氣閥,3、腰部固定帶,4、肩部固定帶,5、調節機構,50、托架,51、螺桿,52、左旋螺母,53、右旋螺母,54、連接線,55、防轉動固定件,550、彈性卡箍,551、螺釘,56、轉動桿,6、搭扣,7、導桿,8、吊環,9、圓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可調型骨折護理固定帶作進一步說明,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
一種可調型骨折護理固定帶,如圖1所示,包括吊兜、一個腰部固定帶3和兩個肩部固定帶4,腰部固定帶3的兩端與吊兜的兩端連接,肩部固定帶4與吊兜和腰部固定帶3連接;所述的吊兜包括彈性底板1以及連接在彈性底板1相對兩側的兩個柔性側部2,兩個柔性側部2內部設有連通的密閉內腔,且柔性側部2上設有與該密閉內腔連通的氣閥20,通過氣閥20對柔性側部2的密閉內腔進行充放氣,使吊兜的兩個柔性側部2之間的空間減小或增大,以使用不同大小的手臂,防止手臂在吊兜內部滑移;腰部固定帶3上連接有用于調節其長度的搭扣,肩部固定帶4上也設有用于調節其長度的搭扣。
兩個柔性側部2的其中一端連接在一起,且該端的端部設有一個吊環8,兩個柔性側部2的另一端分別設有一個吊環8,兩個肩部固定帶4的末端均固定在腰部固定帶3上,且其中一個肩部固定帶4的首端穿接在柔性側部2一端的吊環8中,另一個肩部固定帶4的首端穿接在柔性側部2另一端的兩個吊環8中,兩個肩部固定帶4的首端均設有魔術貼。
其中,彈性底板1的底部設有用于調整其彎曲程度的調節機構5,如圖2所示,該調節機構5包括托架50、螺桿51、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托架50的兩端通過其上設置的圓環9套設在腰部固定帶3的兩端,螺桿51的兩端與托架50上設置的通孔間隙配合連接,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套設在螺桿51上,且螺桿51上分別設有與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相配合的左、右旋雙向螺紋段,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上分別設有一根與彈性底板1對應兩端相連接的連接線,螺桿51伸出托架50的一端套設有固定在托架50上的防轉動固定件55,如圖4所示,防轉動固定件55包括兩個彈性卡箍550,兩個彈性卡箍550的一端固定在托架50的端部,兩個彈性卡箍550的另一端通過螺釘551相連接。螺桿51的該端的端部還連接有轉動桿56,通過轉動轉動桿56帶動螺桿51同步轉動,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在螺桿51上相向或相背離運動,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通過連接線帶動彈性底板1產生形變。當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在螺桿51上相向運動時,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之間的間距縮小,通過控制動彈性底板1向上或向下形變,對應產生凸起或凹陷的形變,使手臂的懸吊高度升高或下降;當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在螺桿51上相背離運動時,,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之間的間距增大,懸吊高度升高或下降的幅度減小。
優選的,兩個柔性側部2的內壁均設有電加熱層,提高吊兜使用的舒適性。優選的,該點加熱層包括一個內部充有加熱介質的絕緣密封袋,柔性側部2上設有與絕緣密封袋內部設置的電加熱元件相連通的電加熱插孔。
其中,托架50的兩端之間垂直連接有導桿7,所述的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均滑動連接在導桿7上,提高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運動的穩定性,防止其抖動。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型骨折護理固定帶,包括吊兜,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腰部固定帶(3)和兩個肩部固定帶(4),腰部固定帶(3)的兩端與吊兜的兩端連接,肩部固定帶(4)與吊兜和腰部固定帶(3)連接;所述的吊兜包括彈性底板(1)以及連接在彈性底板(1)相對兩側的兩個柔性側部(2),兩個柔性側部(2)內部設有連通的密閉內腔,且柔性側部(2)上設有與該密閉內腔連通的氣閥(20);彈性底板(1)的底部設有用于調整其彎曲程度的調節機構(5),該調節機構(5)包括托架(50)、螺桿(51)、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托架(50)的兩端通過其上設置的圓環(9)套設在腰部固定帶(3)的兩端,螺桿(51)的兩端與托架(50)上設置的通孔間隙配合連接,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套設在螺桿(51)上,且螺桿(51)上分別設有與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相配合的左、右旋雙向螺紋段,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上分別設有一根與彈性底板(1)對應兩端相連接的連接線,螺桿(51)伸出托架(50)的一端套設有固定在托架(50)上的防轉動固定件(55),螺桿(51)的該端的端部還連接有轉動桿(56),通過轉動轉動桿(56)帶動螺桿(51)同步轉動,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在螺桿(51)上相向或相背離運動,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通過連接線帶動彈性底板(1)產生形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調型骨折護理固定帶,包括吊兜,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腰部固定帶(3)和兩個肩部固定帶(4),腰部固定帶(3)的兩端與吊兜的兩端連接,肩部固定帶(4)與吊兜和腰部固定帶(3)連接;所述的吊兜包括彈性底板(1)以及連接在彈性底板(1)相對兩側的兩個柔性側部(2),兩個柔性側部(2)內部設有連通的密閉內腔,且柔性側部(2)上設有與該密閉內腔連通的氣閥(20);
彈性底板(1)的底部設有用于調整其彎曲程度的調節機構(5),該調節機構(5)包括托架(50)、螺桿(51)、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托架(50)的兩端通過其上設置的圓環(9)套設在腰部固定帶(3)的兩端,螺桿(51)的兩端與托架(50)上設置的通孔間隙配合連接,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套設在螺桿(51)上,且螺桿(51)上分別設有與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相配合的左、右旋雙向螺紋段,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上分別設有一根與彈性底板(1)對應兩端相連接的連接線,螺桿(51)伸出托架(50)的一端套設有固定在托架(50)上的防轉動固定件(55),螺桿(51)的該端的端部還連接有轉動桿(56),通過轉動轉動桿(56)帶動螺桿(51)同步轉動,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在螺桿(51)上相向或相背離運動,左旋螺母(52)和右旋螺母(53)通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子怡,張文,趙芳宗,
申請(專利權)人:宋子怡,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