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輸送裝置,包括導引器和輸送器,所述輸送器的右端部插入所述導引器,且所述導引器與所述輸送器相卡接。所述輸送器包括推送件和輸送件,且所述推送件的右端部插入所述輸送件。所述推送件與所述輸送件通過鎖緊件固定或分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輸送過程只要將輸送器和導引器卡緊,不需要調整輸送器位置,縮短了手術時間;通過卡接輸送器與導引器,使輸送裝置在回撤過程中輸送器與導引器之間不會有相對位移,避免了植入物的錯誤釋放;設置推送桿使釋放過程的釋放行程可控,避免了釋放鋼絲在釋放和回撤過程中的彎折情況,并且整個過程可單手進行操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具體涉及一種左心耳封堵器的輸送裝置。
技術介紹
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總的發病率為0.4%,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的發生率不斷增加,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我國大規模調查研究顯示房顫患病率為0.77%,男性房顫患病率高于女性,80歲以上房顫患病率達7.5%。中風是房顫最大的危害之一,15~20%的缺血性中風由房顫引起。非瓣膜病性房顫病人中風發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顫中風發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顫引起的中風后果更為嚴重,致殘率達25%左右,死亡率可達25%。對瓣膜性房顫的病人,57%的心房血栓來源于左心耳,對于非瓣膜房顫的病人,90%的左心房血栓來源于左心耳。
目前臨床上預防陣發性和孤立性房顫引起的缺血性腦卒中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方法是服用抗凝藥物,如華法林,但應用華法林對房顫患者進行抗凝治療具有一定的出血風險,且須要頻繁監測,禁忌癥比較多,臨床應用較為困難;另外華法林還有導致骨質疏松和軟組織壞死的可能。第二種方法是在病人進行外科手術的時候直接切除心耳,這種方法也容易引起其他的后遺癥。第三種方法是通過器械封堵左心耳,可以較好的去除血栓栓塞風險,是解決房顫抗栓治療困境的有效途徑。
封堵左心耳的器械有兩類:其一,通過經皮介入左心耳封堵術,如PLAATO、WATCHMAN、ACP等。另一類,通過開胸或微創方式對左心耳進行封堵,如Atricure等。目前的研究數據顯示,封堵左心耳治療成功率較高,可顯著降低房顫患者腦卒中的發生率。PROTECK-AF研究顯示,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左心耳封堵與華法林同樣有效,隨著觀察時間的增加,左心耳封堵治療已經呈現出優于華法林的趨勢。
目前介入手術使用的輸送裝置主要包括輸送導管、與輸送導管連接的座和推送鋼絲,部分產品有配套的導引器,大部分產品沒有專用的導引器。以上輸送裝置結構簡單可靠,但是此類裝置存在如下局限性:
如圖7所示,釋放鋼絲的直徑與輸送導管相差太大,在釋放和回收過程中空腔給與了釋放鋼絲彎曲的空間,造成釋放和回收過程行程過長或無法推送,不便于單手操作并增加手術風險和時間。
有配套導引器的輸送裝置的輸送器在插入導引器后沒有定位裝置,需要調節輸送器在導引器中的位置來進行釋放前的定位,并且在回撤輸送裝置釋放封堵器的過程中可能造成輸送裝置和導引導管相對位移,使封堵器釋放在導引導管中,造成手術時間延長或者手術失敗。
針對這些缺點,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新的封堵器械的輸送裝置。該輸送裝置輸送安全、可靠、有效、便捷。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有配套導引器的輸送裝置的輸送器在插入導引器后沒有定位裝置,需要調節輸送器在導引器中的位置來進行釋放前的定位,并且在回撤輸送裝置釋放植入物的過程中可能造成輸送器和導引導管相對位移,使植入物釋放在導引導管中,造成手術時間延長或者手術失敗以及釋放鋼絲的直徑與輸送導管相差太大,在釋放和回收過程中空腔給與了釋放鋼絲彎曲的空間,造成釋放和回收過程行程過長或無法推送,不便于單手操作并增加手術風險和時間的技術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輸送裝置,能夠保證輸送器在輸送、釋放和回收植入物時安全、有效、便捷和可重復操作性,同時各部件定位、釋放快速,縮短手術時間,便于單手操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輸送裝置,包括導引器和輸送器,所述輸送器的右端部插入所述導引器,且所述導引器與所述輸送器相卡接。
該輸送裝置的導引器與輸送器相卡接,使輸送器在插入導引器時不需要特意去調節輸送器在導引器中的位置來進行釋放前的定位(因為導引器與輸送器卡接后就自動定位到合適位置了),并且在回撤輸送裝置釋放植入物的過程中輸送器和導引導管不會產生相對位移,能夠避免植入物釋放在導引導管中,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手術成功率。
進一步的,所述輸送器包括推送件和輸送件,且所述推送件的右端部插入所述輸送件。所述推送件與所述輸送件通過鎖緊件固定或分離。在植入物植入過程中需要通過鎖緊件將推送件和輸送件鎖緊,在輸送件回撤過程中,需要將鎖緊件旋開,使輸送件可相對推送件向左移動,以便回撤輸送件,并同時回撤導引器,將植入物釋放。
進一步的,所述導引器包括導引導管以及固接于所述導引導管左端的第一座。所述輸送件包括輸送導管以及固接于所述輸送導管左端的第二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座的左端開有環形凹槽,所述第二座的右端設有與所述環形凹槽相配合的環形凸起,所述導引器與所述輸送器通過所述環形凹槽與所述環形凸起的配合相卡接。所述第一座和第二座的材質均為不銹鋼或者高分子材料。上述卡接方式可以使輸送器和導引器連接之后,第二座可以相對第一座自由旋轉不脫落,并且前后方向上無明顯晃動。
進一步的,所述推送件包括推送桿、固接于所述推送桿左端的第三座以及釋放鋼絲,其中,所述釋放鋼絲貫穿所述第三座、推送桿、第二座以及所述輸送導管形成的空腔。所述推送桿的外徑小于所述輸送導管的內徑,內徑大于所述釋放鋼絲的外徑。所述推送桿的材質為高分子材料或者為高分子和不銹鋼的混合材料。所述推送桿可以填充釋放鋼絲與輸送導管之間的空腔,阻止了輸送裝置在推送和回撤過程中釋放鋼絲和輸送導管的變形,使推送和回撤過程更順利。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輸送過程只要將輸送器和導引器卡緊,不需要調整輸送器位置,縮短了手術時間;通過卡接輸送器與導引器,使輸送裝置在回撤過程中輸送器與導引器之間不會有相對位移,避免了植入物的錯誤釋放;設置推送桿使釋放過程的釋放行程可控,避免了釋放鋼絲在釋放和回撤過程中的彎折情況,并且整個過程可單手進行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導引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的輸送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的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第一座和第二座的右端部(魯爾接頭)卡接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第一座和第二座的右端部(魯爾接頭)卡接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的推送桿的推送、回撤示意圖;
圖7為現有技術中的釋放鋼絲的推送、回撤示意圖。
圖中,
1、導引器;11、導引導管;12、第一座;2、輸送器;21、輸送件;211、輸送導管;212、第二座;2121、環形凸起;22、推送件;221、推送桿;222、第三座;223、釋放鋼絲;3、植入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結構進行詳細解釋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輸送裝置,包括導引器1和輸送器2,所述輸送器2的右端部插入所述導引器1,且所述導引器1與所述輸送器2相卡接。所述輸送器2包括推送件22和輸送件21,且所述推送件22的右端部插入所述輸送件21。所述推送件22與所述輸送件21通過鎖緊件固定或分離。
如圖4和圖5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輸送裝置,所述導引器1包括導引導管11以及固接于所述導引導管11左端的第一座12。所述第一座12為止血閥。所述輸送件21包括輸送導管211以及固接于所述輸送導管211左端的第二座212。所述第一座12的左端開有環形凹槽,所述第二座212的右端設有與所述環形凹槽相配合的環形凸起21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引器(1)和輸送器(2),所述輸送器(2)的右端部插入所述導引器(1),且所述導引器(1)與所述輸送器(2)相卡接;所述輸送器(2)包括推送件(22)和輸送件(21),且所述推送件(22)的右端部插入所述輸送件(21);所述推送件(22)與所述輸送件(21)通過鎖緊件固定或分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引器(1)和輸送器(2),所述輸送器(2)的右端部插入所述導引器(1),且所述導引器(1)與所述輸送器(2)相卡接;
所述輸送器(2)包括推送件(22)和輸送件(21),且所述推送件(22)的右端部插入所述輸送件(21);
所述推送件(22)與所述輸送件(21)通過鎖緊件固定或分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器(1)包括導引導管(11)以及固接于所述導引導管(11)左端的第一座(1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件(21)包括輸送導管(211)以及固接于所述輸送導管(211)左端的第二座(21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12)的左端開有環形凹槽,所述第二座(212)的右端設有與所述環形凹槽相配合的環形凸起(...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森,埃里克·格里斯沃爾德,阮忠,周國磊,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申淇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