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甘蔗切種機,包括:支撐床,其表面間隔設置有多個平行的條形板;甘蔗輸送裝置,其包括轉動軸、鏈條和弧形扣;鋸切裝置,其設置在相鄰條形板之間的間隔處,以將條形板上方的甘蔗切斷;動力機構,其驅動所述甘蔗輸送裝置和鋸切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甘蔗切種機,其設置支撐床、甘蔗輸送裝置、鋸切裝置和動力機構,對甘蔗進行機械切種,提高效率。本發明專利技術設置鏈條對甘蔗進行輸送,且在鏈條上固定有弧形扣,通過弧形扣將甘蔗環扣固定,不需要人工將甘蔗捆綁。本發明專利技術將鋸切裝置中的圓鋸按照一定層次設置,避免多個圓鋸同時工作,降低動力要求和損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用切割機械領域。更具體地說,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甘蔗切種機。
技術介紹
一般甘蔗種長度為30-40cm,傳統甘蔗種的制作是人工直接將1-2.5米長的甘蔗砍斷形成適當的長度。這種傳統的方式效率低,切得的甘蔗種并不均勻。也有使用電動長鋸直接將成捆的甘蔗鋸成小段,這樣的做法雖然能得到較為整齊的甘蔗種,但是需要事先將甘蔗進行特別的捆綁,十分麻煩。因此設計一種自動對甘蔗捆綁和鋸切的設備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本專利技術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甘蔗切種機,其設置支撐床、甘蔗輸送裝置、鋸切裝置和動力機構,對甘蔗進行機械切種,提高效率。本專利技術還有一個目的是設置鏈條對甘蔗進行輸送,且在鏈條上固定有弧形扣,通過弧形扣將甘蔗環扣固定,不需要人工將甘蔗捆綁。本專利技術還有一個目的是將鋸切裝置中的圓鋸按照一定層次設置,避免多個圓鋸同時工作,降低動力要求和損耗。為了實現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甘蔗切種機,其中,包括:支撐床,其表面間隔設置有多個平行的條形板;甘蔗輸送裝置,其包括轉動軸、鏈條和弧形扣,所述鏈條嚙合在轉動軸外周,所述弧形扣首端固定在鏈條上且弧形扣的凹面與鏈條相對應,其中,所述鏈條至少設置兩條,第一鏈條和第二鏈條上對應設置有第一和第二弧形扣,第一和第二鏈條分別設置在所述條形板兩邊的空隙中,第一弧形扣和第二弧形扣的尾端橋接形成一個整體,以共同對條形板上面的甘蔗環扣固定,在所述鏈條轉動時,所述弧形扣將甘蔗往前推送;鋸切裝置,其設置在相鄰條形板之間的間隔處,以將條形板上方的甘蔗切斷;動力機構,其驅動所述甘蔗輸送裝置和鋸切裝置。優選的是,所述的甘蔗切種機中,所述支撐床相對地面成0-45°設置,甘蔗自下而上輸送。優選的是,所述的甘蔗切種機中,所述鋸切裝置包括傳動機構和圓鋸,所述圓鋸設置在所述空隙中且超出所述支撐床的表面,所述圓鋸與傳動機構連接,所述傳動機構和所述動力機構鏈接,以驅動所述圓鋸,其中所述圓鋸至少設置兩個,且至少分兩排設置。優選的是,所述的甘蔗切種機中,所述圓鋸設置有5個,每個圓鋸之間設置成一定的間距,所述圓鋸分3排設置,第1排設置1個圓鋸,第二排設置2個圓鋸,第三排設置2個圓鋸,其中,第一排圓鋸設置在支撐床的中間將甘蔗切成兩段,第二排圓鋸關于第一排圓鋸對稱設置將甘蔗二分為四,第三排圓鋸關于第一排圓鋸對稱設置將甘蔗四分為六。優選的是,所述的甘蔗切種機中,所述圓鋸設置為3個,每個圓鋸之間設置成一定的間距,所述圓鋸分3排設置,每排分別設置1個圓鋸,3個圓鋸呈梯度排列。優選的是,所述的甘蔗切種機中,所述間距為10-50cm。優選的是,所述的甘蔗切種機中,所述支撐床長度為200-300cm,寬度為100-200cm。優選的是,所述的甘蔗切種機中,所述弧形扣的半徑大小為10-70cm。優選的是,所述的甘蔗切種機中,所述轉動軸外周設置有與鏈條嚙合的齒輪。本專利技術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專利技術設置支撐床,在支撐床上平行設置多個條形板,各個條形板之間具有間隔空隙,甘蔗和條形板十字交叉,便于在條形板上滑行,減小摩擦,同時在條形板兩邊的空隙中設置鏈條,在鏈條上設置弧形扣,且弧形扣互相橋接形成一個大的半圓扣,這個半圓扣將條形板上方的甘蔗捆緊,在鏈條運轉時,半圓扣將甘蔗向前推送,不用人工對甘蔗進行捆綁,節省人力,提高效率,最后,在條形板之間的空隙中還設置了鋸切裝置對向前推送的甘蔗進行徑向鋸切,以將甘蔗切斷形成需要的長度,提高了效率。其次,本專利技術的鋸切裝置設置了傳動機構和圓鋸,圓鋸設置在條形板之間的空隙中,圓鋸之間的間隔就是甘蔗種的長度,這些圓鋸呈多層次設置,至少設置為兩排,每一排設置一個或是兩個圓鋸對甘蔗進行鋸切,這樣的設置避免了多個鋸片同時對甘蔗作業,能夠有效減小阻力,減低動力的需求,同時避免弧形扣無法將甘蔗捆綁,提高鋸切時的穩定性,保證甘蔗種的整齊度。最后,本專利技術實現了機械化對甘蔗切種,拋棄了傳統的手工切種方法,提高了生產效率。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專利技術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甘蔗切種機第一種實施例的俯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甘蔗切種機的第一種實施例的左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甘蔗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甘蔗切種機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將甘蔗提前切成小段,然后進行消毒再種植,這樣預先切種的方式能夠將甘蔗種的不良部分去掉,提高成活率。如圖1和2所示,為了實現機械化的甘蔗切種,本專利技術首先設置了支撐床1,支撐床1用于放置甘蔗,將甘蔗往前推送時將甘蔗鋸切,為了減小支撐床1和甘蔗之間的摩擦,同時使支撐床1的結構更加簡化輕盈,將支撐床1的表面間隔設置多個平行的條形板101,這些條形板101表面光滑,且和甘蔗的接觸面積小,因此能夠減小因摩擦損失的動力。成捆的甘蔗放置在支撐床1上,與條形板101十字相交。如圖1、2和3所示,為了推動甘蔗在條形板101上前行,本專利技術設置了甘蔗輸送裝置2,該裝置包括轉動軸201、鏈條202和弧形扣203。其中,轉動軸包括第一轉動軸2011和第二轉動軸2012,第一轉動軸2011橫向設置在支撐床1的第一端,第二轉動軸2012橫向設置在支撐床1的第二端,但是為了方便安裝或是簡化結構也可以將轉動軸201設置在支撐床1的底部或是上部,其目的都是為了帶動鏈條202運轉,第一轉動軸2011和第二轉動軸2012可以任意選擇其一作為主動軸。鏈條202是分別嚙合在第一和第二轉動軸的外周的,轉動軸201的外周設置有和鏈條配合的齒輪,當主動軸轉動時,鏈條202隨之運轉,鏈條202有多個,分別設置在條形板101之間的間隔區域,在本實施例中,條形板101左右兩邊的間隔區域都分別設置有鏈條202。單純的設置鏈條202還不能有效的推動甘蔗前行,必須設置弧形扣203將甘蔗和鏈條202相對固定,弧形扣203優選是一個半圓形的鉤子,弧形扣203首段端固定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甘蔗切種機,其中,包括:支撐床,其表面間隔設置有多個平行的條形板;甘蔗輸送裝置,其包括轉動軸、鏈條和弧形扣,所述鏈條嚙合在轉動軸外周,所述弧形扣首端固定在鏈條上且弧形扣的凹面與鏈條相對應,其中,所述鏈條至少設置兩條,第一鏈條和第二鏈條上對應設置有第一和第二弧形扣,第一和第二鏈條分別設置在所述條形板兩邊的空隙中,第一弧形扣和第二弧形扣的尾端橋接形成一個整體,以共同對條形板上面的甘蔗環扣固定,在所述鏈條轉動時,所述弧形扣將甘蔗往前推送;鋸切裝置,其設置在相鄰條形板之間的間隔處,以將條形板上方的甘蔗切斷;動力機構,其驅動所述甘蔗輸送裝置和鋸切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甘蔗切種機,其中,包括:
支撐床,其表面間隔設置有多個平行的條形板;
甘蔗輸送裝置,其包括轉動軸、鏈條和弧形扣,所述鏈條嚙合在轉動軸
外周,所述弧形扣首端固定在鏈條上且弧形扣的凹面與鏈條相對應,其中,
所述鏈條至少設置兩條,第一鏈條和第二鏈條上對應設置有第一和第二弧形
扣,第一和第二鏈條分別設置在所述條形板兩邊的空隙中,第一弧形扣和第
二弧形扣的尾端橋接形成一個整體,以共同對條形板上面的甘蔗環扣固定,
在所述鏈條轉動時,所述弧形扣將甘蔗往前推送;
鋸切裝置,其設置在相鄰條形板之間的間隔處,以將條形板上方的甘蔗
切斷;
動力機構,其驅動所述甘蔗輸送裝置和鋸切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切種機,其中,所述支撐床相對地面成
0-45°設置,甘蔗自下而上輸送。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切種機,其中,所述鋸切裝置包括傳動機構
和圓鋸,所述圓鋸設置在所述空隙中且超出所述支撐床的表面,所述圓鋸與
傳動機構連接,所述傳動機構和所述動力機構鏈接,以驅動所述圓鋸,其中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藍紅勇,黎鴻,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華浩糖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