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戶設備喚醒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麥克風電路;放大電路;門電路;其中,所述麥克風電路與所述放大電路電性連接,所述門電路與所述放大電路電性連接,所述門電路還與用戶設備的微控制單元的中斷腳電性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通過聲音來喚醒用戶設備,方便了用戶在不方便操作用戶設備時使得用戶設備被喚醒。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用戶設備喚醒
,尤其涉及一種用戶設備喚醒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的用戶設備(例如,手機)喚醒的方式一般是:在接收到來電呼叫時喚醒用戶設備,或者在鬧鐘的預設時間到達時喚醒用戶設備,或者在接收到用戶的按鍵操作時喚醒用戶設備,等等。
在實踐中,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技術問題:
上述傳統的技術方案無法通過聲音來喚醒用戶設備,即,在用戶不方便操作用戶設備時,無法喚醒用戶設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戶設備喚醒裝置,其能通過聲音來喚醒用戶設備。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戶設備喚醒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麥克風電路;放大電路;門電路;其中,所述麥克風電路與所述放大電路電性連接,所述門電路與所述放大電路電性連接,所述門電路還與用戶設備的微控制單元的中斷腳電性連接;所述麥克風電路包括:麥克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其中,所述麥克風、所述第一電容以及所述第二電容均與所述放大電路電性連接;所述放大電路包括:放大器;第三電容;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其中,所述放大器與所述麥克風電路電性連接,所述放大器還與所述第三電容、所述第一電阻以及所述第二電阻電性連接,所述第三電阻與所述第三電容電性連接。
在上述用戶設備喚醒裝置中,所述麥克風電路還包括:第一電源輸入端,所述第一電源輸入端與所述麥克風、所述第一電容、所述第二電容電性連接。
在上述用戶設備喚醒裝置中,所述麥克風電路還包括:第一接地端;第二接地端;其中,所述麥克風與所述第一接地端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電容、所述第二電容均與所述第二接地端電性連接。
在上述用戶設備喚醒裝置中,所述放大電路還包括:第一電源輸入端,所述第一電源輸入端與所述放大器電性連接。
在上述用戶設備喚醒裝置中,所述放大電路包括:第三接地端;第四接地端;第五接地端;其中,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三接地端電性連接,所述放大器與所述第四接地端電性連接,所述第三電阻與所述第五接地端電性連接。
在上述用戶設備喚醒裝置中,所述門電路包括:三極管;第四電阻;其中,所述三極管與所述放大電路以及所述微控制單元的所述中斷腳電性連接,所述第四電阻與所述三極管電性連接。
在上述用戶設備喚醒裝置中,所述門電路還包括:第三電源輸入端,所述第三電源輸入端與所述第四電阻電性連接。
在上述用戶設備喚醒裝置中,所述門電路還包括:第六接地端;其中,所述三極管與所述第六接地端電性連接。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能通過聲音來喚醒用戶設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用戶設備喚醒裝置的框圖;
圖2為圖1中處理模塊的框圖;
圖3為本技術的用戶設備喚醒方法的流程圖;
圖4為圖3中對外部環境聲音信號進行處理,以生成聲音信號處理結果的步驟的流程圖;
圖5為本技術的用戶設備喚醒裝置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式,其中相同的組件符號代表相同的組件。以下的說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技術具體實施例,其不應被視為限制本技術未在此詳述的其它具體實施例。
本技術的用戶設備喚醒裝置和方法可實施于用戶設備中,所述用戶設備可例如為智能手機、隨身聽、數碼相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電子設備。
參考圖1,圖1為本技術的用戶設備喚醒裝置的框圖。
本技術的用戶設備喚醒裝置包括獲取模塊101、判斷模塊103、喚醒模塊104。
所述獲取模塊101用于獲取外部環境聲音信號,其中,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為用戶設備的外部環境的聲音的信號。具體地,所述獲取模塊101用于通過所述用戶設備的麥克風來獲取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即,所述獲取模塊101用于從所述麥克風接收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
所述判斷模塊103用于判斷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所對應的音量是否大于預定閾值,并生成判斷結果。
所述喚醒模塊104用于在所述判斷結果為所述音量大于所述預定閾值的情況下,喚醒所述用戶設備。具體地,所述喚醒模塊104用于在所述判斷結果為所述音量大于所述預定閾值的情況下,觸發所述用戶設備從睡眠狀態變更為工作狀態。
在本技術的用戶設備喚醒裝置中,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為模擬信號或數字信號。
在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為模擬信號的情況下,所述獲取模塊101可例如為硅MIC(Microphone,麥克風)和駐極體MIC,所述獲取模塊101用于采集所述用戶設備的所述外部環境的聲音,并生成信號類型為所述模擬信號的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所述裝置還包括處理模塊102。
所述處理模塊102用于對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進行處理,以生成聲音信號處理結果。
所述判斷模塊103用于根據所述聲音信號處理結果判斷所述音量是否大于所述預定閾值,并生成所述判斷結果。
參考圖2,圖2為圖1中處理模塊102的框圖。
在本技術的用戶設備喚醒裝置中,所述處理模塊102包括第一處理模塊1021、第二處理模塊1022、第三處理模塊1023。
所述第一處理模塊1021用于對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進行放大處理,以生成第一處理信號。具體地,所述第一處理模塊1021可例如為放大電路,所述放大電路用于對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進行放大,以生成所述第一處理信號。
所述第二處理模塊1022用于對所述第一處理信號進行直流分量濾除處理,以生成第二處理信號。具體地,所述第二處理模塊1022可例如為隔直電路,所述隔直電路用于濾除所述第一處理信號中的直流分量,以生成所述第二處理信號。所述第二處理模塊1022可以集成于所述第一處理模塊1021中,即,所述第一處理模塊1021用于對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并濾除直流分量,以生成所述第二處理信號。
所述第三處理模塊1023用于將所述第二處理信號進行高低電平信號轉換,以生成第三處理信號。具體地,所述第三處理模塊1023可例如為門電路,所述門電路用于將所述外部第二處理信號轉換成所述第三處理信號。
其中,所述第三處理信號與所述聲音信號處理結果對應。
所述第三處理信號(即,所述聲音信號處理結果)作為中斷源輸入到所述用戶設備的控制器,用于喚醒所述用戶設備。
在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為數字信號的情況下,所述獲取模塊101可例如為數字MIC,所述獲取模塊101用于采集所述用戶設備的所述外部環境的聲音,并生成信號類型為所述數字信號的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或者將所述外部環境的聲音轉化為數字信號。
參考圖3,圖3為本技術的用戶設備喚醒方法的流程圖。
本技術的用戶設備喚醒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所述獲取模塊101獲取外部環境聲音信號,其中,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為用戶設備的外部環境的聲音的信號。具體地,所述獲取模塊101通過所述用戶設備的麥克風來獲取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即,所述獲取模塊101從所述麥克風接收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
B、所述判斷模塊103判斷所述外部環境聲音信號所對應的音量是否大于預定閾值,并生成判斷結果。
C、所述喚醒模塊104在所述判斷結果為所述音量大于所述預定閾值的情況下,喚醒所述用戶設備。具體地,所述喚醒模塊104在所述判斷結果為所述音量大于所述預定閾值的情況下,觸發所述用戶設備從睡眠狀態變更為工作狀態。
本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戶設備喚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麥克風電路;放大電路;門電路;其中,所述麥克風電路與所述放大電路電性連接,所述門電路與所述放大電路電性連接,所述門電路還與用戶設備的微控制單元的中斷腳電性連接;所述麥克風電路包括:麥克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其中,所述麥克風、所述第一電容以及所述第二電容均與所述放大電路電性連接;所述放大電路包括:放大器;第三電容;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其中,所述放大器與所述麥克風電路電性連接,所述放大器還與所述第三電容、所述第一電阻以及所述第二電阻電性連接,所述第三電阻與所述第三電容電性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戶設備喚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麥克風電路;
放大電路;
門電路;
其中,所述麥克風電路與所述放大電路電性連接,所述門電路與所述放大電路電性連接,所述門電路還與用戶設備的微控制單元的中斷腳電性連接;
所述麥克風電路包括:
麥克風;
第一電容;
第二電容;
其中,所述麥克風、所述第一電容以及所述第二電容均與所述放大電路電性連接;
所述放大電路包括:
放大器;
第三電容;
第一電阻;
第二電阻;
第三電阻;
其中,所述放大器與所述麥克風電路電性連接,所述放大器還與所述第三電容、所述第一電阻以及所述第二電阻電性連接,所述第三電阻與所述第三電容電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戶設備喚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麥克風電路還包括:
第一電源輸入端,所述第一電源輸入端與所述麥克風、所述第一電容、所述第二電容電性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戶設備喚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麥克風電路還包括:
第一接地端;
第二接地端;
其中,所述麥克風與所述第一接地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武小勇,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