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屏幕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新型背光模組,包括反射片和LCD顯示屏,所述反射片上依次設置有量子玻璃導光板、擴散片一、復合膜一、復合膜二和擴散片二;所述擴散片二位于LCD顯示屏下方;所述量子玻璃導光板側邊貼設有LED燈條;所述量子玻璃導光板包括一體成型的量子管和玻璃導光板,所述量子管位于所述玻璃導光板內部的入光側;所述玻璃導光板包括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具有光源入射面、反光面以及光源輸出面,所述光源入射面為透光面,反光面以及光源輸出面均為防眩面,反光面上設置有透明反光點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能、超薄、結構簡單,光投射效率更高、不會変形的背光模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屏幕顯示
,具體指一種新型背光模組。
技術介紹
液晶顯示是被動發光元件,顯示屏本身并不發光,而是由其背后的背光系統照亮的;背光源和液晶顯示屏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液晶顯示模塊。傳統的背光源模組一般包括光源、反射板、導光板、擴散膜和棱鏡膜等若干組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PMMA(俗稱壓克力)透明導光板,將由冷陰極熒光管(CCFL)發出的線光源純色白光,從透明板端面導入并擴散到整個板面,當光照射到導光板背面印刷的反光點時發生垂直反射,從與光源入射面埀直的板面(工作面)向前射出。但是亞克力導光板受熱受潮后均會伸縮膨脹,容易變形,導致將安裝在導光板側邊的LED燈擠壞;并且圧克力導光板越薄越大受熱受潮后越容易變形,而且越薄越大在運輸、安裝、使用過程中越容易変形斷裂受損。同時組成背光源的反光膜、PMMA導光扳、擴散膜、聚光膜之間都有造成光損失的間隔空氣層存在,光學膜層越多整體透光率也會相應降低,這些缺陷都造成了現有背光模組光損失大,甚至有些摸組光損達到了70%以上,加大了耗電量去提升線光源、點光源的亮度,而耗電量的增加也會直接影響手機、平板電腦的待機時間。同時由于壓克力導光板不容易固定,現有反光面光線容易泄露,要在背光模組上加上全封閉的金屬固定外罩。因此,隨著液晶顯示屏向超薄超大發展,亟待開發出更加節能、超薄、結構簡單,光投射效率更高、不會変形的液晶屏背光板。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能、超薄、結構簡單,光投射效率更高、不會変形的背光模組。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新型背光模組,包括反射片和LCD顯示屏,所述反射片上依次設置有量子玻璃導光板、擴散片一、復合膜一、復合膜二和擴散片二;所述擴散片二位于LCD顯示屏下方;所述量子玻璃導光板側邊貼設有LED燈條;所述量子玻璃導光板包括一體成型的量子管和玻璃導光板,所述量子管位于所述玻璃導光板內部的入光側;所述玻璃導光板包括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具有光源入射面、反光面以及光源輸出面,所述光源入射面為透光面,反光面以及光源輸出面均為防眩面,反光面上設置有透明反光點陣。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LED燈條的外側貼設有導熱條。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反光點陣上的反光點由光源入射面一側開始逐漸增大。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光源輸出面下方貼附有聚光棱鏡膜。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除光源輸出面以及光源入射面之外其他面上印刷有反光油墨。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量子管的下部固定在所述玻璃導光板內部入光側的表面上。本技術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從光源入射面投射進來的光線只能夾在反光面以及光源輸出面之間的光通道并經由白色陣列式反光點反復折射、反射并從光源輸出面輸出,比起在亞克力導光板上印刷反光點再在背后襯墊反光膜并在前面襯墊擴散膜、聚光膜、保護膜,再罩上一層金屬外罩的傳統背光摸組,單片導光板不但光損耗極少,而且用一片玻璃導光板取代了由多種光學元件組成的背光模組,減少了多層膜料造成的透過率低,光損耗大的問題,減薄了厚度,減輕了重量,降低了耗電量,提高了亮度,比壓克力導光板更耐高溫、不容易變形;通過將量子管與導光板一體成型,降低了生產和組裝成本,而且由于量子管可以通過玻璃導光板散熱,因此大大降低量子管的溫升,提高量子管的壽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量子玻璃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玻璃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4是本技術玻璃導光板的反光面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含義:1-反射片;2-LCD顯示屏;3-量子玻璃導光板;31-量子管;32-玻璃導光板;321-玻璃基板;322-光源入射面;323-反光面;324-光源輸出面;325-反光點陣;326-聚光棱鏡膜;327-反光點;4-擴散片一;5-復合膜一;6-復合膜二;7-擴散片二;8-LED燈條;9-導熱條。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圖2所示,一種新型背光模組,包括反射片1和LCD顯示屏2,所述反射片1上依次設置有量子玻璃導光板3、擴散片一4、復合膜一5、復合膜二6和擴散片二7;所述擴散片二7位于LCD顯示屏2下方;所述量子玻璃導光板3側邊貼設有LED燈條8;所述量子玻璃導光板3包括一體成型的量子管31和玻璃導光板32,所述量子管31位于所述玻璃導光板32內部的入光側,本實施例中,所述量子管31的下部固定在所述玻璃導光板32內部入光側的表面上,所述量子管31與所述LED燈體的LED相對設置,通過將量子管31與玻璃導光板32一體成型,具體的,所述量子管31的下部固定在所述玻璃導光板32內部入光側的表面上。所述量子管31固定在玻璃導光板32的表面上,因此其發出的熱量可以通過玻璃導光板32發出,有利于量子管31的散熱,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量子管31的溫升,提高量子管31的壽命。所述LED燈條8的外側貼設有導熱條9,方便對LED燈條8進行導熱,避免LED燈條8過熱影響使用壽命。所述量子玻璃導光板3在制造時,將量子管31和玻璃導光板32一次成型制造。由于量子管31和玻璃導光板32是一次成型制造出的,因此工藝簡單,節約了量子管31開模和量子管31和玻璃導光板32組裝的費用,并且制造效率高,報廢率低,而且其上沒有裂縫,具有更好的抗壓性能,運輸方便。所述玻璃導光板32內表面還設置有激發藍光的量子點粉體,具體的,所述量子點粉體是由一種半導體材料所制成;量子點粉體為球體納米粒子,粒徑分布范圍5-20nm。參見圖3、圖4所示,所述玻璃導光板32包括玻璃基板321,所述玻璃基板321具有光源入射面322、反光面323以及光源輸出面324,所述光源入射面322為透光面,反光面323以及光源輸出面324均為防眩面,反光面323上設置有透明反光點陣325,所述反光點陣325上的反光點327由光源入射面322一側開始逐漸增大;所述光源輸出面324下方貼附有聚光棱鏡膜326;本實施例中,除光源輸出面324以及光源入射面322之外其他面上印刷有反光油墨,反光面323以及光源輸出面324均為表面凹凸不平的漫反射面,從光源入射面322投射進來的光線只能夾在兩個漫反射面之間的光通道并經由白色陣列式反光點327反復折射、反射并從光源輸出面324輸出,比起在亞克力導光板上印刷反光點3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片和LCD顯示屏,所述反射片上依次設置有量子玻璃導光板、擴散片一、復合膜一、復合膜二和擴散片二;所述擴散片二位于LCD顯示屏下方;所述量子玻璃導光板側邊貼設有LED燈條;所述量子玻璃導光板包括一體成型的量子管和玻璃導光板,所述量子管位于所述玻璃導光板內部的入光側;所述玻璃導光板包括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具有光源入射面、反光面以及光源輸出面,所述光源入射面為透光面,反光面以及光源輸出面均為防眩面,反光面上設置有透明反光點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片和LCD顯示屏,所述反射
片上依次設置有量子玻璃導光板、擴散片一、復合膜一、復合膜二和擴散片二;
所述擴散片二位于LCD顯示屏下方;所述量子玻璃導光板側邊貼設有LED燈條;
所述量子玻璃導光板包括一體成型的量子管和玻璃導光板,所述量子管位于所
述玻璃導光板內部的入光側;所述玻璃導光板包括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具
有光源入射面、反光面以及光源輸出面,所述光源入射面為透光面,反光面以
及光源輸出面均為防眩面,反光面上設置有透明反光點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玉榮,李宏承,
申請(專利權)人:中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