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車載的便攜式定位定向儀的本體結構,包括本體,本體為一個立方體,頂面與前端面相交處為一傾斜面;傾斜面向本體的前端傾斜;本體的內部中空,形成空腔;本體從右側面、頂面、后端面向本體中心延伸的腔體內分別設置有與右側面平行的一號陀螺安裝板、與頂面平行的二號陀螺安裝板、與后端面平行的三號陀螺安裝板;本體的傾斜面形成的空腔內安裝有人機交互模塊的面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有組件都具有獨立的安裝腔,有利于改善便攜式定位定向儀的電磁兼容性和提高內部溫度場分布的均勻性,具有拆卸、裝配方便、組件更換快捷的優勢,因而具有較低的維護費用;另外,接口模塊具有易于實現配置升級、散熱好的優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定位定向儀的本體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車載的便攜式定位定向儀的本體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車載定位定向系統有平臺式慣性測量系統、航向保持機構加里程計、捷聯慣導系統、捷聯慣導加其它信息源(例如GPS、里程計、地理信息等)的組合導航系統等幾類方案。基于光纖陀螺儀的捷聯慣性導航系統具有體積小、價格低、重量輕、可靠性高等一系列的優點,將在諸多應用領域逐漸取代平臺式慣性導航系統,是近年來慣性技術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但目前的便攜式定位定向儀的本體安裝結構基本為一體化結構,沒有充分考慮定位定向儀各組成組件之間的電磁兼容性和內部溫度的變化;此外,由于其密封性較強,拆卸和裝配都比較麻煩,后期的維護費用比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車載的便攜式定位定向儀的本體結構。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車載的便攜式定位定向儀的本體結構,包括本體,本體為一個立方體,頂面與前端面相交處為一傾斜面;傾斜面向本體的前端傾斜;本體的內部中空,形成空腔;本體從右側面、頂面、后端面向本體中心延伸的腔體內分別設置有與右側面平行的一號陀螺安裝板、與頂面平行的二號陀螺安裝板、與后端面平行的三號陀螺安裝板;本體的傾斜面形成的空腔內安裝有人機交互模塊的面板;本體的左側面開設有左窗口;左窗口向本體中心延伸形成的解算板安裝腔內設置有解算板安裝板;解算板安裝板上固定有解算板;本體的前端面向本體中心延伸的空腔內設置有電源接口模塊安裝板;本體的底板上開設有底板窗口;底板窗口向本體中心延伸的加表模塊安裝腔內設置有加表模塊安裝板;一號陀螺安裝板、二號陀螺安裝板、三號陀螺安裝板上分別安裝有一號陀螺、二號陀螺和三號陀螺;一號陀螺、二號陀螺和三號陀螺的輸入信號線均與解算板相連接;解算板的輸入信號線與電源接口模塊安裝板上安裝的電源接口模塊相連接;電源接口模塊通過數據線與人機交互模塊的面板相連接。一號陀螺安裝板到右側面的距離、二號陀螺安裝板到頂面的距離、三號陀螺安裝板到后端面的距離相等。加表模塊安裝腔內設置有一號安裝基準面和二號安裝基準面;一號安裝基準面與加表模塊安裝腔的內表面貼合;一號基準面的頂面高度低于加表安裝腔的上表面;二號安裝基準面設置在一號安裝基準面一側的內表面上,為兩條相互平行的凹槽;一號基準面的頂面上和二號基準面上均設置有定位孔。一號陀螺安裝板、二號陀螺安裝板、三號陀螺安裝板、解算板安裝板上均設置有過線孔。電源接口模塊安裝板與本體中心之間設置有減重腔。底板的下表面上設置有安裝凸臺;安裝凸臺設置在底板的四個角處,沿著底板向外側延伸;安裝凸臺上開設有安裝孔。安裝凸臺的兩側設置有支撐板。本技術的結構設計使得所有組件都具有獨立的安裝腔,有利于改善便攜式定位定向儀的電磁兼容性和提高內部溫度場分布的均勻性,具有拆卸、裝配方便、組件更換快捷的優勢,因而具有較低的維護費用;另外,接口模塊化設計具有易于實現配置升級、散熱好的優勢,同時也可以實現對定位定向儀本體的密封,具有操作簡便的優勢。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背面視圖。圖3為圖1的底面視圖。圖中:1、頂面;2、前端面;3、傾斜面;4、右側面;5、后端面;6、一號陀螺安裝板;7、二號陀螺安裝板;8、三號陀螺安裝板;9、左側面;10、解算板安裝板;11、底板;12、加表模塊安裝腔;13、一號安裝基準面;14、二號安裝基準面;15、減重腔;16、電源接口模塊安裝板;17、安裝凸臺;18、安裝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圖3所示,本技術包括本體,本體為一個立方體,頂面1與前端面2相交處為一傾斜面3;傾斜面3向本體的前端傾斜;本體的內部中空,形成空腔;本體從右側面4、頂面1、后端面5向本體中心延伸的腔體內分別設置有與右側面4平行的一號陀螺安裝板6、與頂面1平行的二號陀螺安裝板7、與后端面5平行的三號陀螺安裝板8;其中,一號陀螺安裝板6到右側面的距離、二號陀螺安裝板7到頂面的距離、三號陀螺安裝板8到后端面的距離相等。本實用新型的三個陀螺安裝板用于固定測量三維空間中載體的轉動角速率信息的三個單表光纖陀螺。本體的傾斜面3形成的空腔內安裝有人機交互模塊的面板;本體的左側面9開設有左窗口;左窗口向本體中心延伸形成的解算板安裝腔內設置有解算板安裝板10;解算板安裝板10上固定有解算板;本體的前端面2向本體中心延伸的空腔內設置有電源接口模塊安裝板16;本體的底板11上開設有底板窗口;底板窗口向本體中心延伸的加表模塊安裝腔12內設置有加表模塊安裝板;一號陀螺安裝板6、二號陀螺安裝板7、三號陀螺安裝板8上分別安裝有一號陀螺、二號陀螺和三號陀螺;一號陀螺、二號陀螺和三號陀螺的輸入信號線均與解算板相連接;解算板的輸入信號線與電源接口模塊安裝板16上安裝的電源接口模塊相連接;電源接口模塊通過數據線與人機交互模塊的面板相連接。因此在一號陀螺安裝板6、二號陀螺安裝板7、三號陀螺安裝板8、解算板安裝板10上均設置有相對應的過線孔,方便數據線的連接。本技術可以通過人機交互模塊實現對定位定向儀的調整和控制。電源接口模塊和外部設備之間通過對外接插件連接,對外接插件固定在電源接口模塊的前面板上。為了實現加表模塊定位安裝與基準傳遞,加表模塊安裝腔12內設置有一號安裝基準面13和二號安裝基準面14;一號安裝基準面13與加表模塊安裝腔12的內表面貼合;一號基準面13的頂面高度低于加表安裝腔12的上表面;二號安裝基準面14設置在一號安裝基準面13一側的內表面上,為兩條相互平行的凹槽;一號基準面13的頂面上和二號基準面14上均設置有定位孔,便于加表模塊的安裝。電源接口模塊安裝板與本體中心之間設置有減重腔15,減重腔15的設計,實現了定位定向儀的便攜特性。底板11的下表面上設置有安裝凸臺17;安裝凸臺17設置在底板的四個角處,沿著底板11向外側延伸;安裝凸臺17上開設有安裝孔18。安裝凸臺17和安裝孔18用于定位定向儀在載體上的安裝,并保證安裝基準傳遞的要求。安裝凸臺17的兩側設置有支撐板,安裝更加穩固。本技術采用光纖陀螺和加速度表構成捷聯慣導系統,在設計本體結構時需考慮體積、重量、成本及模塊化設計等方面。因此本技術的本體結構采用立體框架式結構,具有重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車載的便攜式定位定向儀的本體結構,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為一個立方體,頂面(1)與前端面(2)相交處為一傾斜面(3);所述傾斜面(3)向本體的前端傾斜;所述本體的內部中空,形成空腔;所述本體從右側面(4)、頂面(1)、后端面(5)向本體中心延伸的腔體內分別設置有與右側面(4)平行的一號陀螺安裝板(6)、與頂面(1)平行的二號陀螺安裝板(7)、與后端面(5)平行的三號陀螺安裝板(8);所述本體的傾斜面(3)形成的空腔內安裝有人機交互模塊的面板;所述本體的左側面(9)開設有左窗口;所述左窗口向本體中心延伸形成的解算板安裝腔內設置有解算板安裝板(10);解算板安裝板(10)上固定有解算板;所述本體的前端面(2)向本體中心延伸的空腔內設置有電源接口模塊安裝板(16);所述本體的底板(11)上開設有底板窗口;所述底板窗口向本體中心延伸的加表模塊安裝腔(12)內設置有加表模塊安裝板;所述一號陀螺安裝板(6)、二號陀螺安裝板(7)、三號陀螺安裝板(8)上分別安裝有一號陀螺、二號陀螺和三號陀螺;所述一號陀螺、二號陀螺和三號陀螺的輸入信號線均與解算板相連接;所述解算板的輸入信號線與電源接口模塊安裝板(16)上安裝的電源接口模塊相連接;所述電源接口模塊通過數據線與人機交互模塊的面板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車載的便攜式定位定向儀的本體結構,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為一個立方體,頂面(1)與前端面(2)相交處為一傾斜面(3);所述傾斜面(3)向本體的前端傾斜;所述本體的內部中空,形成空腔;所述本體從右側面(4)、頂面(1)、后端面(5)向本體中心延伸的腔體內分別設置有與右側面(4)平行的一號陀螺安裝板(6)、與頂面(1)平行的二號陀螺安裝板(7)、與后端面(5)平行的三號陀螺安裝板(8);所述本體的傾斜面(3)形成的空腔內安裝有人機交互模塊的面板;
所述本體的左側面(9)開設有左窗口;所述左窗口向本體中心延伸形成的解算板安裝腔內設置有解算板安裝板(10);解算板安裝板(10)上固定有解算板;所述本體的前端面(2)向本體中心延伸的空腔內設置有電源接口模塊安裝板(16);所述本體的底板(11)上開設有底板窗口;所述底板窗口向本體中心延伸的加表模塊安裝腔(12)內設置有加表模塊安裝板;
所述一號陀螺安裝板(6)、二號陀螺安裝板(7)、三號陀螺安裝板(8)上分別安裝有一號陀螺、二號陀螺和三號陀螺;所述一號陀螺、二號陀螺和三號陀螺的輸入信號線均與解算板相連接;所述解算板的輸入信號線與電源接口模塊安裝板(16)上安裝的電源接口模塊相連接;所述電源接口模塊通過數據線與人機交互模塊的面板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車載的便攜式定位定向儀的本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號陀螺安裝板(6)到右側面的距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強,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天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