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恒溫恒壓水箱,包括箱體(1)和蓋體(2),箱體(1)一側下部設有進水口(3)、另一側中部設有出水口(4)、上部設有溢流口(5),進水口(3)上設第一溫控開關(6),出水口(4)上設第二溫控開關(7),箱體(1)內下部設有電加熱器(8),電加熱器(8)上方設有攪拌葉輪(9),箱體(1)內設有溫度傳感器(11)和液位傳感器(12),箱體(1)外設有驅動攪拌葉輪(9)的電機(10),蓋體(2)上設有控制器(13),第一溫控開關(6)、第二溫控開關(7)、電加熱器(8)、電機(10)、溫度傳感器(11)和液位傳感器(12)與控制器(13)相連。該水箱能夠自動提供穩定的恒溫恒壓水環境。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加熱裝置
,涉及一種加熱用水箱,具體涉及一種加熱用恒溫恒壓水箱。
技術介紹
在藥品研發和生產企業中,往往需要用到水浴進行加熱,并且需要控制水溫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以保證加熱的質量。此外,為了保證被加熱的物體的穩定性,往往需要加熱水箱中的水保持壓力恒定。因此,就需要用到恒溫恒壓水箱。
但是,在現有技術中,加熱水箱往往不能提供穩定的恒溫水環境,水溫總是處于變化過程中,無法滿足某些實驗或者生產的需求。同時,現有的加熱水箱難以實現水溫的自動控制,需要人為控制水溫,導致容易出現偏差。再者,現有的加熱水箱無法提供恒壓的水環境,隨著水溫的變化,由于熱脹冷縮的原因,箱內的水環境的壓力往往會跟隨變化。
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缺陷,迫切需要研制一種新型的恒溫恒壓水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恒溫恒壓水箱,該恒溫恒壓水箱能夠自動提供穩定的恒溫恒壓水環境。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恒溫恒壓水箱,其包括箱體和與所述箱體相配合的蓋體,其特征是,所述箱體的一側的下部設置有進水口、另一側的中部設置有出水口、另一側的上部設置有溢流口,所述進水口上設置有第一溫控開關,所述出水口上設置有第二溫控開關,所述箱體內的下部設置有電加熱器,所述電加熱器上方設置有攪拌葉輪,所述箱體內還設置有位于所述電加熱器與所述攪拌葉輪之間的溫度傳感器以及位于其內壁上的液位傳感器,所述箱體的外側設置有電機,所述攪拌葉輪由所述電機驅動,所述蓋體上設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溫控開關、第二溫控開關、電加熱器、電機、溫度傳感器和液位傳感器都與所述控制器相連。
進一步地,其中,所述箱體和蓋體都由不銹鋼制成且外壁套設有保溫材料。
與現有的加熱水箱相比,本技術的恒溫恒壓水箱具有如下有益技術效果:
1、在溫度降低時,能啟動電加熱器對箱體內的水進行加熱,在溫度過高時,能通過排出熱水引入冷水而對箱體內的水進行降溫,從而能提供恒溫水環境。
2、由于溢流口和液位傳感器的存在,使得水箱內的水深能保持恒定,從而提供恒壓環境,不會因為水溫的不同以及進出水的不平衡而導致壓力的變化。
3、通過攪拌葉輪,能夠使箱體內的低溫水和高溫水快速、有效地混合,從而使箱體內水的溫度快速達到均勻、一致。
4、其整個溫度控制過程和壓力控制過程由控制器自動實現,無需人工參與,自動化程度高,誤差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技術的恒溫恒壓水箱的縱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實施例的內容不作為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的限制。
圖1示出了本技術的恒溫恒壓水箱的縱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參見圖1,本技術的恒溫恒壓水箱包括箱體1和與所述箱體1相配合的蓋體2。優選地,所述箱體1和蓋體2都由不銹鋼制成。并且,更優選地,所述箱體1和蓋體2的外壁上都設置有保溫層,以減少熱量的散發。
所述箱體1的一側的下部設置有進水口3、另一側的中部設置有出水口4、另一側的上部設置有溢流口5。通過所述進水口3,能夠將冷水輸入到所述箱體1內,以給所述箱體1內的水降溫。通過所述出水口4,能夠將所述箱體1內的熱水排出,以實現所述箱體1內的水量的平衡。通過所述溢流口5,能夠將所述水箱1內的多余的水排出,從而維持所述水箱1內的水位保持恒定,從而提供恒壓環境。
在本技術中,所述進水口3上設置有第一溫控開關6。通過所述第一溫控開關6,能夠控制所述進水口3的打開和關閉。所述出水口4上設置有第二溫控開關7。通過所述第二溫控開關7,能夠控制所述出水口4的打開和關系。
所述箱體1內的下部設置有電加熱器8。所述電加熱器8能夠產生熱量,從而對所述箱體1內的水進行加熱。在本技術中,優選地,所述電加熱器8包括多個水平平行設置的電加熱絲。
所述電加熱器8上方設置有攪拌葉輪9。所述箱體1的外側設置有電機10。所述攪拌葉輪9由所述電機10驅動。這樣,所述攪拌葉輪9能夠在所述電機10的驅動下而轉動,從而促進所述箱體1內的水的混合,進而使得所述箱體1內水的溫度快速達到均勻、一致。
所述箱體1內還設置有位于所述電加熱器8和所述攪拌葉輪9之間的溫度傳感器11。所述溫度傳感器11能夠探測所述箱體1內的水的溫度。
所述箱體1的內壁上還設置有液位傳感器12。通過所述液位傳感器12,能夠探測所述箱體1內的液位。這樣,當所述箱體1內的液位降低時,可以打開所述進水口3,從而給其進行加水,以保證所述箱體1內的水位恒定,從而保證恒壓。
所述蓋體2上設置有控制器13。所述第一溫控開關6、第二溫控開關7、電加熱器8、電機10、溫度傳感器11和液位傳感器12都與所述控制器13相連。這樣,所述控制器13能夠根據所述溫度傳感器11探測的溫度和所述液位傳感器12探測的液位深度自動控制所述第一溫控開關6、第二溫控開關7、電加熱器8和電機10的啟動。
在本技術的恒溫恒壓水箱中,如果所述溫度傳感器11探測到所述箱體1內的水的溫度正好滿足要求,則所述控制器13控制所述第一溫控開關4和第二溫控開關5關閉,以既不向所述箱體1內輸入冷水,也不將所述水箱1內的熱水排出。同時,所述控制器14控制所述電加熱器8和電機10不啟動,以不給所述箱體1內的水加熱,也不攪拌所述箱體1內的水。
如果所述溫度傳感器11探測到所述箱體1內的水的溫度低于所要求的溫度,則所述控制器13控制所述第一溫控開關6和第二溫控開關7關閉,以既不向所述箱體1內輸入冷水,也不將所述水箱1內的熱水排出。同時,所述控制器13控制所述電加熱器8和電機10啟動,以通過所述電加熱器8給所述箱體1內的水加熱,并通過所述攪拌葉輪9攪拌所述箱體1內的水,使得所述箱體1內的水迅速混合,以使水溫快速達到均勻、一致。當所述溫度傳感器11探測到所述箱體1內的水的溫度正好滿足要求時,則所述控制器13控制所述電加熱器8和電機10停止。
如果所述溫度傳感器11探測到所述箱體1內的水的溫度高于所要求的溫度,則所述控制器13控制所述第一溫控開關6和第二溫控開關7打開,以通過所述進水口3向所述箱體1內輸入冷水,并通過所述出水口4將所述水箱1內的熱水排出。同時,所述控制器13控制所述電加熱器8不啟動,以不給所述箱體1內的水加熱。并且,所述控制器13控制所述電機10啟動,以通過所述攪拌葉輪9攪拌所述箱體1內的水,使得所述箱體1內的水迅速混合,以使水溫快速達到均勻、一致。當所述溫度傳感器11探測到所述箱體1內的水的溫度正好滿足要求時,則所述控制器13控制所述第一溫度開關6和第二溫度開關7關閉,并控制所述電機10停止。
當所述水箱1內的水位增加時,多余的水通過所述溢流口5流出,保持恒定水位和恒壓。當由于溫度降低或者排水過多時,通過所述液位傳感器12探測到水位較低時,所述控制器13控制所述第一溫度開口6打開以補充水,直到液位滿足要求。當然,如果由于冷水的補充而導致箱體1內的溫度降低,則會打開所述電加熱器8和攪拌葉輪9工作。
本技術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技術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恒溫恒壓水箱,其包括箱體(1)和與所述箱體(1)相配合的蓋體(2),其特征是,所述箱體(1)的一側的下部設置有進水口(3)、另一側的中部設置有出水口(4)、另一側的上部設置有溢流口(5),所述進水口(3)上設置有第一溫控開關(6),所述出水口(4)上設置有第二溫控開關(7),所述箱體(1)內的下部設置有電加熱器(8),所述電加熱器(8)上方設置有攪拌葉輪(9),所述箱體(1)內還設置有位于所述電加熱器(8)與所述攪拌葉輪(9)之間的溫度傳感器(11)以及位于其內壁上的液位傳感器(12),所述箱體(1)的外側設置有電機(10),所述攪拌葉輪(9)由所述電機(10)驅動,所述蓋體(2)上設置有控制器(13),所述第一溫控開關(6)、第二溫控開關(7)、電加熱器(8)、電機(10)、溫度傳感器(11)和液位傳感器(12)都與所述控制器(13)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恒溫恒壓水箱,其包括箱體(1)和與所述箱體(1)相配合的蓋體(2),其特征是,所述箱體(1)的一側的下部設置有進水口(3)、另一側的中部設置有出水口(4)、另一側的上部設置有溢流口(5),所述進水口(3)上設置有第一溫控開關(6),所述出水口(4)上設置有第二溫控開關(7),所述箱體(1)內的下部設置有電加熱器(8),所述電加熱器(8)上方設置有攪拌葉輪(9),所述箱體(1)內還設置有位于所述電加熱器(8)與所述攪拌葉輪(9)之間的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曉輝,莊慶華,徐運,丁先駿,張甲波,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伊普諾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