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鐵路施工來車報警裝置,該裝置由列車來車監測盒、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列車來車監測盒包括2個光電傳感器、控制器、無線收發電臺和太陽能混合供電模塊,控制器分別與2個光電傳感器連接,無線收發電臺和太陽能混合供電模塊分別與控制器連接,2個光電傳感器設置在鐵路軌道邊,并與鐵路軌道的距離相等,2個光電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1.5~2.5m,控制器用于判斷是否有來車及來車的行進方向,無線收發電臺用于與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通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裝置能夠自動檢測列車通過信息并通過無線信號傳送至施工點處,實現來車報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鐵路報警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鐵路施工來車報警裝置。
技術介紹
鐵路是交通運輸的大動脈,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全是鐵路運輸的生命線。為了保證鐵路的安全暢通,鐵路工務和電務等部門必須經常對鐵路線路通信和信號等設備進行維修,工程施工經常在行車密度大,速度快的既有線路施工,為了保障施工的進度,需要在行車間隙作業,對鐵路施工人員的安全也構成了更大的威脅。由于防護區間的位置,以及氣候、環境等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以及按照當前列車的運行速度,要求離施工點3公里有列車到來,就應該通知施工人員及施工器械下線避讓。長期以來普遍使用人工值守預警的方法,費時費力,浪費人力。近年來也出現過一些自動預警裝置,但相對于鐵路沿線周邊復雜的環境,其適用性受到一定限制。尋求一種切實可行的預警方案,較好地解決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對列車的安全運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我國現階段列車接近預警的主要方法有人工區間段預警系統、有線預警系統、軌道電路式報警器、無線預警系統。德國、日本利用視頻技術進行道口預警與防護的方式。歐洲一些國家正在開發研究一種將列車自動控制(ATC)、列車自動防護(ATP)、機車信號技術、無線電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完整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但就目前研究程度而言,測試儀器的研究與開發還不太完備,系統的穩定性及可靠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鐵路施工來車報警裝置,能夠自動檢測列車通過信息并通過無線信號傳送至施工點處,實現來車報警。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鐵路施工來車報警裝置,該裝置由列車來車監測盒、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列車來車監測盒包括2個光電傳感器、控制器、無線收發電臺和太陽能混合供電模塊(由太陽能發電裝置和蓄電池組成),控制器上設置2個光電傳感器接口,分別與2個光電傳感器連接,無線收發電臺和太陽能混合供電模塊分別與控制器連接,2個光電傳感器設置在鐵路軌道邊,并與鐵路軌道的距離相等,2個光電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1.5?2.5m,控制器用于判斷是否有來車及來車的行進方向(包括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無線收發電臺用于與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通信,太陽能混合供電模塊用于供電;固定列車報警盒設置在施工點處,用于向施工人員報警;便攜式列車報警盒用于向移動人員報警。列車經過列車來車監測盒放置地點時,觸發光電傳感器,2個光電傳感器平行于鐵路軌道,由2個光電傳感器檢測列車的先后通過順序,判斷列車的行進方向,通過列車來車監測盒內部的控制器控制,將列車來車信息通過433無線收發臺向施工點處的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發送。便攜式列車報警盒為手持背負式,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收到列車來車監測盒的列車來車信息后,通過其語音模塊發出列車上行或下行來車的語音報警,提醒鐵路作業人員、注意安全防護。為了便于距離中心施工點較遠的施工人員能夠接收來車信息,在移動施工人員中配置便攜式列車報警盒。按上述技術方案,固定列車報警盒包括收發電臺、微處理器、語音報警模塊,語音報警模塊包括喇叭和光電警示燈,收發電臺、喇叭和光電警示燈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收發電臺用于與列車來車監測盒通信,將報警信息傳遞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收到報警信息后觸發喇叭和光電警示燈。按上述技術方案,列車來車監測盒還包括發射臺工作狀態指示模塊,發射臺工作狀態指示模塊包括電池電量指示燈、無線電臺通訊狀態指示燈、上行列車監測盒通信指示燈、下行列車監測盒通信指示燈,它們均由控制器控制。按上述技術方案,在列車來車監測盒和固定列車報警盒之間設置通信中繼盒。本技術無線收發模塊采用遠距離433無線電臺,標稱通訊距離(開闊地域)為5km,由于通信距離受現場環境影響很大,為了保證通信可靠,在列車來車監測盒與固定列車報警盒之間需要布置多點中繼通信盒。為保證系統通信正常,不會因為通信聯絡中斷而產生來車漏報現象,在列車來車監測盒與固定列車報警盒之間,列車來車監測盒與便攜式列車報警盒之間定時(聯絡間隔為10秒)進行通信聯絡,一旦固定列車報警盒和便攜式列車報警盒與列車來車監測盒聯絡中斷,列車來車報警盒中設置的報警器會立即發出語音報警。本技術產生的有益效果是:能夠自動檢測列車通過信息并通過無線信號傳送至施工點處,實現來車報警。【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鐵路施工來車報警裝置的原理示意圖;圖2列車來車監測盒的結構示意圖;圖3固定列車報警盒的結構示意圖;圖4便攜式列車報警盒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一列車來車監測盒天線;11-固定列車報警盒天線;19-便攜式列車報警盒天線;2—列車來車監測盒充電口 ; 12-固定列車報警盒充電口 ; 21-便攜式列車報警盒充電口;3—第一個傳感器的接口 ;4一第二個傳感器的接口;5—列車來車監測盒電源開關;13-固定列車報警盒電源開關;20-便攜式列車報警盒電源開關;6-列車來車監測盒電源電量指示燈;14-固定列車報警盒電源電量指示燈;23-便攜式列車報警盒電源電量指示燈;7—無線電臺通訊狀態指示燈;8—下行來車指示燈;9 一上行來車指示燈;10—來車報警指示燈;15—上行列車監測盒通信指示燈;16—下行列車監測盒通信指示燈;17—上行來車報警指示燈;18—下行來車報警指示燈;22—蜂鳴器;24—下行來車報警指示燈;25—通信指示燈;26—電源指示燈。【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本技術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鐵路施工來車報警裝置,該裝置由列車來車監測盒、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列車來車監測盒包括2個光電傳感器、控制器、無線收發電臺和太陽能混合供電模塊(由太陽能發電裝置和蓄電池組成),控制器上設置2個光電傳感器接口,分別與2個光電傳感器連接,無線收發電臺和太陽能混合供電模塊分別與控制器連接,2個光電傳感器設置在鐵路軌道邊,并與鐵路軌道的距離相等,2個光電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1.5?2.5m,控制器用于判斷是否有來車及來車的行進方向(包括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無線收發電臺用于與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通信,太陽能混合供電模塊用于供電;固定列車報警盒設置在施工點處,用于向施工人員報警;便攜式列車報警盒用于向移動人員報警。列車經過列車來車監測盒放置地點時,觸發光電傳感器,2個光電傳感器平行于鐵路軌道,由2個光電傳感器檢測列車的先后通過順序,判斷列車的行進方向,通過列車來車監測盒內部的控制器控制,將列車來車信息通過433無線收發臺向施工點處的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發送。便攜式列車報警盒為手持背負式,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收到列車來車監測盒的列車來車信息后,通過其語音模塊發出列車上行或下行來車的語音報警,提醒鐵路作業人員、注意安全防護。為了便于距離中心施工點較遠的施工人員能夠接收來車信息,在移動施工人員中配置便攜式列車報警盒。進一步地,固定列車報警盒包括收發電臺、微處理器、語音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鐵路施工來車報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由列車來車監測盒、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列車來車監測盒包括2個光電傳感器、控制器、無線收發電臺和太陽能混合供電模塊,控制器上設置2個光電傳感器接口,分別與2個光電傳感器連接,無線收發電臺和太陽能混合供電模塊分別與控制器連接,2個光電傳感器設置在鐵路軌道邊,并與鐵路軌道的距離相等,2個光電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1.5~2.5m,控制器用于判斷是否有來車及來車的行進方向,無線收發電臺用于與固定列車報警盒、便攜式列車報警盒通信,太陽能混合供電模塊用于供電;固定列車報警盒設置在施工點處,用于向施工人員報警;便攜式列車報警盒用于向移動人員報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余先濤,姚融,李旋,賀書杰,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理工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