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揭露了一種新型支架式智能充電器,包括一支板以及兩分別設置于所述支板下端左右兩側的充電座,所述兩充電座上均設置有充電插孔,所述支板上表面設置有左右延伸的卡槽,所述支板包括相互連接且可相對旋轉的左右兩側支板,所述兩充電座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側支板下端左側以及右側支板下端右側,從而在不使用的時候,可旋轉左右兩側支板而使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充電器處于折疊狀態,如此,可減少材積,節省占用空間,方便攜帶,支板上表面的卡槽方便充電設備卡于其中而立起,方便觀看而且不影響充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智能充電器,尤其涉及一種支架式智能充電器。
技術介紹
—般的支架式智能充電器一般設置有可供充電設備置放的支架以及充電插孔,但是支架不能折疊,從而整體體積大,很占空間,不方便攜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支架式智能充電,其能折疊,從而折疊后材積小,方便攜帶。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新型支架式智能充電器,包括一支板以及兩分別設置于所述支板下端左右兩側的充電座,所述兩充電座上均設置有充電插孔,所述支板上表面設置有左右延伸的卡槽,所述支板包括相互連接且可相對旋轉的左右兩側支板,所述兩充電座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側支板下端左側以及右側支板下端右側。所述左右兩充電座中至少其中一個可相對支板左右移動。還包括一合頁,所述合頁包括左右兩合板,所述左右兩合板共同樞接于一前后向延伸的樞軸,所述左合板固接于左側支板下端,右合板固接于右側支板下端。還包括一支撐座,所述支撐座上設置有倒U形滑槽,所述倒U形滑槽包括左右橫向延伸的第一部分與兩側上下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設置于支撐座上端面,兩第二部分分別設置于支撐座左右兩端面,所述左側支板下端右側以及右側支板下端左側分別連接有對應的滑塊,所述滑塊置于所述滑槽內。所述支撐座的左右寬度等于充電座的上下高度。所述支撐座的上下高度等于充電座的高度,所述左右兩側支板分別與滑塊通過一上下延伸的樞軸樞接。所述倒U形滑槽第二部分的上下高度等于所述滑塊的左右寬度。所述支撐座上也設置有充電插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因為支板包括相互連接且可相對旋轉的左右兩側支板,從而在不使用的時候,可旋轉左右兩側支板而使本技術支架式智能充電器處于折疊狀態,從而可減少材積,節省占用空間,方便攜帶;此外,充電座可相對支板左右移動,從而折疊充電器的時候,可左右移動充電座使兩充電座錯開,如此,可進一步減少折疊后的材積;支板上表面的卡槽方便充電設備卡于其中而立起,方便觀看而且不影響充電。【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支架式智能充電器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支架式智能充電器第一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支架式智能充電器第一實施例的第一折疊狀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支架式智能充電器第一實施例的第二折疊狀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支架式智能充電器第二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支架式智能充電器第二實施例處于一使用狀態的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支架式智能充電器第二實施例折疊狀態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2、3、4所示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新型支架式智能充電器包括一支板I以及兩分別設置于所述支板I下端左右兩側的充電座2,所述兩充電座2上均設置有充電插孔21,所述支板I上表面設置有左右延伸的卡槽3,所述支板I包括相互連接且可相對旋轉的左右兩側支板11、12,所述兩充電座2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側支板11下端左側以及右側支板12下端右側。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架式智能充電器包括一合頁4,所述合頁4包括左右兩合板41、42,所述左右兩合板41、42共同樞接于一前后向延伸的樞軸43,所述左合板41固接于左偵伎板11下端,右合板42固接于右側支板12下端,從而左側支板11與右側支板12相互連接且可相對旋轉。當需要使用本技術支架式智能充電器時,所述支板I與左右兩充電座2—起形成一茶幾樣式,支板I即為茶幾的面板,左右兩充電座2即為茶幾的支腳,充電時,充電中的設備可置于所述支板I上,且因為支板I上表面設置有左右延伸的卡槽3,從而充電設備如Ipad下端卡于卡槽3內而立起,從而更方便觀看,而且不影響充電,當然,充電中的設備也可以直接置于支板I上端面而不卡于卡槽3;且因為左右兩充電座2均設置有充電插孔21,從而本技術可同時供多個設備同時充電。當不需要使用本技術支架式智能充電器時,往下旋轉左側支板11與右側支板12,使得兩者旋轉靠近,即使得整個充電器處于折疊狀態,如圖3所示,從而減少本技術整體材積,不管是儲存還是包裝都節省占用空間,從而方便攜帶。但是此時,左右兩充電座2靠在一起,從而折疊后的寬度還是比較寬,較佳的,所述左右兩充電座2中至少其中一個可相對支板I左右移動,從而可將充電座2相對支板I往另一個充電座2的方向移動,如此,在旋轉左右兩側支板11、12后,兩充電座2錯開,如圖4所示,如此,即可使得折疊后的寬度相對窄一些,進一步減少整體材積,節省空間。充電座2與支板I可相對左右移動的方式可采用任意公知技術,如充電座2上端連接滑塊,支板I下端設置對應的左右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塊置于所述滑槽內(圖未示),充電座2即可相對支板I左右移動。如圖5、6、7所示為本技術第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新型支架式智能充電器也包括所述左右兩側支板11’、12’、左右兩充電座2’,還包括一支撐座5’,所述支撐座5’上設置有倒U形滑槽(圖未示),所述倒U形滑槽包括左右橫向延伸的第一部分與兩側上下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設置于支撐座5 ’上端面,兩第二部分分別設置于支撐座5 ’左右兩端面,所述左側支板11’下端右側以及右側支板12’下端左側分別連接有對應的滑塊(圖未示),所述滑塊置于所述滑槽內,從而左右兩側支板11’、12’共同連接于所述支撐座5’,即是說左右兩側支板11’、12’相連接。當滑塊在倒U形滑槽的第一部分內左右滑動時(如圖6箭頭所示),即調整了左右兩側支板11’、12’的距離,即相當于調整了整個支板I的左右長度,從而可以適應于不同長度的充電設備或者供更多的正在充電的設備置放;當滑塊自倒U形滑槽的第一部分內滑動第二部分內時,左右兩側支板11’、12’相對支撐座5’旋轉了90度,如此,相當于左右兩側支板11 ’、12 ’可相對支撐座5 ’旋轉,也即是說左右兩側支板11 ’、12’可相對旋轉。且當滑塊自倒U形滑槽的第一部分內滑動第二部分內時,即左右兩側支板11’、12 ’相對支撐座5 ’旋轉了 90度時,左右兩側支板11’、12 ’分別位于所述支撐座5 ’的左右兩側,從而本技術充電器此時處于折疊狀態。較佳的,所述支撐座5’的左右寬度等于充電座2 ’的上下高度,從而折疊本技術充電器后,所述左側支板11’與右側支板12’平行,兩充電座2’與所述支撐座5’相互平行且間隔開來,從而本技術充電器折疊后,整體呈四方形,寬度僅為一個充電座2’的高度加上左右兩側支板11’、12’的厚度,從而整體折疊后的材積更小,更節省空間,方便攜帶。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倒U形滑槽第二部分的上下高度等于所述滑塊的左右寬度,從而當左右兩側支板11’、12’下端的滑塊滑入倒U形滑槽的第二部分內后不能再往下滑,此時,左側支板11’的右端面以及右側支板12 ’的左端面與支撐座5 ’的上端面剛好平齊,從而本技術充電器折疊后的高度即為左右兩側支板11’、12’左右方向上的長度,如果倒U形槽第二部分的上下高度大于所述滑塊的左右寬度,滑塊滑入倒U形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支架式智能充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板以及兩分別設置于所述支板下端左右兩側的充電座,所述兩充電座上均設置有充電插孔,所述支板上表面設置有左右延伸的卡槽,所述支板包括相互連接且可相對旋轉的左右兩側支板,所述兩充電座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側支板下端左側以及右側支板下端右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文強,
申請(專利權)人:鄧文強,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