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方法及裝置,上述方法包括:堆疊系統的第一成員設備接收到一數據報文后,判斷數據報文的出接口是否為堆疊系統的聚合鏈路端口;在數據報文的出接口為堆疊系統的聚合鏈路端口時,根據本設備維護的聚合轉發表,選擇出最短路徑對應的第一物理端口,其中,聚合轉發表中記錄有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多個可用物理端口、以及本設備到各個可用物理端口所屬成員設備的路徑的距離值;將數據報文通過第一物理端口轉發出去,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方法能解決跨設備鏈路聚合流量轉發的不確定性,減少對堆疊帶寬的占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信
,特別涉及一種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堆疊系統是指把多臺交換機設備組合在一起,虛擬化成一臺設備,這樣就可以通過堆疊系統內的多臺設備實現設備間冗余備份,同時通過跨設備鏈路聚合技術實現鏈路冗余備份,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如圖1所示。跨設備鏈路聚合技術可以將不同成員交換機上的物理端口配置為一個邏輯聚合端口,這樣當某臺成員交換機設備故障或者聚合鏈路其中一條鏈路出現故障時,不會導致整個聚合鏈路失效,從而保證了數據流量的可靠傳輸。跨設備聚合端口在實現時是通過在每臺設備上建立一張聚合轉發(Trunk)表,Trunk表中包含加入聚合鏈路的所有物理端口,并且每個設備上Trunk表完全相同,如表1所示。在進行流量轉發時是根據哈希(HASH)算法計算得到Trunk表中流量實際轉發的出物理接口,這樣就可能導致從聚合端口轉發的流量會跨設備轉發,占用堆疊設備間堆疊帶寬。由于堆疊設備間帶寬有限,跨設備轉發的流量增加了堆疊設備間帶寬承載的壓力,同時也降低了流量的轉發效率。另外,HASH算法計算出接口的不確定性也讓用戶對于跨設備鏈路聚合流量轉發的控制變的困難,無法滿足需要精確控制流量轉發的場景。表1為了解決占用堆疊帶寬的問題,出現了流量本地優先轉發功能,即進入本設備的流量,優先從本設備的出接口轉發出去,只有當本設備的鏈路出現故障后,流量才會通過堆疊帶寬轉發到其他成員設備上,如圖2所示,帶箭頭的虛線所示流量直接從本設備端口轉發出去,不會跨設備轉發到相鄰設備上。本地優先轉發功能只是區分了本設備和其他所有成員設備的轉發優先級,在設備和鏈路正常情況下是可以減少對堆疊帶寬的占用,但是當設備或者鏈路出現故障后,流量又會重新分布在其他所有成員設備上,在堆疊交換機數量較多的時候,流量跨越多臺設備間的堆疊線路,會極大的浪費有限的堆疊帶寬資源。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方法及裝置,能解決跨設備鏈路聚合流量轉發的不確定性,減少對堆疊帶寬的占用。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堆疊系統的第一成員設備接收到一數據報文后,判斷數據報文的出接口是否為堆疊系統的聚合鏈路端口;在數據報文的出接口為堆疊系統的聚合鏈路端口時,根據本設備維護的聚合轉發表,選擇出最短路徑對應的第一物理端口,其中,聚合轉發表中記錄有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多個可用物理端口、以及本設備到各個可用物理端口所屬成員設備的路徑的距離值;將數據報文通過第一物理端口轉發出去。其中,聚合轉發表的維護包括:確定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可用物理端口,并計算本成員設備到各個可用物理端口所屬成員設備的路徑的距離值,根據距離值生成并維護聚合轉發表。其中,確定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可用物理端口的步驟包括:獲取堆疊系統檢測到的成員設備的第一故障信息;根據第一故障信息確定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可用物理端口。其中,聚合轉發表的維護還包括:獲取堆疊系統檢測到的物理端口的第二故障信息;根據第二故障信息,更新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可用物理端口,并根據本成員設備到更新后的各個可用物理端口所屬成員設備的路徑的距離值生成并維護聚合轉發表。其中,聚合轉發表的維護還包括:記錄各個可用物理端口對應的優先級信息;根據本設備維護的聚合轉發表,選擇出最短路徑對應的第一物理端口,包括:按照可用物理端口的優先級信息,選擇具有最高優先級的第一類物理端口;從第一類物理端口中選擇出最短路徑對應的第一物理端口。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裝置,該裝置包括:判斷模塊,用于當堆疊系統的第一成員設備接收到一數據報文后,判斷數據報文的出接口是否為堆疊系統的聚合鏈路端口;選擇模塊,用于在數據報文的出接口為堆疊系統的聚合鏈路端口時,根據第一成員設備維護的聚合轉發表,選擇出最短路徑對應的第一物理端口,其中,聚合轉發表中記錄有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多個可用物理端口、以及本設備到各個可用物理端口所屬成員設備的路徑的距離值;轉發模塊,用于將數據報文通過第一物理端口轉發出去。其中,裝置還包括:第一維護模塊,用于確定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可用物理端口,并計算本成員設備到各個可用物理端口所屬成員設備的路徑的距離值,根據距離值生成并維護聚合轉發表。其中,維護模塊包括:第一單元,用于獲取堆疊系統檢測到的成員設備的第一故障信息;第二單元,用于根據第一故障信息確定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可用物理端口。其中,裝置還包括:獲取模塊,用于獲取堆疊系統檢測到的物理端口的第二故障信息;第二維護模塊,用于根據第二故障信息,更新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可用物理端口,并根據本成員設備到更新后的各個可用物理端口所屬成員設備的路徑的距離值生成并維護聚合轉發表。其中,裝置還包括:記錄模塊,用于記錄各個可用物理端口對應的優先級信息;選擇模塊包括:第三單元,用于按照可用物理端口的優先級信息,選擇具有最高優先級的第一類物理端口;第四單元,用于從第一類物理端口中選擇出最短路徑對應的第一物理端口。本專利技術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方法中,通過堆疊系統中各成員設備間的路徑的距離值以及用戶為成員設備配置的優先級信息,在各成員設備中建立聚合轉發表,這樣,當堆疊系統中的第一成員設備接收到的數據報文的出接口是聚合鏈路端口時,可以從本設備的聚合轉發表中選擇最短路徑對應的第一物理端口將數據報文轉發出去,從而解決了跨設備鏈路聚合流量轉發的不確定性,減少對堆疊帶寬的占用。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堆疊系統的組網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堆疊系統本地優先轉發的功能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三臺成員設備堆疊系統的組網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針對現有中跨設備鏈路聚合流量轉發的不確定性,同時浪費堆疊帶寬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方法及裝置,能解決跨設備鏈路聚合流量轉發的不確定性,減少對堆疊帶寬的占用。如圖3所示,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方法,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堆疊系統的第一成員設備接收到一數據報文后,判斷所述數據報文的出接口是否為所述堆疊系統的聚合鏈路端口;在所述數據報文的出接口為所述堆疊系統的聚合鏈路端口時,根據本設備維護的聚合轉發表,選擇出最短路徑對應的第一物理端口,其中,所述聚合轉發表中記錄有所述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多個可用物理端口、以及本設備到各個可用物理端口所屬成員設備的路徑的距離值;將所述數據報文通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轉發出去。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堆疊系統的第一成員設備接收到一數據報文后,判斷所述數據報文的
出接口是否為所述堆疊系統的聚合鏈路端口;
在所述數據報文的出接口為所述堆疊系統的聚合鏈路端口時,根據本設備
維護的聚合轉發表,選擇出最短路徑對應的第一物理端口,其中,所述聚合轉
發表中記錄有所述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多個可用物理端口、以及本設備到各個
可用物理端口所屬成員設備的路徑的距離值;
將所述數據報文通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轉發出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轉發表的維護包括:
確定所述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可用物理端口,并計算本成員設備到各個所
述可用物理端口所屬成員設備的路徑的距離值,根據所述距離值生成并維護所
述聚合轉發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確定所述聚合鏈路端口
對應的可用物理端口的步驟包括:
獲取堆疊系統檢測到的成員設備的第一故障信息;
根據所述第一故障信息確定所述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可用物理端口。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轉發表的維護還包
括:
獲取堆疊系統檢測到的物理端口的第二故障信息;
根據所述第二故障信息,更新所述聚合鏈路端口對應的可用物理端口,并
根據本成員設備到更新后的各個可用物理端口所屬成員設備的路徑的距離值
生成并維護所述聚合轉發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轉發表的維護還包括:記錄各個可用物理端口對應的優先級信息;
所述根據本設備維護的聚合轉發表,選擇出最短路徑對應的第一物理端口,
包括:
按照可用物理端口的優先級信息,選擇具有最高優先級的第一類物理端口;
從所述第一類物理端口中選擇出最短路徑對應的第一物理端口。
6.一種堆疊系統的流量轉發的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樹國,
申請(專利權)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