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屬于清污設備技術領域;其技術要點包括主要由若干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的環形牽引部、連接各環形牽引部的連接桿及設置在環形牽引部外側的耙齒組成;環形牽引部繞設在外部的至少兩個牽引輥之間且通過牽引輥帶動旋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重量輕、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用于河道漂浮物的清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清污設備配件,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
技術介紹
現有水電站進水口的攔污浮筒,傾斜設置在進水口外側的河道上,其上端連接在河岸邊,下端的位置安裝在廠房段機組進水口與泄水閘之間的混凝土墻或隔流墻端,該浮筒下端的安裝位置,在電站豐水期的時候,特別是低水頭的機組,由于水量增大,電站的機組負荷增加,進入機組的流量增大,流過攔污浮筒的流速和流量也大大增加,水流夾帶垃圾的能力也大大增加:①導致大量的垃圾由于水流的作用而從攔污浮筒底下翻過進入機組進水口,從而堵塞在機組的進水口攔污柵處,影響機組的進水量,從而大大影響機組的出力;②加大清理的難度,由于大量的垃圾進入到前池進水口,經過水流在攔污柵對垃圾的擠壓,形成嚴實的垃圾堆,清污機對一大堆垃圾也難以打撈清理,即使將機組停下來,通過提閘門方式,想將該垃圾堆排出進水口,又被攔污浮筒攔在前池進水口,難以排出,造成垃圾進入攔污柵容易,出去卻難的困境,嚴重影響機組的出來,影響電站的效益;③由于垃圾大量堆積在攔污浮筒處,造成攔污浮筒前后兩側的水位形成較大落差,影響發電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重量輕、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其中該牽引機構主要由若干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的環形牽引部、連接各環形牽引部的連接桿及設置在環形牽引部外側的耙齒組成;環形牽引部繞設在外部的至少兩個牽引輥之間且通過牽引輥帶動旋轉。上述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中,所述環形牽引部由鋼絲繩或鏈條首尾連接而成。上述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中,所述環形牽引部由若干相互連接的牽引條連接而成。上述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中,所述連接桿通過沿長度方向設置的若干箍環與各環形牽引部連接;所述耙齒由基座和沿基座長度方向設置的若干齒部組成;在基座上設有與箍環對應的通孔,基座夾設在環形牽引部與連接桿之間。上述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中,相鄰兩個環形牽引部之間的間距為3-20cm。上述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中,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設有與外部導軌相配合的導向部;優選地,所述導向部為導向滾輪,導向滾輪由與連接桿連接的支座及沿水平方向相對設置在支座兩側的滾動部組成;滾動部沿外部導軌滾動。本技術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若干環形牽引部與連接桿配合形成安裝及驅動耙齒的基礎結構,該基礎結構具有重量輕、水阻小的優點。安裝后,不會對水流形成較大阻力,且成本較低,易于維護。進一步地,通過在連接桿兩端設置導向部,可以使整個柔性牽引機構更準確地移動。【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不意圖;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中:環形牽引部1、連接桿2、耙齒3、基座3a、齒部3b、箍環4、導向部5、支座5a、滾動部5b、牽引輥6、導軌7。【具體實施方式】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的一種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該牽引機構主要由若干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的環形牽引部1、連接各環形牽引部I的連接桿2及設置在環形牽引部I外側的耙齒3組成;環形牽引部I繞設在外部的至少兩個牽引輥之間且通過牽引輥帶動旋轉。相鄰兩個環形牽引部I之間的間距為3-20cm。這樣的間距,既可以清理漂浮或半漂浮垃圾,又可以防止較大直徑的長條狀物體進入環形牽引部I內,造成設備無法正常工作。具體地,所述環形牽引部I由鋼絲繩或鏈條首尾連接而成。環形牽引部I也可以由若干相互連接的牽引條連接而成。當然,環形牽引部I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結構,只要可以實現繞牽引輥轉動即可。本實施例中優選環形牽引部I由鋼絲繩首尾連接而成。其具有結構簡單、強度高的優點。進一步地,為了使設備結構更簡潔、安裝更加方便,優選地,所述連接桿2通過沿長度方向設置的若干箍環4與各環形牽引部I連接;所述耙齒3由基座3a和沿基座3a長度方向設置的若干齒部3b組成;在基座3a上設有與箍環4對應的通孔,基座3a夾設在環形牽引部I與連接桿2之間。同時,在連接桿2的兩端分別設有與外部導軌相配合的導向部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向部5為導向滾輪,導向滾輪由與連接桿2連接的支座5a及沿水平方向相對設置在支座5a兩側的滾動部5b組成;滾動部5b沿外部導軌滾動。通過導向滾輪與外部導軌配合,起到限位導向作用,既避免移位,又避免環形牽引部I下垂。參閱圖3所示,使用時,將本技術的環形牽引部I安裝在兩個牽引輥6之間,轉動時,滾動部5b分別沿導軌7移動,防止環形牽引部I上下竄動及移動時發生偏移。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技術,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技術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利用本技術所揭示
技術實現思路
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技術的技術特征內容,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特征O Γ: J ?ΤΓ?^Τ?Λ r.1i【主權項】1.一種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牽引機構主要由若干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的環形牽引部(I)、連接各環形牽引部(I)的連接桿(2)及設置在環形牽引部(I)外側的耙齒(3)組成;環形牽引部(I)繞設在外部的至少兩個牽引輥之間且通過牽引輥帶動旋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牽引部(I)由鋼絲繩或鏈條首尾連接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牽引部(I)由若干相互連接的牽弓I條連接而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2)通過沿長度方向設置的若干箍環(4)與各環形牽引部(I)連接;所述耙齒(3)由基座(3a)和沿基座(3a)長度方向設置的若干齒部(3b)組成;在基座(3a)上設有與箍環(4)對應的通孔,基座(3a)夾設在環形牽引部(I)與連接桿(2)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環形牽引部(I)之間的間距為3-20cmo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2)的兩端分別設有與外部導軌相配合的導向部(5)。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部(5)為導向滾輪,導向滾輪由與連接桿(2)連接的支座(5a)及沿水平方向相對設置在支座(5a)兩側的滾動部(5b)組成;滾動部(5b)沿外部導軌滾動。【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屬于清污設備
;其技術要點包括主要由若干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的環形牽引部、連接各環形牽引部的連接桿及設置在環形牽引部外側的耙齒組成;環形牽引部繞設在外部的至少兩個牽引輥之間且通過牽引輥帶動旋轉;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重量輕、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用于河道漂浮物的清理。【IPC分類】E02B5/08【公開號】CN205369166【申請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清污設備的柔性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牽引機構主要由若干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的環形牽引部(1)、連接各環形牽引部(1)的連接桿(2)及設置在環形牽引部(1)外側的耙齒(3)組成;環形牽引部(1)繞設在外部的至少兩個牽引輥之間且通過牽引輥帶動旋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新強,高丹娜,溫國平,
申請(專利權)人:彭新招,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