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機發光二極管,所述有機發光二極管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和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發光層之間的空穴傳輸層,其中,所述空穴傳輸層包含有機材料和偶極材料,所述偶極材料包含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所述第一組分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組分的極性,并且所述第一組分和所述第二組分彼此結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實施方式涉及有機發光二極管。
技術介紹
近來,隨著對監控器或電視機等的減重和輕薄的需求增加,陰極射線管(CRT)正在被液晶顯示器(LCD)所取代。然而,液晶顯示器是一種光接收裝置,因此需要獨立的背光源,并且在響應速度和視角等方面具有局限性。作為可克服這些局限性的顯示裝置,已經考慮到具有寬視角、優異的對比度和迅速的響應時間的優點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作為自發光顯示裝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包括發光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其中有機發光二極管通過將從一個電極注入的電子與從另一個電極注入的空穴在發光層中結合以形成激子并使激子釋放能量而發光。在本
技術介紹
部分中公開的以上信息僅僅是為了加強對本專利技術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包含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不構成在本國內已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思路
實施方式涉及有機發光二極管和包括該有機發光二極管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上述實施方式可通過提供有機發光二極管來實現,所述有機發光二極管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和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發光層之間的空穴傳輸層,其中所述空穴傳輸層包含有機材料和偶極材料,所述偶極材料包含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所述第一組分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組分的極性,并且所述第一組分和所述第二組分彼此結合。所述第一組分可包括金屬或非金屬,并且具有4.0eV或更大的功函,并且所述第二組分可包括鹵素。所述第一組分可包括選自Ag、Au、B、Be、C、Co、Cr、Cu、Fe、Hg、Ir、Mo、Nb、Ni、Os、Pd、Pt、Re、Rh、Ru、Sb、Se、Si、Sn、Ta、Te、Ti、V、W、In和Zn中的元素。所述第二組分可包括選自F、Cl、Br和I中的元素。所述偶極材料可包括選自NiI2、CoI2、CuI、AgI、SnI2和InI3中的一種。所述有機發光二極管可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發光層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的電子注入層,其中所述電子注入層具有3.0eV或更小的功函,并且包含選自堿金屬、堿土金屬、稀土元素、過渡金屬或它們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種。所述電子注入層可包含選自Li、Na、K、Rb、Cs、Ca、Sr、Ba、Ce、Sm、Eu、Gd、Yb和它們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一組分和所述第二組分的偶極矩可為5德拜(Debye)或更大。所述第一組分可包括選自堿金屬、堿土金屬、稀土元素、過渡金屬和它們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種,并且所述第二組分可包括鹵素。所述第一組分可具有3.0eV或更小的功函,并且可包括選自Li、Na、K、Rb、Cs、Ca、Sr、Ba、Ce、Sm、Eu、Gd和Yb以及它們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有機發光二極管可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空穴傳輸層之間的空穴注入層,其中所述空穴注入層包含有機材料和另外的偶極材料,所述另外的偶極材料包含第三組分和第四組分,所述第三組分具有不同于所述第四組分的極性,并且所述第三組分和所述第四組分彼此結合。所述第三組分可包括具有4.0eV或更大功函的金屬或非金屬,并且所述第四組分可包括鹵素。所述空穴傳輸層或所述空穴注入層可具有由多個層形成的結構,并且當所述有機材料和所述偶極材料各自為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時,所述多個層可各自包含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空穴傳輸層可通過共沉積所述有機材料和所述偶極材料而形成。實施方式可通過提供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來實現,所述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基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柵極線;與所述柵極線相交的數據線和驅動電壓線;與所述柵極線和所述數據線連接的開關薄膜晶體管;與所述開關薄膜晶體管和所述驅動電壓線連接的驅動薄膜晶體管;以及與所述驅動薄膜晶體管連接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其中所述有機發光二極管包含面向彼此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和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發光層之間的空穴傳輸層,并且,其中所述空穴傳輸層包含有機材料和偶極材料,所述偶極材料包含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所述第一組分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組分的極性,并且所述第一組分和所述第二組分彼此結合。所述第一組分可包括金屬或非金屬,所述金屬或非金屬具有4.0eV或更大的功函,并且所述第二組分可包括鹵素。所述第一組分可包括選自Ag、Au、B、Be、C、Co、Cr、Cu、Fe、Hg、Ir、Mo、Nb、Ni、Os、Pd、Pt、Re、Rh、Ru、Sb、Se、Si、Sn、Ta、Te、Ti、V、W、In和Zn中的元素。所述第二組分可包括選自F、Cl、Br和I中的元素。所述偶極材料可包括選自NiI2、CoI2、CuI、AgI、SnI2和InI3中的一種。所述第一組分和所述第二組分的偶極矩可為5德拜或更大。所述第一組分可包括選自堿金屬、堿土金屬、稀土元素、過渡金屬和它們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種,并且所述第二組分可包括鹵素。所述第一組分可具有3.0eV或更小的功函,并且可包括選自Li、Na、K、Rb、Cs、Ca、Sr、Ba、Ce、Sm、Eu、Gd和Yb以及它們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發光層可包括紅色發光層、綠色發光層和藍色發光層,并且所述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在所述藍色發光層下端的輔助層。所述輔助層可包含由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學式1其中,在化學式1中,A1、A2和A3可各自獨立地包括烷基、芳基、咔唑基、二苯并噻吩基、二苯并呋喃基或聯苯基,并且a、b和c可各自獨立地為0至4的整數。所述輔助層可包括由以下化學式2表示的化合物:化學式2其中,在化學式2中,a、b和c可各自獨立地為0至3的整數,并且每個X可獨立地選自O、N和S。附圖說明通過參照附圖以詳細的示例性實施方式說明,各特征對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變得明顯,其中:圖1為說明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截面圖。圖2為說明圖1的有機發光二極管的放大截面圖。圖3為說明部分改良圖2的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實例的截面圖。圖4為說明部分改良圖2的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實例的截面圖。圖5為說明圖2的有機發光二極管的改良實例的截面圖。圖6為說明部分改良圖5的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實例的截面圖。圖7為說明部分改良圖5的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實例的截面圖。圖8為說明部分改良圖5的有機發光二極管的實例的截面圖。<符號說明>160,260第一電極172,272空穴注入層174,274空穴傳輸層175,275發光層177,277電子傳輸層179,279電子注入層180,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管,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和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發光層之間的空穴傳輸層,其中,所述空穴傳輸層包含有機材料和偶極材料,所述偶極材料包含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所述第一組分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組分的極性,并且所述第一組分和所述第二組分彼此結合。
【技術特征摘要】
2014.12.24 KR 10-2014-01889471.一種有機發光二極管,包括:
面向彼此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
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和
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發光層之間的空穴傳輸層,
其中,所述空穴傳輸層包含有機材料和偶極材料,所述偶極材料包含第一組分和
第二組分,所述第一組分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組分的極性,并且所述第一組分和所述
第二組分彼此結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其中:
所述第一組分包括金屬或非金屬,并且具有4.0eV或更大的功函,并且
所述第二組分包括鹵素。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其中所述第一組分包括選自Ag、Au、
B、Be、C、Co、Cr、Cu、Fe、Hg、Ir、Mo、Nb、Ni、Os、Pd、Pt、Re、Rh、Ru、
Sb、Se、Si、Sn、Ta、Te、Ti、V、W、In和Zn中的元素。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其中所述第二組分包括選自F、Cl、Br
和I中的元素。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其中所述偶極材料包括選自NiI2、CoI2、
CuI、AgI、SnI2和InI3中的一種。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管,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發光層和所述第二電
極之間的電子注入層,
其中所述電子注入層:
具有3.0eV或更小的功函,并且
包含選自堿金屬、堿土金屬、稀土元素、過渡金屬或它們的合金中的至少一
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其中所述電子注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東贊,金元鐘,金應道,徐東揆,林多慧,任相薰,秋昌雄,
申請(專利權)人:三星顯示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韓國;K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