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及其運行方法技術

    技術編號:13331572 閱讀: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1 23:27
    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環境保護、大氣污染治理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及其運行方法,用于高效率、低成本處理含有低濃度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有機廢氣。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創新點在于: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及其運行方法,焚燒爐本體內設置4個完全一致的蓄熱室;每個蓄熱室都通過1個進氣控制閥門與有機廢氣總管連接;每個蓄熱室都通過1個排氣控制閥門與煙氣總管連接;每個蓄熱室都通過1個吹掃控制閥門與大氣環境連接;各閥門按照特定的控制時序依次動作,實現低成本、高效率處理有機廢氣,同時確保有機廢氣的連續性、確保沒有未處理有機廢氣直接排放,吹掃系統沒有額外設備、管路,系統簡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環境保護、大氣污染治理
    ,涉及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及其運行方法,用于高效率、低成本處理含有低濃度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有機廢氣。
    技術介紹
    目前應用的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有兩蓄熱室、三蓄熱室和多蓄熱室旋轉換向幾種結構形式。兩蓄熱室焚燒爐存在換向時廢氣直接排放引起破壞去除率降低、換向時處理系統流量驟減問題。三蓄熱室焚燒爐增加吹掃系統提高換向時破壞去除率,但仍然存在換向時處理系統流量驟減問題。多蓄熱室旋轉換向焚燒爐解決了換向時破壞去除率低、處理系統流量驟減問題,但是又帶來旋轉換向閥制造成本高、故障率高和閥門泄露量逐年增加導致破壞去除率降低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及其運行方法,設置4個對稱蓄熱室,每個蓄熱室通過進氣控制閥、排氣控制閥、吹掃控制閥分別與有機廢氣總管、煙氣總管和大氣環境連接,通過特定的閥門控制時序設計,實現低成本、高效率處理有機廢氣,并能保證有機廢氣流量連續。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本專利技術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它包括有機廢氣總管、進氣控制閥組、焚燒爐本體、蓄熱室、吹掃控制閥組、排氣控制閥組、煙氣總管、引風機、煙囪和啟動燃燒器;所述焚燒爐本體內設置多個并聯的所述蓄熱室,所述有機廢氣總管通過所述進氣控制閥組與每一所述蓄熱室的廢氣進口連接,每一所述蓄熱室的煙氣出口通過所述排氣控制閥組與所述煙氣總管連接,每一所述蓄熱室的空氣進口通過所述吹掃控制閥組與大氣環境連通;所述煙氣總管還連接引風機的進風口,所述引風機的出風口連接所述煙囪;所述焚燒爐本體上安裝有所述啟動燃燒器,所述啟動燃燒器的空氣進口通過助燃空氣控制閥與助燃空氣連接,所述啟動燃燒器的燃料進口通過燃料控制閥與燃料連接。優選地,所述焚燒爐本體內設置四個并聯的完全一致的所述蓄熱室,分別為第一蓄熱室、第二蓄熱室、第三蓄熱室和第四蓄熱室。優選地,所述進氣控制閥組包括第一進氣控制閥、第二進氣控制閥、第三進氣控制閥和第四進氣控制閥;所述吹掃控制閥組包括第一吹掃控制閥、第二吹掃控制閥、第三吹掃控制閥和第四吹掃控制閥;所述排氣控制閥組包括第一排氣控制閥、第二排氣控制閥、第三排氣控制閥和第四排氣控制閥;所述第一蓄熱室、所述第二蓄熱室、所述第三蓄熱室、所述第四蓄熱室的廢氣進口分別通過所述第一進氣控制閥、所述第二進氣控制閥、所述第三進氣控制閥、所述第四進氣控制閥與所述有機廢氣總管連接;所述第一蓄熱室、所述第二蓄熱室、所述第三蓄熱室、所述第四蓄熱室的煙氣出口分別通過所述第一排氣控制閥、所述第二排氣控制閥、所述第三排氣控制閥、所述第四排氣控制閥與所述煙氣總管連接;所述第一蓄熱室、所述第二蓄熱室、所述第三蓄熱室、所述第四蓄熱室的空氣進口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吹掃控制閥、所述第二吹掃控制閥、所述第三吹掃控制閥、所述第四吹掃控制閥與大氣環境連通。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的運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進入處理有機廢氣前準備階段,首先開啟排氣控制閥組,開啟助燃空氣控制閥和燃料控制閥,點燃啟動燃燒器,將焚燒爐本體內的蓄熱室加熱至800℃~850℃,然后關閉助燃空氣控制閥、燃料控制閥、排氣控制閥組,準備階段結束;2)進入處理有機廢氣工作階段,有機廢氣通過有機廢氣總管、進氣控制閥組,進入焚燒爐本體內的蓄熱室預熱、并開始氧化,高溫煙氣再經過蓄熱室冷卻,通過排氣控制閥組、煙氣總管、引風機、煙囪排入大氣,新鮮空氣通過吹掃控制閥組進入進氣結束的蓄熱室,帶走殘留在蓄熱室內的未處理有機廢氣,吹掃后的蓄熱室進入排氣。優選地,處理有機廢氣工作階段中各控制閥組換向控制時序如下:a)開始工作階段一,關閉第一吹掃閥、第三排氣閥,待到位后開啟第一排氣閥、第三進氣閥,再經過ΔT時間,關閉第四進氣閥,待到位后開啟第四吹掃閥;b)再經過T/4-ΔT時間,開始工作階段二,關閉第四吹掃閥、第二排氣閥,待到位后開啟第四排氣閥、第二進氣閥;再經過ΔT時間,關閉第三進氣閥,待到位后開啟第三吹掃閥;c)再經過T/4-ΔT時間,開始工作階段三,關閉第三吹掃閥、第一排氣閥,待到位后開啟第三排氣閥、第一進氣閥;再經過ΔT時間,關閉第二進氣閥,待到位后開啟第二吹掃閥;d)再經過T/4-ΔT時間,開始工作階段四,關閉第二吹掃閥、第四排氣閥,待到位后開啟第二排氣閥、第四進氣閥;再經過ΔT時間,關閉第一進氣閥,待到位后開啟第一吹掃閥;e)再經過T/4-ΔT時間,一個完整換向周期T結束,進入下一換向周期,重復進入步驟a)。優選地,一個換向周期時間長度T為4min~40min;工作階段一、工作階段二、工作階段三和工作階段四的時間長度相等,均為T/4。優選地,吹掃滯后ΔT的時間長度為T/12~T/6。本專利技術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專利技術焚燒爐本體內設置多個蓄熱室,各蓄熱室通過控制閥組分別與有機廢氣總管、煙氣總管、大氣環境連接,通過閥組換向控制,各蓄熱室利用率高,無閑置時間;2、換向期間始終有蓄熱室處于進氣和排氣狀態,確保處理有機廢氣的連續性;3、在換向時閥門先關閉、后開啟,確保沒有未處理有機廢氣直接排放;4、吹掃系統沒有額外設備、管路,系統簡潔。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蓄熱室有機廢氣焚燒爐系統原理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蓄熱室有機廢氣焚燒爐換向控制時序圖。其中,有機廢氣總管(1)、焚燒爐本體(2)、第一蓄熱室(21)、第二蓄熱室(22)、第三蓄熱室(23)、第四蓄熱室(24)、煙氣總管(3)、引風機(4)、煙囪(5)、啟動燃燒器(6)、助燃空氣控制閥(61)、燃料控制閥(62)、第一進氣控制閥(71)、第二進氣控制閥(72)、第三進氣控制閥(73)、第四進氣控制閥(74)、第一吹掃控制閥(81)、第二吹掃控制閥(82)、第三吹掃控制閥(83)、第四吹掃控制閥(84)、第一排氣控制閥(91)、第二排氣控制閥(92)、第三排氣控制閥(93)、第四排氣控制閥(94)。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包括:有機廢氣總管1、進氣控制閥組、焚燒爐本體2、蓄熱室、吹掃控制閥組、排氣控制閥組、煙氣總管3、引風機4、煙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機廢氣總管、進氣控制閥組、焚燒爐本體、蓄熱室、吹掃控制閥組、排氣控制閥組、煙氣總管、引風機、煙囪和啟動燃燒器;所述焚燒爐本體內設置多個并聯的所述蓄熱室,所述有機廢氣總管通過所述進氣控制閥組與每一所述蓄熱室的廢氣進口連接,每一所述蓄熱室的空氣進口通過所述吹掃控制閥組與大氣環境連通,每一所述蓄熱室的煙氣出口通過所述排氣控制閥組與所述煙氣總管連接;所述煙氣總管還連接引風機的進風口,所述引風機的出風口連接所述煙囪;所述焚燒爐本體上安裝有所述啟動燃燒器,所述啟動燃燒器的空氣進口通過助燃空氣控制閥與助燃空氣連接,所述啟動燃燒器的燃料進口通過燃料控制閥與燃料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機廢氣總管、
    進氣控制閥組、焚燒爐本體、蓄熱室、吹掃控制閥組、排氣控制閥組、煙氣
    總管、引風機、煙囪和啟動燃燒器;所述焚燒爐本體內設置多個并聯的所述
    蓄熱室,所述有機廢氣總管通過所述進氣控制閥組與每一所述蓄熱室的廢氣
    進口連接,每一所述蓄熱室的空氣進口通過所述吹掃控制閥組與大氣環境連
    通,每一所述蓄熱室的煙氣出口通過所述排氣控制閥組與所述煙氣總管連
    接;所述煙氣總管還連接引風機的進風口,所述引風機的出風口連接所述煙
    囪;所述焚燒爐本體上安裝有所述啟動燃燒器,所述啟動燃燒器的空氣進口
    通過助燃空氣控制閥與助燃空氣連接,所述啟動燃燒器的燃料進口通過燃料
    控制閥與燃料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
    述焚燒爐本體內設置四個并聯的完全一致的所述蓄熱室,分別為第一蓄熱
    室、第二蓄熱室、第三蓄熱室和第四蓄熱室。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
    述進氣控制閥組包括第一進氣控制閥、第二進氣控制閥、第三進氣控制閥和
    第四進氣控制閥;所述吹掃控制閥組包括第一吹掃控制閥、第二吹掃控制閥、
    第三吹掃控制閥和第四吹掃控制閥;所述排氣控制閥組包括第一排氣控制
    閥、第二排氣控制閥、第三排氣控制閥和第四排氣控制閥;所述第一蓄熱室、
    所述第二蓄熱室、所述第三蓄熱室、所述第四蓄熱室的廢氣進口分別通過所
    述第一進氣控制閥、所述第二進氣控制閥、所述第三進氣控制閥、所述第四
    進氣控制閥與所述有機廢氣總管連接;所述第一蓄熱室、所述第二蓄熱室、
    所述第三蓄熱室、所述第四蓄熱室的空氣進口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吹掃控制

    \t閥、所述第二吹掃控制閥、所述第三吹掃控制閥、所述第四吹掃控制閥與大
    氣環境連通;所述第一蓄熱室、所述第二蓄熱室、所述第三蓄熱室、所述第
    四蓄熱室的煙氣出口分別通過所述第一排氣控制閥、所述第二排氣控制閥、
    所述第三排氣控制閥、所述第四排氣控制閥與所述煙氣總管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蓄熱式有機廢氣焚燒爐的運行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建學蕭琦孟杰王杏坤索金莉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礦大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免费无码又爽又高潮视频 |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黄色无码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 6080YYY午夜理论片中无码|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无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蜜臀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ⅴ| 特黄熟妇丰满人妻无码| 国产色爽免费无码视频|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