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于安裝的電機,包括機殼本體和設于機殼本體外側的安裝底座,機殼本體的內側設有磁極,機殼本體的外側設有接線盒,機殼本體的外側設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中橫向設有第一安裝孔;安裝底座上縱向設有第二安裝孔,安裝底座的一側轉動連接有固定板,固定板橫向設有第三安裝孔,固定板的頂面和底面均設有限位塊,限位塊與固定板之間彈性連接;機殼本體的外側設有散熱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將安裝底座在機械設備的安裝面上一次安裝到位,無需對安裝底座進行多次調整,安裝方便、簡單,提高電機的安裝速度,增加電機與機械設備之間的牢固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機安裝
,尤其涉及一種便于安裝的電機。
技術介紹
電機是指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在電路中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產生驅動轉矩,作為用電器或各種機械的動力源。發電機在電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熱能、水能等推動發電機轉子來發電。電機由轉子、定子、機殼等部件組成。電機機殼為電機定子鐵芯外包的結構件部分,電機機殼結構為從上至下的且有一定長度的一個空心圓柱體,空心圓柱體有一定的厚度。電機機殼的外側設有安裝底座,一般將電機安裝到機械設備上時,主要是將安裝底座固定在機械設備的安裝面上,但在實際安裝操作中,由于安裝面存在一定的傾斜度,安裝底座易在安裝面上滑動,導致電機偏離安裝位置,需要技術人員需重新將安裝底座調整到機械設備的安裝面上進行安裝操作,降低電機的安裝速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便于安裝的電機,能將安裝底座在機械設備的安裝面上一次安裝到位,無需對安裝底座進行多次調整,安裝方便、簡單,提高電機的安裝速度,增加電機與機械設備之間的牢固性。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便于安裝的電機,包括機殼本體和設于機殼本體外側的安裝底座,機殼本體的內側設有磁極,機殼本體的外側設有接線盒,其特征在于:機殼本體的外側設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中橫向設有第一安裝孔;安裝底座上縱向設有第二安裝孔,安裝底座的一側轉動連接有固定板,固定板橫向設有第三安裝孔,固定板的頂面和底面均設有限位塊,限位塊與固定板之間彈性連接;機殼本體的外側設有散熱片,該電機機殼能將安裝底座在機械設備的安裝面上一次安裝到位,無需對安裝底座進行多次調整,安裝方便、簡單,提高電機的安裝速度,增加電機與機械設備之間的牢固性。進一步,固定板選用金屬鐵片,金屬鐵片具有較強的剛度和硬度,不易變形,能起到固定作用,而且金屬鐵片成本低、易加工。進一步,固定板呈矩形狀,這樣方便對固定板進行沖孔,能在固定板中快速得到第三安裝孔。進一步,固定板上橫向設有轉動孔,安裝底座的一側設有轉軸,轉動孔轉動于轉軸上,實現固定板轉動連接在安裝底座上,這樣就能對固定板在安裝底座上360度旋轉,調整固定板上第三安裝孔的安裝位置。進一步,固定板中設有卡槽,卡槽的底部設有彈簧,限位塊上設有限位柱,限位柱與彈簧連接,實現限位塊與固定板之間彈性連接,在彈簧拉伸的形變作用下,限位塊緊貼固定板,當需要將固定板限位在安裝底座上時,可轉動限位塊,在彈簧拉伸的形變作用下,限位塊緊貼于安裝底座上,防止固定板的結構被外部因素破壞。進一步,安裝底座與機殼本體之間設有加強筋,增加機殼本體與安裝底座的連接作用,增加機殼本體內部零件的穩定性。進一步,機殼本體的外側設有固定塊,固定塊的外側設有拉環,通過在拉環上施力,技術人員可提起整個電機機殼,便于對電機機殼的攜帶。本技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安裝到機械設備上時,將安裝底座放置到機械設備的安裝面上,然后將固定板在安裝底座上360度旋轉,調整固定板上第三安裝孔的安裝位置,將第三安裝孔與預留在機械設備上的安裝孔對準,并通入螺栓進行固定,這樣第二安裝孔就與安裝面上的安裝孔對齊,通入螺栓進行固定,電機安裝工作不受到機械設備的安裝面的傾斜度的影響,技術人員能將安裝底座在機械設備的安裝面上一次安裝到位,無需對安裝底座進行多次調整,安裝工作方便、簡單,提高電機的安裝速度,而且電機能與機械設備進行橫向和縱向上的固定,可增加電機與機械設備之間的牢固性。本技術在不需要使用固定板進行固定時,可轉動限位塊,在彈簧拉伸的形變作用下,限位塊緊貼于安裝底座上,將固定板限位在安裝底座上,防止固定板的結構被外部因素破壞。2、本技術在機殼本體的外側設置散熱片,增加散熱面積,電機機殼內部的電機定子產生的熱量傳遞到機殼本體上,機殼本體通過散熱片將熱量散發到外界中,提高電機的散熱效果。3、本技術在機殼本體的外側設置固定塊,固定塊的外側設有拉環,通過在拉環上施力,技術人員可提起整個電機機殼,便于對電機機殼的攜帶。【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便于安裝的電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主視圖;圖3為本技術中固定板限位于安裝底座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中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中限位塊與固定板之間彈性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5所示,為本技術一種便于安裝的電機,包括機殼本體I和設于機殼本體I外側的安裝底座2。機殼本體I的結構為從上至下的且有一定長度的一個空心圓柱體,空心圓柱體有一定的厚度。安裝底座2與機殼本體I之間設有加強筋17,加強筋17能增加機殼本體I與安裝底座2的連接作用,增加機殼本體I內部零件的穩定性。機殼本體I的內側設有磁極3,機殼本體I的外側設有接線盒4。機殼本體I的外側設有限位凸起5,限位凸起5中橫向設有第一安裝孔6,通過第一安裝孔6可在機殼本體I的兩端安裝端蓋。安裝底座2上縱向設有第二安裝孔7,安裝底座2的一側轉動連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橫向設有第三安裝孔9。固定板8選用金屬鐵片,金屬鐵片具有較強的剛度和硬度,不易變形,能起到固定作用,而且金屬鐵片成本低、易加工。固定板8呈矩形狀,這樣方便對固定板8進行沖孔,能在固定板8中快速得到第三安裝孔9。固定板8上橫向設有轉動孔12,安裝底座2的一側設有轉軸13,轉動孔12轉動于轉軸13上,實現固定板8轉動連接在安裝底座2上,這樣就能對固定板8在安裝底座2上360度旋轉,調整固定板8上第三安裝孔9的安裝位置。固定板8的頂面和底面均設有限位塊10,限位塊10與固定板8之間彈性連接。固定板8中設有卡槽14,卡槽14的底部設有彈簧15,限位塊10上設有限位柱16,限位柱16與彈簧15連接,實現限位塊10與固定板8之間彈性連接,在彈簧15拉伸的形變作用下,限位塊10緊貼固定板8,當需要將固定板8限位在安裝底座2上時,可轉動限位塊10,在彈簧15拉伸的形變作用下,限位塊10緊貼于安裝底座2上,防止固定板8的結構被外部因素破壞。機殼本體I的外側設有散熱片11,散熱片11能增加散熱面積,電機機殼內部的電機定子產生的熱量傳遞到機殼本體I上,機殼本體I通過散熱片11將熱量散發到外界中,提高電機的散熱效果。機殼本體I的外側設有固定塊18,固定塊18的外側設有拉環19,通過在拉環19上施力,技術人員可提起整個電機機殼,便于對電機機殼的攜帶。本技術安裝到機械設備上時,將安裝底座2放置到機械設備的安裝面上,然后將固定板8在安裝底座2上360度旋轉,調整固定板8上第三安裝孔9的安裝位置,將第三安裝孔9與預留在機械設備上的安裝孔對準,并通入螺栓進行固定,這樣第二安裝孔7就與安裝面上的安裝孔對齊,通入螺栓進行固定,電機安裝工作不受到機械設備的安裝面的傾斜度的影響,技術人員能將安裝底座2在機械設備的安裝面上一次安裝到位,無需對安裝底座2進行多次調整,安裝工作方便、簡單,提高電機的安裝速度,而且電機能與機械設備進行橫向和縱向上的固定,可增加電機與機械設備之間的牢固性。本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于安裝的電機,包括機殼本體和設于所述機殼本體外側的安裝底座,所述機殼本體的內側設有磁極,所述機殼本體的外側設有接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本體的外側設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中橫向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安裝底座上縱向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安裝底座的一側轉動連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橫向設有第三安裝孔,所述固定板的頂面和底面均設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與所述固定板之間彈性連接;所述機殼本體的外側設有散熱片。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麻鵬軍,張達華,
申請(專利權)人:紹興市希多電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