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復合型導尿管,屬于醫療產品加工技術領域。由聚氨酯外層、聚氯乙烯層和聚氨酯內層構成,所述的聚氯乙烯層內設置有聚氨酯內層,且聚氨酯外層、聚氯乙烯層和聚氨酯內層同心設置。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應用于臨床輸液,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機械強度高、安全性佳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復合型導尿管,屬于醫療產品加工
由聚氨酯外層、聚氯乙烯層和聚氨酯內層構成,所述的聚氯乙烯層內設置有聚氨酯內層,且聚氨酯外層、聚氯乙烯層和聚氨酯內層同心設置。將本技術應用于臨床輸液,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機械強度高、安全性佳等優點。【專利說明】復合型導尿管
本技術涉及一種復合型導尿管,屬于醫療產品加工
技術介紹
在醫院手術、臨床護理及家庭保健護理中,常常需要使用導尿管,經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將尿液引流出來。常見的導尿管從結構上區分有單腔、雙腔帶球囊式、三腔帶球囊和沖洗腔等多種樣式;按照材質區分有天然橡膠or乳膠、硅橡膠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從使用的方法上又可以區分為清潔間歇式自己導尿插管法(CISC)和留置球囊導尿管插管法。現代的醫療臨床實踐和研究結果表明,天然橡膠or乳膠含有過敏原,極容易引起過敏;而硅膠材質的生物相容性非常好,但是因為:I)價格昂貴;2)硅膠材質的抗撕裂強度低,臨床使用中常發生導管斷裂及球囊破裂等異常事故。而聚氯乙烯價格便宜,綜合性能優良,普遍應用于醫療器械的制造。然而,隨著臨床相關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聚氯乙烯材料本身存在安全隱患,加工及使用性能上亦存在諸多缺陷:(I)聚氯乙烯樹脂在生產或加工中會產生少量的氯乙烯單體,該化合物已被證實是致癌物質,因而,不利于長期使用。(2)加工過程中,為了獲得軟質聚氯乙烯制品,必須使用增塑劑,目前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增塑劑的使用最多,這類增塑劑會進入藥液,并隨之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3)聚氯乙烯在加工過程中容易發生降解現象,而為防止這種降解的發生,通常需加入含鉛、鋅和鋇等元素的化合物作熱穩定劑,在使用過程中,這些熱穩定劑中的重金屬可能進入人體。(4)聚氯乙烯加工時會分解產生氯化氫氣體,不但腐蝕加工設備,而且威脅操作人員健康。(5)聚氯乙烯醫用耗材的廢棄處理困難,掩埋長時間不降解,焚燒則產生氯化氫和二噁英等有毒氣體,污染環境。聚氯乙烯材料中殘留的氯乙烯單體、添加的DEHP增塑劑和熱穩定劑不是化學鍵合到聚氯乙烯分子上,在臨床使用中,這些小分子會通過擴散、萃取等方式進而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鑒于聚氯乙烯材料及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國內外都在研發價格上可與聚氯乙烯抗衡、性能上能滿足輸血器使用要求的新材料。中國技術專利200420052781.0公開了一種非聚氯乙烯輸液器;中國技術專利200720029591.0公開了一種一次性使用聚烯烴熱塑性彈性體輸液器;中國技術專利200510014749.2公開了一種輻照改性聚烯烴熱塑性彈性體共混物樹脂,該樹脂可用于取代傳統一次性輸液器所采用的PVC材料。上述已開發的非聚氯乙烯材料雖然解決了一定的技術難題,但仍存在諸多不足:(I)非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導管表面發粘,在保存或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管路纏結等現象;(2)非聚氯乙烯材料的力學性能較差,制備的管路在受力下容易變形或斷裂。(3)非聚氯乙烯材料的粘結性能不佳,管路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破損、漏液現象。(4)非聚氯乙烯原料及制造成本遠高于聚氯乙烯材料,不利于推廣使用。非聚氯乙烯材料在導尿管的應用和加工上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基于此,做出本申請案。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導尿管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術首先提供一種相容性好、機械強度高的復合型導尿管。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復合型導尿管,由聚氨酯外層構成,該聚氨酯外層內側設置有聚氯乙烯層,且聚氨酯外層與聚氯乙烯層同心設置。進一步的,作為優選:所述的聚氯乙烯層內設置有聚氨酯內層,且聚氨酯外層、聚氯乙烯層和聚氨酯內層同心設置。所述的聚氨酯外層、聚氨酯內層厚度為0.05-0.35mm,聚氯乙稀層厚度為0.Ι-Ο.8mm。將本技術應用于導尿管的加工,聚氨酯、聚氯乙烯采用同心進料方式進料并擠出,將烘干的聚氨酯、聚氯乙烯材料,按層厚要求的重量比分別加入不同的進料口內,并通過共擠出機頭擠出形成復合型導尿管;其中,共擠出機頭為芯棒式共擠出機頭,芯棒基體的中心為中空式結構,該中空式結構位于基體中軸線處,并在該處形成中心進料通道,可通入壓縮空氣或與外界大氣直通;中心進料通道側面設置側進料通道一和側進料通道二,聚氨酯從中心進料通道和側面第三通道進料形成聚氨酯內層和聚氨酯外層,聚氯乙烯從側面的側進料通道一進料形成聚氯乙烯層,中心進料通道、側進料通道一(和側進料通道二)進行兩層(當設置有側進料通道二時,為三層)同心進料;擠出過程中,通過調節共擠出機頭口模的尺寸(芯模和外模的內、外徑),確定導尿管的壁厚;通過調節各擠出機進料速率比,確定導尿管的聚氨酯外層、聚氨酯內層、聚氯乙烯層的厚度比;通過調節擠出機的擠出速度和牽引機的速度比,調節導尿管的內、外徑;通過中心進料通道的內部氣壓或冷卻水槽的真空度調節導尿管的圓度;通過調節口模的表面溫度并將上述共擠出形成的三層復合結構管經風環冷卻,調節導尿管表面粗糙度;再經過冷卻水槽冷卻的導管由牽引輥引出,切成需要的長度,用不銹鋼托盤收集,得到成品。本技術所形成的多層復合結構的導尿管外表面為聚氨酯外層,在輸液、導流過程中,聚氨酯外層與組織粘膜接觸的表面為非聚氯乙烯材料,具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從而避免了聚氯乙烯導管中增塑劑、熱穩定劑和氯乙烯單體接觸粘膜,危害人體健康的問題;同時克服了乳膠生物相容性不好、硅膠機械強度低等問題。該導管采用的聚氨酯與聚氯乙烯材料具有較好的相容性,多層復合結構輸液導管層間粘結性能較好,力學性能優良,適合溶劑粘結,本技術步驟簡單,方法可靠,成本遠低于非聚氯乙烯材料,適宜大規模推廣應用。本申請復合型導尿管可采用聚氨酯外層與聚氯乙烯層所形成的兩層結構,也可采用聚氨酯外層、聚氯乙烯層和聚氨酯內層三層結構,當采用兩層結構時,聚氨酯外層與人體直接接觸,進行尿液等廢棄體液的輸送,當采用三層機構時,導尿管的內、外均可與人體人體體液接觸,此時,聚氨酯外層、聚氨酯內層均為生物相容性材質,因此,可進行可用體液如血液、藥劑等的輸送,在輸送過程中,聚氨酯外層相容性較好,不會引起過敏等不良反應,聚氨酯內層則不會引入重金屬、有害單體等,可用體液與人體最為接近,避免了因導尿管自身缺陷所引起的檢測事故和輸液事故。【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聚氨酯外層;2.聚氯乙烯層;3.聚氨酯內層。【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本實施例復合型導尿管,結合圖1,由聚氨酯外層I和聚氯乙烯層2構成,聚氨酯外層I內側設置聚氯乙烯層2,且聚氨酯外層I與聚氯乙烯層2同心設置,聚氨酯外層I厚度為0.05-0.35mm,聚氯乙稀層2厚度為0.1-0.8mm。聚氨酯、聚氯乙烯烘干后,置于共擠出機頭內并呈同心進料方式擠出,形成同心層狀結構,冷卻,引出,切斷成型。其中,側進料通道一與中心擠出通道分別進行聚氨酯、聚氯乙烯的供料,以實現同心進料,并分別形成聚氨酯外層I和聚氯乙烯層2。將本實施例應用于導尿管的加工,聚氨酯、聚氯乙烯采用同心進料方式進料并擠出,將烘干的聚氨酯、聚氯乙烯材料,按層厚要求的重量比分別加入不同的進料口內,并通過共擠出機頭擠出形成復合型導尿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復合型導尿管,其特征在于:由聚氨酯外層構成,該聚氨酯外層內側設置有聚氯乙烯層,且聚氨酯外層與聚氯乙烯層同心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祝軍偉,
申請(專利權)人:紹興新原力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