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布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綜合布線機柜。在第二區域內設置濕度傳感器用來檢測該區域內的濕度情況并反饋給設置在第一區域內的控制器,當濕度值超出合理的范圍值時,控制器自動驅動除濕器進行除濕工作,以實現智能化除濕,在柜體內設置通風管道是為了是除濕器的除濕口可以直接與安裝架上的通風孔連通,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除濕,進而提高除濕效果,另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除濕器與傳統的除濕器相比減小了體積,對于最占空間的散熱片和風扇部分使用開槽嵌入的安裝方式,在散熱片上按照風扇大小進行開槽,將風扇部分體積嵌入到散熱片中,即可減小散熱片和風扇所占的空間厚度,從而節省柜體的內部空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布線
,尤其涉及一種綜合布線機柜。在第二區域內設置濕度傳感器用來檢測該區域內的濕度情況并反饋給設置在第一區域內的控制器,當濕度值超出合理的范圍值時,控制器自動驅動除濕器進行除濕工作,以實現智能化除濕,在柜體內設置通風管道是為了是除濕器的除濕口可以直接與安裝架上的通風孔連通,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除濕,進而提高除濕效果,另外本技術提供的除濕器與傳統的除濕器相比減小了體積,對于最占空間的散熱片和風扇部分使用開槽嵌入的安裝方式,在散熱片上按照風扇大小進行開槽,將風扇部分體積嵌入到散熱片中,即可減小散熱片和風扇所占的空間厚度,從而節省柜體的內部空間。【專利說明】一種綜合布線機柜
本技術涉及布線
,尤其涉及一種綜合布線機柜。
技術介紹
目前綜合布線機柜在社區中廣泛應用,將通訊、網絡、有限電視集合在一起,為人們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務。由于綜合布線機柜屬于多種線路的集合點,常常被放置在隱蔽處,例如一些較密閉的空間等。當綜合布線機柜內部潮濕時,由于不通風也無法及時除濕,這樣會影響內部線路的正常使用,常常出現短路等現象。通常在該機柜內部加裝一個除濕器用來除濕,然而除濕器的體積一般較大,會占用較大的空間,且除濕效果較差。一般都是由人工來控制除濕器的,有時候當機柜內部已經非常潮濕時,管理人員才發現,此時啟動除濕器除濕已經太晚了,因此需要一種具有智能化除濕器的綜合布線機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智能化除濕器的綜合布線機柜。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種綜合布線機柜,所述綜合布線機柜包括柜體;所述柜體為長方體;所述柜體內設有水平放置的隔板,通過隔板將柜體內部分隔成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位于第二區域正下方;所述第二區域內設有多個安裝架,所述安裝架水平放置在第二區域內;所述安裝架上放置濕度傳感器;所述安裝架上設有通風孔;所述第一區域內的四個角分別設有除濕器,所述第一區域內設有控制器;所述濕度傳感器和除濕器分別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柜體內設有通風管道,所述通風管道的一端與通風孔相通,所述通風管道的另一端與除濕器的除濕口相通。進一步的,所述除濕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風扇和截面呈齒形的散熱片;所述散熱片上設有凹槽;所述風扇安裝在所述凹槽內。進一步的,所述殼體內還設有冷凝片、形狀呈長方體的水槽、制冷片和轉接板;所述散熱片、冷凝片、水槽、風扇和制冷片分別與轉接板電連接;所述冷凝片、風扇分別設置在散熱片的兩側;所述冷凝片與散熱片之間設有制冷片;所述水槽設置在冷凝片下方且與冷凝片位于散熱片的同一側;所述轉接板設置在風扇下方且與風扇位于散熱片的同一側。進一步的,所述殼體由上蓋體、下蓋體以及上下開口的主體組合而成;所述殼體的形狀為長方體;所述上蓋體上設有與散熱片相對的第一通風口和與冷凝片相對的第二通風□ O進一步的,所述下蓋體設有導水管口;所述導水管口位于水槽下方。進一步的,所述下蓋體設有接線端子開口;所述接線端子開口位于轉接板下方。進一步的,所述主體由前面板、左面板、后面板、右面板依次相鄰面板首尾相連而成;相鄰面板之間設有內螺紋卡槽;所述上蓋體和下蓋體均設有與所述內螺紋卡槽相適配的通孔。進一步的,所述前面板設有通風網孔;所述通風網孔與風扇相對設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第二區域內設置濕度傳感器用來檢測該區域內的濕度情況并反饋給設置在第一區域內的控制器,當濕度值超出合理的范圍值時,控制器自動驅動除濕器進行除濕工作,以實現智能化除濕,在柜體內設置通風管道是為了是除濕器的除濕口可以直接與安裝架上的通風孔連通,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除濕,進而提高除濕效果O【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綜合布線機柜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綜合布線機柜的正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除濕器的殼體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除濕器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除濕器的正視圖;圖6為本技術的除濕器的側視圖;標號說明:10、柜體;101、隔板;102、第一區域;1021、除濕器;1022、控制器;103、第二區域;1031、安裝架;1032、濕度傳感器;1033、通風孔;104、通風管道;1、上蓋體;11、第一通風口 ; 12、第二通風口 ; 13、通孔;2、下蓋體;21、導水管口 ;22、接線端子開口; 3、主體;31、前面板;311、通風網孔;32、左面板;33、后面板;34、右面板;35、內螺紋卡槽;4、散熱片;5、冷凝片;6、水槽;7、風扇;8、制冷片;9、轉接板。【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本技術最關鍵的構思在于:在柜體內設置通風管道是為了是除濕器的除濕口可以直接與安裝架上的通風孔連通,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除濕,進而提高除濕效果。請參照圖1-6,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綜合布線機柜,所述綜合布線機柜包括柜體1 ;所述柜體1為長方體;所述柜體1內設有水平放置的隔板1I,通過隔板1I將柜體1內部分隔成第一區域102和第二區域103;所述第一區域102位于第二區域103正下方;所述第二區域103內設有多個安裝架1031,所述安裝架1031水平放置在第二區域103內;所述安裝架103上放置濕度傳感器1032;所述安裝架1031上設有通風孔1033;所述第一區域102內的四個角分別設有除濕器1021,所述第一區域102內設有控制器1022;所述濕度傳感器1032和除濕器1021分別與控制器1022連接;所述柜體10內設有通風管道104,所述通風管道104的一端與通風孔1033相通,所述通風管道104的另一端與除濕器1021的除濕口相通。從上述描述可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第二區域內設置濕度傳感器用來檢測該區域內的濕度情況并反饋給設置在第一區域內的控制器,當濕度值超出合理的范圍值時,控制器自動驅動除濕器進行除濕工作,以實現智能化除濕,在柜體內設置通風管道是為了是除濕器的除濕口可以直接與安裝架上的通風孔連通,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除濕,進而提高除濕效果。進一步的,所述除濕器1021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風扇7和截面呈齒形的散熱片4 ;所述散熱片4上設有凹槽;所述風扇7安裝在所述凹槽內。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除濕器與傳統的除濕器相比減小了體積,對于最占空間的散熱片和風扇部分使用開槽嵌入的安裝方式,在散熱片上按照風扇大小進行開槽,將風扇部分體積嵌入到散熱片中,即可減小散熱片和風扇所占的空間厚度,從而節省柜體的內部空間。進一步的,所述殼體內還設有冷凝片5、形狀呈長方體的水槽6、制冷片8和轉接板9 ;所述散熱片4、冷凝片5、水槽6、風扇7和制冷片8分別與轉接板9電連接;所述冷凝片5、風扇7分別設置在散熱片4的兩側;所述冷凝片5與散熱片4之間設有制冷片8;所述水槽6設置在冷凝片5下方且與冷凝片5位于散熱片4的同一側;所述轉接板9設置在風扇7下方且與風扇7位于散熱片4的同一側。進一步的,所述殼體由上蓋體1、下蓋體2以及上下開口的主體3組合而成;所述殼體的形狀為長方體;所述上蓋體I上設有與散熱片4相對的第一通風口 11和與冷凝片5相對的第二通風口 12。由上述描述可知,設置第一通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綜合布線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綜合布線機柜包括柜體;所述柜體為長方體;所述柜體內設有水平放置的隔板,通過隔板將柜體內部分隔成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位于第二區域正下方;所述第二區域內設有多個安裝架,所述安裝架水平放置在第二區域內;所述安裝架上放置濕度傳感器;所述安裝架上設有通風孔;所述第一區域內的四個角分別設有除濕器,所述第一區域內設有控制器;所述濕度傳感器和除濕器分別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柜體內設有通風管道,所述通風管道的一端與通風孔相通,所述通風管道的另一端與除濕器的除濕口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樺,
申請(專利權)人:福州金澤屹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