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屬于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領域。該分料裝置包括與水平面呈30°~45°角設置的固定溜槽、設于固定溜槽進料端正上方的受料斗、與固定溜槽活動連接的可拆卸溜槽、設置在可拆卸溜槽出料端的混凝土出料口裝置以及多個用于支撐固定溜槽的立柱,固定溜槽可繞進料端下方的立柱旋轉。本發明專利技術裝置應用于圓形斷面豎井混凝土施工,提高了混凝土澆筑速度,降低了豎井內施工人員的安全風險,減少人員投入和勞動強度,改善文明施工形象,節約了施工成本,能產生較好地經濟和社會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屬于水利水電工程
該分料裝置包括與水平面呈30°~45°角設置的固定溜槽、設于固定溜槽進料端正上方的受料斗、與固定溜槽活動連接的可拆卸溜槽、設置在可拆卸溜槽出料端的混凝土出料口裝置以及多個用于支撐固定溜槽的立柱,固定溜槽可繞進料端下方的立柱旋轉。本專利技術裝置應用于圓形斷面豎井混凝土施工,提高了混凝土澆筑速度,降低了豎井內施工人員的安全風險,減少人員投入和勞動強度,改善文明施工形象,節約了施工成本,能產生較好地經濟和社會效益。【專利說明】一種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
本專利技術屬于水利水電工程
,具體涉及一種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
技術介紹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存在各種功能性或結構性圓形豎井,例如排風豎井、引水豎井、出線豎井等,通常圓形斷面豎井混凝土施工,在豎井內布置下料溜管,溜管底部搭設排架接分料溜槽,這種布置方案現場零亂,下料時需頻繁的更換溜槽,且效率較低,人工強度大,在更換溜槽下料口時漏料嚴重,文明施工形象差,投入的人工較多,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因此如何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是目前水利水電工程
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本專利技術裝置應用于圓形斷面豎井混凝土施工,分料裝置布置在圓形豎井的中心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施工效率,降低了豎井內施工人員的安全風險,改善文明施工形象,減小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進度,能產生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包括一號立柱、二號立柱、三號立柱、受料斗和與水平面呈30°?45°角設置的固定溜槽; 所述的一號立柱、二號立柱和三號立柱均為垂直設置; 一號立柱的頂端與固定溜槽進料端的底部通過軸承活動連接; 固定溜槽進料端的正上方設有受料斗; 二號立柱的頂端與固定溜槽中間部位的底部固定相連,二號立柱的底端設有主輪;三號立柱的頂端與固定溜槽出料端的底部固定相連,三號立柱的底端設有次輪;一號立柱上套接有旋轉套筒和固定套筒;旋轉套筒位于固定套筒的上方;固定套筒固定套接在一號立柱上不可旋轉,旋轉套筒可在其位置上繞一號立柱旋轉; 所述的固定套筒上固定連接有多個用于支撐一號立柱的斜撐; 通過水平設置的連桿將旋轉套筒與二號立柱固定連接起來; 通過支撐將連桿與固定溜槽固定連接起來; 固定溜槽的出料端活動連接有可拆卸溜槽;可拆卸溜槽的出料端固定連接有混凝土出料口裝置。進一步,優選的是斜撐有3根,均勻的分布在固定套筒的周圍。進一步,優選的是斜撐與水平面呈45°角設置。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的支撐呈垂直設置。進一步,優選的是主輪為重型萬向輪,承重能力為U。進一步,優選的是次輪為重型萬向輪,承重能力為U。進一步,優選的是固定溜槽的出料端與可拆卸溜槽的進料端通過掛鉤活動連接。進一步,優選的是受料斗的底部固定在固定溜槽進料端上。進一步,優選的是受料斗垂直于水平面設置。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為: 1、本專利技術裝置將圓形斷面豎井混凝土施工中傳統的搭設排架接多段分料槽改成為單趟下料溜管與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聯合運用,克服了施工效率低下,人員勞動強度大,耗時費工,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通過本專利技術裝置可以減少人員投入和勞動強度,降低安全隱患,節約了施工成本,改善文明施工形象。2、本專利技術專利申請屬于水利水電工程
基礎變革的范疇,將極大的推動水利水電工程圓形斷面豎井混凝土施工在工藝、效率方面的進步,在國內外隧洞混凝土施工文獻中也未見相關報道。3、本專利技術目前還未見在水電工程施工中應用,其旨在降低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改善現場文明施工形象。 4、本專利申請符合中國電力建設股份公司關于《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進步管理辦法》文件精神。5、本專利技術裝置包括與水平面呈30°?45°角設置的固定溜槽、設于固定溜槽進料端正上方的受料斗、與固定溜槽活動連接的可拆卸溜槽、設置在可拆卸溜槽出料端的混凝土出料口裝置以及多個用于支撐固定溜槽的立柱,固定溜槽可繞進料端下方的立柱旋轉,其結構新穎,在圓形斷面豎井混凝土施工中應用價值較高。6、本專利技術將傳統的混凝土下料系統改為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進行分料,較傳統的混凝土澆筑速度提高20%,減少了人員頻繁換溜槽的時間,解決遠端的下料困難的問題,降低了豎井內施工人員的安全風險,改善現場全部搭設常規溜槽分料架零亂的文明施工形象,增大了施工場地,節約了 30%施工成本。這一種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的工藝在國內圓形豎井混凝土施工文獻中也未見相關報道。【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側面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的一號立柱與固定溜槽連接的剖面圖; 圖4為固定溜槽與可拆卸溜槽連接大樣圖; 圖5為圖1旋轉后的效果圖;其中,1、固定溜槽;2、可拆卸溜槽;3、一號立柱;301、UCF215軸承座;302、隔板;303、δ=16Χ Φ 200鋼板;304、軸;305、溜槽固定板;4、旋轉套筒;5、固定套筒;6、斜撐;7、連桿;8、支撐;9、二號立柱;10、主輪;11、三號立柱;12、次輪;13、受料斗;14、混凝土出料口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下列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而不應視為限定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技術或條件者,按照本領域內的文獻所描述的技術或條件或者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所用產品未注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購買獲得的常規產品O如圖1?5所示,一種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包括一號立柱3、二號立柱9、三號立柱11、受料斗13和與水平面呈30°?45°角設置的固定溜槽I; 所述的一號立柱3、二號立柱9和三號立柱11均為垂直設置; 一號立柱3的頂端與固定溜槽I進料端的底部通過軸承活動連接; 固定溜槽I進料端的正上方設有受料斗13; 二號立柱9的頂端與固定溜槽I中間部位的底部固定相連,二號立柱9的底端設有主輪10; 三號立柱11的頂端與固定溜槽I出料端的底部固定相連,三號立柱11的底端設有次輪12; 一號立柱3上套接有旋轉套筒4和固定套筒5;旋轉套筒4位于固定套筒5的上方; 所述的固定套筒5上固定連接有多個用于支撐一號立柱3的斜撐6; 通過水平設置的連桿7將旋轉套筒4與二號立柱9固定連接起來; 通過支撐8將連桿7與固定溜槽I固定連接起來;所述的支撐8呈垂直設置。固定溜槽I的出料端活動連接有可拆卸溜槽2;可拆卸溜槽2的出料端固定連接有混凝土出料口裝置14。斜撐6有3根,均勻的分布在固定套筒5的周圍。斜撐6與水平面呈45°角設置。主輪10為重型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圓形斷面豎井旋轉式混凝土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號立柱(3)、二號立柱(9)、三號立柱(11)、受料斗(13)和與水平面呈30°~45°角設置的固定溜槽(1);所述的一號立柱(3)、二號立柱(9)和三號立柱(11)均為垂直設置;一號立柱(3)的頂端與固定溜槽(1)進料端的底部通過軸承活動連接;固定溜槽(1)進料端的正上方設有受料斗(13);二號立柱(9)的頂端與固定溜槽(1)中間部位的底部固定相連,二號立柱(9)的底端設有主輪(10);三號立柱(11)的頂端與固定溜槽(1)出料端的底部固定相連,三號立柱(11)的底端設有次輪(12);一號立柱(3)上套接有旋轉套筒(4)和固定套筒(5);旋轉套筒(4)位于固定套筒(5)的上方;所述的固定套筒(5)上固定連接有多個用于支撐一號立柱(3)的斜撐(6);通過水平設置的連桿(7)將旋轉套筒(4)與二號立柱(9)固定連接起來;通過支撐(8)將連桿(7)與固定溜槽(1)固定連接起來;固定溜槽(1)的出料端活動連接有可拆卸溜槽(2);可拆卸溜槽(2)的出料端固定連接有混凝土出料口裝置(1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姚巍,張永崗,楊育禮,何文虎,陳期桃,李剛,王歡,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