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臥式單回程燃氣熱水鍋爐,其包括臥式爐體,爐體內設置有燃燒室,燃燒室左端設置有燃燒器接口,燃燒室右端設置有煙氣出口,煙氣出口處并排設置有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第一換熱器的煙氣通道和第二換熱器煙氣通道串聯;燃燒室內的煙氣依次經過煙氣出口、第一換熱器的煙氣通道和第二換熱器煙氣通道后排出;所述爐體的爐壁為夾層結構,爐壁夾層依次與第一換熱器水路、第二換熱器水路串聯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為臥式單回程熱水鍋爐,與二回程與三回程結構相比,其結構優勢具有簡單化、生產工序減少,功能細分,材料節省材料更節省,通過改變原有的燃燒加熱方式,熱轉化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方便使用和維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鍋爐領域,尤其是涉及臥式單回程燃氣熱水鍋爐。
技術介紹
在目前,現有臥式燃氣熱水鍋爐多為二回程與三回程,由于其結構特性,導致產品體型大、重量大、換熱效率低等缺點。而且二回程與三回程熱水鍋爐,由于其換熱管煙管多,長度較長,所以其換熱管及煙管均采用且與爐體燃燒室一體焊接方式進行連接。另外,由于二回程及三回程鍋體內水容量大,特別是在換熱管與管板之間,存在水流不暢現象,容易造成局部高溫導致換熱器與管板焊接處開裂漏水,其維修困難大與維修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臥式單回程燃氣熱水鍋爐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并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臥式單回程燃氣熱水鍋爐,其包括臥式爐體,爐體內設置有燃燒室,燃燒室左端設置有燃燒器接口,燃燒室右端設置有煙氣出口,煙氣出口處并排設置有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第一換熱器的煙氣通道和第二換熱器煙氣通道串聯;燃燒室內的煙氣依次經過煙氣出口、第一換熱器的煙氣通道和第二換熱器煙氣通道后排出;所述爐體的爐壁為夾層結構,爐壁夾層依次與第一換熱器水路、第二換熱器水路串聯連接。
進一步,所述夾層設置有回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回水口和出水口設置在所述爐體上方。
進一步,所述夾層的出水口通過管路與所述第一換熱器水路的進口連通;第一換熱器水路的出口通過管路與第二換熱器水路的進口連通。
進一步,所述爐體上方設置有補水箱,爐體夾層設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通過管路與補水箱底部的出水口連通。
進一步,所述第一換熱器水路的進口設置在上方,連接所述夾層的出水口與第一換熱器水路進口的管路頂部設置有排氣口,排氣口通過排氣管與補水箱連通。
進一步,所述補水箱側壁中底部設置有回氣口,所述排氣口通過排氣管與回氣口連通,補水箱內的液面高于所述回氣口。
進一步,所述補水箱頂部設置若干個水位測量儀。
進一步,所述夾層底部設置夾層排污口;所述爐體底部設置有燃燒室排渣口。
進一步,所述第一換熱器水路上部、第二換熱器水路上部分別設置有第一上集水槽和第二上集水槽;所述第一換熱器水路下部、第二換熱器水路下部設置有公共下集水槽,通過公共下集水槽,第一換熱器水路與第二換熱器水路串聯。
本專利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為臥式單回程熱水鍋爐,與二回程與三回程結構相比,其結構優勢具有簡單化、生產工序減少,功能細分,材料節省材料更節省,通過改變原有的燃燒加熱方式,熱轉化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方便使用和維護。換熱器進水管上端面為水循環系統中的最高點,且換熱器進水管上端接有設置排氣管,實現隨時排出水路系統內的氣體,同時保障水不會溢出,并有效防止系統故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
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視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臥式單回程燃氣熱水鍋爐,其包括臥式爐體1,爐體1內設置有燃燒室2,燃燒室2左端設置有燃燒器接口2a,燃燒室2右端設置有煙氣出口2b,煙氣出口2b處并排設置有第一換熱器3和第二換熱器4;第一換熱器3的煙氣通道和第二換熱器4煙氣通道串聯;燃燒室2內的煙氣依次經過煙氣出口2b、第一換熱器3的煙氣通道和第二換熱器4煙氣通道后,從第二換熱器4的煙氣排放口17排出;爐體1的爐壁為夾層結構,爐壁夾層1a依次與第一換熱器3水路、第二換熱器4水路串聯連接。其中,15為第二換熱器4的水路出口,該出口設置在第二換熱器的頂部。
夾層1a設置有回水口12和出水口13,回水口12和出水口13設置在爐體1頂部。夾層1a的出水口13通過管路14與第一換熱器3水路的上方的第一上集水槽9連通;第一換熱器3水路的出口通過管路與第二換熱器4水路的進口連通。
爐體1上方設置有補水箱11,爐體夾層設置有注水口16,注水口16通過管路與補水箱11底部的出水口連通。
第一換熱器3水路的進口設置在上方,連接夾層2b的出水口13與第一換熱器3水路進口的管路14頂部設置有排氣口,排氣口通過排氣管10與補水箱11連通。
補水箱11側壁中底部設置有回氣口,管路14的排氣口通過排氣管10與回氣口連通,補水箱11內的液面高于回氣口。
補水箱11頂部設置若干個水位測量儀20。
夾層2b底部設置夾層排污口6;爐體1底部設置有燃燒室2排渣口5。
第一換熱器3水路上部、第二換熱器4水路上部分別設置有第一上集水槽9和第二上集水槽19;第一換熱器3水路下部、第二換熱器4水路下部設置有公共下集水槽8,通過公共下集水槽8,第一換熱器水路與第二換熱器水路串聯。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并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專利技術限于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專利技術從而設計適于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臥式單回程燃氣熱水鍋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臥式爐體,爐體內設置有燃燒室,燃燒室左端設置有燃燒器接口,燃燒室右端設置有煙氣出口,煙氣出口處并排設置有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第一換熱器的煙氣通道和第二換熱器煙氣通道串聯;燃燒室內的煙氣依次經過煙氣出口、第一換熱器的煙氣通道和第二換熱器煙氣通道后排出;所述爐體的爐壁為夾層結構,爐壁夾層依次與第一換熱器水路、第二換熱器水路串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臥式單回程燃氣熱水鍋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臥式爐體,爐
體內設置有燃燒室,燃燒室左端設置有燃燒器接口,燃燒室右端設置
有煙氣出口,煙氣出口處并排設置有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第一
換熱器的煙氣通道和第二換熱器煙氣通道串聯;燃燒室內的煙氣依次
經過煙氣出口、第一換熱器的煙氣通道和第二換熱器煙氣通道后排出;
所述爐體的爐壁為夾層結構,爐壁夾層依次與第一換熱器水路、第二
換熱器水路串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單回程燃氣熱水鍋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夾層設置有回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回水口和出水口設置在所述爐
體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臥式單回程燃氣熱水鍋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夾層的出水口通過管路與所述第一換熱器水路的進口連通;第一
換熱器水路的出口通過管路與第二換熱器水路的進口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臥式單回程燃氣熱水鍋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爐體上方設置有補水箱,爐體夾層設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通
過管路與補水箱底部的出水口連通。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磊,
申請(專利權)人:滄州歐科聯合熱能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