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的過溫度保護電路,包括用于檢測電池溫度的溫度檢測單元,還包括通過所述溫度檢測單元連接起來的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其中,所述溫度檢測單元分別與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的輸入端口連接,所述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的輸出端口均連接至蓄電池的端口OTP。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僅使用2個運算放大器,有效減少元器件的使用量,使得電路結構簡單,易于實現,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且具有可靠性高、適用范圍廣泛的特點,實用價值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路保護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的過溫度保護電路。
技術介紹
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中,為了保障因鋰離子的特性而引起的安全以及維持其電芯使用壽命的問題,在使用鋰離子電池的過程中,需要限定電池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充電和放電。例如,當鋰離子的充電溫度允許在0~45℃之間,而放電溫度允許在-20℃~70℃之間,那么,要做到保護好電池包,保護板則需要根據充電與放電不同的溫度要求而設定4個不同的過溫度保護點。在現有技術中,存在著電路設計較為復雜,使用元件數量偏多,可靠性相對降低,成本較高等的問題。圖1為目前通用的采用4個過溫保護點的過溫保護電路圖。當需要充電時,充電信號輸出端口C+輸出電信號,而放電信號輸出端口P+不輸出電信號,通過運算放大器U1和運算放大器U2實現充電過低溫和過高溫保護功能,此時運算放大器U3和運算放大器U4不工作。當需要放電時,放電信號輸出端口P+輸出電信號,而充電信號輸出端口C+不輸出電信號,通過運算放大器U3和運算放大器U4實現放電過低溫和過高溫保護功能,此時,運算放大器U1和運算放大器U2不工作。上述方案通過4路運算放大器實現4個不同充放電不同過溫保護點的設置與比較,使用的元器件較多,致使電路存在成本高,體積大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的過溫度保護電路,通過利用電池包充放電不在同一時間進行的特性,使用2個運算放大器實現充電與放電不同的4個過溫度保護點的功能。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的過溫度保護電路,包括用于檢測電池溫度的溫度檢測單元,還包括通過所述溫度檢測單元連接起來的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其中,所述溫度檢測單元分別與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的輸入端口連接,所述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的輸出端口均連接至外部信號端口OTP。優選的,所述的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包含一運算放大器U1,所述運算放大器U1的正極輸入端與溫度檢測單元的輸出端口NTC信號連接,所述運算放大器U1的負極輸入端連接至由電阻R1和電阻R3組成的分壓網絡,并通過依次串入電阻R5和開關元件Q1接入地端,其中,所述開關元件Q1的控制端與充電信號輸出端口C+信號連接;所述運算放大器U1的輸出端口通過二極管D1連接至外部信號端口OTP,所述二極管D1的陽極與運算放大器U1的輸出端口連接。優選的,所述的過溫度保護電路結構對稱。優選的,所述的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包含一運算放大器U2,所述運算放大器U2的負極輸入端與溫度檢測單元的輸出端口NTC信號連接,所述運算放大器U2的正極輸入端連接至由電阻R2和電阻R4組成的分壓網絡,并通過依次串入電阻R6和開關元件Q2接入地端,其中,所述開關元件Q2的控制端與放電信號輸出端口P+信號連接;所述運算放大器U2的輸出端口通過二極管D2連接至外部信號端口OTP,所述二極管D2的陽極與運算放大器U2的輸出端口連接。優選的,所述的開關元件Q1和開關元件Q2為三極管、MOS管或繼電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僅使用2個運算放大器,有效減少元器件的使用量,使得電路結構簡單,易于實現,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且具有可靠性高、適用范圍廣泛的特點,實用價值高。附圖說明圖1 為現有技術實施的通用的過溫度保護電路圖。圖2 為本技術實施的新型的過溫度保護電路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讓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一種新型的過溫度保護電路,包括用于檢測電池溫度的溫度檢測單元,還包括通過溫度檢測單元連接起來的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其中,溫度檢測單元分別與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的輸入端口連接,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的輸出端口均連接至外部信號端口OTP。本實施例中,該過溫度保護電路采用對稱結構來實現。其中,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包含一運算放大器U1,運算放大器U1的正極輸入端與溫度檢測單元的輸出端口NTC信號連接,運算放大器U1的負極輸入端連接至由電阻R1和電阻R3組成的分壓網絡,并通過依次串入電阻R5和開關元件Q1接入地端,其中,開關元件Q1的控制端與充電信號輸出端口C+信號連接;運算放大器U1的輸出端口通過二極管D1連接至外部信號端口OTP,二極管D1的陽極與運算放大器U1的輸出端口連接。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包含一運算放大器U2,運算放大器U2的負極輸入端與溫度檢測單元的輸出端口NTC信號連接,運算放大器U2的正極輸入端連接至由電阻R2和電阻R4組成的分壓網絡,并通過依次串入電阻R6和開關元件Q2接入地端,其中,開關元件Q2的控制端與放電信號輸出端口P+信號連接;運算放大器U2的輸出端口通過二極管D2連接至外部信號端口OTP,二極管D2的陽極與運算放大器U2的輸出端口連接。需要說明的是,開關元件Q1和開關元件Q2為三極管、MOS管或繼電器。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開關元件Q1和開關元件Q2均選用N型MOS管,兩者的控制端均為柵極,分別連接至充電輸出端口C+和放電信號輸出端口P+。電路的具體工作原理如下:當需要進行充電時,充電輸出端口C+輸出電信號,使得開關元件Q1導通,電阻R3與電阻R5并聯作為充電過低溫比較點;此時,放電信號輸出端口P+無電信號輸出,開關元件Q2截止,電阻R6不起作用;電阻R4作為充電過高溫比較點。當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到電池溫度低于預設的充電過低溫比較點時,運算放大器U1輸出高電平至外部信號端口OTP,執行充電過低溫保護動作;當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到電池溫度高于預設的充電過高溫比較點時,運算放大器U2輸出高電平至外部信號端口OTP,執行充電過高溫保護動作。從而實現充電過低溫和過高溫保護功能。在本實施例中,預設的充電過低溫比較點為0℃,預設的充電過高溫比較點為45℃。當需要進行放電時,放電輸出端口P+輸出電信號,使得開關元件Q2導通,電阻R4與電阻R6并聯作為放電過高溫比較點;此時,充電信號輸出端口C+無電信號輸出,開關元件Q1截止,電阻R5不起作用;電阻R3作為放電過低溫比較點。當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到電池溫度低于預設的放電過低溫比較點時,運算放大器U1輸出高電平至外部信號端口OTP,執行放電過低溫保護動作;當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到電池溫度高于預設的放電過高溫比較點時,運算放大器U2輸出高電平至外部信號端口OTP,執行放電過高溫保護動作。從而實現放電過低溫和過高溫保護功能。在本實施例中,預設的放電過低溫比較點為-20℃,預設的充電過高溫比較點為70℃。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比較器的供電由電池包解決。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未詳細展開進行闡述的地方,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現有公知常識與實踐經驗來實現。以上所述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背離本技術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技術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技術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的過溫度保護電路,包括用于檢測電池溫度的溫度檢測單元,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通過所述溫度檢測單元連接起來的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其中,所述溫度檢測單元分別與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的輸入端口連接,所述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的輸出端口均連接至外部信號端口OTP。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的過溫度保護電路,包括用于檢測電池溫度的溫度檢測單元,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通過所述溫度檢測單元連接起來的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其中,所述溫度檢測單元分別與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的輸入端口連接,所述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和充放電過高溫保護單元的輸出端口均連接至外部信號端口OTP。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過溫度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放電過低溫保護單元包含一運算放大器U1,所述運算放大器U1的正極輸入端與溫度檢測單元的輸出端口NTC信號連接,所述運算放大器U1的負極輸入端連接至由電阻R1和電阻R3組成的分壓網絡,并通過依次串入電阻R5和開關元件Q1接入地端,其中,所述開關元件Q1的控制端與充電信號輸出端口C+信號連接;所述運算放大器U1的輸出端口通過二極管D1連接至外部信號端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勛文,朱立湘,林軍,尹志明,李潤朝,
申請(專利權)人:惠州市藍微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