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其用于輸送鋼筘,其包括機架、驅動器、夾持器、滑軌組件以及筘隙檢測傳感器;其中,所述驅動器安裝于機架的前端;所述夾持器能夾持所述鋼筘,其和驅動器連接,并由驅動器驅動而間歇輸送鋼筘;所述滑軌組件安裝于機架上,其上連接有所述鋼筘;所述筘隙檢測傳感器安裝于機架上,并位于鋼筘的上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夾緊力大,運動精確,且性能可靠等諸多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動穿經機的組成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屬于紡織機械
技術介紹
鋼筘輸送裝置是穿經機的重要組成結構,其用于全自動輸送鋼筘。然而,現有技術的鋼筘輸送裝置有的采用電磁鐵夾緊,存在著夾緊力小而造成鋼筘松動,且輸送位置不精確等諸多缺陷;有的雖然用氣缸夾緊,但夾緊機構復雜,夾緊位置遠離質心處,造成成本增加、運動不平穩等諸多缺陷;有的筘隙采用視覺檢測,成本較高。因此,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創新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夾緊力大,運動精確,且性能可靠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其用于輸送鋼筘,其包括機架、驅動器、夾持器、滑軌組件以及筘隙檢測傳感器;其中,所述驅動器安裝于機架的前端;所述夾持器能夾持所述鋼筘,其和驅動器連接,并由驅動器驅動而間歇輸送鋼筘;所述滑軌組件安裝于機架上,其上連接有所述鋼筘;所述筘隙檢測傳感器安裝于機架上,并位于鋼筘的上方。本技術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驅動器包括伺服電機、滾珠絲杠、基座以及導軌;所述伺服電機安裝于機架上,其通過一聯軸器和滾珠絲杠連接,使伺服電機驅動滾珠絲杠轉動;所述導軌水平設置在機架上;所述基座和滾珠絲杠相螺接,其設置在導軌上,并能沿導軌移動。本技術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夾持器包括氣缸、搖桿、活動板以及固定板;其中,所述氣缸安裝于基座的一側;所述固定板固持于基座上;所述搖桿樞接于固定板上,其一端樞接于氣缸上,另一端安裝有所述活動板;所述活動板和固定板相對設置,并能夾緊所述鋼筘。本技術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氣缸和搖桿能呈90°設置。本技術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機架上固持有一接近開關,該接近開關位于基座的一側。本技術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軌組件包括上滾輪組、下滾輪組以及軌道;其中,所述上滾輪組和下滾輪組相互平行設置,并分別安裝于機架上;所述軌道夾持于上滾輪組、下滾輪組之間,并能沿上滾輪組、下滾輪組之間移動。本技術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滾輪組、下滾輪組均由若干滾輪等間距排布形成;所述滾輪由尼龍滾輪、孔用彈性擋圈、軸承、內六角平圓頭螺釘以及軸套組成;其中,所述內六角平圓頭螺釘螺接于機架上;所述軸承樞接于內六角平圓頭螺釘上;所述孔用彈性擋圈和軸套分別抵接在軸承的不同側;所述尼龍滾輪套設于軸承上。本技術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還設置為:所述軌道上下兩側分別設有一球體部,所述球體部嵌設于尼龍滾輪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結構簡單,降低了生產成本。2.能夠長距離高精度的移動,滿足插筘要求。3. 將橫向距離減小至30mm,保證穿經鉤平穩穿筘。4.能夠確認鋼筘位置,使插筘出錯率大大降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的主視圖。圖3是圖1中的驅動器的主視圖。圖4是圖1中的夾持器的立體圖。圖5是圖1中的滑軌組件的立體圖。圖6是圖5的側視圖。圖7是圖5中的滾輪的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至附圖7所示,本技術為一種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其用于輸送鋼筘100,其由機架1、驅動器2、夾持器3、滑軌組件4以及筘隙檢測傳感器5等幾部分組成。其中,所述驅動器2安裝于機架1的前端,其由伺服電機21、滾珠絲杠22、基座23以及導軌24等幾部分組成。所述伺服電機21安裝于機架1的一側,其通過一聯軸器25和滾珠絲杠22連接,使伺服電機21驅動滾珠絲杠22轉動。所述導軌24水平設置在機架1上。所述基座23和滾珠絲杠22相螺接,其設置在導軌24上,并能沿導軌24移動。進一步的,所述機架1上固持有一接近開關6,該接近開關6位于基座23的一側,其用于基座23復位的檢測。所述夾持器3能夾持所述鋼筘100,其和驅動器2連接,并由驅動器2驅動而間歇輸送鋼筘100。所述夾持器3由氣缸31、搖桿32、活動板33以及固定板34等幾部分組成。所述氣缸31安裝于基座23的一側。所述固定板34固持于基座23上。所述搖桿32樞接于固定板34上,其一端樞接于氣缸31上,另一端安裝有所述活動板33。且所述氣缸31和搖桿32能呈90°設置。所述活動板33和固定板34相對設置,并能夾緊所述鋼筘100。所述驅動器2和夾持器3具有1.夾緊力大、夾緊可靠;2.可快速夾緊與松開;3. 結構簡單可靠,降低生產成本;4、結構緊湊,節省安裝空間;5、運動精確可靠,能滿足全自動穿經機插筘要求等諸多優點,其工作原理如下:通過氣缸31驅動搖桿32,搖桿32推動活動板33,從而使活動板33和固定板34夾緊所述鋼筘100。其搖桿32起到杠桿放大作用,使氣缸31產生的夾緊力放大若干倍。夾緊時氣缸31與搖桿32成90°。通過伺服電機21驅動滾珠絲杠22,滾珠絲杠22驅動基座23,基座23帶動驅動器2進而實現鋼筘100運動,從而實現鋼筘100的輸送。所述滑軌組件4安裝于機架1上,其上連接有所述鋼筘100。該滑軌組件4由上滾輪組41、下滾輪組42以及軌道43等幾部分組成。其中,所述上滾輪組41和下滾輪組42相互平行設置,并分別安裝于機架1上。所述上滾輪組41、下滾輪組42均由若干滾輪44等間距排布形成。所述滾輪44由尼龍滾輪441、孔用彈性擋圈442、軸承443、內六角平圓頭螺釘444以及軸套445等組成;其中,所述內六角平圓頭螺釘444螺接于機架1上;所述軸承443樞接于內六角平圓頭螺釘444上;所述孔用彈性擋圈442和軸套445分別抵接在軸承443的不同側,以限位軸承443;所述尼龍滾輪441套設于軸承443上。所述軌道43夾持于上滾輪組41、下滾輪組42之間,并能沿上滾輪組41、下滾輪組42之間移動。所述軌道43上下兩側分別設有一球體部431,所述球體部431嵌設于尼龍滾輪441上,從而避免軌道43掉落。所述滑軌組件4具有結構簡單,適合長距離移動;2.可運用于移動距離不等的系列化產品中,軌道不變,只需增加滾輪組件;3.降低生產成本等諸多優點,其工作原理如下:通過上滾輪組41、下滾輪組42固定在機架1上不做移動,軌道43可以在上滾輪組41、下滾輪組42間直線移動。此種結構可根據需要增加滾輪44,從而延長軌道43的移動距離。由于滾輪44數量增加(滾輪44相對成本較低),軌道43長度不變,因此可以在系列化產品中大大降低成本。另外短的軌道43方便制造和運輸。所述筘隙檢測傳感器5安裝于機架1上,并位于鋼筘100的上方,其能確認鋼筘100位置,使鋼筘100位置準確,使插筘出錯率大大降低。本技術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過夾持器3夾持鋼筘100;通過驅動器2作間歇式往復運動,從而能夠使鋼筘100長距離高精度移動;最后通過筘隙檢測傳感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其用于輸送鋼筘,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驅動器、夾持器、滑軌組件以及筘隙檢測傳感器;其中,所述驅動器安裝于機架的前端;所述夾持器能夾持所述鋼筘,其和驅動器連接,并由驅動器驅動而間歇輸送鋼筘;所述滑軌組件安裝于機架上,其上連接有所述鋼筘;所述筘隙檢測傳感器安裝于機架上,并位于鋼筘的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其用于輸送鋼筘,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驅動器、夾持器、滑軌組件以及筘隙檢測傳感器;其中,所述驅動器安裝于機架的前端;所述夾持器能夾持所述鋼筘,其和驅動器連接,并由驅動器驅動而間歇輸送鋼筘;所述滑軌組件安裝于機架上,其上連接有所述鋼筘;所述筘隙檢測傳感器安裝于機架上,并位于鋼筘的上方。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器包括伺服電機、滾珠絲杠、基座以及導軌;所述伺服電機安裝于機架上,其通過一聯軸器和滾珠絲杠連接,使伺服電機驅動滾珠絲杠轉動;所述導軌水平設置在機架上;所述基座和滾珠絲杠相螺接,其設置在導軌上,并能沿導軌移動。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穿經機鋼筘全自動輸送及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器包括氣缸、搖桿、活動板以及固定板;其中,所述氣缸安裝于基座的一側;所述固定板固持于基座上;所述搖桿樞接于固定板上,其一端樞接于氣缸上,另一端安裝有所述活動板;所述活動板和固定板相對設置,并能夾緊所述鋼筘。4.如權利要求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益立,周健穎,周超,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日發紡機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