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包括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和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和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相互連通,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采用雙層管道,分別為相互套裝的內層管道和外層管道為,在內層管道和外層管道為之間形成通風夾層,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的邊緣或內部安裝至少一個噪聲傳感器,內層管道內部安裝有電動揚聲器,噪聲傳感器和電動揚聲器分別連接在降噪控制電路上,降噪控制電路接收從噪聲傳感器送來的噪聲信號,降噪控制電路驅動電動揚聲器。由于次級聲源發出的聲波平面與噪聲的聲波平面平行,因此能得到良好的寬頻噪聲抑制效果,氣流流通口開在噪聲抵消截面附近,使得保證通風量的同時又能取得明顯的噪聲抑制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通風管道裝置,特別是一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及降噪方法,屬于聲學
技術介紹
通風管道是現代建筑常用的通風裝置。為了能讓建筑物內部獲取到新鮮空氣,通風管道的一端開口通常需要開設于建筑物外部的噪聲空間。如何在保證獲得足夠的通風量的同時,又能夠有效地降低或消除從噪聲空間沿著通風管道傳入建筑物內部的噪聲,成為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現有技術中,適用于通風管道的降噪技術主要分為被動降噪和主動降噪技術。被動降噪技術主要的方法是把通風管道設計成復雜、狹小且具有多個彎曲的管道,并在管道內敷設吸聲材料,或在管道內設置吸聲障板或吸聲腔體,以達到降低噪聲的目的。被動降噪的缺點是降噪裝置體積比較大,管道彎曲和復雜造成通風阻力比較大。主動降噪技術的原理是用利用聲音干涉原理,設置一個次級聲源,并使得次級聲源發出的聲波與初始噪聲信號聲壓相同而相位相反,聲波疊加后相干涉抵消,從而達到降低噪聲的目的。主動降噪裝置的優點是體積比較小,降噪頻帶比較寬,在低頻段也能有較好的降噪效果。另外由于主動降噪引入了電路控制模塊,使得次級聲源的控制可以更加精準,降噪效果也可以較被動降噪明顯提高。目前已知的管道主動降噪系統多見于發動機的排氣系統,例如公開號為CN94192686,專利技術名稱為“有源消聲器”的專利;申請號為CN201310036995,專利技術名稱為“有源消聲器”等的中國專利。專用于通風管道的,如公開號為CN201310184657,專利技術名稱為“一種用于通風管路系統的有源消聲器”等的中國專利。在對管道主動降噪系統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發現:現有的管道主動降噪裝置因為次級聲源發出的聲波跟管道噪聲聲波不是在同一平面上,不能剛好使得次級聲源發出的聲波跟管道噪聲聲壓和頻率相同而相位相反,噪聲的抵消效果比較有限,且大部分只能對100Hz至500Hz的低頻噪音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而對日常生活中的寬頻噪聲效果較差甚至完全不能抑制。城市生活環境中的常見的噪音場景,如繁忙和馬路、人員集中的市場等,都是以寬頻噪聲呈現的。公開號為CN94192686的專利則由于次級生源發出的聲波輻射到一個開闊的聲場里面,次級聲源本身不可避免的也會成為一個噪聲源。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提到的現有技術中的主動降噪效果不好的缺點,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及降噪方法,在基本不增加通風阻力的同時,能夠在100Hz到8000Hz的較寬范圍內得到8~15dB的噪聲衰減量。本專利技術條件計軸系統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所述的通風管道裝置包括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和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和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相互連通,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采用雙層管道,分別為相互套裝的內層管道和外層管道,在內層管道和外層管道為之間形成通風夾層,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的邊緣或內部安裝至少一個噪聲傳感器,內層管道內部安裝有電動揚聲器,噪聲傳感器和電動揚聲器分別連接在降噪控制電路上,降噪控制電路接收從噪聲傳感器送來的噪聲信號,降噪控制電路驅動電動揚聲器。一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的降噪方法,降噪方法為采用如上述的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噪音傳感器拾取從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的噪音并轉變電信號,電信號通過降噪控制電路處理后,驅動電動揚聲器發出次級聲波,次級聲波與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的噪聲信號在降噪截面處頻率相同聲壓相同但相位相反,使得降噪截面處的聲壓最小。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一步還包括:所述的內層管道在降噪空間一側為密閉空間,或者經過填充足夠的吸音材料吸收揚聲器背面輻射的聲音后開口于降噪空間,或者把開口延長并反向繞回后開口于噪聲空間。所述的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內層管道和外層管道同軸設置。所述的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在與內層管道連接處沿管道周向留有缺口,通過缺口使得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內部空間與通風夾層連通。所述的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內層管道和外層管道的橫截面分布為圓形或橢圓形、方形或其他異形。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專利技術中,次級聲源發出的聲波平面與噪聲的聲波平面平行,因此能得到良好的寬頻噪聲抑制效果,又通過把氣流流通口開在噪聲抵消截面附近的一個小范圍內,使得保證通風量的同時又能取得明顯的噪聲抑制效果。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的側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的背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噪聲空間側管道開口,2-噪聲傳感器,3-降噪截面,4-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5-隔板,6-降噪截面開口,7-電動揚聲器,8-降噪空間通風口,9-揚聲器后腔封閉板,10-揚聲器后腔, 11-內層管道,12-外層管道,13-降噪控制電路。具體實施方式本實施例為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結構與本實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之內。本專利技術為一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其在基本不增加通風阻力的同時,能夠在100Hz到8000hz的較寬范圍內得到8~15dB的噪聲衰減量。請參考圖1和圖2,本專利技術中的一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主要包括: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和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和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相互連通,本實施例中,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采用雙層管道,別為內層管道11和外層管道12,在內層管道11和外層管道12之間形成通風夾層,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開口處設有降噪空間通風口8。本實施例中,在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的邊緣或內部安裝至少一個噪聲傳感器2,噪聲傳感器2為1個或多個能將噪聲轉變為電信號的傳感器(如:麥克風等),傳感器安裝在管道的管道邊緣或管道內,內層管道11內部安裝有電動揚聲器7,噪聲傳感器2和電動揚聲器7分別連接在降噪控制電路13上,降噪控制電路13接收從噪聲傳感器2送來的噪聲信號,做相位、幅度、延時等處理后送出電信號驅動電動揚聲器7發聲,從而達到主動降噪的效果。本實施例中,內層管道11在降噪空間一側,位于電動揚聲器7和揚聲器后腔封閉板9之間的空間可以是密閉的,為揚聲器后腔10,或者經過填充足夠的吸音材料吸收揚聲器背面輻射的聲音后開口于降噪空間,也可以把開口延長并反向繞回并開口于噪聲空間。電動揚聲器7受降噪控制電路13的驅動,發出次級聲波,與沿著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進來的噪聲在降噪截面3(降噪截面3為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和內層管道11的缺口處的中間位置所在的截面)處剛好頻率和聲壓相同但相位相反,使得在降噪截面3處附近的區域聲壓最小。本實施例中,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內層管道11和外層管道12的橫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方形等其他異形的管道,并同軸設置,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的開口朝向噪聲空間,內層管道11和外層管道12之間的夾層開口朝向降噪空間。本實施例中,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和內層管道11不直接相連,而是在噪聲截面3為中心處有一開口,使得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內部空間與降噪空間通風口8連通。本實施例中,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和內層管道11在降噪截面3附近沿管道周向留有缺口,為降噪截面開口6,通過降噪截面開口6使得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內部空間與降噪空間通風口8連通。下面將以具體實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在本實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通風管道裝置包括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和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和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相互連通,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采用雙層管道,分別為相互套裝的內層管道(11)和外層管道(12),在內層管道(11)和外層管道(12)為之間形成通風夾層,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的邊緣或內部安裝至少一個噪聲傳感器(2),內層管道(11)內部安裝有電動揚聲器(7),噪聲傳感器(2)和電動揚聲器(7)分別連接在降噪控制電路(13)上,降噪控制電路(13)接收從噪聲傳感器(2)送來的噪聲信號,降噪控制電路(13)驅動電動揚聲器(7)。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通風管道裝置包括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和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和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相互連通,降噪空間側通風管道采用雙層管道,分別為相互套裝的內層管道(11)和外層管道(12),在內層管道(11)和外層管道(12)為之間形成通風夾層,噪聲空間側通風管道(4)的邊緣或內部安裝至少一個噪聲傳感器(2),內層管道(11)內部安裝有電動揚聲器(7),噪聲傳感器(2)和電動揚聲器(7)分別連接在降噪控制電路(13)上,降噪控制電路(13)接收從噪聲傳感器(2)送來的噪聲信號,降噪控制電路(13)驅動電動揚聲器(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主動降噪的通風管道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內層管道(11)在降噪空間一側為密閉空間,或者經過填充足夠的吸音材料吸收揚聲器背面輻射的聲音后開口于降噪空間,或者把開口延長并反向繞回后開口于噪聲空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主動降噪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敏鋒,
申請(專利權)人:徐敏鋒,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