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水媒地熱平衡器及高低溫一體式水媒地熱平衡器,包括熱交換段和輸出段,熱交換段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熱交換段內部具有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與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連通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的進口和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的出口均設置在熱交換段的第一端;輸出段與熱交換段的第一端連接,輸出段為環形;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延伸至輸出段內。水媒地熱平衡器外的地質層與水之間進行熱交換,變溫后的水通過水媒輸出總管的出口輸出,再與用戶終端進行熱交換實現環境的升溫或降溫,沒有環境污染,不需開采地下水和溫泉即可利用地熱資源,避免了抽取地下水破壞地質生態的危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節能環保
,尤其是涉及一種水媒地熱平衡器及高低溫一體式水媒地熱平衡器。
技術介紹
煤、石油、天然氣被稱為化石能原,隨著人們長期不斷地且開采利用,化石能源資源不斷消耗瀕臨沽竭,并且這些化石能源燃燒所產生的廢氣嚴重污染大氣,所以,能夠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的開發已成為全世界迫在眉睫的任務。地熱資源是一種清潔、廉價、可再生、可直接利用的新能源,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有利于改善現有的能源結構,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有利于大限度地減少廢氣、粉塵和噪聲污染等。但是,目前相關地能利用技術裝置如地源熱水泵等,均是以開采地下水或溫泉為主,大量抽取地下水會使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有造成地下水污染,使人類可利用水資原沽竭的風險,同時電能消耗量相對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媒地熱平衡器及高低溫一體式水媒地熱平衡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地熱利用裝置必須抽出地下水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水媒地熱平衡器,包括:熱交換段和輸出段;所述熱交換段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熱交換段內部具有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與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連通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的進口和所述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的出口均設置在所述熱交換段的第一端;所述輸出段與所述熱交換段的第一端連接,所述輸出段為環形;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所述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延伸至所述輸出段內,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的延伸部分為水媒輸入總管,所述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延伸部分為水媒輸出總管;所述的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所述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為一至多組,多組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通過中間連接管或集淤器進行串聯連通。進一步地,還包括水媒輸入過濾器和水媒輸出過濾器,沿水的流動方向,所述水媒輸入過濾器位于所述水媒輸入總管的進口的上游,所述水媒輸出過濾器位于所述水媒輸出總管的出口的下游。進一步地,還包括基段,所述基段與所述熱交換段的第二端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基段包括集淤器,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所述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平行設置,并且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所述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通過所述集淤器或中間連接管進行串聯連通。進一步地,還包括保養通道,所述保養通道包括保養通道基段和保養通道熱交換段,所述保養通道基段穿設于所述基段內,所述保養通道熱交換段穿設于所述熱交換段內。進一步地,所述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上設有排淤口,沿水的流動方向,所述排淤口設置在所述水媒輸出總管的出口的下游。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高低溫一體式水媒地熱平衡器,包括高溫水媒地熱平衡器和連接在所述高溫水媒地熱平衡器上方的低溫水媒地熱平衡器,所述高溫水媒地熱平衡器和所述低溫水媒地熱平衡器均為根據本技術所述的水媒地熱平衡器。進一步地,所述高低溫一體式水媒地熱平衡器還包括高低溫水媒轉換器,所述高低溫水媒轉換器包括第一開關、第二開關、第三開關和第四開關,其中,所述第四開關設置在所述高溫水媒地熱平衡器的水媒輸出總管的水媒輸出通道上,所述第二開關設置在所述高溫水媒地熱平衡器的水媒輸入總管的水媒輸入通道上,所述第三開關設置在所述低溫水媒地熱平衡器的水媒輸出總管的水媒輸出通道上,所述第一開關設置在所述低溫水媒地熱平衡器的水媒輸出總管的水媒輸入通道上。進一步地,所述的集淤器和所述的排淤口,為二選一進行設置。進一步地,所述的水媒輸入過濾器與集淤器或為并存關系。本技術提供的水媒地熱平衡器,通過水媒輸入總管的進口向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內注入水,水在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內流動,水媒地熱平衡器外的地質層與水之間通過水媒地熱平衡器進行熱交換,水在吸熱后溫度升高,散熱后降溫,變溫后的水通過水媒輸出總管的出口輸出,再與用戶終端進行熱交換實現環境的升溫或降溫,本技術提供的水媒地熱平衡器沒有環境污染,并且不需開采地下水和溫泉即可利用地熱資源,有效避免了抽取地下水破壞地質生態的危害。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水媒地熱平衡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高低溫一體式水媒地熱平衡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山體水平埋設式水媒地熱平衡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高低溫水媒轉換器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過濾器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圖中:101、基段,102、熱交換段,103、輸出段,104、水媒輸出總管,105、水媒輸入總管,106、保溫管套,107、保養通道熱交換段,108、中間連接管,109、后一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110、集淤器后一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對接口,111、集淤器后一組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對接口,112、集淤器第一組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對接口,113、集淤器第一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對接口,114、保養通道基段,115、集淤器,116、吊裝托盤,117、吊裝滑輪,201、高溫基段,202、高溫熱交換段,203、第一組高溫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204、后一組高溫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205、連接第一組低溫水媒地熱平衡管的集淤器,206、低溫熱交換段,207、后一組低溫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208、第一組低溫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209、輸出段,210、低溫水媒輸入總管,211、低溫水媒輸出總管,212、保養通道低溫段,213、高溫水媒輸入總管,214、高溫水媒輸出總管,215、低溫水媒地熱平衡管中間連接管,216、后一組低溫水媒 輸入地熱平衡管,217、第一組低溫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218、連接后一組低溫水媒地熱平衡管的集淤器,219、高溫水媒地熱平衡管中間連接管,220、第一組高溫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221、保養通道高溫段,222、后一組高溫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223、連接第一組高溫水媒地熱平衡管的集淤器,224、連接后一組高溫水媒地熱平衡管的集淤器,225、吊裝托盤,226、吊裝滑輪,301、水媒輸入總管,302、水媒輸出總管,303、保養通道,304、中間連接管,305、第二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306、后一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307、后一組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308、第二組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309、第一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310、第一組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311、封口塞,312、排淤口,401、輸入端,402、輸出端,403、第一端口,404、第三端口,405、第四端口,406、第二端口,407、第二開關,408、第四開關,409、第三開關,410、第一開關,501、封口塞,502、排淤口,503、輸入端,504、輸入側腹部,505、過濾網篩固定盤,506、輸出側腹部,507、輸出端。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媒地熱平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熱交換段和輸出段;所述熱交換段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熱交換段內部具有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與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連通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的進口和所述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的出口均設置在所述熱交換段的第一端;所述輸出段與所述熱交換段的第一端連接,所述輸出段為環形;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所述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延伸至所述輸出段內;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延伸至所述輸出段部分為水媒輸入總管,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延伸至所述輸出段部分為水媒輸出總管;所述的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所述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為一至多組。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媒地熱平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熱交換段和輸出段;所述熱交換段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熱交換段內部具有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與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連通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的進口和所述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的出口均設置在所述熱交換段的第一端;所述輸出段與所述熱交換段的第一端連接,所述輸出段為環形;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所述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延伸至所述輸出段內;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延伸至所述輸出段部分為水媒輸入總管,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延伸至所述輸出段部分為水媒輸出總管;所述的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所述的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為一至多組。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媒地熱平衡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水媒輸入過濾器和水媒輸出過濾器,沿水的流動方向,所述水媒輸入過濾器位于所述水媒輸入總管的進口的上游,所述水媒輸出過濾器位于所述水媒輸出總管的出口的下游。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媒地熱平衡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基段,所述基段與所述熱交換段的第二端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媒地熱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段包括集淤器,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所述水媒輸出地熱平衡管平行設置,并且所述水媒輸入地熱平衡管和所述水媒輸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鮮升文,
申請(專利權)人:鮮升文,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