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包括骨架胎具、氣囊框胎具、紅外發熱管和PLC編程控制器;所述骨架胎具位于紅外焊接設備的底部;所述氣囊框胎具活動式安裝在紅外焊接設備與骨架胎具相對的上部,并通過所述PLC編程控制器的控制進行水平及上下移動;所述紅外發熱管活動式安裝在骨架胎具和氣囊框胎具之間,并通過所述PLC編程控制器的控制進行水平移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其采用非接觸式的加熱方式,有效提高了塑化效率,所制備的側氣囊門焊縫粘結強度高、氣密性好,無漏風或漏液體及焊渣或飛邊的情況發生,整體效果好,質量優異。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尤其適用于焊接復雜曲面的零件以及大型結構性塑料零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乘用轎車氣囊紅外焊接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
技術介紹
乘用轎車副駕駛側氣囊是汽車上重要的安全件,氣囊能在交通事故中極大的保護乘客的安全,所以對氣囊焊接要求非常苛刻。現有焊接采用熱板焊技術,主要通過一個由溫度控制的加熱板來焊接塑料件。焊接時,加熱板置于兩個塑料件之間,當工件緊貼住加熱板時,塑料開始熔化。在一段預先設置好的加熱時間過去之后,工件表面的塑料將達到一定的熔化程度,此時工件向兩邊分開,加熱板移開,隨后兩片工件并合在一起,當熱板停止作用后,讓壓力持續幾秒鐘,使其凝固成型,這樣就形成一個堅固的分子鏈,達到焊接的目的。 上述焊接方法的缺點是:焊件易沾于焊板,有漏風或漏液體的情況發生,焊縫處出現焊渣或飛邊,不適用于復雜曲面的零件以及大型結構性塑料零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其為短波紅外線發生器,采用非接觸式的加熱方法對塑料工件進行加熱,能夠解決現有焊接方法存在的上述不足之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包括:骨架胎具、氣囊框胎具、紅外發熱管和PLC編程控制器;所述骨架胎具位于所述紅外焊接設備的底部,用于放置氣囊門骨架和預定位氣囊框;所述氣囊框胎具活動式安裝在所述紅外焊接設備與所述骨架胎具相對的上部,并通過所述PLC編程控制器的控制進行水平及上下移動,以獲取和釋放所述氣囊框;所述紅外發熱管活動式安裝在所述骨架胎具和氣囊框胎具之間,并通過所述PLC編程控制器的控制進行水平移動,從而對所述骨架本體和氣囊框進行加熱。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的側邊還帶有與所述PLC編程控制器相連接的控制開關柜和儀表板。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氣囊框位于所述氣囊門骨架的上部。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紅外發熱管為鎢絲外套石英燈管。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紅外發熱管的光源波長為0.76~5μm。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紅外發熱管加熱時與所述骨架本體和氣囊框之間的距離為1~5cm。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一種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結構簡單,其采用非接觸式的加熱方式,有效提高了塑化效率,所制備的側氣囊門焊縫粘結強度高、氣密性好,無漏風或漏液體及焊渣或飛邊的情況發生,整體效果好,質量優異。本技術尤其適用于焊接復雜曲面的零件以及大型結構性塑料零件。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的外部結構示意圖;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骨架胎具,2.氣囊框胎具,3.紅外發熱管,4.控制開關柜,5.儀表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1和圖2,本技術實施例包括:一種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包括:骨架胎具1、氣囊框胎具2、紅外發熱管3和PLC編程控制器(未顯示)、控制開關柜4和儀表板5。所述骨架胎具1位于所述紅外焊接設備的底部,用于放置氣囊門骨架(未顯示)和預定位氣囊框(未顯示),且氣囊框位于所述氣囊門骨架的上部。通過骨架胎具1的預先固定作用,有效保證了每次焊接時焊接位置的一致性,提高了焊接精度。所述氣囊框胎具2活動式安裝在所述紅外焊接設備與所述骨架胎具1相對的上部,并與所述PLC編程控制器連接,通過PLC編程控制器的控制作用,進行水平和上下移動,以獲取和釋放所述氣囊框。所述紅外發熱管3活動式安裝在所述骨架胎具1和氣囊框胎具2之間,并與所述PLC編程控制器連接,通過PLC編程控制器的控制作用進行水平移動,從而對所述骨架本體和氣囊框表面的塑料件進行加熱。該紅外發熱管3是由鎢絲外套石英燈管,并用高功率電源啟動的光源。該光源屬鹵鎢燈系列,波長范圍0.76~5μm,峰值波長4μm,發出短中波紅外線,是一種高效的加熱源。當色溫達到2500K時,其紅外光譜輸出最大,有的帶有反射層,燈絲有鎢絲的支撐,以防止下垂,具有效率高,熱傳遞快的特點,且對控制裝置反應靈敏,結構緊湊,重量輕。該紅外發熱管對骨架本體和氣囊框進行加熱時,其與骨架本體和氣囊框表面塑料件之間的距離為1~5cm,屬于非接觸式加熱,且加熱速度較快,通常只需要12s即可將設定深度的塑料件極速塑化。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的側邊還帶有與所述PLC編程控制器相連接的控制開關柜4和儀表板5。所述PLC編程控制器一方面與所述氣囊框胎具2連接,并控制氣囊框胎具2的水平移動和上下移動;另一方面與所述紅外發熱管3連接,控制紅外發熱管3的功率百分比及紅外發熱管整體組件的移動,對塑料件進行非接觸式加熱,完成后快速壓合,使獲得極高的焊接強度。上述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的工作原理或方法為:先將儀表板骨架放入骨架胎具內,然后將氣囊門框預裝至儀表板骨架對應位置,然后啟動設備,氣囊框胎具會自動水平移動至氣囊框上方,感應后自動下降獲取氣囊框,然后紅外發熱管會自動移動至骨架本體與氣囊框兩個塑料件之間,這時紅外發熱管開始加熱,將上下塑料表面熔化。經過約12s后,工件表面的塑料將達到要求的熔化程度,此時紅外發熱管移開,隨后氣囊框胎具機構下降,將氣囊框與骨架壓合在一起,壓合約10秒鐘后,氣囊框胎具機構自動移開,完成氣囊門紅外線焊接。經紅外焊接后的兩個部件,部件間的焊縫可抵達100%的氣密性,沒有漏風或漏液體的現象發生。焊縫處也沒有出現焊渣或飛邊現象。另外,本設備尤其適合于焊接復雜曲面的零件以及大型結構性塑料零件。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胎具、氣囊框胎具、紅外發熱管和PLC編程控制器;所述骨架胎具位于所述紅外焊接設備的底部,用于放置氣囊門骨架和預定位氣囊框;所述氣囊框胎具活動式安裝在所述紅外焊接設備與所述骨架胎具相對的上部,并通過所述PLC編程控制器的控制進行水平及上下移動,以獲取和釋放所述氣囊框;所述紅外發熱管活動式安裝在所述骨架胎具和氣囊框胎具之間,并通過所述PLC編程控制器的控制進行水平移動,從而對所述骨架本體和氣囊框進行加熱。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胎具、氣囊框胎具、紅外發熱管和PLC編程控制器;所述骨架胎具位于所述紅外焊接設備的底部,用于放置氣囊門骨架和預定位氣囊框;所述氣囊框胎具活動式安裝在所述紅外焊接設備與所述骨架胎具相對的上部,并通過所述PLC編程控制器的控制進行水平及上下移動,以獲取和釋放所述氣囊框;所述紅外發熱管活動式安裝在所述骨架胎具和氣囊框胎具之間,并通過所述PLC編程控制器的控制進行水平移動,從而對所述骨架本體和氣囊框進行加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側氣囊門紅外焊接設備,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陶建兵,章頁,曹燕平,
申請(專利權)人:常熟安通林汽車飾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