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雙頭同步打孔機,包括導向軸,所述導向軸上對稱設置兩個打孔部件,所述打孔部件包括連接于所述導向軸上的移動臺A,所述移動臺A上設置下固定端,對應下固定端的上部設置用于上下壓合固定工件的上固定端,所述移動臺A的側部設置由氣缸驅動向下固定端方向移動的鉆頭;本打孔機通過改變對轉動桿的驅動的連接方式,實現可拆卸式活動連接,降低了安裝或拆卸的難度,同時還保證了連接部件之間的精密性,從而提高了打孔精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加工的機械設備領域,特別涉及對工件進行雙頭同步打孔的打孔機。
技術介紹
市場上有很多種打孔機,但雙頭打孔機的樣式并不多,打孔的時候經常出現鉆頭抖動,偏離中心軸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如何消除驅動部件之間連接的抖動和提到安裝精度的問題。如專利號201420526869.5的一種內部導向雙頭打孔機,包括第一刀具、第一進刀機構、第二刀具、第二進刀機構、用于固定工件的主軸、基板、固定于基板上部的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部的支承套,所述主軸上設有工件夾頭,所述支承套的中部設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一側設有第一進刀孔,另一側設有第二進刀孔,所述第一刀具和第二刀具對應設于第一進刀機構和第二進刀機構的內側;所述第一進刀機構和第二進刀機構的外側設有與之對應的第一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所述支承套外部設有主軸電機。這里不僅有多個驅動電機,增加了成本,同時因電機帶動,工作時間長了以后肯定會出現中心軸偏離的問題,這時拆卸就變成十分困難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問題,特提供一種不僅工作效率高,而且拆卸也方便的雙頭打孔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高效雙頭同步打孔機,包括導向軸,所述導向軸上對稱設置兩個打孔部件,所述打孔部件包括連接于所述導向軸上的移動臺A,所述移動臺A上設置下固定端,對應下固定端的上部設置用于上下壓合固定工件的上固定端,所述移動臺A的側部設置由氣缸驅動向下固定端方向移動的鉆頭;所述氣缸驅動螺紋桿,所述螺紋桿通過連接部件連接轉動桿,所述轉動桿的另一端連接鉆頭,所述轉動桿的中部設置于轉動盤內,所述轉動盤由驅動部件驅動轉動,從而帶動鉆頭轉動。首先通過通過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來固定工件,再用連接部件來實現氣缸與轉動桿之間的連接,避免了兩者之間直接固定連接而造成后期更換配件時的麻煩,氣缸推動轉動桿上的鉆頭向工件方向移動,同時驅動部件驅動轉動盤轉動,轉動盤帶動轉動桿轉動,從而帶動鉆頭對工件進行打孔。進一步的,所述轉動桿上設置與連接部件配合連接的長條銷鍵;所述連接部件內與轉動桿連接的部分設置用于讓轉動桿自由轉動的滾珠軸承。因轉動桿要可以自由轉動,所以連接部件與轉動桿的連接也最好是活動連接,保持轉動桿能自轉。進一步的,所述螺紋桿與連接部件螺紋連接,并通過螺帽來調節螺紋桿連接到連接部件內的長度。通過螺帽來螺紋桿在連接部件內的長度,也就可以微調鉆頭的打孔的深度,來解決氣缸的調節精度不夠的問題,提到整個打孔機的打孔精度。進一步的,所述驅動部件包括電機,所述電機連接轉盤,所述轉盤通過皮帶傳動設置于轉動桿上的轉動盤。進一步的,所述轉動盤通過與設置于轉動桿上的長條銷鍵之間的插接配合來帶動轉動桿轉動。進一步的,所述轉動盤與轉動桿配合連接,同時通過軸承連接套筒,所述套筒固定連接于移動臺B上,所述移動臺B連接于導向軸上。進一步的,所述移動臺B在靠近鉆頭的方向設置擋板。進一步的,所述電機設置于支撐板上,所述支撐板通過螺栓連接于支撐桿上,所述支撐桿固定連接于移動臺B上。進一步的,所述上固定端由液壓氣缸驅動向下固定端方向移動。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改變對轉動桿的驅動的連接方式,實現可拆卸式活動連接,降低了安裝或拆卸的難度,同時還保證了連接部件之間的精密性,從而提高了打孔精度。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打孔部件的示意圖;圖3是連接部件的截面圖;圖4是打孔部件的放大示意圖。圖中,1-導向軸,2-打孔部件,3-移動臺A,31-下固定端,32-上固定端,4-液壓氣缸,5-移動臺B,51-擋板,6-氣缸,7-連接部件,71-螺紋桿,711-螺帽,72-轉動桿,721-長條銷鍵,73-滾珠軸承,8-套筒,81-轉動盤,82-軸承,9-驅動部件,91-轉盤,92-電機,93-支撐板,931-螺栓,94-支撐桿,10-鉆頭。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4所示,一種高效雙頭同步打孔機,包括導向軸1,所述導向軸1上對稱設置兩個打孔部件2,所述打孔部件2包括連接于所述導向軸1上的移動臺A3,所述移動臺A3上設置下固定端31,對應下固定端31的上部設置用于上下壓合固定工件的上固定端32,所述上固定端32由液壓氣缸4驅動向下固定端31方向移動。此液壓氣缸4也可以由其他常規驅動裝置來代替。所述移動臺A3的側部設置由氣缸6驅動向下固定端31方向移動的鉆頭10;鉆頭10對工件的一端進行打孔作業。所述氣缸6驅動螺紋桿71,所述螺紋桿71通過連接部件7連接轉動桿72,所述轉動桿72的另一端連接鉆頭10;如圖3所示,所述轉動桿72上設置與連接部件7配合連接的長條銷鍵721;所述連接部件7內與轉動桿72連接的部分設置用于讓轉動桿72自由轉動的滾珠軸承73。所述轉動桿72的中部設置于轉動盤81內,所述轉動盤81由驅動部件9驅動轉動,從而帶動鉆頭10轉動。這樣就可以實現轉動桿72是可以自由轉動的,并且轉動桿72不直接與氣缸6固定連接,大大的降低了后期拆卸維修的難度,同時降低了轉動桿72的生產難度和整個設備的運輸難度。由于氣缸的氣缸伸縮量的精度不高,所以造成對鉆頭10橫移的距離精度比較難控制,在本裝置中所述螺紋桿71與連接部件7螺紋連接,并通過螺帽711來調節螺紋桿71連接到連接部件7內的長度。如圖2和圖4所示,所述驅動部件9包括電機92,所述電機92連接轉盤91,所述轉盤91通過皮帶傳動設置于轉動桿72上的轉動盤81。所述轉動盤81通過與設置于轉動桿72上的長條銷鍵721之間的插接配合來帶動轉動桿72轉動。所述轉動盤81與轉動桿72配合連接,同時通過軸承82連接套筒8,所述套筒8固定連接于移動臺B5上,所述移動臺B5連接于導向軸1上。如圖4所示,所述移動臺B5在靠近鉆頭10的方向設置擋板51。擋板51一是用于支撐套筒8,二是用于防止鉆頭10對工件打孔時,產生的碎沫進入到套筒8內,影響轉動桿72的轉動。為了縮小整個設備的體積,加大空間利用率,所述電機92設置于支撐板93上,所述支撐板93通過螺栓931連接于支撐桿94上,所述支撐桿94固定連接于移動臺B5上。將驅動部件9、鉆頭10與移動臺B5連成一體,氣缸6堆動轉動桿72,就是推動整個移動臺B5。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效雙頭同步打孔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向軸(1),所述導向軸(1)上對稱設置兩個打孔部件(2),所述打孔部件(2)包括連接于所述導向軸(1)上的移動臺A(3),所述移動臺A(3)上設置下固定端(31),對應下固定端(31)的上部設置用于上下壓合固定工件的上固定端(32),所述移動臺A(3)的側部設置由氣缸(6)驅動向下固定端(31)方向移動的鉆頭(10);所述氣缸(6)驅動螺紋桿(71),所述螺紋桿(71)通過連接部件(7)連接轉動桿(72),所述轉動桿(72)的另一端連接鉆頭(10),所述轉動桿(72)的中部設置于轉動盤(81)內,所述轉動盤(81)由驅動部件(9)驅動轉動,從而帶動鉆頭(10)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效雙頭同步打孔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向軸(1),所述導向軸(1)上對稱設置兩個打孔部件(2),所述打孔部件(2)包括連接于所述導向軸(1)上的移動臺A(3),所述移動臺A(3)上設置下固定端(31),對應下固定端(31)的上部設置用于上下壓合固定工件的上固定端(32),所述移動臺A(3)的側部設置由氣缸(6)驅動向下固定端(31)方向移動的鉆頭(10);所述氣缸(6)驅動螺紋桿(71),所述螺紋桿(71)通過連接部件(7)連接轉動桿(72),所述轉動桿(72)的另一端連接鉆頭(10),所述轉動桿(72)的中部設置于轉動盤(81)內,所述轉動盤(81)由驅動部件(9)驅動轉動,從而帶動鉆頭(10)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雙頭同步打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桿(72)上設置與連接部件(7)配合連接的長條銷鍵(721);所述連接部件(7)內與轉動桿(72)連接的部分設置用于讓轉動桿(72)自由轉動的滾珠軸承(73)。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高效雙頭同步打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桿(71)與連接部件(7)螺紋連接,并通過螺帽(711)來調節螺紋桿(71)連接到連接部件(7)內的長度。4.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水泉,
申請(專利權)人:湖州搏創物流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