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黑苦蕎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方法,包括地塊選擇,整地,種子處理,播種,施肥,田間管理和采收;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專利技術充分根據黑苦蕎的生長特性、發育規律和高海拔高山山地自然條件,創新地在高海拔高山山地種植黑苦蕎,合理利用高海拔高山山地的自然環境,提高了黑苦蕎的品質,為滿足人們對黑苦蕎需求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態種植方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涉及農業綜合生產
,特別涉及一種黑苦蕎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方法。
技術介紹
黑苦蕎屬蓼科雙子葉植物,多生長在高寒地區,其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被譽為“五谷之王”,黑苦蕎也具有極高的醫藥價值,長期使用黑苦蕎可以有效地預防“三高”等多種疾病。黑苦蕎香味淡、略有苦味。當今隨著人們對黑苦蕎大量需求,如何提高黑苦蕎產量的同時,更好地為人們提供質量上乘的黑苦蕎,已成為廣大種植者和科研人員的關注焦點。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情況,本專利技術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黑苦蕎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地塊選擇,整地,種子處理,播種,施肥,田間管理和采收。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驟組成:1、地塊選擇:選擇海拔在2300米以上的高山山地,地勢平坦,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豐富,保水保肥的壤土、砂壤土,易排易灌的地塊。2、整地:適時的對高山山地進行整地作畦,將土壤深翻20-25厘米土曬地。在播種前1個月,每畝施充分腐熟有機肥1500-2000公
斤。作條形畦畦寬1.2-1.5米,開長溝溝寬20-25厘米、溝深10厘米。3、種子處理:播種前用竹篩篩選出飽滿的種子,充分地曬種處理,以減少附著在種殼上的病原菌,再用30%的黃泥水進行選種,漂去不成熟的種子,提高發芽率并利于形成壯苗。用55-57℃溫水浸種20-26個小時,瀝干水分后用草木灰和磷肥進行拌種播種。4、播種:播種季節是春季和秋季,春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秋播在8月中、下旬。播種方式采用條播和點播,播種量為5-6公斤/畝,以保證15-16萬株/畝的基本苗。5、施肥:蕎麥生育期短,生長迅速,在保證黑苦蕎的質量的前提下,施肥應以腐熟有機肥為主,腐熟有機肥1000-1500公斤/畝,輔以磷肥20-25公斤/畝,尿素3-3.5公斤/畝分3次根部施肥,在開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3公斤/畝,生長后期進行根外噴施硼肥,以保花保果。開花結實灌漿期應及時對畦地進行澆灌水。6、田間管理:黑苦蕎長出2-3片真葉后,要進行中耕除草,深鋤5-8厘米,達到蓋肥、松土、除草的目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蓄水保墑,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幼苗生長。結合中耕,對苗過密的地塊和地段進行勻苗、間苗、去弱留狀、去密留稀,保證每穴有苗5-8株。中耕可進行3次,第3次中耕應在現蕾前完成,以免損傷植株。7、收獲:當黑苦蕎全株2/3籽粒成熟時即為最佳收獲期,收割時應選在早晨進行,割后放在地里后熟幾天,就近脫粒、減少損失,脫粒烘晾干。優選的是,所述的一種黑苦蕎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的高山山地是海拔在2300米以上。優選的是,所述的一種黑苦蕎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用草木灰和磷肥進行拌種播種。優選的是,所述的一種黑苦蕎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的基本苗為15-16萬株/畝。優選的是,所述的一種黑苦蕎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的每穴株苗5-8株。優選的是,所述的一種黑苦蕎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7中的最佳收獲期是全株2/3籽粒成熟。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黑苦蕎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方法,充分根據黑苦蕎的生長特性、發育規律和高海拔高山山地自然條件,創新地在高海拔高山山地種植黑苦蕎,合理利用高海拔高山山地的自然環境,提高了黑苦蕎的品質,為滿足人們對黑苦蕎需求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態種植方法。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具體情況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實施例11、地塊選擇:選擇海拔在2300米以上的高山山地,地勢平坦,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豐富,保水保肥的壤土、砂壤土,易排易灌的地塊。2、整地:適時的對高山山地進行整地作畦,將土壤深翻20厘米土曬地。在播種前1個月,每畝施充分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作條
形畦畦寬1.2米,開長溝溝寬20厘米、溝深10厘米。3、種子處理:播種前用竹篩篩選出飽滿的種子,充分地曬種處理,以減少附著在種殼上的病原菌,再用30%的黃泥水進行選種,漂去不成熟的種子,提高發芽率并利于形成壯苗。用55℃溫水浸種20個小時,瀝干水分后用草木灰和磷肥進行拌種播種。4、播種:春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種方式采用條播,播種量為5公斤/畝,以保證15萬株/畝的基本苗。5、施肥:蕎麥生育期短,生長迅速,在保證黑苦蕎的質量的前提下,施肥應以腐熟有機肥為主,腐熟有機肥1000公斤/畝,輔以磷肥20公斤/畝,尿素3公斤/畝分3次根部施肥,在開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3公斤/畝,生長后期進行根外噴施硼肥,以保花保果。開花結實灌漿期應及時對畦地進行澆灌水。6、田間管理:黑苦蕎長出2片真葉后,要進行中耕除草,深鋤5厘米,達到蓋肥、松土、除草的目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蓄水保墑,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幼苗生長。結合中耕,對苗過密的地塊和地段進行勻苗、間苗、去弱留狀、去密留稀,中耕可進行3次,第3次中耕應在現蕾前完成,以免損傷植株。7、收獲:當黑苦蕎全株2/3籽粒成熟時即為最佳收獲期,收割時應選在早晨進行,割后放在地里后熟幾天,就近脫粒、減少損失,脫粒烘晾干。實施例21、地塊選擇:選擇海拔在2300米以上的高山山地,地勢平坦,
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豐富,保水保肥的壤土、砂壤土,易排易灌的地塊。2、整地:適時的對高山山地進行整地作畦,將土壤深翻25厘米土曬地。在播種前1個月,每畝施充分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作條形畦畦寬1.5米,開長溝溝寬25厘米、溝深10厘米。3、種子處理:播種前用竹篩篩選出飽滿的種子,充分地曬種處理,以減少附著在種殼上的病原菌,再用30%的黃泥水進行選種,漂去不成熟的種子,提高發芽率并利于形成壯苗。用57℃溫水浸種26個小時,瀝干水分后用草木灰和磷肥進行拌種播種。4、播種:秋播在8月中、下旬,播種方式采用點播,播種量為6公斤/畝,以保證16萬株/畝的基本苗。5、施肥:蕎麥生育期短,生長迅速,在保證黑苦蕎的質量的前提下,施肥應以腐熟有機肥為主,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畝,輔以磷肥25公斤/畝,尿素3.5公斤/畝分3次根部施肥,在開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3公斤/畝,生長后期進行根外噴施硼肥,以保花保果。開花結實灌漿期應及時對畦地進行澆灌水。6、田間管理:黑苦蕎長出3片真葉后,要進行中耕除草,深鋤8厘米,達到蓋肥、松土、除草的目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蓄水保墑,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幼苗生長。結合中耕,對苗過密的地塊和地段進行勻苗、間苗、去弱留狀、去密留稀,保證每穴有苗5-8株。中耕可進行3次,第3次中耕應在現蕾前完成,以免損傷植株。7、收獲:當黑苦蕎全株2/3籽粒成熟時即為最佳收獲期,收割時應選在早晨進行,割后放在地里后熟幾天,就近脫粒、減少損失,
脫粒烘晾干。本專利技術通過效果檢驗,①選擇海拔在2300米以上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黑苦蕎,生產的黑苦蕎品質好;②采用點播的比條播的產量高22.5公斤;③利用腐熟有機肥作為主肥料,黑苦蕎長勢好,同時也提高了黑苦蕎的品質。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專利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精神和范圍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黑苦蕎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驟組成:步驟1:選擇海拔在2300米以上的高山山地,地勢平坦,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豐富,保水保肥的壤土、砂壤土,易排易灌的地塊;步驟2:整地,適時的對高山山地進行整地作畦,將土壤深翻20?25厘米土曬地,在播種前1個月,每畝施充分腐熟有機肥1500?2000公斤,作條形畦畦寬1.2?1.5米,開長溝溝寬20?25厘米、溝深10厘米;步驟3:種子處理,播種前用竹篩篩選出飽滿的種子,充分地曬種處理,以減少附著在種殼上的病原菌,再用30%的黃泥水進行選種,漂去不成熟的種子,提高發芽率并利于形成壯苗,用55?57℃溫水浸種20?26個小時,瀝干水分后用草木灰和磷肥進行拌種播種;步驟4:播種,春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秋播在8月中、下旬,播種方式采用條播和點播,播種量為5?6公斤/畝,以保證15?16萬株/畝的基本苗;步驟5:施肥,蕎麥生育期短,生長迅速,在保證黑苦蕎的質量的前提下,施肥應以腐熟有機肥為主,腐熟有機肥1000?1500公斤/畝,輔以磷肥20?25公斤/畝,尿素3?3.5公斤/畝分3次根部施肥,在開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3公斤/畝,生長后期進行根外噴施硼肥,以保花保果,開花結實灌漿期應及時對畦地進行澆灌水;步驟6:田間管理,黑苦蕎長出2?3片真葉后,要進行中耕除草,深鋤5?8厘米,達到蓋肥、松土、除草的目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蓄水保墑,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幼苗生長,結合中耕,對苗過密的地塊和地段進行勻苗、間苗、去弱留狀、去密留稀,保證每穴有苗5?8株,中耕可進行3次,第3次中耕應在現蕾前完成,以免損傷植株;步驟7:收獲,當黑苦蕎全株2/3籽粒成熟時即為最佳收獲期,收割時應選在早晨進行,割后放在地里后熟幾天,就近脫粒、減少損失,脫粒烘晾干。...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黑苦蕎的高山山地生態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驟組成:步驟1:選擇海拔在2300米以上的高山山地,地勢平坦,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豐富,保水保肥的壤土、砂壤土,易排易灌的地塊;步驟2:整地,適時的對高山山地進行整地作畦,將土壤深翻20-25厘米土曬地,在播種前1個月,每畝施充分腐熟有機肥1500-2000公斤,作條形畦畦寬1.2-1.5米,開長溝溝寬20-25厘米、溝深10厘米;步驟3:種子處理,播種前用竹篩篩選出飽滿的種子,充分地曬種處理,以減少附著在種殼上的病原菌,再用30%的黃泥水進行選種,漂去不成熟的種子,提高發芽率并利于形成壯苗,用55-57℃溫水浸種20-26個小時,瀝干水分后用草木灰和磷肥進行拌種播種;步驟4:播種,春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秋播在8月中、下旬,播種方式采用條播和點播,播種量為5-6公斤/畝,以保證15-16萬株/畝的基本苗;步驟5:施肥,蕎麥生育期短,生長迅速,在保證黑苦蕎的質量的前提下,施肥應以腐熟有機肥為主,腐熟有機肥1000-1500公斤/畝,輔以磷肥20-25公斤/畝,尿素3-3.5公斤/畝分3次根部施肥,在開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3公斤/畝,生長后期進行根外噴施硼肥,以保花保果,...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立紅,
申請(專利權)人:謝立紅,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