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及其制備方法,其包括由遠紅外復合材料經擠出或注塑工藝制成的散熱管道和主水管道,兩主水管道間隔并排,多條散熱管道橫向設置在兩主水管道之間,且與主水管道相連通;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遠紅外水暖散熱器結構設計巧妙、合理,散熱管道和主水管道采用由遠紅外復合材料制成,通過產生遠紅外電磁波散熱方式及傳統散熱兩種方式,達到散熱的目的,不僅能滿足大眾冬季基本采暖要求,而且所含遠紅外功能還能對人體改善血液循環、調節自律神經,激活人體生物分子活性,增強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功能,消炎護膚美容等作用;另外整體結構簡單,易于實現,綜合性能好,抗酸堿耐腐蝕好,并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使用壽命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散熱器
,具體涉及一種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采暖散熱器主要由各種金屬材料制成,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水質條件惡劣,導致金屬材料散熱器使用普遍壽命短腐蝕嚴重,遠達不到國家要求的15年限目標,從而也導致了國家資源極大的浪費和污染。對此近幾年也出現了各類非金屬復合塑料材質的散熱器,主要是為了解決散熱器的內防腐問題,然而散熱效果欠佳。總所周知,目前對于遠紅外散熱器研究還只限于電采暖或者是電能激發,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款作用于水煤采暖能散發遠紅外電磁波的散熱器,因此研究開發一款用在水煤采暖上的遠紅外散熱器就很有必要了,這也就對其的耐腐蝕、散熱效率以及保健效果提出新的技術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不但具有傳統的散熱器常規散熱性能外,還具有遠紅外散熱性能,有益人體健康,起到理療保健作用,且使用壽命長的遠紅外水暖散熱器。本專利技術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制備上述遠紅外水暖散熱器的制備方法。該方法的制備工藝簡易,易于實現、能快速高效制備出上述遠紅外水暖散熱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其包括由遠紅外復合材料經擠出或注塑工藝制成 的散熱管道和主水管道,兩主水管道間隔并排,多條散熱管道橫向設置在兩主水管道之間,且與主水管道相連通。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散熱管形成一散熱管排組,該散熱管排組的數量為1~3。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散熱管道和主水管道的橫截面外形輪廓為圓形或橢圓形。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散熱管道的管徑為10~80mm,壁厚為1~6mm。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還包括將散熱管道和主水管道罩住的殼體,該殼體上設有網狀、孔狀或柵格狀中一種或多種組合的透氣結構,以符合散熱器對流及輻射原理,提升散熱效果。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殼體由玻璃、塑料或金屬材料制成。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遠紅外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數比的原料組成:其中所述的主基料為中密度聚乙烯、聚丁烯或無規共聚聚丙烯。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遠紅外復合材料為PP-NP遠紅外復合材料。一種上述遠紅外水暖散熱器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1)預備以下重量分數比的原料:主基料10份,鱗片石墨粉1~6份,碳纖維1~5份,陶瓷1~4份,碳化硅1-6份;其中所述的主基料為中密度聚乙 烯、聚丁烯或無規共聚聚丙烯;(2)利于物理及化學方式對上述原料進行共混密煉后送入雙螺桿造粒機制成顆粒;(3)將顆粒送入塑料管道擠出機,塑料管道擠出機根據預定設定的口徑及壁厚參數擠出相應口徑及壁厚的散熱管道;(4)將顆粒送入注塑機,注塑機根據預先設定的各項注塑技術參數,注塑成型出散熱片頭,將兩散熱片頭組合并經熱熔焊接形成連接頭,將多個連接頭依次連接并經熱熔焊接形成所述主水管道;(5)通過熱熔焊接將散熱管道和主水管道進行焊接,制得遠紅外水暖散熱器;所述步驟(3)、(4)無先后順序。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其還包括步驟(6):預備玻璃、塑料或金屬材料,將其制成殼體,在該殼體上設有網狀、孔狀或柵格狀中一種或多種組合的透氣結構,將遠紅外水暖散熱器裝在該殼體內。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遠紅外水暖散熱器結構設計巧妙、合理,散熱管道和主水管道采用由遠紅外復合材料制成,通過產生遠紅外電磁波散熱方式及傳統散熱兩種方式,達到散熱的目的,不僅能滿足大眾冬季基本采暖要求,而且所含遠紅外功能還能對人體改善血液循環、調節自律神經,激活人體生物分子活性,增強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功能,消炎護膚美容等作用;另外整體結構簡單,易于實現,綜合性能好,抗酸堿耐腐蝕好,并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使用壽命長;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制備方法的工藝簡易,易于實現、能快速高效制備出散熱性能好,還具有遠紅外散熱性能,有益人體健康,起到理療保健作用,且使用壽命長的遠紅外水暖散熱器。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采用3組散熱管排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采用2組散熱管排組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采用1組散熱管排組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參見圖1至圖5,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其包括由遠紅外復合材料經擠出或注塑工藝制成的散熱管道1和主水管道2,兩主水管道2間隔并排,多條散熱管道1橫向設置在兩主水管道2之間,且與主水管道2相連通。本實施例中,散熱管道1呈直線狀,結構簡單,易于實現;其它實施例中,該散熱管道1也可以呈盤管狀,即采用盤管纏繞制成,以滿足不同的散熱需求。較佳的,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散熱管形成一散熱管排組,本實施例中,參見圖2和圖3,該散熱管排組的數量為3組。參見圖4,該散熱管排組的數量為2組;參見圖5,該散熱管排組的數量為1組。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該散熱管排組的數量也可以為4組或更多組,以滿足不同的散熱效果需求。具體的,散熱管道1和主水管道2的橫截面外形輪廓為圓形或橢圓形。較佳的,所述散熱管道1的管徑優選為10~80mm,壁厚優選為1~6mm。本實施例中,本專利技術遠紅外水暖散熱器為了達到更美觀裝飾效果,還可以設有將散熱管道1和主水管道2罩住的殼體3,該殼體3采用金屬材料制成,為了不阻擋散熱水道遠紅外電磁波發射,在該殼體3上設有網狀、孔狀或柵格狀等大小圖案形狀孔中一種或多種組合的透氣結構,以便讓遠紅外電磁波輻射出來。 當然,該殼體3也可以采用不阻擋電磁波發射的塑料及玻璃材料做殼體3,同樣能達到美觀的效果。由于玻璃、塑料不阻擋遠紅外散熱,可不用大范圍面積在殼體3開孔。殼體3可以為一體結構或分體結構。本實施例中,所述遠紅外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數比的原料組成:主基料10份,鱗片石墨粉1份,碳纖維3份,陶瓷2份,碳化硅5份,其中所述的主基料為中密度聚乙烯(PERT)聚丁烯(PB)無規共聚聚丙烯(PPR)。所述鱗片石墨粉的目數優選為300~3000目。其它實施例中,所述遠紅外復合材料也可以為PP-NP遠紅外復合材料。可以直接采購于市場。一種上述遠紅外水暖散熱器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1)預備以下重量分數比的原料:主基料10份,鱗片石墨粉1份,碳纖維3份,陶瓷2份,碳化硅5份;其中所述的主基料為中密度聚乙烯、聚丁烯或無規共聚聚丙烯;(2)利于物理及化學方式對上述原料進行共混密煉后送入雙螺桿造粒機制成顆粒;(3)將顆粒送入塑料管道擠出機,塑料管道擠出機根據預定設定的口徑及壁厚參數擠出相應口徑及壁厚的散熱管道1;(4)將顆粒送入注塑機,注塑機根據預先設定的各項注塑技術參數,注塑成型出散熱片頭,將兩散熱片頭組合并經熱熔焊接形成連接頭,將多個連接頭依次連接并經熱熔焊接形成所述主水管道2;(5)通過熱熔焊接將散熱管道1和主水管道2進行焊接,制得遠紅外水暖散熱器;(6)預備玻璃、塑料或金屬材料,將其制成殼體3,在該殼體3上設有網狀、 孔狀或柵格狀中一種或多種組合的透氣結構,將遠紅外水暖散熱器裝在該殼體3內;所述步驟(3)、(4)無先后順序。實施例2,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及其制備方法,其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在于:所述遠紅外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數比的原料組成:主基料10份,鱗片石墨粉2份,碳纖維5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遠紅外復合材料經擠出或注塑工藝制成的散熱管道和主水管道,兩主水管道間隔并排,多條散熱管道橫向設置在兩主水管道之間,且與主水管道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遠紅外復合材料經擠出或注塑工藝制成的散熱管道和主水管道,兩主水管道間隔并排,多條散熱管道橫向設置在兩主水管道之間,且與主水管道相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散熱管形成一散熱管排組,該散熱管排組的數量為1~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散熱管道和主水管道的橫截面外形輪廓為圓形或橢圓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管道的管徑為10~80mm,壁厚為1~6mm。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將散熱管道和主水管道罩住的殼體,該殼體上設有網狀、孔狀或柵格狀中一種或多種組合的透氣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由玻璃、塑料或金屬材料制成。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遠紅外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分數比的原料組成:其中所述的主基料為中密度聚乙烯、聚丁烯或無規共聚聚丙烯。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水暖散熱器,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倪金龍,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百斯安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